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班本心理課程為載體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品質形成的研究與實踐

2016-01-15 03:25金路
關鍵詞:班本心理班級

金路

內容提要:學校教育旨在促進每一個學生發展,以個性化教育為目標,以培養本班級的學生健康心理為指向的“班本心理課程”的建構,完全出于班級內部學生的心理成長需求,是以發展本班級的學生健康心理為目標指向的。班本心理課程是以班級為平臺,充分利用班級資源,以滿足班級學生發展需要為宗旨,由班級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的課程。班本心理課程是以班級學生為本位的課程,它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成長的心理需要,不但解決班級學生的實際問題,而且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通過班本心理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以班級全體學生為本位,以全體學生的健康發展為己任,以提高全體學生的文化素養、身心素質、人際交往能力和積極的情緒體驗為宗旨的班本心理課程,在班級學生個性發展上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主題詞:班本心理課程個性發展促進發展

教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的活動,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個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健康發展,從而使每一個人的個性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班本心理課程的開發就是為了打破“班班同課程,生生同書本,所有學生齊步走”的格局,班本心理課程的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很好地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地發展,真正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班本心理課程構建了新的班級文化生態概念,是由校本課程演化而來的。

一、班本心理課程目標的確定

班本心理課程植根于班級生態系統,建設班本心理課程要關注密切關注班級生態。從而在設計班本心理課程的過程中,在實施班本心理課程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把班本心理課程實踐活動的實施僅僅當作一個執行的過程,更要結合學生特點、班級實際和家長資源,創造性地開設班本心理課程。

1.通過充分利用班級資源,形成多樣化的班本心理課程資源系統,不斷進行課程資源的積累和課程特色的培育。

2.形成開放的課程開發和實施空間,充分發揮教師、學生、家長的自主性、參與性和創造性,開發出滿足豐富多彩學生發展需求的具有鮮明班級特色的班本心理課程。

3.通過班本心理課程的實施,通過多種方式,推動班級學生個性化發展,建立班級個性化發展模式。

4.建立一種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核心的班本心理課程評價體系,進行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和反思性評價的方法設計。

二、班本課程主要觀點與概念界定

1.班本心理課程:“班本心理課程”是指以班級為單位,以班主任為主、任課教師參與的自行規劃、設計、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現本班特色的,發展本班學生個性為目標指向的課程。

2.心理品質:指心理健康無缺陷、有較高的智力、性格堅強、感情上成熟的內在的品質特征。它包括廣泛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欲、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志、活潑開朗的性格和民主的態度。

3.班本心理課程建設有助于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班本心理課程是一種班本性活動。與學科教學的統一性不同,班本心理課程具有班本性。它以本班級成員為教育對象和出發點,由班主任和班級成員根據本班級情況自主選擇和確定班級活動內容和方式?;顒又行枰浞掷帽景嗉壍母鞣N教育資源,著眼于解決本班級集體發展中的問題,以促進本班級集體和每個成員的全面、主動發展為目的。通過具有班本特點的課程體系的建立,把學校教育要求富有創造性地鑲嵌到滿足班集體和每個成員發展需要的班本心理課程之中,為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媒介。

4.班本心理課程建設要以班級生態建設為基礎。班本心理課程是由一個個相互關聯、不斷遞進的情境脈絡組成的,正是這些獨具特色的因子組成了班級這樣一個特定的生態系統,無視這個系統,就不會產生有針對性的、有成效的課程。因此,班本心理課程是生態的,建設班本心理課程必須關注班級生態。5.班本心理課程是動態課程。班本心理課程的構建要考慮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本班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要、考慮本班學生已有的經驗、考慮本班學生生活中常常發生的共同的問題、考慮本班家長的資源、考慮本班可利用的環境資源、考慮本班可利用的活動材料,它是一個動態的課程。這樣的課程更有利于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更適合學生的發展!由劃一的課程轉化為彈性的課程管理模式。

四、研究過程與內容

(一)準備階段

1.設計學生、家長調查問卷:“班本心理課程”完全出于班級內部學生的成長需求,自我管理、自我評價,是以發展本班級的學生個性為目標指向的。因此,它應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及時、有價值的信息。因此,建設班本心理課程體系之初,了解學生對班本心理課程的認識非常必要,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班本心理課程的建設。家長對學生的成長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調查家長對班本心理課程實施的看法,請家長為班本心理課程實施提供參考意見,對課題研究將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通過調查顯示100%的家長支持班本心理課程的實施;70%的家長認為應由孩子自己制定學習課題;80%的家長認為應該鼓勵孩子進行獨立研究。長建議:孩子研究不求多、不求深,要注重過程;究選題要符合孩子的興趣、貼近孩子實際;研究中以小組為單位;研究中要激勵孩子獨立思考;家長發揮自己的特長進行有針對性指導。

2.調查思考分析:

班本心理課程沒有一個既定的模式,它是建立在班級文化基礎上的,班本心理課程的建構是在與學生的互動中進行的,是在教師之間理念的溝通中進行的,是在教師不斷地學習中進行的,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進行的,只有在動態中才能建立起班本心理課程的框架和理念。

班本心理課程的實施一定是基于班級的,要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進行建設,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班本心理課程的主人。

班本心理課程的建設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因此在確定好班本心理課程的框架后,要著力于研究如何借助班本心理課程的平臺,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形成。

班本心理課程的實施過程不僅要關注活動表面的教育內容和形式,更關注共同活動的任務、結構、過程、方式、情境、角色、評價等等因素對集體及每個成員的影響。使活動過程真正成為以集體為主體的活動,成為深刻地影響集體和個體發展的心理過程。

總之通過“班本心理課程”建設前的調查,使我們更加認識到班本心理課程是以“生命為本”的課程,以尊重人、理解人、體貼人、發展人、教育人為根本出發點,關注學生在課程建設中的成長,才能達到開展課題的實施目的。

(二)實施階段

第一階段:班本心理課程設計促進學生良好的個性發展初探。

如何根據班級學生個性特點,設計學生喜愛、樂于參與的班本心理課程是我課題實施伊始的重點研究、實踐內容。當時所任教的班,學生比較活潑、好動,我對班級學生進行了氣質類型的測試。班級39名學生,16人屬于多血質與膽汁質混合,12人屬于多血質與粘液質混合,偏這兩種性格的學生活潑好動,善于交際;思維敏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情緒情感容易產生也容易變化和消失,容易外露;體驗不深刻等。班級學生中喜歡足球運動的學生非常多,因此我們設計了“足球文化”班本心理課程?!白闱蛭幕闭n程的實踐,讓學生在足球活動中既鍛煉體魄、磨煉意志、調節性情、學習合作,學會換位思考、學習與人交往,在課程實施中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第二階段:根據班級學生個性特點的班本心理課程體系建立。

在這一階段,我們通過對班級學生進一步的調研,根據學生不同特點、興趣愛好,由學生、家長、老師共同制定班本心理課程體系。

五個班本心理課程的開發,為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搭設了個性發展的舞臺。學生在五個課程中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的學習時間可進行選學。

第三階段:班本心理課程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的科學化研究。

通過對課題的深入研究,我們感受到班本心理課程的研究要更加科學化,抓住學生個性發展進行設計,并注重學生課程學習中的評價。

(一)課程資源的豐富性,為學生發展搭設更豐富的舞臺。

這一研究階段,我接了一個四年級的班級,班級學生凝聚力強,但學生的意志力、耐挫能力、活動能力還需進行積極培養,于是我和家委會共同設置以下四門班本心理課程:“炫動童年”輪滑課程、“四葉草”心理課程、食品與科學、“生命不設限”閱讀課程。每門課程制定詳細方案以及具體實施策略,促進了班級學生的個性發展。如在“炫動童年”輪滑課程中我們請來了專業的輪滑教練,制定了詳細的課程實施目標,把鍛煉孩子們的耐力和心理素質作為重要的課程目標,通過課程的實施,學生的意志力、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得到提升。根據四年級學生交往的特點和班級學生交往問題,我們的“四葉草”心理課程,通過游戲、故事、心理小報、情景模擬、交往智慧卡等形式,提高了班級學生的交往能力,形成了和諧的班級氛圍。特別是家委會積極拓展課程資源,為學生發展搭設了多彩的舞臺。

(二)關于班本心理課程評價的實踐:過程性評價工具的設計與運用

評價是班本心理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班本心理課程目標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貫穿班本心理課程的全過程。對學生進行評價是對學生的一個教育的過程。通過實踐我認識到在設計評價工具時,要做到:1.必須明確班本心理課程的價值取向和評價理念;2.必須具有較強的、可持續性的操作性;3.必須是學生愿意接受并喜歡的方式。

選答案,沒有統一的標準,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寫,適合于不同個體的發展,并可讓學生與同伴、老師、家長的評價相融合。這種調查問卷適合于研究一個小主題前對學生個人的態度情感能力的檢測。老師可根據這一檢測的結果,發現問題,了解學生,總結經驗,調整自己的研究思路。

設計二:成果百寶箱(一個成長檔案袋、兩份滿意作品、三分鐘現場演說、四級評議表格)

在班級實際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愛好的調查基礎上,我設計了“成果百寶箱”。此設計符合綜合實踐評價的理念,有導向、激勵功能和反思性;操作簡單,不增加教師、學生負擔;便于保存、反饋,對學生的成長記錄有收藏價值。

此設計的具體做法是:

1.給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袋”,檔案袋的內容包括:“采蜜集”(收集整理的文獻資料)、“聰明卡”(創新設計和想法建議)、專題研究論文、作品照片等資料,檔案袋由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裝入材料,除上述材料外,學生還可以把參加實踐活動等方面的資料認為該裝的都裝進檔案袋,這些都記錄著學生成長的足跡,既讓學生通過對比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感覺,又作為教師對學生評價的參考。

2.兩份滿意作品:學生把自己在實踐活動中認為最好的作品交給老師,由教師針對其制作或設計的態度、效果進行評價。如果學生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可以與教師協商,暫不記錄成績,學生在經過更充分的準備之后,可再次參加評價。

3.三分鐘現場演說: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參加班本心理課程的體會,重點圍繞“我什么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什么方面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我最喜歡參加哪方面的實踐活動”作口頭陳述,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參與的深度與廣度對學生作合理的評價。

4.四級評議表格:在每次專題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一次課程評價,以表格的形式出現,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

六、研究成果與思考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組織,班集體是學生在校生活的主要環境,在班級中所發生的來源于學生的現實問題,是學校教育必須面對的,同時也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道德成長,能否將班級問題視為德育資源并有效開發和利用,是提高德育主題活動效能的關鍵。因此,學校德育應將德育基本內容和班級問題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在班集體中開展班本心理課程實踐活動,體現了德育主體化的需要、德育生活化的需要、德育過程性的實踐。

(一)班本心理課程是班本德育的有效載體,有助于提高德育實效性。

1.班本心理課程體現兒童的主體性。兒童在進行道德學習時主要存在兩大類基本過程,一是認知活動過程,二是情感體驗過程。前者是關于人的認識水平、判斷能力和行動效率;后者是體現人的情調、趣味、心境、敏感性、接受或拒絕的態度,體現人對是非、善惡、美丑的愛憎喜惡之情。在德育過程中,教師是一位發現者,從學生的日常行為中發現班集體的問題所在,并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再演繹成德育的班本心理課程,引領學生經歷道德認知和情感體驗,幫助他們整理活動后的所感所思。學校德育只有在尊重學生的主體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親歷過程,做到“源于兒童”、“通過兒童”、“為了兒童”,才能將道德內容真正轉化成兒童的情感態度,道德價值教育的目標才能真正得以實現,這樣的人才會既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又符合個性發展的軌道。

2.班本心理課程內容體現生活性。一直以來,學校教育往往單方面從成人道德認知領域去要求兒童,主要是自上而下地正面傳達代表國家主流文化的道德價值,比較注重遵從教師的“權威”,從而忽略了兒童本身對道德的需求,以及兒童的生活世界所體現的道德內容。這樣游離學生生活世界之外的德育就不可能引起他們的真實感受和體驗,只能成為強加于人的“準則”。教師在選取班本心理課程主題時,以兒童生活經驗為背景,選擇本班同學熟悉的、可望又可及的東西,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并不僅局限于表面的道德認知;在制定班本心理課程教育目標時,遵從不同年齡段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設置貼切的學習情境,直接讓學生在經歷道德價值認同中的情感矛盾,讓學生自己慢慢體會自己的行為與經受的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3.班本心理課程過程的實踐性。杜威認為,“在傳統學校里那么普遍的一種外部的灌輸,不僅不能促進反而限制了兒童的智慧和道德發展?!卑啾拘睦碚n程的道德教育超出了知識領域的教育,更是一種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育,不能靠簡單、機械的方法強加。因此,教育與經驗應該建立密切聯系,通過經驗進行道德教育?!跋嘈乓磺姓嬲慕逃龔慕涷炛挟a生”,而經驗生成的基礎是實踐,實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促進兒童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發展之路,從而為自我道德教育和情感介入提供基礎。兒童在這種不知不覺的“班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學習相關德育內容,逐漸改變原有的道德認知,轉換原有的道德評判。

(二)班本心理課程的實施有助于將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落到實處,促學生心理品質的良好發展。

小學階段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從生理成熟過渡到心了成熟,智力水平不斷提高,情感體驗不斷豐富,知識經驗不斷完善。在這樣一個積極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特質,激發和強化學生各種現實能力和潛在能力,并逐步轉為為良好的品行習慣和心理素養。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就是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包括積極的認知品質、積極的意志品質、積極的情感品質和積極樂觀的心態。我們實施班本心理課程,主要目的就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強健的身體素質和堅實的心理品質基礎。

1.課程的靈活性,能滿足學生身心發展需要。我們的班本心理課程在豐富學生課外知識、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心智,促進體能的增強和心理品質的提升。這些課程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入手,從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共性問題入手,有詳細的活動方案、明確的活動專題,長短結合,靈活多樣,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如當我發現班級學生在意志力上不強,有一部分孩子怕吃苦、怕競爭中的失敗,于是在“炫動童年”輪滑課程中我們和教練制定了詳細的課程實施目標,把鍛煉孩子們的耐挫力和心理素質作為重要的課程目標,并設計了輪滑短程競賽項目,通過課程的實施,學生的意志力、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都得到提升。

2.課程的活動性,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我們開設班本心理課程,不是以傳授學科知識為目的,即使與學科教學有關聯的課程,我們也是以欣賞、陶冶情操和心智訓練為主要目的的?;顒有允前啾拘睦碚n程的主要特點,它不需要空洞的說教,學生在活動中自然起到提高感覺統合能力、調節身心、鍛煉意志的作用。

3.課程的針對性,能對學生共性心理問題進行矯治。我們的班本心理課程,切合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培養。例如根據四年級學生交往的特點和班級學生交往問題,我們的“四葉草”心理課程,通過游戲、故事、心理小報、情景模擬、交往智慧卡等形式,提高了班級學生的交往能力,形成了和諧的班級氛圍。

班本心理課程是以班級為平臺,充分利用班級資源,以滿足班級學生發展需要為宗旨,由班級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的課程。班本心理課程是以班級學生為本位的課程,它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成長的心理需要,不但解決班級學生的實際問題,而且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班本心理課程以班級為平臺,將學生的個性發展落實到班級,落實到學生素質的發展上。通過班本心理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以班級全體學生為本位,以全體學生的健康發展為己任,以提高全體學生的文化素養、身心素質、人際交往能力和積極的情緒體驗為宗旨的課程,在班級學生個性發展上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鄧志偉《個性化教學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38

2.叢立新《課程論問題》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45-67

3.[美]杜威《兒童和課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6-28

4.崔允漷《校本課程開發》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67-203

5.鐘啟全《現代課程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78-396

6.林忠《校本課程開發的認識誤區與建設策略》教學與管理.2003.10:36-38

7.任俊.《積極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猜你喜歡
班本心理班級
淺談幼兒園班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班級“無課日”
利用園本研修提升教師班本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能力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中職班主任班本課程領導力的實踐研究
班本理念下小學生德育課程開發與實施探索
班級FACE系列大放送
心理小測試
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