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寫作中探索語文學習規律

2015-12-23 01:25張瑜
魅力中國 2015年17期
關鍵詞:例文課文內容規律

張瑜

半個世紀以為,我國中小學語文教育歷經分化和統一,幾代人做了十分艱苦的探索,始終沒有徹底解決少慢差這一根本問題。近幾年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如火如茶,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在實踐中,我努力把識字、閱讀、作文一體化,探索出了一些關于語文教學的規律。

一、努力營造語文學習環境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l.在閱讀方面,每周拿出連續的三課時間做為學生的閱讀時間,教給學生不同文體的閱讀程序,讓學生在這種方法的指導下自行閱讀課文。為便于表述,我把不同文體的閱讀程序籠統地歸納成一種通用的閱讀程序:①文章標題②作者⑧時間、地點、人物④主要事件及結果⑤對自己的教育或學到的知識。

鼓勵學生閱讀教材以外的書籍,讀整本的書,讀中外名著。如《三字經》 《百家姓》、《唐詩宋詞》等內容。

2.在寫作方面經常指導學生寫日記,寫自命題習作。

3.在口語交際方面指導學生自己組織,就校園內外、家庭與社會、國內國外的一些重大事情進行交流或爭論。提倡學生放學回家后看少兒節目或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等節目,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處理信息的能力。

幾年來,我堅持深入挖掘語文學習資源,讓學生時時處處在語文中學習。

二、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掌握運用語言規律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束博學生不積極主動參與全程教學,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差,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積極營造宏觀的語文學習環境的同時,還在具體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過程的基本結構應包括認知與情感兩個方面。學生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內部動機越強烈,學習意志就越堅定,學習時要求迅速、積極地解決認知矛盾的探索就越自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能得到充分發揮。

(二)大量閱讀,探索主體感悟規律

閱讀教學的重心在一個讀字上。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讀中掌握語言文字技巧。

1.以讀品詞,培養感悟詞語的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當學生初讀課文,掃除了知識障礙,理清文章條理之后,我們引導學生在讀中品評詞語,以培養語言的感知能力,加深理解。

2.以讀悟文,培養感悟文章內涵的能力。

在學生對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應抓住契機,就文中的重點段落,讓學生精讀品味,體會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3.以讀人情,培養學生的認知情感。

作者寫文章是“情動詞發”,我們讀文章則是“披文入情”。每教一課前,我們都要反復認真地研讀教材,朗讀課文,設身處地地領悟其內容美、語言美,直至找到“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感覺,我們堅信,只有打動自己的文章,自己才能打動學生。

(三)讀寫結合,探索思維創造規律。

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個性特點,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讀書,可以大聲朗讀,輕聲速讀,也可以默讀,還可以采用同桌對讀、小組賽讀、表演讀等。在讀之前明確的目的,提出讀書要求,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進人自主學習的情境。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老師引導學生俾善于讀則其功至偉?!币胧箤W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就必須培養學生自讀能力.教學中,教給學生一些科學的閱讀方法,比如批畫閱讀法,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批畫,就是對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感知,對課文內容進行思考對課文內容、層次、思想感情、表現手法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的全過程學生手、腦、口并用,既形成了自讀的能力,又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讀的目的是讓學生會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選準讀寫結合點,以讀促寫,以寫帶讀,從閱讀中學習寫作知識和方法,促進寫作.我們把課文的訓練重點與單元訓練重點緊密結合,教給學生具體寫作方法,讓學生在寫作中能有所遵循。例如:解題與審題,概括中心與立意,分段、概括段意與擬寫作提綱,分清文章主次與安排詳略等。在作文單元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分析例文,學習例文的寫作方法,學生寫完后再與例文進行對比,自修自改或互修互改。除此之外,我們還鼓勵生在課外自覺地寫自命題習作,在教師指導下,互評互改后,在同學中互相交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猜你喜歡
例文課文內容規律
必修4 Units 1—2課文語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課文語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課文語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課文語法填空
“兒童節”寫作指導及例文展評
“未來的橋”寫作指導及例文展評
找規律
巧解規律
找規律
《氮和磷》中的一般與特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