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家山上訪茶

2015-12-29 01:58朱紹平
茶博覽 2015年5期
關鍵詞:青葉龍井茶陶行知

朱紹平

(作者系浙江省政府副秘書長)

與茶主人相識,純屬偶然。清明節前,我們從上海專程回杭州購茶,通過朋友介紹,我們與茶主人的女婿接上頭,在他的帶領下,我們沿著滿覺隴路往山上走去。

來到翁家山頂時,回首環顧,豁然開朗,只見四周青山環抱,滿目都是層層疊疊的茶樹。雖然久住杭州,如此美妙的茶園風光,我也是頭一次看見。遠處的薄霧,似如輕紗,柔柔地蔓延在深黛色的茶叢之上。遠遠望去,恰如佳麗云集,輕輕白紗隨意裝點,更添幾分婀娜。我的腦海里,忽然跳出柳永的《望海潮》詞句,可謂是,云樹繞茶,迭巘清嘉,雖無煙柳畫橋之實景,卻有風簾翠幕之余韻。

正在欣賞如詩如畫的茶園,茶主人熱情歡迎的聲音,將我拉回到現實。眼前的茶主人,精神矍鑠,并略顯清秀,身著深藍色工作長衫,中等身材,紅褐色的臉上并沒有太多的皺紋,雙手由于常年炒茶,顯得格外粗糙有力。

主人早就已經備好茶席。主賓就坐,我舉起茶杯,牛飲而盡,“一碗喉吻潤”,不覺煙火消散,心平氣靜,忽聞蘭香幽然而至,沁人心脾,讓人胸懷舒暢。

“二碗破孤悶”,茶主人姓翁,是地道的翁家村人,爽朗善談,對翁家山的人文歷史,了如指掌。品完第二碗茶,翁君便娓娓道來:

70多年前,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來到翁家山,與他的學生白動生一起,對翁家山小學的教育狀況進行實地調研。他們推行了“小先生”教育,就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知識后到家里教大人認字,讓小孩都成為小先生。 “小先生”模式推行后,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遵循陶行知的教育方法,白動生一直要求學生們記日記。白動生挑選8個“小先生”的日記,取名《西湖小先生》,寄給陶行知。陶行知把它編成一本書,將書名改為《西湖八小孩日記》,并推薦給上海兒童書店出版。欣喜之余,陶行知還提筆寫下“愿翁家山日日新“的題詞。爾后,陶行知又寫了《送翁家山小朋友》、《謝翁家山小先生約我去吃栗子看桂花》兩篇文章送報社發表,以示褒揚與勉勵。從此,杭州翁家山小學的名聲傳遍中國。

而郁達夫先生當年就在翁家山上煙霞洞療養,期間寫成著名的作品《遲桂花》?!哆t桂花》創作于1932年,同年12月發表在《現代》上。這個時間,應該就是陶行知的學生白動生校長在翁家山辦學的時期。

聽完我腦海里忽然冒出這樣的想法:會不會郁達夫還與白動生相識呢?

三四碗茶喝下,通體舒暢,毛孔微汗。翁君又接了一句:胡適也曾在煙霞洞住過。

原來1923年,胡適和曹誠英曾在此居住三個多月,這一段美好時光,后來成為兩人終生難忘的記憶,是胡適一生中最充實和溫馨的“神仙生活”。胡適曾留有《煙霞洞》一詩:“我來正值黃梅雨,日日樓頭看山霧。才看遮盡玉皇山,回頭又失樓前樹?!?/p>

茶葉自山上采下,先把青葉攤放一段時間,通常在6-12小時,如為晴天所采,一般在6小時左右,如為雨天所采,則需要12小時左右,一般以不超過12小時為好。

炒茶分為“青鍋”和“輝鍋”兩個炒制階段。炒“青鍋”,就是取二兩許青葉,放入大鐵鍋中,炒制12分鐘左右。這是極為重要的一個過程,也是炒茶的初級階段。青葉鮮嫩,要格外細心呵護,用力要一點點、一點點的釋放,手指如春燕輕輕掠過水面,柔柔地在青葉中穿梭與抖落。手勢太輕,不利于條形生成,手勢過重,又會傷到茶葉而影響造型。龍井茶的形狀,基本就在這一階段形成?!扒噱仭彪A段切忌過頭,否則后面的制作階段,即便再有本事,也是回天無力。

接下來是“挺頭枝”與“回潮”。所謂“挺頭枝”,就是將沒有炒透的稍大茶葉,用篩子選出后,置于鍋中再炒,時間一般在5分鐘左右。接下來就是“回潮”。將茶葉置放于一容器中,上面用一塊浸水后擰干的棉布覆蓋其上,時間一般在1小時左右,目的是讓芽葉與枝干間的水分均衡、里外一致。

由此,進入炒茶的第二階段,即輝鍋階段。取茶葉三四兩,炒制時間在15至20分鐘左右。炒鍋溫度不能太高,以鍋壁光滑流暢為宜。手用力適中,不宜抓得太緊,否則,炒出的茶葉過于細長,會影響茶葉的條形美觀。手抓得太松,也不利于茶葉條形塑身。

西湖龍井茶經過輝鍋階段,再經過篩選分檔,簸去細末,去除茶梗,至此,茶葉制作基本完成。選用上好白棉布袋,放進無銹鐵皮桶,就等客人上門選購。

茶主人說,上好的明前龍井茶,體現在色正、香純、味順、形美這8個字上。

色正,就是上佳的龍井茶應當是呈嫩黃色的,用翁君的話說,這里的嫩黃色還應當包括“粉色”,粉色是指其嫩黃色的程度而言,而并非是指純粹的白色。

再說香純。茶主人介紹,龍井分為干香、濕香、持久香。干香,指茶葉未經泡水之前,湊至鼻前,會有一股淡淡的蠶豆花香散出,這也是檢驗是否正宗龍井茶的判斷標準之一。濕香,是指經沖泡后龍井茶散發出來的清香。味順,在茶主人看來,就是入口柔和,醇厚清香,沒有澀味。喝到嘴里要順口,這是最重要的。

形美也是西湖龍井茶的重要標準之一。根據西湖龍井茶的分級標準,精品西湖龍井茶的形美標準是“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而翁君說的形美主要體現是“形若碗釘、朵如蘭花”。好茶的形狀,要像過去補碗工使用的碗釘,兩頭略窄,中間稍寬,整體扁平,形狀恰似一朵盛開的微小型蘭花。上好的龍井茶是藝術品,正是因其線條之流暢、形態之精致、整體之典雅而言的。

翁君熱愛制茶。他說:“我生在翁家山,長在翁家山,這一輩子只懂茶,也只會茶,就算讓我下輩子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做茶,這么大年紀了,到今天為止,我還就是喜歡茶?!?/p>

翁君自幼喜歡讀書,當年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考入杭州四中。但因為父親遠在臺灣的國民黨空軍中任職飛行員,使他失去了讀高中的資格。好在他自小喜歡與茶葉打交道,在大人們的帶領下,他從燒火工開始,逐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炒茶師傅。

清明前后,春茶開采,正是翁家山人最忙的季節。翁君輟學在家,雖然年僅十三四歲,卻開始幫著燒火。

炒制龍井茶,一般是大人炒茶,小孩或婦女燒火。一人燒火,通常要管四個大人炒茶。四口炒茶大鍋,成扇形狀排列。如此排列,便于燒火人與炒茶人之間溝通。燒火的過程,其實就是學徒學藝的過程。炒茶的關鍵是掌握好火候,而學會燒火是學會掌握火候的不二法門。翁君對此頗有心得:“燒火的訣竅是掌握好提前量,什么時候高火,什么時候低火,添柴火時能上得去,退火時要抽得快。在燒火的過程中,你無意中就學會了炒茶過程的火候掌握了?!?/p>

在燒火間隙,出于內心的喜歡,他會經常請教一些炒茶方面的問題,但炒茶師傅除了自家人之外,通常不肯輕易教給他人技藝,大多時候靠燒火工的仔細觀察與自我領悟。

十五歲那年,有一天,炒茶已炒到深夜十二點多,不知在誰的起哄下,挑他與一位熟練的炒茶師傅開展比賽。兩人分頭炒,互相看不見,炒好篩好包好后,第二天村里人將兩人炒的茶葉送到三臺山茶葉收購站。結果出來,翁君炒的茶葉獲得一等獎,另一位大人炒的茶葉僅獲二等獎,由此聲名大噪,成為村里最年輕的炒茶師傅。

要炒出好茶,火候要掌握的好,力度要掌握的好。用力過大,這個茶葉就要變質。什么時候用力,用多少力,都是很有講究的。炒茶最關鍵的,就是掌握溫度與力度。翁君說,手對茶的溫度感覺,需要十幾年的經驗積累與感悟。悟心好,領悟快,是成為炒茶高手的重要天賦。

昔日梁惠王聞庖丁之言,連連稱贊:“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蔽崛私衤劦貌柚魅艘环枵Z,啜明前茶,齒頰生香,心中溢起一股太和之氣。

遠處的茶園,在散淡的陽光下愈發顯得恬美?!?/p>

猜你喜歡
青葉龍井茶陶行知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豐碩
倉山
陶行知教育名錄
倉山
杭州龍井茶園
倉山
陶行知的另類教育法
千島玉葉龍井茶的生產實踐與品牌發展思考
午夜地鐵里的愛情故事
陶行知的賞識教育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