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職業化管理模式研究與實踐

2015-12-23 01:25鐘思遠
魅力中國 2015年17期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研究

摘要:我國已經進入了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階段,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步入以提高質量為重點的新階段,高職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仍然與高職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不相稱,本研究以進一步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系統化改革,促進高職院校以學生管理職業化模式為研究。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 職業化管理 研究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近3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從人口大國向資源大國的轉變過程中,實現教育強國也是戰略目標之一,對于高等職業院校來說提高教育質量,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注重內涵發展,建立以質量為核心的學校教育教學體系和現代管理體系,改革教學及管理內容、手段和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無論在辦學規模還是辦學質量上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相對于高職教育改革其他領域,高職院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仍然與高職教育改革的整體發展水平不相稱,高等職業院校能否培養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滿意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

在企業,職業化是一種工作狀態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制度化.要求員工自發把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完成到最佳,準確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職業化內容包括,職業素養、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心態。職業化即是過程,也是結果,是指將特定行業的職業理念,職業精神、職業行為規范、職業標準等職業管理制度用于學生,實現其從“學生”到“從業者”的轉變,簡單地說,“職業化”就是通過職業化的管理過程,實現管理對象的職業化。

職業素質訓練是一種以提高心理素質為主要目的,兼具體能和實踐的綜合素質教育,讓學生在集體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適應社會的知識、領悟做人的道理,通過親身體驗來培養自己的職業素質,對推動傳統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大學橫整體素質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組織、布置、實施訓練項目,啟發、誘導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考方向,而學生是訓練的主體,學生要參與到訓練的各個環節,完成訓練任務,在每個項目中體驗蘊含的道理,職業素質訓練的活動形式很多,活動內容豐富,按照職業素質需求,可以分為溝通類訓練,如破冰游戲,執行力訓練等等。

開展職業特征明顯、職業針對性強的校園文化活動,制定好職業素質講座舉辦職業素質類和職業技能類,開展以誠信為主的系列職業道德觀教育活動,構建體現職業特性的特色高職校園文化體系和精神文化,高職院校在建設精神文化時除了培養師生的愛崗精神更要立足學校實際塑造反應辦學理念,體現職業特性的大學精神,要引導學生樹立對結果負責向上團結的價值理念。

相對于日益深入的高職教學領域的改革,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明顯滯后,與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目標極不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管理工作必須進入深入的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必須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必須以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為目標,職業化是企業對厝的基本素質要求,因此職業化應該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系統改革的基本取向。

搭建于職業化的學生管理模式,必須以高等職業教育價值為起點,高等職業教育的價值應該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技能人才,另一個是為人的全面素質提升提供服務,給予職業化的學生管理應該圍繞促進學生日常行為向職業化轉變,全面提升職業素質和提供多樣化的就業指導與服務三個方面進行。

高等學校學生管理的內涵非常廣泛,包括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活動管理、日常行為管理、宿舍管理等多項內容,基于職業化的學生管理應該在堅持做好這些工作的同時,思考如何使職業化取向的學生管理模式與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進入深度融合,以促進學生政治素質、道德素養、職業素養發展。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目標的表述偏離了教育本質,帶有明顯的功利性質,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類生命個體健康成長,實現生命個體由自然人向社會人高度轉化,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的一種形式,其目標也應服從教育的本質,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應該從促進人類個體的發展出發,其培養目標是促進人類生命個體的職業行動能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與初中等職業教育本質區別在于個體職業行動能力的不同階段,由此可以看出,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是個體依據自身特點和規劃做出教育選擇的一種形態,其接口在于中級職業教育,而非高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服務于個體職業行動能力范疇,這一范疇的內涵不僅僅是專業能力,還包括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即職業行動能力。

在我國傳統的觀念中,大凡談到職業能力,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專業能力,有的甚至簡單認為是專業能力,事實上,職業教育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實事上,職業教育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人格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能力,專業能力、人格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四個方面,也是職業教育能力培養的四個維度,而且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遠比專業能力重要,因此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沒有專業之分,是一種巧能力,學生的方法能力不可能從教師講授中獲得,智能通過具體工作任務獲得,并通過任務的實施過程和完成結果來評價學生的方法能力。

職業化作為高職學生教育管理的核心目標,設計出職業化培養模塊,提出切實有效的策略和操作體系,將各項與教育管理相關工作有機結合,突出了高職教育管理特色。

作者簡介

鐘思遠,男,漢族,(1983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講師,擅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化研究。

猜你喜歡
高等職業院校研究
公司研究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關于高等職業院校醫學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
高等職業院校全媒體綜合實訓建設探究
高職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