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他動手了

2016-01-15 03:26王琳張曉紅趙鑫

王琳+張曉紅+趙鑫

摘 要:本文以一名與老師發生肢體沖突的一年級小學生輔導為案例,展現了關注情緒、調整認知、重塑行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輔導過程中,通過關注個案的情緒,讓個案還原事實等方式,以構建師生間尊重、平等、信任的關系;通過詢問、接納、面質等心理輔導技巧,引導個案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并學會用語言而非肢體表達自己的情緒。

關鍵詞:構建關系;尊重接納;中立態度;等待批評相;認知領悟

一.案例背景

樓道里,班主任張老師拉住我:“上次您和小羽談完之后他變化挺大的……”

她的話將我拉回到一周前:上午第三節課結束之后,張老師非常著急地到辦公室找我,從她連珠炮的話語中得知:班里有個叫小羽的孩子,剛剛上武術課的時候與老師發生了肢體沖突,她試圖引導小羽向外聘的武術老師道歉,但孩子看上去毫不畏懼。第四節課是她的課,眼看馬上就要上課了,小羽在教室外面站著,其他學生在教室里等著,作為老師,她很著急,束手無策下跑到心理老師的辦公室……

二.案例經過

(一)從關系入手,關注事件背后的情緒

我和張老師一起走到他們班,遠遠就看見教室外站著一個瘦小的孩子,他很放松地扶著墻,看到兩位老師走過來,他卻并未因此改變站姿。我示意張老師離開,這樣可以給我們留出單獨的空間。迎著他毫無畏懼的目光,我手扶膝蓋半蹲著問他:“能告訴我你叫什么名字嗎?”“我叫XX羽?!彼芍诹恋捻痈纱嗟幕卮?,語調中似乎飽含著隨時迎接挑戰的準備?!澳俏铱梢越心阈∮饑D?”我用征詢的語氣問?!爱斎豢梢?!”他看上去并不排斥與我交流。開學初,我給他們班上過兩節心理健康課,所以,為了更好地構建信任關系,我問他:“你還記得我嗎?”他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我,然后不好意思地說:“不記得了!不過我聞到一股香香的水果味!”他迅速地轉移話題,我抬起自己的手,放到他的鼻子旁,問他:“是不是這種味道?能告訴我是什么水果味嗎?”“桃子的味道?!彼芘d奮地回答。他的情緒已經從剛才的肢體沖突事件中慢慢調整出來,這個時候上課鈴恰恰響起,“小羽,現在你可以進入教室上課嗎?”我盯著他用關心的語氣問?!澳?!”他的回答依然那么干脆利索,于是我鼓勵他:“能心平氣和地進入教室上課,老師為你感到高興?!甭牭竭@種表揚性地話語,他的眸子更加黑亮,就像身上充滿了能量一樣,我想他一定能好好地堅持上課,所以接著對他說:“那咱們這樣好不好,你先回教室上課,老師回辦公室,等中午吃完飯我來找你?”目送小羽走到座位旁,我離開了他們的教室……

(二)以詢問為主,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

午飯后,我走到他們教室門口,小羽正在認真地吃午飯,想起還有別的事情處理,我暫時先離開了。等忙完之后回到辦公室,看到同事留的字條,小羽已經找過我。來到小羽的班級,我將他帶到心理輔導室,先詢問第四節課上課的情況,得知他一直堅持上課,我又忍不住表揚了他。我想是時候了解上午發生的事情了,于是單刀直入:“小羽,能告訴我上午第三節課發生了什么嗎?”聽到這樣的問話,他的眼神又黯淡了下去,從他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一些擔憂?!皠e擔心!即便這件事情你做錯了什么,我也不會批評你。我只是想知道發生了什么,以便于更好地幫助小羽……”我的話語足夠誠懇,也打消了小羽的顧慮。

他很快就整理了自己的思路,一邊回憶一邊說:“武術課的時候我唱歌了……”

“哦,上課的時候你唱歌了。然后呢?”我重復著他的話,繼續問道。

“然后武術老師就讓我出來罰站,面向墻站著……”小羽是在敘述事實經過。

“因為上課唱歌,武術老師懲罰你面墻站著。是這樣嗎?”我重申著他的話。

見他點頭,于是我繼續問:“你當時是怎么想的?”

“我不想去前面站著?!毙∮鸹卮鸬?。

“你是覺得大家都在上課,你自己一個人去前面站著,很沒面子,也很孤單,是嗎?”我繼續揣摩著他的心理變化。

“是的!”小羽很認同這樣的解釋。

“那當你不想去前面站著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我繼續了解事實。

“我就動手了!”他連想都沒想。

“???”我摸摸他的頭,裝作很驚訝的樣子?!澳銢]有想別的辦法就動手了?”

聽到我這樣說,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頭?!袄蠋?,我……”

“小羽,聽我說,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這沒關系的。一個勇敢的人會敢于承認錯誤,并改正自己的錯誤。老師覺得小羽是一個勇敢的人。所以我們要一起想辦法來面對自己的錯誤,好不好?”我替小羽卸下心里的包袱,以幫助他更加放松地看清自己的錯誤。

“好!”他看上去并不排斥改變和成長。

“那我們一起想一想,有沒有一種好的方法,不用動手還能讓武術老師心甘情愿放棄他對你面壁站立的懲罰?”我引導小羽開啟自己的未知世界。

“我可以試著向武術老師道歉,并告訴他如果面壁站立的話,我會覺得很沒面子很孤單,請求他幫助我?”他很快地回答我。

“你說得真好!我們既然有錯誤,就要勇于擔當;對于老師提出的懲罰,我們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如果我們溝通了,作為老師也會理解你,所以問題就不會被阻礙,也就不會發生今天的不愉快了?!?/p>

“老師,什么是阻礙?”才上一年級的小羽對一些詞語的意義并不是很清晰。

“阻礙就是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遇到困難,他們就像絆腳石一樣,影響著我們順利完成這件事情?!蔽夷托牡慕忉?。

“哦,我明白了?!毙∮鹑粲兴?。

“小羽,你剛才做得非常好。如果這個詞語的意思不懂,就用語言和老師溝通,這樣老師就知道你不懂,然后再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只有這樣,我們的溝通才能順利進行?!甭牭轿疫@樣夸他,小羽笑了。

“老師,我知道了,以后我要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毙∮饘ξ覀兊慕涣饔兴I悟。

“你真聰明,老師只說了一點,你就有這么多的領悟。那接下來我們是不是可以想一想怎么解決武術課的事情了?”既然學到了一些知識,就需要通過運用來鞏固。

“今天上午我在武術課上唱歌,違反了課堂紀律,是我不對?!毙∮痖_始像個犯錯的孩子一樣反思。說實話,作為心理老師,我只是想讓他認識到自己做錯了什么,而不用對自己的錯誤有太多的懺悔。

“那勇敢的孩子怎么面對錯誤呢?”我繼續問道。

“要勇于承認錯誤,并改正錯誤?!毙∮鸹卮鸬?。

“我們該怎樣承認錯誤呢?”行為的引導需要更加具體化。

“我向武術老師道歉,向張老師道歉?!甭斆鞯男∮鸹卮鹞?。

三.案例分析

(一)以信任、平等、尊重的關系為基礎

信任、平等、尊重的關系是進行教育的重要基礎,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關系中的平等和尊重[1]。只有讓對方感受到平等和尊重,他才能夠信任你,向你敞開心扉。而信任又是講真話的前提。小羽看到我和班主任走向他,他一定以為我是搬來的救兵,是來應付他的。為了避免他有這樣的感覺,在案例處理過程中,特意做了一些功課:請班主任老師事先離開,只剩下我和小羽兩個人;身體半蹲前傾的說話姿勢;將手挪到他鼻子下面請他辨別水果味道……伴隨著這些方式,小羽的戒備心理逐漸放松,情緒也漸趨平穩。在詢問事情經過的過程中,小羽依然會擔心我知道真相后會批評他。那一刻,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明顯的等待批評相:這是一些調皮搗蛋經常被批評的孩子共有的身體語言,當他們做錯了事情,他們總是耷拉著眼皮,肩膀下垂,頭頸微低,然后等待來自成人的批判。為了抵消他的顧慮,我選擇用語言和身體姿勢表達對他錯誤的接納,并告訴他“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也都不容許犯錯誤。但勇敢的人會用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并改正錯誤?!?/p>

(二)以時間為契機,直面焦點話題

在案例經過中,分成了兩個部分,實際是以時間為軸進行劃分的。之所以這樣做,有如下幾個方面的考慮:(1)注意力轉移法緩解不良情緒,以幫助小羽順利進入課堂。誰也沒有權利剝奪小羽的上課權,所以,當上課鈴聲響后,我第一時間確認他是否能上課,在得知能堅持上課的情況下,將他送入教室。但確保他能上課前,輔導是做了一些功課的。見到小羽后,我并沒有單刀直入與武術老師發生沖突的話題。甚至裝作不知道的樣子,了解小羽的姓名,詢問小羽是否記得我,并與小羽一起辨別水果味道,絲毫不提剛剛發生的不愉快……這樣做的目的是:沖突發生后,對于小羽自身而言,他是存在負面情緒的,這種情緒非常復雜,不光有憤怒,還有與老師發生沖突后的內疚,恐懼、擔憂等。想讓小羽上課期間順利進入教室,就要幫助小羽暫時緩解這些情緒。(2)尊重事實法了解問題原因,以引導小羽快樂成長。犯錯誤的孩子最怕被問及這一錯誤,作為老師,要遵循客觀性原則,采取不批判不評論的中立態度,了解事實,尋找問題發生的原因。直面問題的過程中,我并沒有直接評論小羽的所作所為,而是以中立者的身份問:“上午第三節課發生了什么?”以所聽、所看、所感受為事實依據,分析問題的原因。對于一年級的孩子而言,與他人或老師發生沖突,還不足以被貼上“不良道德”的標簽。依據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9歲以前的孩子處于前習俗道德水平[2],他們并不能以符合群體或社會的準則約束自己的行為,所以成人眼中認為不道德行為和認識并不能完全施加到這群孩子身上。而對于6歲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思維發展水平和情緒發展水平要遠遠超出語言發展水平,男孩尤甚,所以很多男孩子當遇到危險或負面情緒襲擊時,他們會選擇“動手”的方式解決問題。因此,出現“動手”這種尷尬方式,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不知才犯,而不是明知故犯。他們不知道“動手”帶來的后果,甚至不知道除了“動手”之外還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所以,對這一群孩子的品德引導應該是植入一些合理的行為應對方式,而非以成人的角度批判他們的錯誤之處。掌握了這一原則,在引導的過程中,我使用了心理學上“認知領悟療法”的技術,對其“動手”行為背后的所思所想(丟人,孤獨等)進行梳理總結,引導小羽看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并學會表達內心世界,從而尋找到一種更加合理的方式。

(3)以接納為技巧,注重三明治式批評的運用

管理學上流行著一種管理員工的方法——三明治式批評,我們可以將之引入到教育管理中。所謂三明治式有效批評是指:面對員工犯錯誤時,作為管理者先肯定他積極的一面,對其進行表揚和贊賞,然后再蜻蜓點水分析錯誤,最后再對員工進行鼓勵和正向引導[3]。在這一方法中,我們看到了,有效的管理和教育是從積極正向的能量開始至積極正向的能量結束。那么我們的教育也如此。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更加渴望老師的鼓勵和贊賞,如果今天被表揚了,他在描述這一事件時甚至會把老師表揚他的語氣和神情都模仿地事無巨細。對于班上學習成績差,愛搗亂的孩子而言,表揚就像久旱逢甘霖,他們更加需要關注,更加需要肯定。對于小羽,聽到他說能堅持上課,我第一時間給予了積極的肯定,這種肯定并不敷衍,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感嘆。當成年人發生一件不快的事情時還不能專心地去做好一件事情,何況孩子呢?如果他能有這么強大的心理復原力,為什么不能去表揚和肯定?而當小羽聽到我的肯定后,看到他更加有能量的走進教室,并心平氣和地堅持上課,那豈不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在起初了解事情經過時,小羽提到“自己上課唱歌”,我并沒有大加評論“上課唱歌違反紀律是多么地不好!”評論和批判會阻撓孩子更清晰地認清問題并思考問題,而當沒有評論和批判時,一個人的反省系統就會自行啟動。所以,小羽才會不好意思地摸一下自己的頭,從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決定修正錯誤??吹叫∮鸪姓J錯誤的誠懇以及努力,我不由得對其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期為他的成長增添更多的動力……

(4)巧用認知領悟方法,重塑合理積極的行為方式

認知領悟方法是由我國精神分析學家鐘友彬提出的中國式心理分析法。所謂認知領悟是指通過解釋使求助者改變認識得到領悟而使問題得以減輕或消失,從而達到目的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4]。本案例中的小羽與武術老師發生沖突的真正原因是對自己的行為及行為后果認識不清,同時也不知自己為何會“動手”。在干預過程中使得小羽明白,之所以產生“動手”行為,是因為武術老師的懲罰使得他丟面子,使他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動手”是對不讓自己孤獨的一種特有保護??尚∮鹩植恢莱恕皠邮帧敝?,其實還有更好的方式來解決所面臨的困境。所以,在認知領悟的同時,繼續引發小羽的思考,并通過情境演練幫助小羽熟悉所掌握的應對技巧,從而重塑“主動溝通和有效表達”的合理積極行為方式。

參考文獻:

[1]瑪利亞·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M].中國長安出版社,2010(5)

[2]盧強,高明書.教育心理學[M].北京出版社,2010(11)

[3]簡·尼爾森,琳·洛特,斯蒂芬·格倫.正面管教[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2013(9)

[4]張建學.認知領悟療法[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