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教師話語與兒童情緒情感發展

2016-01-15 21:19涂德蘭
關鍵詞:教師話語話語兒童

涂德蘭

摘 要:“話語”是人們在交流談話中所使用的語言,具有動機性、易感性和信號性功能。教師作為兒童的重要他人,其“話語”將會直接影響兒童,使兒童產生積極或消極的情緒情感。在教育教學當中,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淡化教師權威,逐漸從話語霸權走向話語平等,為兒童創造一個溫馨、認同和信任的氛圍。此外,教師在教學中學會情緒自控,注重與兒童交往的真實性和互動性,幫助兒童形成合理的思維方式,引導兒童的情緒和情感健康發展。

關鍵詞:話語;教師話語;兒童;情緒情感

一、話語:教師與兒童的親密接觸

“話語”即為人們在交流談話中所使用的語言。通過語言,可以傳遞情感,展示個人風采,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兒童的互動是一個雙邊過程,教師“話語”在其過程中發揮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湖南師范大學石歐教授認為,無語言就無教學,語言是一切教學的前提,教學圍繞語言并通過語言實現。教師話語的質量往往直接影響和決定兒童情緒情感和學習的效果,甚至“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教師的語言修養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因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馬卡連柯)。[1]

首先,通過“話語”,激發興趣,具有動機性功能。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教師可能是兒童的第一個重要他人,其一顰一笑都會牽動兒童的心靈,直接影響兒童的情緒情感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兒童的學習興趣。興趣在兒童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它是兒童學習的內在驅動。當然,教師的話語也是兒童興趣產生的一個重要動力因素。

其次,通過“話語”,溝通情感,具有易感性功能。語言是一把鑰匙,它能打開人的心扉;語言是一座橋梁,它能連接心靈的港灣。當然,教師的話語,乃至兒童的話語,都顯得那么的重要。教師透過話語這扇窗戶,能夠感染兒童,激勵兒童,從而促進兒童的學習和發展。

另外,通過“話語”,增進了解,具有信號功能。語言是溝通情感的橋梁,在與兒童進行交流的同時,教師能夠把握兒童的情緒變化,開解兒童的情感問題,從而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適當的話語,還可以傳遞對兒童的信任、期望、贊許、制止、批評等信息,調動和激發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或制止其小動作、心不在焉等不當行為。

二、教師話語與兒童情緒情感的關系分析

情緒對兒童身心發展和個性形成意義重大。情緒愉悅的兒童,身體健康,充滿活力,能更冷靜更客觀地對待困難和挫折,并尋找辦法戰勝它們。而情緒低落的兒童,其前進的動力、決心和成功的欲望更容易受到壓抑和摧毀,這將阻礙他們發展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霸捳Z”作為師生之間交流的載體必然影響著兒童的情緒情感體驗。

(一)教師話語的總體特征

話語本身是人們用于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和傳遞意義的媒介。但后現代結構主義哲學家??聟s認為,話語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語言學意義上,尤為重要的是,話語是權力制造的產物。按照??碌脑捳Z和權力觀,話語與權力是共生的,二者彼此相互包含。[2]

1.霸權:控制

話語霸權就是語言的專制、暴政、封閉和保守,它只承認某一類話語而否認其他話語的正當性與合法性。[3]

理論上說,人人都應該擁有話語的權利。但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活動乃至今天的部分教育教學活動中,兒童作為教育主體是“失語”的。教師憑借其知識的權威地位,占據了師生對話的大多數,并且控制著對話的內容、形式、時間等,將自己的思想觀點不容置疑地灌輸給兒童,剝奪了兒童發表自己看法、見解和疑問的權利,對兒童語言和思想進行了潛意識的控制;在教學活動中,其話語占去了約70%的時間而且教師對提問的答案通常是知道的,這意味著教師與學習者在交際過程中的角色是不平等的。從話語的形式來看,局限在問答形式,并且問題單一、封閉。[4]兒童在這樣的學校生活中,其話語是處在被動的,甚至沒有話語的機會或權利。

2.平等:自由

平等是指師生之間享有話語權利,彼此處于平等的地位,它需要彼此接納, 彼此傾聽。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突出兒童的主體地位,給兒童充分說話的機會,知道師生之間是一種對話、交流和溝通,是一種基于平等之上的對話和理解。在師生交往中,教師對兒童異己的觀念抱以理解的態度,允許兒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觀點,尊重兒童。在這種寬容理解的師生關系中,兒童擁有發出自己聲音的權利,教師不再作為話語的獨享者,而是作為話語的傾聽者、接受者。

(二)教師話語特征對兒童情緒情感的影響

情緒與其說是心靈表面的無關緊要的游戲,不如說是所有個別成就得以產生和持續存在的根本基礎。它總是以一定的方式解釋和說明世界和生活的。它歷來支配著我們把握事物和形勢的方式[5],由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6]。凡是能滿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觀點的客觀事物,就使人產生愉快、喜愛等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違背人的愿望、觀點的客觀事物,就使人產生煩悶、厭惡等消極的情緒情感體驗。在現實生活中,成人乃至兒童隨時隨地都在體驗著喜、怒、哀、樂等各種各樣不同程度的情緒。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Schachter)提出“情緒的三因素說”,即情緒的產生是由外部刺激、機體內部的生理變化和認知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7]具體來說,情緒體驗最初來自感官的外部刺激,然后傳到大腦皮層,并用認知經驗加以解釋??梢?,情緒是這三因素整合的結果,其中外部刺激是在情緒的產生中起著導火線的作用。教師作為兒童的重要他人,與兒童交流的語言就是兒童情緒產生的外部刺激,所以其話語特征將會直接影響著兒童的情緒情感變化。

1、霸權與兒童的消極情緒情感

教師話語的膨脹和兒童失語的現象,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兒童良好情緒情感的形成和健全個性的發展,容易造成兒童缺乏安全感、不自信、自卑等心理。話語霸權意味著教師享有無上崇高的地位,他們可以任意地表現自己的情緒。當兒童惹教師生氣時,他可以無顧忌地責備孩子,剝奪孩子申辯的機會。在大多數情況下,當教師用嘆氣、抱怨和發脾氣來發泄自己的煩躁和懊喪時會引起兒童哭泣、恐懼、不滿、淡漠、抵觸等消極情緒反應。據調查,使兒童難過、不高興的主要動因有:

①受到老師、家長批評、責罰了,如訓斥了;

②老師、家長不喜歡我;

③家長、教師不允許做喜歡做的事;

④受到老師的誤解、或者不公正的批評、對待等。[8]

可見,教師對兒童有著多么重要的影響,其話語更是不可忽視。例如:一次期中考試后,有位老師在班上分析試卷時,用冷酷和蔑視的口氣命令道:“不及格的同學,把手舉起來,舉高點!”頓時課堂氣氛十分緊張,有好幾個同學低下頭來……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場景!如果這位教師舍身處地為兒童考慮考慮,明白不及格原本就不好受了,再在全班同學面前曝光,只能更添孩子的焦慮和自卑,試想一下,誰還有心思和熱情去學習呢?如果兒童多次體驗類似這樣的消極情緒,多半會逃避學習、遠離學校的。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如何”。贊科夫也曾指出,教師在課堂上要十分重視兒童的“情緒生活”。[9]可見,作為一個教育者,應該自覺地意識到自己話語的重要,并且注意到自己的話語對兒童情緒情感體驗的重要影響。

2、平等與兒童的積極情緒情感

平等對話,給予了兒童表達自我的機會,折射出教師與兒童在權利上的平等。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社會化、豐富和深刻、自我調節。教師對兒童的關愛、表揚,可以使兒童信心百倍、情緒活潑、愉快。有一名5歲的兒童,某天早上到園的時間較早,他幫助老師擦了椅子,老師及時給予了表揚,當天,他整天都處于良好的情緒狀態中,表現很好。

據調查,影響兒童高興的動因主要有:

①因受到成人夸獎、表揚;

②家長、老師喜歡我;

③小朋友喜歡我,或者愿意和我一起玩,我和小朋友玩得很好等。[10]

從這個調查可以發現,教師對待兒童的情感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兒童的情緒狀態,而話語這一載體傳遞著教師的情感。顯然,教師的話語會直接影響兒童的情緒情感。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以一種公平、賞識的態度看待兒童,給予兒童更多的寬容和理解,這將會消解教師話語的權威,彰顯兒童的魅力,使兒童的情緒情感沿著積極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教育啟示

美國教育家、思想家多爾(W.Doll)曾說: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其作用沒有被拋棄,而得以重新建構,從外在于學生情景轉向與情境共存,是內在于情景的領導者,而不是外在的專制者” [11]因此,教師應該意識到自己對兒童的重要影響,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用鼓勵、賞識的話語引導兒童,幫助兒童防止或克服有害的情緒。把握每一次和兒童交流的時機,啟發兒童學習的興趣。

(一)轉變教育觀念,淡化教師權威

轉變教育觀念需要教師把兒童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理解兒童擁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不是教師的附庸者。另外,教師要尊重兒童之間的差異,正確看待兒童具有個性的行為和思想。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兒童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淡化教師權威需要教師尊重兒童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兒童發生矛盾時,不要以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威來裁定誰是誰非,而應以一種接受和理解的態度給予兒童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例如,兩個孩子為一張椅子而發生爭執,沒有奪到椅子的孩子就去向老師告狀,老師就憑借這個孩子的一面之詞而去責罰另一個孩子。這是一個很平常的事實,但是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事情的真相是:這個告狀的孩子是故意去搶別人的椅子,而這個受到責備的孩子是為保衛自己的椅子而去爭搶的,那么這個受到責備的孩子似乎很委屈,她的情緒情感又會怎樣變化呢?作為教師,是否應該時刻牢記自己對孩子的影響,要對孩子以寬容理解的態度對待。例如,一個兒童對教學活動中布置的學習任務不感興趣時,教師應該說:“好像你不太喜歡這個學習任務,為什么呢?說給我聽聽好嗎?”

的情緒,而應該說:“看到紙團在教室里被扔來扔去我心里感到不高興,能不能現在就停止扔了呢?”根據吉諾特的解釋,當知道老師為什么生氣后,兒童會產生內疚的體驗,從而改正自己的不適當行為。

(三)實施對話教育,創造信任氛圍

教師的話語是影響兒童情緒情感的外在刺激,教師過于霸占話語會導致教師至高無上的地位,不利于兒童情緒情感的表露。只有實施對話式的教學,在充分了解兒童的需要,滿足他們的正當、全理的要求,為兒童營造一個溫馨、認同和信任的氛圍,兒童才能愉快地接受學習,才能產生學習的興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社會性需要不斷增加,兒童非常希望被人注意、重視,渴望與人交往。在交往中受到歡迎、贊揚,兒童將會感到喜悅、愉快;在交往中受到忽視冷落,甚至排斥、拒絕,兒童的情緒將會低落,抑郁。因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師應該加強與兒童的情感交往,把課堂看成是一個話語群體,而不是唱獨角戲的陣地。在處理兒童的問題時,要以言語表示對兒童的關心、鼓勵,注意以平等客觀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兒童。此外,還需要關心兒童之間的交往,引導兒童開展積極的交往,建立一個和諧、愉快的交往環境。

(四)注重互動交往,形成合理思維

教師要注重與兒童交往的互動性和真實性,善于處理兒童在學校中的情緒和情感。如果兒童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反應時,教師應該抱著接受和理解的態度給兒童提供機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改變其情緒狀態。相反,如果教師不善于處理自己的情緒或對兒童的消極情緒反應置之不理或給予壓抑性的批評等做法,都足以加深兒童的消極情緒。當兒童處于消極情緒時,教師通過語言可以調節兒童的情緒,幫助兒童從消極的情緒轉移到有意義的方面上去,從而控制不良情緒的蔓延和加重,也可以交給兒童一些宣泄情緒的方法,讓他們能夠將內心的情緒表達出來,這樣可以減輕情緒反應的強度,縮短情緒體驗的時間,從而使情緒得以較快地恢復平靜。

參考文獻:

[1] 張斌、張莉.改進教師話語 提高教學質量[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6)

[2] 馮永剛.芻議德育教師話語霸權[J].江蘇高教,2007,(5)

[3] 黃甫全、王本陸.現代教學論學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417

[4] 李 華.國內教師話語的研究現狀及研究策略[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7,(4)

[5] O·F·博爾諾夫著.教育人類學[M].李其龍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44

[6] [7] [12] 李洪玉、何一粟著.學習動力[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201、216、226

[8] [10]陳幗眉、馮曉霞、龐麗娟著.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67~268、267~268

[9] 魏明霞.兒童的情緒與學習[J] .河南教育,1999,(5)

[11] 肖聆伊、劉長亮.從話語霸權走向平等對話——對教師話語霸權的社會學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7,(1)

猜你喜歡
教師話語話語兒童
畫與理
亞太區域合作的話語消退與重新激活
雷人話語
雷人話語
談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教師話語水平
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師話語現狀探析及對策思考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講授課堂教師話語研究
國內大學英語教師發展研究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