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國內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的文獻述評

2016-01-15 15:01李莉
關鍵詞:學報適應性小學生

李莉

摘要:本文通過對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的梳理,就近二十年國內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了綜合,歸納,并對相關研究進行了述評。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適應性

學習適應性是指學習者根據學習條件的變化,個人做出主動的改變,以達到自身與外部環境的平衡,并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能力。作為一種學習能力,學習適應性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條重要標準。研究和實踐表明,學習適應問題已成為制約學生學習進步,導致學業不良,影響其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從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學者在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領域開始了對學習適應性的大量研究。

一、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現狀研究概述

1. 總體水平

國內研究者多采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對小學生學習適應性進行研究,選取特定的研究對象,通過量表或問卷進行測試,經過數據分析,了解總體水平。到目前為止,國內已有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總體現狀和發展水平不盡相同。

戴玉紅(1997)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廣州市中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發展狀況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小學3—6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平均等級達到中等,優秀率只有1.86%,遠低于全國的理論水平。1徐亞青(1998)在上海市某小學進行小學生學習適應性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二年級小學生有43.03%的學生處于學習不適應狀態。2邵紅(1999)對烏魯木齊市某小學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各年級學生學習適應能力分布大致呈正偏態分布,處在中上等(35.2 %)及優等(12.9 %)學生所占百分比明顯高于中等(13.8 %)及差等( 2.2 % )學生,說明學生的學習適應能力總體水平較高。3楊廣興,幺青(2000)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天津市某校三、五年級小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三年級的平均等級為3.39,五年級平均等級為3.57,優秀等級7.54%。研究認為小學生三五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總體水平相當良好。4楊雪梅(2001)對四川省達州市小學二至四年級學生進行學習適應性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學習適應性平均等級在2.86---2.31之間??傮w水平較低。5白晉榮,劉貴文等(2002)對石家莊市288名小學生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學習適應性的研究,研究發現,小學生總體學習性水平比常模高很多。6王斌(2003)選取蘇州市三所小學四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學習適應性測驗(AAT)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狀況良好。7田瀾(2004)以重慶市某小學四五年級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四五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不良率分別為36.7%、38.6%。8李玲,李輝,廖全明,沐偉(2005)對昆明市小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小學生學習適應性不良率達到42.8%,水平較低。9趙桂鳳(2006)以北京市某城區小學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適應性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各因素水平處于中等水平的所占比例較大。10涂芳(2007)對湖北省咸寧市某校小學生學習適應性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所測學生整體的適應性好于全國總體情況。11孟萍(2013)對天津市三所小學318名小學一年級生進行了學習適應性情況調查,得出結論: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水平整體較好,中等及以上適應水平的分布高于全國常模。12劉曼曼(2014)對開封市某學校低年級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30%低年級小學生存在學習適應問題。13

2.發展特點

到目前為止,對于我國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總體發展趨勢,研究者們的研究結論不盡相同,尚沒有形成完整、統一的研究結論。

戴育紅(1997年)研究表明,小學生學習適應性水平隨年級呈逐漸上升趨勢。14歐朝暉(2007)研究認為,五年級學生要優于四年級學生。15聶衍剛,劉毅(2004)研究認為四年級學生的學習適應性高于三年級。16

邵紅(1999年)的研究認為,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總體水平隨年級的增高而呈現下降的趨勢。一年級的學習適應性水平最高,四年級的學習適應性水平降到最低。17楚大生,劉冠盛,劉治安,劉彩華等(2000)研究認為,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學習適應性總體水平要好于五年級學生。18楊雪梅,葉?。?001年)研究結果顯示,二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水平要好于三四年級學生的學習適應水平。19田瀾,劉志東,戴海英(2004年)研究認為,小學生的學習適應性發展趨勢是隨年級升高而下降。20

3.性別差異

眾多研究者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小學生的學習適應性水平存在性別差異,但這種差異是否顯著,不同學者的研究結論有所不同。

徐速(2001)21郭楚如、吳澤敏(2003)22王斌(2003年)23聶衍剛、劉毅(2004)24田瀾(2004)25付麗麗(2010)26曾愛莉(2011)27研究結果表明,從總體看,學生在學習適應性水平上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普遍優于男生。而王佩丹、郭楚如、林勇強(2004)對小學二年級男女學生進行比較,發現在學習適應性三維度中的生活適應和學習適應方面男生顯著優于女生。28

戴育紅(1997)29歐朝暉(2007)30羅麗霞(2012)31等研究認為學習適應性水平男生略低于女生,但男女學生的學習適應性水平差異并不顯著,不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白晉榮,劉桂文,趙笑梅,張杉杉(2002年)的研究結果表明,除了“聽課方法”這個因素外,男女生在學習適應性其他因素上均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32

二、小學生學習適應性影響因素研究概述

白晉榮(2002年)對河北省石家莊市小學生進行學習適應性的調查研究結果認為,家庭環境是小學生學習適應性各影響因素中最大的影響因素。33林國珍(2004年)的研究結果也支持此觀點。34聶衍剛(2004年)的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環境因素是對不同學校學生最具有普遍性的影響因素。35凌輝(2002年),通過對86名小學生的對比研究發現,家庭氛圍、家庭成員相處的模式、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及職業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學業成效產生非常大的影響。36曾琦(1997)37,李大維(2013)38尤國金39等研究者也做了相關研究。李秀芳,楊曉青(1997)采用AAT測驗以上海市怒江市特殊家庭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學習適應性產生影響。40歐朝暉(2007)采用臺灣學者陳英豪、林正文和李坤崇編制的《學習適應量表》對上海市靜宜區小學生學習適應性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經濟情況、父母文化程度等是影響學生學習適應性的重要因素。41賈梅(2007)主要從學習基礎,年齡和性別,與父母的交流情況,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與父母的交流對學習適應性與提升能力的影響,父母對學習的態度和與父母的交流對學習適應性與提升能力的影響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42

魏麗華,石運芝(2002)研究認為教學方式、學習目標和動力、學習方法和師生關系是影響學生學習適應性的主要因素。43趙笑梅(2005)對教學模式對小學生學習適應性影響進行了研究。44王紅日 (2012)研究教師因素與小學中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影響關系。45丁國芳(2000)采用問卷調查對天津市河東區某小學五年級學生進行學習適應性研究,調查顯示,學生的學習適應性水平與學生學習成績緊密相關。46田瀾(2002)研究發現學校的教育管理方式與學生學習適應性水平有關。47徐速(2001)采用問卷調查法研究自我控制水平與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自我控制與學習適應性有著密切的關系。48房安榮研究發現,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問題與學生的學習時間管理及學習情景敏感性有關。

三、小學生學習適應性培養研究概述

葛明貴,楊永平(1997)以小學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實驗法進行學習品質訓練研究。研究表明,在小學階段進行學習品質訓練能夠較好地促進小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信心的發展,對小學生學業成績產生了積極的影響。49張履祥(2000)以小學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實驗法研究了學習策略訓練對提高小學生學習能力的效應。研究證明,在小學階段開設學習策略訓練課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50郭春海(2000)通過研究認為,教師可以通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來提高學生的學習適應性。51徐速(2001)通過自我控制與學生學習適應性的關系研究,提出教育者可以通過訓練增強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以提高其學習適應性。52張潛,李祚山,赫紅等(2002年)研究通過改變教師觀念,教師運用積極評價語言,加強學校和家庭溝通等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適應性。53任碧翔(2003年)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探討了提高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途徑和方法。54耿向紅(2003)以北京市石景山區小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調查法和自然實驗法對實驗班學生進行為期一學年實驗。結果表明,有效的學校教育措施可以提升小學生學習適應性。55田瀾(2004年)羅麗霞(2012)對于學習適應性的進行教育干預實驗研究。56鄭勇軍等(2007)提出可以從培養學生學習態度,指導學習方法,改變學習環境等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適應性。57

四、小結

通過對查閱到的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相關文獻的閱讀、整理和分析,現做如下小結。

1.國外研究者及國內80年代末研究者們主要研究的是學習困難兒童和學習困難問題,以問題和個別為關注點,關于學生學習適應相關主題研究較少。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研究學生適應性的文章逐漸增多,以華東師范大學周步成等人修訂《學習適應性測驗(AAT)》為起點,研究者們將相關研究主題歸總到學習適應性這一主題。90年代末至2000年初這十年間,以戴育紅、田瀾為代表的研究者們多采用《學習適應性測驗(AAT)》對中小學生學習適應性進行調查研究。眾多研究者多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對學生學習適應性狀況進行研究,多以數據作為唯一的分析依據,結論是建立在對總體或各分因素數據的相對分值上進行分值的大小比較之后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數據是客觀的,但對于因素分析及培養措施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對于小學生。

2.我國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現狀研究結果存在著差異性。綜合眾多研究文獻,分析對比后發現: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發展水平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校甚至不同班級上都存在差異。對于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發展特點和趨勢,研究者們的研究結果大相徑庭,存在爭議。對于學生學習適應性是否存在性別差異,研究者們沒有形成統一結論。本研究認為這也正是雖經過大量的研究,到目前為止,研究者們無法總結出學生學習適應性總體水平、特點及發展趨勢,并形成統一研究結論的重要原因??梢?,不同地區的研究現狀對于其他地區的學生學習適應性水平具有的預測意義不大。

3.綜合眾多研究可見,學生自身因素,學校管理方式、教師教育教學方式,學習、家庭、社會環境都會對學生學習適應性產生不同的影響。但各方面因素隨著研究對象的年齡階段、學校類型等不同而影響作用大小不一。通過文獻分析發現,很多影響因素的研究結論對于采取培養措施并沒有較多的可操作性參考,比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經濟收入等家庭因素。因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情況一時都很難改變,婚姻狀況更是不由人控制。在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學校,教師對此可干預的作用有限。

4.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培養研究,主要以實驗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缺乏對學習適應性的整體培育措施。本研究認為,學習適應性實驗研究受干擾的因素較多,所以相關研究或是集中于宏觀意義上的具有普遍性的理論構建和指導,或是過于具體的的內容、途徑,因此迫切需要將理論成果為實際工作所用的,從本區教育教學實踐關注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實際發展狀況及現實存在的問題,選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途徑、方法和措施。

1戴育紅.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研究[J]. 教育導刊,1997,01:15-17.

2徐亞青.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1998,09:39-42+20.

3邵紅,田金玲,顧正清. 烏魯木齊市小學生學習適應性調查[J]. 中國校醫,1999,04:263-264.

4楊廣興,么青.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實驗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0, ?(1/2) 35-37 63.

5楊雪梅, 葉峻.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發展的研究[J].四川心理科學, 2001, (3) , 36- 37.

6白晉榮,劉桂文,趙笑梅,張杉杉.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03:76-79.

7王斌.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情況調查與分析[J]. 常熟高專學報,2003,06:113-115.

8田瀾,張大均. 重慶某小學409名學生學習適應性問題調查[J]. 中國學校衛生,2004,01:23-24.

9李玲,李輝,廖全明,沐偉.昆明市某小學學生學習適應性發展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2005, (2).

10趙榮鳳.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調查分析[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10:56.

11涂芳. 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12孟萍.幼小銜接背景下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的調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

13劉曼曼. 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適應的問題與原因[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6:253-254.

14戴育紅.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研究[J]. 教育導刊,1997,01:15-17.

15歐朝暉. 小學四五年級學生學習適應問題調查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11:37-38.

16聶衍剛,劉毅.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狀況的研究[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04:65-68.

17邵紅,田金玲,顧正清. 烏魯木齊市小學生學習適應性調查[J]. 中國校醫,1999,04:263-264.

18楚大生,劉冠盛,劉治安,劉彩華.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調查研究[J]. 社會心理科學,2000,Z1:32-34.

19楊雪梅, 葉峻.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發展的研究[J].四川心理科學, 2001, (3) , 36- 37.

20田瀾,劉志東,戴海英. 小學生學習適應不良的類型及對策[J]. 中國健康教育,2004,08:69-71.

21徐速.313名小學生學習適應性問題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9(2):102-103.

22郭楚如,吳澤敏,郭少玲,林勇強. 不同年級和性別小學生學習適應性比較分析[J]. 中國民康醫學,2003,12:737.

23王斌.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情況調查與分析[J]. 常熟高專學報,2003,06:113-115.

24聶衍剛,劉毅.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狀況的研究[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04:65-68.

25田瀾.我國中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4,27(2):502-504.

26付麗麗,王志中,溫娟娟. 鄭州市小學新生學習適應性的調查研究[J]. 文教資料,2010,03:157-158.

27曾愛莉. 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現狀調查[J]. 教育革新,2011,03:22-23.

28王佩丹,郭楚如,林勇強.學習適應性與學習成績的關系[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12(3):228.

29戴育紅.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研究[J]. 教育導刊,1997,01:15-17.

30歐朝暉.小學四五年級學生學習適應問題調查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11:37-38.

31羅麗霞. 城市中高年級小學生學習適應性及其干預研究[D].廣州大學,2012.

32白晉榮,劉桂文,趙笑梅,張杉杉.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03:76-79.

33白晉榮,劉桂文,趙笑梅,張杉杉.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03:76-79.

34林國珍,金武官,史以玨. 學習困難兒童與家庭行為及學習適應性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4,06:75-76+82.

35聶衍剛,劉毅.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狀況的研究[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04:65-68.

36凌輝. 兒童智力和家庭環境與學習成績的關系[J]. 中國學校衛生,2002,02:167-168.

37曾琦,蘆詠莉,鄒泓,董奇,陳欣銀. 父母教育方式與兒童的學校適應[J]. 心理發展與教育,1997,02:47-52.

38李大維. 學前教育經歷、家庭環境特點與小學生學校適應的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13.

39尤國金. 父母教養風格和自主性對小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1.

40李秀芳,楊曉青.特殊家庭親子關系對孩子學習適應性的影響[J].大眾心理學,1997(3):12.

41歐朝暉. 小學四五年級學生學習適應問題調查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11:37-38.

42賈梅.調控學習適應性因素提升學生學習能力[D].東北師范大學,2007.

43魏麗華, 石運芝, 崔海慶, 高慧英, 李善剛, 王敏.對一年級一學新生學習適應狀況的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 2002, 10(1) , 37- 38.

44趙笑梅. 教學模式對小學生學習適應性影響的縱向研究[A]. 中國心理學會.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中國心理學會:,2005:.

45王紅日. 教師因素影響下的小學中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46丁國芳.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特點與對策[J]. 社會心理科學,2000,Z1:41-42+46.

47田瀾. 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及其教育干預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

48徐速. 小學高段學生學習適應性與自我控制水平的關系研究[J]. 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1:74-77.

49葛明貴,楊永平. 小學生學習品質訓練的實驗研究[J]. 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03:98-102.

50張履祥. 論心理素質教育課程的建構[J]. 心理科學,2000,05:603-604.

51郭春海.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研究與實踐[J]. 社會心理科學,2000,Z1:40.

52徐速. 小學高段學生學習適應性與自我控制水平的關系研究[J]. 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1:74-77.

53張潛,李祚山,賀紅,王學杰,劉永瓊. 小學低年級兒童學習適應性的培養[J]. 天津教育,2002,Z1:22-24.

54任碧翔. 提高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探討[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03,09:43-44.

55耿向紅.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3,02:5-10.

56田瀾,張大均,陳旭. 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的整合性教育干預實驗研究[J]. 心理科學,2004,06:1389-1392.

57鄭勇軍,張淑敏,胡志華.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輔導研究[J]. 景德鎮高專學報,2007,04:118+120.

參考文獻

[1] 江光榮.社會變革與人的適應[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06:19-23.

[2] 王麗芳.學生的適應不良與學校的教育指導[J].天津教育,1994(12):18-19.

[3] 戴育紅.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研究[J]. 教育導刊,1997,01:15-17.

[4] 郭楚如,吳澤敏,郭少玲,林勇強. 不同年級和性別小學生學習適應性比較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雜志,2003,15(12):737

[5] 田瀾,張大均,陳旭. 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的整合性教育干預實驗研究[J]. 心理科學,2004,06:1389-1392.

[6] 徐亞青.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1998,09:39-42+20.

[7] 楊廣興,么青.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實驗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0, ?(1/2) 35-37 63.

[8] 楊雪梅, 葉峻.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發展的研究[J].四川心理科學, 2001, (3) , 36- 37.

[9] 白晉榮,劉桂文,趙笑梅,張杉杉.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03:76-79.

[10]王斌.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情況調查與分析[J]. 常熟高專學報,2003,06:113-115.

[11]田瀾,張大均. 重慶某小學409名學生學習適應性問題調查[J]. 中國學校衛生,2004,01:23-24.

[12]李玲,李輝,廖全明,沐偉.昆明市某小學學生學習適應性發展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2005, (2).

[13]劉曼曼. 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適應的問題與原因[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6:253-254.

[14]歐朝暉. 小學四五年級學生學習適應問題調查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11:37-38.

[15]聶衍剛,劉毅.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狀況的研究[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04:65-68.

[16]楚大生,劉冠盛,劉治安,劉彩華.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調查研究[J]. 社會心理科學,2000,Z1:32-34.

[17]田瀾,劉志東,戴海英. 小學生學習適應不良的類型及對策[J]. 中國健康教育,2004,08:69-71.

[18]徐速.313名小學生學習適應性問題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_2001,9(2):102-103.

[19]田瀾.我國中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4,27(2):502-504.

[20]付麗麗,王志中,溫娟娟. 鄭州市小學新生學習適應性的調查研究[J]. 文教資料,2010,03:157-158.

[21]曾愛莉. 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現狀調查[J]. 教育革新,2011,03:22-23.

[22]王佩丹,郭楚如,林勇強.學習適應性與學習成績的關系[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12(3):228.

[23]時勘,王鵬等.《中學生適應性學習模型的發展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6,04

[24]凌輝. 兒童智力和家庭環境與學習成績的關系[J]. 中國學校衛生,2002,02:167-168.

[25]曾琦,蘆詠莉,鄒泓,董奇,陳欣銀. 父母教育方式與兒童的學校適應[J]. 心理發展與教育,1997,02:47-52.

[26]李秀芳,楊曉青.特殊家庭親子關系對孩子學習適應性的影響[J].大眾心理學,1997(3):12.

[27]馮廷勇, 李紅.當代大學生學習適應的初步研究[J].心理學探新, 2002(1) , 44- 48.

[28]魏麗華, 石運芝, 崔海慶, 高慧英, 李善剛, 王敏.對一年級一學新生學習適應狀況的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 2002, 10(1) , 37- 38.

[29]丁國芳.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特點與對策[J]. 社會心理科學,2000,Z1:41-42+46.

[30]徐速. 小學高段學生學習適應性與自我控制水平的關系研究[J]. 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1:74-77.

[31]葛明貴,楊永平.小學生學習品質訓練的實驗研究[J]. 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03:98-102.

[32]郭春海.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研究與實踐[J]. 社會心理科學,2000,Z1:40.

[33]張潛,李祚山,賀紅,王學杰,劉永瓊. 小學低年級兒童學習適應性的培養[J]. 天津教育,2002,Z1:22-24.

[34]任碧翔. 提高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探討[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03,09:43-44.

[35]耿向紅.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3,02:5-10.

[36]鄭勇軍,張淑敏,胡志華.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輔導研究[J]. 景德鎮高專學報,2007,04:118+120.會科學版),2001,01:74-77.

[37]張大均,馮正直,郭成,陳旭.關于學生心理素質研究的幾個問題[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0,( 3).

[38]陶沙.從生命全程發展觀論大學生入學適應[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2):81

[39]田瀾,張小菊. 小學生學習適應性輔導的目標體系建構[J].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4,01:31-33.

[40]馮廷勇,李紅當代大學生學習適應的初步研究心理[J].科學探新,2002 , ( 1)

[41]陳曉杰.關于學習及學習適應性的界定[J].憲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6(3):42

[42]凌輝. 中學生學習適應性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研究[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04:296-297.

猜你喜歡
學報適應性小學生
國內外適應性學習的研究熱點、演進路徑與發展建議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針對數字化變電站繼電保護適應性的相關探究
Analysis of Characters Shaping in Ring Lardner’s Haircut
Analysis of I Heard the Owl Call My Name from an Intercultural View
我是小學生
論學報的發行管理創新
《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再添殊榮
非常小學生
從《孫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聯想到雕塑與環境的適應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