?

淺談醫學??圃盒W詫W體系的構建與應用

2015-12-10 21:42高蓉茍煒
教育教學論壇 2015年33期
關鍵詞:自學能力醫學生

高蓉 茍煒

摘要:高等教育越來越注重能力的培養,對于醫學生而言,由于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亦決定了從醫人員需要不斷的學習、獲取新知。針對醫學類高職高專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分析建立自學體系的必要性,從自學意識、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三個階段構建自學體系,通過實踐總結分析了該體系的應用效果和注意事項。

關鍵詞:自學體系;自學能力;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3-0068-02

自學能力是指按照自己的意圖、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高等教育越來越注重能力的培養,對于醫學生而言,由于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亦決定了從醫人員需要不斷的學習、獲取新知。自學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建立尤為重要,筆者通過幾年的帶教實踐經驗總結,就自學體系的構建與應用做一分析探討。

一、自學體系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1.高等教育要求。進入大學后,學生需要適應的最大變化就是大學課程教學方式的改變。知識信息快速更新,各門課程的理論性和系統性不斷加強,教材版本更新周期越來越短,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外延和擴展的信息量加大,大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日趨豐富,更多知識的獲取要依靠學生在課堂之外自己去學習、探索、發現。因此,要求大學生必須盡快擺脫中學時代在學習上對教師的依賴,要大力培養大學生們獨立學習與思考的能力。

2.醫學專業要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國內外的醫學者們交流越來越頻繁。醫學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醫學人才不斷面臨新的挑戰。一名醫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是遠不能滿足醫學發展需要的,醫生的終身學習已經成為必然。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需要醫務工作者在臨床工作實踐中不斷地吸收新知識,這樣才能跟上醫學的更新步伐。面對醫學上的難題才會有信心,才有望更好地解決患者的痛苦,成為醫學界的精英人才,始終站在時代和科技發展的最前沿。所以,如何提升醫學院校大學生的自學能力,用何種方式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自學效果,是醫學生在大學階段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教師要積極爭取的領域。自學能力的培養,已成為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和首選課題。

3.高職高專學制需求。按照目前我國醫學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方案,學制為三年,兩年校內理論課程學習,一年的實踐學習。醫學課程量大,??漆t學院設置的精品課程一般是五百門,??漆t學教材所涉及的內容極多。本科所有主干課程幾乎都要壓縮在兩年內完成,時間緊迫,課程安排十分緊張,課堂時間極為有限,教師在課堂中只針對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其余大部分的理論知識都需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學完成。

4.學生自身發展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各領域的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醫學領域。學生們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已經不可能受用終身了。從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來看,高職院校的醫學類專業三年的學習時間是遠遠達不到要求的,近幾年來學歷的提升(專升本,考研,考博)成為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走向更高平臺的一種最佳途徑,??平逃瓿勺呦虮究?、研究生、博士的過程大多都需要學生有強大的自學能力。未來的社會是一個繼續學習的社會,一個終身受教育、不斷自我發展與提高才能適應于生存的社會。自學能力是可以持續發展的能力,是終身教育的必要條件,是伴隨我們終身學習的老師。

二、自學體系的建立

如今,對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已經受到許多發達國家的重視,例如:日本、美國等。在他們的教學體系中,不管是教學方法還是課程結構,都體現著學校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視。只有使學生具備自學能力,才能達到終審學習的目標。這給我國許多高等學校帶來很大的啟示,尤其是高職高專院校更應該重視對大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培養。

自學能力是以學生的獨立性為核心、多種較優心理機能參與的主動掌握知識、獲取技能的多層次的綜合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不能只靠教師簡單地說教,需要學生在心理認知的基礎上導向行為,通過行為活動最后轉化為一種個性心理特征。根據能力形成的心理學機制構建自學體系,包括三個階段:自學意識形成階段、自學習慣養成階段和自學能力的形成階段。這三者關系密切,在整個自學體系中環環緊扣,缺一不可。自學意識是形成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的前提和動力,自學習慣是形成和發展自學能力的基礎和保證。反之,自學能力的成長和提高,促使學習不斷獲得成功,則可增強自學意識,鞏固自學習慣。三者是有機聯系相互影響的,但是其形成的過程是緩慢的。關系如圖1。

1.自學意識形成階段。自學意識的形成早期也是大學新生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和學習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學生的接受能力更為強烈。教師需要早期將自學意識滲透進整個教學過程,使其成為隱性課程,將自學的意識和意義在學生心中埋下種子,更新學生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老師不能成為也無法成為自己一生的拐棍。除此之外,還可建立自學指導考試課,根據考試大綱的要求,讓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進行自學,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這樣,能大大激發和調動學生強烈的內在動機,有利于學生們自學能力的提高。對于醫學教育來說,只有通過揭示學科內在的趣味和價值,引導學生認識到醫學的重要意義,弄清楚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培養形成自我激勵機制,才能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找到為自己學習的動力和樂趣。

2.自學習慣養成階段。意識決定行動,在學生認識到自學的重要性后,提高自學行為,自學行為的累積養成自學習慣。自學行為的建立需要學習者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在這個過程當中,依據齊默爾曼的自我調節學習循環模式,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監控,學生分析自己的學習資料,學會設置合適的學習目標,選擇相應的學習策略,并評價學習結果和策略,以確定某種策略的有效性進而做出調整。以醫學病理課程學習為例,病理課程是一門形態學科,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生認識到這一點,針對疾病和形態的關系制定學習目標,主要應用對比和比較的學習方法,結合課堂教師重難點的講解,完成學習過程,借助習題集,評價學習效果和學習方法,總結完善學習過程。整個過程當中學生自我調控、評價和調整,不斷的循環進行,強化自學行為,養成自學習慣。

3.自學能力形成階段。自學習慣的養成促使自學能力的形成。在這個階段學生需要廣泛的借助于課堂、實踐課程、選修課程、講座、圖書館、媒體以及網絡資源等多種途徑,以架構整合知識體系。這一階段,完全依賴于學生自身的自主能力,依據自身需求、特點進行優化自學習慣,從而提高自學能力。同時也會促進自學心理狀態,為了可預見及不可預見的知識再攝取、再更新提供基礎和儲備,提升個人的未來競爭力。

三、自學體系應用實踐體會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該自學體系在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也有一些注意的事項需要說明以供教學工作者進行參考。

(一)效果

1.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了課堂授課效果;

2.養成了學生良好的自學和終身學習的習慣,促進了自學能力的形成;

3.學生在個人發展中獲得了收益,畢業生中參加專升本、各類資格考試、公務員考試成績斐然。

(二)注意的問題和應對措施

1.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內效果不明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協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堅持走過瓶頸期。

2.醫學??圃盒Un程安排密集,學生的自主安排時間有限,幫助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保證身心健康,同時院校調整課程設置,安排自學指導和自學輔導課程,增加學生自學機會。

3.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根據個人發展進程,合理選擇自學內容、方法和途徑。

4.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自學能力的培養納入隱性課程體系中。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將多種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式方法進行結合,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能。自學體系的建立為自學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可行的途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摸索、改進和完善,使之成為高校教育自學能力培養的有效方法。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研究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教學方法,使其成為教學過程中一項主要內容,全面推進教育素質改革。

參考文獻:

[1]馬永紅.把自學能力的培養納入隱性課程體系[J].教育探索,2009,(2).

[2]卜太山,吳遠航,張金福.自主性學習模式的構建與英語學習中學習者元認知能力的培養[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5(7).

[3]龔中良.高職院校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模式探索與實踐——基于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分析[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

[4]張芝芬,張金萍,沈澄,葉知秋.醫學機能實驗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5).

[5]解統顏,張寶紅.高職院校應注重校內、外雙重工程訓練基地的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4,(4).

[6]黃琴,杜風沛,王志敏.高校實驗教學質量控制系統分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1).

猜你喜歡
自學能力醫學生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分層教學模式研究
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初中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
醫學生怎么看待現在的醫學教育
對醫學生德育實踐的幾點思考
基礎醫學對醫學生的重要性
淺談醫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對醫學生心肺復蘇課程設計的思考
PBL聯合CBL雙軌教學模式在八年制醫學生骨科帶教中的應用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