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

2015-12-23 01:25牟彬
魅力中國 2015年17期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分析

牟彬

摘要:目的:探討高血壓腦出血(HCH)外科手術治療的方法和臨床療效。方法:收治高血壓腦出血患者84例,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采用外科傳統開顱手術(小骨窗開顱術式)治療,研究組采用外科微創手術(側腦室外置管引流)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研究組術中出血量、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血腫清除率、治療總有效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用外科側腦室外置管引流微創術式治療,能有效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清除顱內血腫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 外科手術治療 臨床分析

引言

HCH為顱腦外科一項常見病,但是對人體危害較大,如果不能及時救助患者,則會出現較高的致死率,也導致很高的死亡率。對HCH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時候,主要是進行保守治療,但是治療效果比較差。手術治療是人們比較關注的一項治療方法,能有效解決患者身體疾病問題,起到很強的治愈效果[1]。先報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高血壓腦出血患者84例,均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心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中關于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診斷標準。該項研究已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在手術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平均分組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2例。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齡(56.5±3.3)歲;其中11例腦葉出血,13例小腦出血,18例基底節區出血;出血量(121.6±3.5)mL。研究組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齡(57.1±3.4)歲;其中13例腦葉出血,12例小腦出血,17例基底節區出血,出血量(119.8±3.l)mL。兩組患者的年齡、發病部位、出血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 方法

對照組實施保守治療,對患者進行止血以及科學的脫水治療,依照患者情況實施針對性的治療,定期對患者進行營養治療。②研究組采用外科微創手術,行神經內鏡輔助下腦實質和腦室內血腫清除術聯合置管引流術?;颊咝腥砺樽?,頭皮做一3.5cm長切口,顱骨開窗,直徑為2.Ocm-2.5cm。結合頭顱CT檢查,避開重要功能區,選取適當手術部位,鉆孔并銑刀擴大骨孔(2.5cmX2.5cm),置入一次性使用組織導管擴張器,在神經內鏡下對腦實質血腫進行清除,部分患者經血腫腔進入腦室行血腫清除和置管[2]。在腦室內血腫較多的一側穿刺定位,鉆孔,銑刀擴大骨孔(2.5cmX 2.5cm),置入一次性使用組織導管擴張器,在腦室鏡輔助下行側腦室內血腫清除,使用中腦導水管對第三腦室血腫進行沖洗和清除,留置腦室引流管,回納骨瓣并固定。經頭顱CT對患者腦室積血容量進行觀察。若腦室內存在較多積血,則注入2ml生理鹽水+2萬U尿激酶混合溶液,閉管2h后引流,1-2次/d,持續引流7d。若引流量不超過200ml,則持續引流直至變清淡。經頭顱CT復查,患者腦室內無積血,局部病灶血腫量明顯減少,可將雙側引流管拔除[3]。

1.2 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之后,評價患者疾病治愈的情況,分析患者出現肺部感染以及足內翻等概率。同時,需要評價兩組患者在肢體能力以及生活能力上的評分。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包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及患者治療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血腫清除率及治療的總有效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術后血腫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長期高血壓導致腦內微小動脈結構的慢性改變,可引起腦動脈透明變性,首先使心內膜下基質腫脹,內膜下脂質沉積。在內膜和內彈性層之間形成非結構化物質,彈性降低,脆性增加。血管壁張力喪失和纖維蛋白壞死,導致局部動脈在血壓的影響下錠狀或隆起,也就是說,粟粒狀動脈瘤,血液也可以侵入管壁,形成夾層動脈瘤。當血壓突然升高時,動脈瘤破裂會導致出血。粟粒動脈瘤,也稱為微動脈瘤,最初由CharcotBouchard等人提出H,主要是指大腦中小動脈的某些部分的紡錘狀擴張。這些小動脈的形成機制被認為是長期高血壓刺激下小血管內彈性層的破裂。只有殘留動脈的內外膜,以及高血壓的沖擊引起腦小動脈硬化和透明變性。它引起血管張力的改變和局部凸起,形成微動脈瘤。這種粟粒性微動脈瘤多發生在基底神經節,丘腦,腦干等的細胞核中,被認為是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最可能原因。腦小動脈的脂質樣變性是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最常見的病理基礎。長期高血壓的結果導致腦小動脈的內膜水腫,滲透性增加。高血壓在動脈壁上的長期壓力可導致血管壁退行變性,導致小動脈脂肪樣變及纖維蛋白樣壞死。所以,動脈壁結構的破壞從而發生腦出血[5]。

側腦室外置管引流不僅能對腦室內積血進行充分引流,有效解除血腫在顱內的占位現象,還能夠恢復腦脊液循環通路,降低顱內壓,幫助清理腦室內血腫,降低梗阻性腦積水的發生率。神經內鏡是微創手術發展中的重要產物,術中經神經內鏡直視可直接對深部腦血腫行有效清除。

本研究中,對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分別采用常規治療和側腦室外置管引流治療,均能清除患者顱內血腫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術后血腫清除率(85.7%)明顯高于對照組(59.5%),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7.6%)明顯高于對照組(90.5%),這側腦室外置管引流術治療組患者的血腫清除率(86%)顯著高于傳統小血腫清除率(56%)結果基本一致,說明了側腦室外置管引流治療效果更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HCH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效果要高于傳統的保守治療,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

參考文獻

[1]崔文.腦外科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 5,4(A3):20244-20245.

[2]顧紹魁.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J].大醫生,2014,2(22):42-43.

[3]郝鑫,王禹,柳羲,腦外科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7(89):35.

[4]袁軍,趙海霞.分析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搶救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7(70):32-33.

[5]萬正平.外科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效果觀察[J].黑龍江醫藥,2015,30(01):166 -168.

猜你喜歡
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與治療依從性分析
不同手術時機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分析
小骨窗開顱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壓腦出血血腫療效比較
廈門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癥病例臨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結核患者臨床分析
白內障患者術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響因素分析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開顱與常規骨瓣開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對比研究
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與去骨瓣減壓血腫清除術治療急性期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對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