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標準》背景下幼師語文教學淺析

2015-12-25 13:39張曉玲
河南教育·職成教 2015年8期
關鍵詞:幼師幼兒教師職業

張曉玲

2012年2月,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專業標準》)。該標準為幼兒園、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及開展幼兒園教師教育的院校提供了管理考核、評定選拔、培養培訓的重要依據。中等幼兒師范學校(以下簡稱“幼師”)是培養培訓幼兒教師的重要基地,語文是其課程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應當參照《專業標準》,改革教育教學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

一、《專業標準》的解讀

《專業標準》包含基本理念、基本內容、實施建議三部分,在“幼兒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下,對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的三個方面——專業精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做了具體要求?,F解讀如下。

(一)專業精神——教師職業的基準線

所謂專業精神,是指在專業技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對工作極其熱愛和投入的品質。教師的專業精神主要包括職業態度、職業道德、職業情感、職業信念等方面。

幼兒教師的專業精神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秾I標準》在“專業理念與師德”部分,從“職業理念與認識”“對幼兒的態度與行為”“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態度與行為”“個人修養”等四個方面對幼兒教師應該具有的專業精神做了具體闡述。要求幼兒教師要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與職業道德;凡事從幼兒出發,尊重和熱愛幼兒,富有愛心、耐心與責任心,注重“保教結合”;注重自身專業發展,樂觀向上,不斷進取。

(二)專業知識——從事幼教事業的基礎

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精神、專業能力形成的基礎,對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發展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

幼教工作的獨特性決定了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要全面、廣博、綜合,如此才能滿足幼兒教育教學的需要?!秾I標準》將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分為幼兒發展知識、幼兒保育和教育知識和通識性知識三部分,要求幼兒教師既要了解掌握幼兒心理和幼兒保育教育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學和藝術等知識。

(三)專業能力——完成幼教工作職責的保障

專業能力是一個人從事某項職業的多種能力的綜合。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是其完成幼教工作和職責的重要保障,具有多方面、全方位、綜合性的特點。

《專業標準》從“環境創設與利用”“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激勵與評價”“溝通與合作”“反思與發展”等七個方面闡述了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能力,要求幼兒教師應具有觀察和了解幼兒的能力、開展教育教學的能力、評價幼兒的能力、與家長和同事合作的能力、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教學反思的能力、與幼兒溝通的能力及自主專業發展的能力。

二、幼師生專業素養現狀及分析

2013年9月,筆者曾就幼師畢業生專業素養情況對當地幼兒園園長和幼師專業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專業精神:有超過半數園長認為幼師畢業生缺乏耐心、責任心及吃苦精神,對幼教事業的熱愛程度不夠,但畢業生在這方面的自我評價卻比較樂觀,表明畢業生在師德和專業態度方面自我要求不高。

專業知識:在所調查的人數中有近1/3的園長認為畢業生科學文化素養、教育心理知識、寫字、板書和普通話水平不夠,畢業生自我評價與園長相差無幾。

專業能力:在評價中,認為畢業生欠缺“教學管理能力”和“合作溝通能力”的園長多達72%,畢業生自評欠缺的也占總人數的67%。

三、基于《專業標準》開展語文教學

(一)發揮語文的人文性作用,培養學生的專業精神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學科,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意識和職業品質的培養和提高起著重要作用。

1.身教示范,培養專業精神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币囵B學生忠誠于教育事業,富有愛心、責任心,樂觀向上、不斷進取等專業精神,語文教師就應首先具備這些精神,才能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師德和正確的職業態度。

2.強化閱讀,挖掘人文內涵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語文教材中集結著大量文質兼美的優秀文學作品。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人文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用《賣白菜》教會學生誠實守信,用《勸學》啟發學生好學上進,用《致橡樹》引導學生認識愛情,用《人生的境界》教育學生敬業奉獻。

3.創新作文,讓寫作與德育并進

作文是以情感參與為主的個性化創造活動,也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專業精神培養的有效途徑。比如,針對幼兒園教師打罵學生的現象,可讓學生發表評論,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及時的了解和疏導,進而培養學生的師德、師情。教師可以 “我看幼師”為話題,引導學生了解專業,樹立學習專業的興趣和自信心。

(二)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

1.轉變教學理念,強調基礎知識學習

幼師教育屬于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而必要的基礎知識又是職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同時,必須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作為幼師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幼師語文不僅是學生學習專業課的基礎,也是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形成以及繼續學習發展的基礎,所以必須重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水平的提高。

2.適應幼教需要,確定能力目標

根據《專業標準》對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的要求,結合幼師畢業生專業能力的現狀和語文課程特點,筆者認為幼師生應該具備以下五項語文能力。

一是閱讀理解能力:具有適應職業崗位需要的、初步的現代文學作品欣賞能力,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較強的幼兒文學作品閱讀理解能力。

二是口語交際(聽、說)能力:善于傾聽,能準確領會對方說話的意圖;講好普通話,能清楚、連貫、禮貌、得體地表情達意;能與幼兒、同事、家長進行有效溝通交流。

三是書面表達能力:能寫作五六百字的文章;會編寫教學案例;能根據工作需要撰寫通知、啟事、計劃、總結等應用文。

四是活動設計能力:能根據教育教學需要,設計教學活動項目,創設活動情景,引導幼兒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五是合作探究能力:工作中能與同事、家長合作,能針對工作中的現實需要和問題進行探索研究。

3.改革教學方式,積累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

一是優化教學內容,增強實用性。遵循語文教學規律,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和專業、生活需求,對教學內容合理取舍增刪,增強教學的實用性。比如,閱讀教學要強調幼兒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谡Z教學要把講故事、聽說訓練作為重點。語文教學法要少理論多實踐,盡量結合幼兒教育的實際和典型案例。而在語文基礎知識教學中,對篇章、句法的教學可簡略,著重漢語拼音和漢字書寫訓練,以確保幼兒語言教學規范、純正。

二是改進教學方法,體現職業特征。對幼師語文教學而言,教學方法要能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職業、生活以及專業課程相聯系,使學生認識到語文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用,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與工作相近的情境,采用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小組競賽教學法等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方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專業語文能力。此外,幼師生多是女生,她們文化基礎較差,但個性張揚,思維活躍,喜歡表現自我。據此,教師可嘗試進行“表現教育”。比如,教學《靜女》時,筆者就設計了“情景再現”教學環節,讓學生用簡筆繪畫或話劇表演的方式展示詩歌內容,既學習語文知識,又強化專業技能。

三是開發課程資源,加強語文實踐。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教師要重視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通過語文實踐,縮短書本學習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距離。比如,漢字書寫訓練和語言交際訓練,除了利用語文課,還可通過舉辦漢字聽寫大賽和辯論、演講、朗誦、講故事比賽等方式進行。語文教學法教學,既可利用校內實訓室模擬幼兒園教學場景進行教學;也可在學生見習或實習時教師現場示范指導;還可在教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和《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等課文時,引導學生學習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和因勢利導的教學藝術。(責編 李亞婷)

猜你喜歡
幼師幼兒教師職業
網紅幼師 撕掉標簽,拒絕被定義
男幼師荒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維度
基于心理視角的中職學校男幼師培養的策略和研究
我愛的職業
五花八門的職業
關于馬術職業
盯緊!這些將是5年內最賺錢的平民職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