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

2015-12-23 01:25魏新明
魅力中國 2015年17期
關鍵詞:滲透傳統文化高中

魏新明

摘要:目前,語文課程一直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如今的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他們知道西方文化中的情人節,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中國的乞巧節:他們都知道圣誕節要做什么,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國傳統新年的起源以及它的存在意義。僅僅只有少數人對這些節日之后的美麗傳說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由此可見,我國傳統文化在當代青少年中的缺失呈現出越來越嚴重的趨勢。諸如愛情故事和恐怖故事之類的快餐文化已經影響到傳統文化的傳播,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流行則將我國的傳統文化推向了邊緣。面對世界上各種各樣的意識形態和文化的交互作用,我們必須將促進和培養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將其融入到國民教育的整個過程中,使傳統文化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關鍵詞:高中 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 滲透

引言

高中語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對于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都存在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是歷代優秀思想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燦爛輝煌的遺產。中國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對二者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相互補充都有很大的益處。

一、傳統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社會原因

長期以來,社會價值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越來越忽視傳統文化。因為傳統文化不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我國傳統節日還沒有被包括在法定假日內,只是近幾年才得到了改善,同時許多傳統文化逐漸消失。除了傳統節日,還有一些地方習俗,如婚禮,葬禮等等。其背后的文化內涵或傳奇故事正慢慢脫離人們的視野。以金錢衡量一切的扭曲價值觀也使得人們越來越忽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學習原因

在當今時代的學校教育中,分數已經成為了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評價標準。在中國傳統的觀念中,好學生首先應該是具有高尚的品德,然后是具有淵博知識的人。在古代中國,這樣的人被稱為圣人或賢者。然而,由于現在的高考不注重對“品德”這一方面進行評價,致使學校教育更傾向于注重分數教育,而忽略了更為重要的“德育”教育。品德包含了許多傳統文化的內容,如古人強調“君子愛財有道”,“孝敬父母”,“尊師重教”等等。不幸的是,在分數和社會現實的壓力下,學校教育不得不向分數傾斜,這雖然有利于高分的出現,但不利于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

(三)家庭原因

70后和80后這一輩人成長的環境基本上是中國改革開放,一切向“金錢”看的時期,他們中的一些人沒有受到過好的教育,也沒有機會來接受父輩們口口相傳的文化傳承,因此如今作為父母的他們也很少能讓孩子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缺失就不可避免了。

改革開放初期,“一切向金錢看”成為時代的主流,那時候的人們向“錢”看起,最終導致了教育的缺失,與此同時也不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以至于現在的父母很少能讓自己的孩子去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傳統文化的缺失。

二、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對高中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的挖掘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新高中語文教材現在越來越注重對人文精神和傳統文化的滲透與宣傳。這是一種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變化。它既反映了高中語文的發展趨勢,又符合新課改在全國推廣傳統文化的氛圍。課堂上的老師應該充分發揮教科書的作用,深入挖掘教科書中包含的傳統文化的價值。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均出自名師之手,經過教育專家的精心挑選。他們在編輯的時候不僅要考慮中國高中教育的目標和要求,同時也充分尊重高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特點?,F在,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之下,新高中語文教材中增加了傳統文化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們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從而好好利用這寶貴的資源。比如,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著大量的古詩詞,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像《水調歌頭》、《蜀道難》、《離騷》等皆出自于名家之手。教師在進行課堂講授時,再讓同學理解詩句的同時又要使學生體會蘊含在內的豐富的思想感情,通過古詩詞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二)開展多形式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必備方法,是課堂教學必備的補充,是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化過程。此外,課外活動無疑為嚴肅的高中課程教學增添了許多樂趣。這也是利用各種課外活動來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不可缺少的方式。語言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它應該是活潑的,充滿活力的,而不是枯燥無味的。比如,語文老師可以舉行國學競賽,古詩詞競賽等方法來鼓勵學生去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使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又可以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

(三)注重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

無論是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是在教學之外的生活中,良好的人文氛圍都為傳統文化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土壤。傳統文化是反映了一個民族文明進化過程中的民族特色和特征。它蘊含著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5000年歷史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良好的人文氛圍體現在課堂上,即意識到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語文教學的本質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課堂應該充分為學生提供人文關懷,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和鼓勵,從重視課堂成果到重視課堂過程。在課堂外,提供有效的途徑,讓學生培養自己的氣質,發展自己的思想,在傳承人類歷史與文化的同時,體驗人文精神,拓展自己的人文情懷。

三、結語

加強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的滲透,不是一朝一夕的過程,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確實是一項必要而有意義的探索,是符合時代要求的。要大力推進這一進程。

參考文獻

[1]王萍,淺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挖掘與滲透.新校園[J].2009年.

猜你喜歡
滲透傳統文化高中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政治課中的分層導學探討
理順高中政治課堂問題教學流程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