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高等教育國際化問題研究

2015-12-10 21:53黃鶴張珊珊
教育教學論壇 2015年33期
關鍵詞:高等教育國際化問題

黃鶴 張珊珊

摘要:國際化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本文根據地方高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國際班的辦學實踐,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100位國際班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認識和實際需求;總結出地方高校在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道路中遇到的難題,包括:師資力量和教學質量難以滿足需求;國內學歷認證制度沒有與時俱進;教育主權受到嚴重沖擊等。最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國際化;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3-0088-03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概述

高等教育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是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通過跨國界、跨民族和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將國際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理念融合入本國高等教育學校的教學、科研和服務等功能中,使一國的高等教育更完善并走向世界。具體而言,就是要加強國際高等教育的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國際教育市場,在教學方法和內容上與國際接軌,培養有國際視野的國際化、復合型、職場型人才。

20世紀80至9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結束了冷戰時期對發展中國家免費的教育援助,其高等院校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開始實施跨國教育,開拓海外學生市場。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高等教育難以滿足社會需求,于是開始輸送人才到歐美發達國家留學,或者與外國院校開展合作辦學。在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開始大規模的展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日本等高等教育水平較高的國家開始為有需求的亞太國家如中國、韓國、印度等創造海外留學的機會。發展中國家隨著其高等教育水平不斷上升,也開始對外接收留學生。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理論研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動因研究、內容分析、策略研究。

第一,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動因分析主要是從政治、經濟、文化、信息等宏觀層面來展開的。加拿大教育學家簡·奈特(Jane Knight)指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動因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是國家層面,包括了拓展人力資源、加強區域性聯合、促進貿易發展、加強國家建設及推進社會文化發展;另一個是高校層面,包括了提高高校的國際聲譽、增加經濟利益、提高師生水平等。

第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容概括了四種不同的角度或方法。第一是活動方法,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就是各種各樣的具體活動。美國學者阿勒姆(Arum)和瓦特(Water)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就包括了課程國際內容;與培訓和研究有關的學者和學生的國際流動;國際技術援助和合作。第二是能力方法,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教師和其他雇員的新技能、態度和知識。這體現在了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國際教育理事會專家小組的觀點之中。第三是精神氣質方法,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就是要形成和發展國際的精神氣質與文化氛圍。美國教授哈若瑞(Harari)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必須強調態度和觀念方面的國際化,包括樹立全球意識并形成國際化的精神氣質和氛圍。第四是過程方法,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將國際的維度或觀念融入到高等學校的各主要功能之中。簡·奈特(Jane Knight)和威特(Wit)都贊成該觀點。

第三,策略研究。英國和美國對高等教育國際化都有著較為深入的研究。例如《歐洲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就闡述了歐洲各國在推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各自的差異和特點。

二、地方高校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中國從1978年到2013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已達305.86萬人。其中,2013年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41.39萬人,同比增長了3.58%;來華留學生總數356,499名,同比增長8.58%。由此可見中國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速度是較快的,而地方高校在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作為近幾年探索高等教育國際化道路的地方高校具有典型代表意義。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2011年開始探索采用“2+2”模式培養國際化人才。2+2模式即是學生兩年在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國際班學習,兩年到與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有合作關系的外國院校學習。合作的外國院校主要分布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和荷蘭。學生完成四年國內外的學習之后將獲得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和外國院校的學位證書。截至2014年兩屆已出國的學生共有19人,男女比例為1:1.2,其中4人去英國院校,15人去美國院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國際班在2013年開始有CIMA(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考證方向。學生在通過所要求的考試之后,將能獲得CIMA特許會計師證,以提高今后就業的競爭力。本文通過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的形式,掌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國際班的辦學實踐情況,以及了解100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國際班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認識,總結存在的問題。

(一)現狀

當前地方院校高等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主要呈現三個特點:

1.探索靈活的合作辦學模式。目前中國的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再停留在單純的人員交流,而是學習英國和美國的經驗,不斷探索新的合作辦學模式。這是因為單純培養出國留學人才已經不能滿足國內學生的需求。在受訪學生回答選擇國際班的原因時,只有25%的學生計劃出國留學,30.36%的學生想要在國內體驗國際化教育,26.79%的學生希望能夠通過國際班轉入其他專業學習。正因為此,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的“2+2”模式允許中國學生有一定時期的外語學習準備,通過國內的教學了解和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也為更好適應外國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的CIMA方向也滿足了學生想在國內體驗國際化教育和轉專業的目的。

2.設置國際化課程體系。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容趨于多樣化和豐富化。近年來中國的高等院校課程加快了國際化的步伐,體現在強調雙語教學,引進國外原版教材,采用英文的課件和以英文為主的授課方式,以及全英文的考核方式。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國際班的課程設計是與合作院校接軌的,參考了外國院校的課程設計,讓有留學經歷的老師或博士進行雙語授課,保證上課的質量。同時國內課程的學分與外國合作院校的學分相互承認和互換,以完成獲得學位所要求的所有學分。國際化的課程體系對學生有比較大的挑戰。80.36%的受訪學生對國際班的課程任務感到有壓力或者壓力非常大(詳見圖一)。

3.加快辦學質量標準化。中國高等院校的某些課程正逐步向全球標準化和統一化的方向發展。例如英語越來越成為全球性的語言,雅思(IELTS,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考試已作為歐洲國家和美國大學的外國留學生入學英語考核的主要途徑。此外,某些具體的學科領域也制定了統一的課程模式,頒發統一的資格認證證書。例如,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國際班的CIMA方向學生所學習的課程,運用的教科書、參與的考試都是全球統一標準的。

(二)現存問題

1.師資力量和教學質量難以滿足需求。要實現高等教育國際化最為關鍵的要素就是高素質的師資力量,這是目前地方院校較為薄弱的環節。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國際班授課老師的期望較高,他們認為授課老師的能力重要性從高到低依次是:專業知識、引發學生興趣、英語口語、調動課堂氣氛的能力(詳見圖二)。

42.86%的受訪學生認為國際班授課老師應多采用案例學習+專題研討的模式(詳見圖三)。受訪學生對國際班課程教學課堂的建議有:提供更多的案例進行討論(60.71%);增加英文教學的比例(55.36%);給予更多的自由學習時間(53.57%);補充更多的理論背景知識(41.07%)。在課程設計上,受訪學生希望增加英語強化訓練(73.21%);外國文化和習俗的了解(66.07%);經濟學或管理學的專業知識(64.29%);豐富的課外活動(44.64%)??梢?,國際班的學生看重老師的英文水平和跨文化的知識背景,希望有一個比較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

2.學歷認證制度沒有與時俱進。中國的國際高等教育質量認證制度仍然不完善。目前教育部設立的留學服務中心國外學歷學位認證體系主要還是為傳統的出國留學人員服務的,而對新涌現的合作辦學模式保持較為保守謹慎的態度。例如佛山科學技術學院“2+2”模式的畢業生由于不是所有的課程都是外國院校修讀,所以外國院校的學位和學歷證難以得到官方的認可。學生必須重新在國外考試,通過那些已經在國內修讀過的課程以獲得成績和學分,才能得到官方的學歷認證。這是明顯不利于培養適合中國和外國的復合型人才。

3.遠程教育處于起步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打破地理局限傳播教育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遠程教育的模式有利于解決地方院校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保證授課質量標準化和全球化,能讓學生不出國門即可接受外國優秀教師的授課。目前國外院校的遠程網絡教學在中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多數是網絡公共平臺的公開課,真正通過網絡學習而獲得學分學位者仍寥寥無幾。中國對遠程教育的技術和政策支持仍然欠缺。教育部目前對于通過函授、遠程教育及網絡教育等非面授學習方式獲得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或高等教育文憑不給予學位和學歷認證。這不利于新時代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

三、發展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建議

(一)轉變教育國際化的觀念,切實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如今中國政府和大多數國內高校學者都基本認同國際化道路,但如何做到跟隨環境的變化而轉變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形式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高等教育的決策者和工作者都應當盡快轉變觀念。

第一,政府部門作為高等教育的決策者應當認識到國際化應涵蓋各類高等院校,讓各類專業人才都具有國際競爭力,同時還應當認識到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再只是傳統的人才流動,對新涌現的人才培養模式應及時給予認可和管理,保證國際化教育的質量。第二,高校教師作為高等教育的工作者應認識到國際化已不單只是留學訪問交流或者外事工作,應將國際風范融合到日常教學和行政服務中。行政服務教職工應了解出國的手續和流程,盡量為學生辦理簽證和外國院校申請提供便利。高校教師應多了解外國的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根據中國學生的特點調整教學手段。

(二)完善學歷學位認證機制,提高網絡基礎設施水平

針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形式,國家應完善原有的外國學歷學位認證機制,公平公正地對待非傳統模式的國際化教育。高等教育合作辦學模式的規則應當透明化,減少本國學生在本國大學學分或學習階段承認的不確定性。國家可以將合作辦學模式和傳統出國留學模式相區別對待,但是合作辦學的國外留學階段還是應該予以承認的,這樣才不會浪費學生的時間,造成額外的學習負擔和考試。

在未來信息化學習將會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遠程學習也將會是學生接受國際化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中國應加大人、財、物的投入,加強高校的網絡、實驗室、儀器設備和圖書館的建設,研究網絡交流的潛力,對相關的教師和學生提供培訓,迎接新時代國際遠程教學的挑戰,也讓學生擁有方便的途徑了解和掌握國際學術的最新動態。

(三)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設計立足本土化的國際化課程

教學質量的提高是高校推行國際化的首要問題。國際高等教育項目的質量目前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但是學??梢酝ㄟ^以下途徑推動教師隊伍的國際化。一是聘請有外國留學經驗的中國老師,或者邀請海外學者來學校任教、講學;二是派遣優秀骨干教師到國外訪學和進修,拓寬老師們的國際視野,學習外國的前沿知識;三是個別科目可以嘗試采用遠程教育的方式,讓外國學者通過網絡直接向學生授課,讓學生直接接受外國課程。

高等教育國際化必須是以本土化為基礎,重視傳統教育的延續性,維護中國的教育主權。設計國際化課程時應考慮本國的文化特點,在制定課程教材、培訓方案和教學方法的時候,注意融合本國文化,不照搬發達國家的經驗。同時,設計多元化的課程,增加學生對自身文化的理解和反思,培養他們正確的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簡·奈特.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國際化變革與發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王哲.高等教育國際化問題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

[3]夏遼原.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問題研究[D].大連: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4]谷海玲.英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策略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5]宋楊.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6]菲利普·G·阿特巴赫,簡·萊特.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前景展望:動因與現實[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2-21.

[7]李素敏.高等教育國際化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1-14.

[8]汪霞,錢小龍.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現狀、經驗及我國對策[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57-64.

[9]曾滿超,王美欣,藺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國際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7):75-109.

猜你喜歡
高等教育國際化問題
聚焦港口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