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合作精神的中學生團隊意識的影響因素及其有效性的實證分析

2016-01-15 04:54崔愛民
關鍵詞: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中學教育

崔愛民

【摘 要】近年來,各行業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趨于旺盛。尤其是合作能力、合作精神已成為21世紀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中學,作為學生人格發展和合作精神培育的重要時期顯得格外重要。本文從中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層面出發,采用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論述了影響中學生團隊合作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每個因素的強弱效應,以期對于學生未來開放式發展、合作精神培養以及教育教學體制的優化,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中學教育;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因素;有效性

【正文內容】

一、研究背景

2015年11月,在第十八屆五中全會的立案議題上,國家下發了“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除了人口結構、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外,同時也給教育提出了一個重要課題,那就是素質教育深化問題。

中學,作為與高等學校自主式學習和大學團隊式教育無縫對接的黃金過渡期,如何發掘中學生在團隊組織中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如何有效地促進中學組織行為的合理導向,如何利用團隊有效性的影響因素激發學生的性格優勢,將是培養未來社會綜合型發展人才的必要措施。

縱觀我國中學生創新教育的典范,不乏有團隊合作、小組協作、無領導小組展示等多種與團隊精神培養有關的教育模式,但鮮有針對中學生團隊意識的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的進一步探究。很多課堂合作的教育方式,仍是教師講,學生聽,即便小組合作,也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導致學生角色意識差,主動能力弱。這是中學生創新教育忽略的,也是應該引以重視的。

二、研究意義與創新

(一)理論意義

在中學生合作意識以及團隊精神培養方面,國內外大多數學者從團隊建設、團隊精神的培養、團隊合作的功能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等方面做以探討和分析,而鮮有研究是采用實驗驗證、問卷調查、實驗模擬、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等數據因素方法加以副證。本文在前人的理論基礎上,附之數據實驗分析結果,讓結論更加可觀可感。同時從每一個具體因素的回歸系數,進行團隊精神影響因素重要性的排列,對于后續對中學生合作精神具體因素的分解討論,更具備理論意義。

(二)現實意義

1.提高對中學教學創新動力不足、實踐能力培養意識薄弱現狀的正面關注。

長期以來,很多中學由于一直追求升學率,而忽視了對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的素質培養。即便是在課本中加入了很多涉及社交、生活、合作等綜合知識,但大多都是枯燥的理論和舉例,課本背后關乎團隊精神和互惠合作的指導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本文立足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層面,重點分析了影響學生參加合作或團隊活動的不同因素,以便于中學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自身優勢選擇合適的合作項目,分配合適的團隊成員,從事合適的課堂教學。

2.改善中學團隊教育方式方法,將溝通協作觀念融入教學

本文通過對團隊合作意識的影響因素分析,對比剖析了不同影響因素的強弱,對于針對不同學生、不同課堂、不同學科、不同時間、不同教師等采取不同的團隊培養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嘗試提出了改善中學合作培養方式的具體教育方法,從而在教師和學生群體中樹立正確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理念。

三、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結論

縱觀近年來關于中學生團隊合作和團隊精神培養的相關文獻,國外大多數采用了實驗法和模擬法探究合作效果。如美國許多中學教師要求學生分小組或獨立承擔一兩個小型研究項目,如“如何利用一張沒有刻度的尺子、一張布、一個蠟燭和一根打火機丈量某物體的高度”等,并鼓勵他們將研究的成果和結論在課堂上做出展示和交流,并訓練表達能力等。在研究結論上來看,Campion(1993)提出了中學團隊的異質性不利于團隊成員間協同合作的效果,但團隊中的領導者決策或組織干預也會減輕異質性的負面效應;Albanese 、Van Fleet(1995)提出團隊中每個成員的角色意識對合作效果也有影響;Costa(2012)提出良好的任務分工對團隊精神培養也會起到正面的效果。

(二)國內研究綜述

國內的文獻,則大部分采用理論分析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法:

從合作意識及其影響因素的層面來看,大多數文獻針對學生素質、角色扮演、課程安排展開分析。如張薇莉(2014)提出了初中生合作能力要素主要分為合作意識、合作技能、合作品質三個方面,并用量表調查的方式搜集干預前后學生合作能力情況的相關數據,得出學生的合作技能是促進合作關系提升的重要因素19;李敏(2013)通過對青少年領導力的研究,得出男女在團隊合作中角色扮演以及領導才能表現的不同;魏潔藥(2008)對思想政治課小組合作的過程進行實驗對比,通過數據分析提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學生合作應該注意的問題20。

從團隊精神培養的教學模式層面看,大多數文獻從課堂靈活性、學生探索精神、學生在合作中的成就感等展開分析。如陸敏(2012)通過對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展開研究,說明了評價管理、知識共享、教師角色轉換在團隊教育中的重要性21;張叢林(2013)、楊小鳳(2013)也分別從體育、數學的角度分析了不同靈活度要求的課堂對學生合作意識培養的不同作用22;梁巧紅(2009)年分析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與合作意識培養之間的相互關系,并提出了學生利用自有知識在合作中的“成就感指數”對學生發展的推動作用23。

綜上所述,國內外文獻對中學生合作精神培養方面研究很多,但仍有部分空白:

1.對中學生團隊精神培養的意識層面關注很少。

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專門研究中學生團隊精神培養的專著,大部分研究均是實驗性或建議性的文章,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都有所欠缺。

2.研究面廣,但沒有深度。與國外文獻對比來看,國內研究尚未形成完備的理論體系,理論高度不夠,缺少相關數據支撐,對于積極性的建議也很少被各中學教學課堂所嘗試采用。

該評分由學生自評完成。

(二)課堂因素

1.課堂靈活度——Q(10分滿)

通過調查問卷的數據,我們將中學的所有課堂,按照學生自主性和靈活度,進行了一個排名,從大到小分別為: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政治課—生物課—地理課—化學課---英語課—物理課—語文課—數學課—歷史課,從體育課到歷史課,分為12個檔次。

2.課程設置的時間——M(虛擬變量)

M=1時,上午上課;M=0時,下午上課。

(三)教師因素

1.教師嚴厲性、靈活度——T(10分滿)

我們的原假設是,教師的嚴厲程度越大,越不容易學生開展合作關系。

2.教師頭銜的重要程度——I(10分滿)

如果教學老師還擔任著其他職務,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效果也會有所影響。在調查問卷中,我們把教師的頭銜劃分為: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團委(副)書記—教學組組長等,分為4個檔次。

(四)因變量,團隊表現因素——C(50分滿)

1.團隊整體成績,用C1表示

可用試驗中,每個課堂教師對團隊總成績的打分而定

2.團隊中單個成員的成績,用C2表示

C2采用小組自評和互評相互結合的方式,加上課堂老師給予的分數,予以確定。

五、實證分析

(一)建立模型

以團隊表現C為因變量,以學生因素、課堂因素、教師因素為自變量,簡歷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其中,(1)代表學生因素、課堂因素、教師因素對團隊有效性的影響;

(2)代表學生因素、課堂因素、教師因素、團隊成績對團隊中個人有效性的影響(注意,個人成績的影響因素,我們加入了團隊成績這一自變量C1)

(二)代入數據,得出模型

我們將問卷數據和實驗數據導入EVIEWS 模型中,簡歷因素分解模型,得到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三)模型結論

如結果(3)和(4),可得如下結論:

1.模型擬合程度較好,除個別因素外,T 檢驗的顯著性極高,R 方指數接近1,表示該因素模型有效,結論可靠;

2.從整體來看,無論是團隊績效,還是個人績效,均與學生健全人格、課堂靈活度成正比,與教師的嚴厲程度成反比。

(1)團隊績效來看,健全人格影響系數為8.51,課堂靈活度系數為5.52,健全人格因素對團隊整體效用更大一些。

(2)從個人績效來看,健全人格影響系數為5.66,課堂靈活度系數為8.34,課堂的靈活度對個人成績的提高效應更大一些。

3.從學生性別和上課時間來看,女生的領導才能對團隊的激發作用要大于男生,對團隊績效而言,女生對團隊成績貢獻系數為3.63。而且大部分團隊和個人傾向于在上午有較高的積極性和較好的表現。

4. 從學生在合作中的成就感來看,團隊中各學生的成就感對團隊績效影響不大,但學生成就感越大,對其自身的發展大有裨益。

5.從課堂教師的兼職來看,雖然與課堂表現成正比,但t 檢驗不顯著,可見中學學校的學生們對于自己的老師擔任更高級別教學職務并沒有過多的關注和感應。

六、結論以及建議

(一)結論

綜合前文的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本文對中學生團隊意識的影響因素及其有效性得出了較為代表性的結論:

1.學科設置和教育教學的靈活度,有助于提高學生合作意識及行為有效性

從經驗數據來看,小組對學科設置靈活度的敏感系數為5.5,剛好位于12 門學科的中間位置,可見學生對地理課、化學課、英語課的小組合作式學習熱情更高。與此同時,教師越嚴厲,越不利于小組之間開展良好的溝通交流和合作關系。學生的合作意識,要在靈活的課堂氛圍和教學環境下開展,這更有利于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19 張薇莉,《初中合作能力干預研究——以T中學為例》,2014

2.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從團隊中獲得的成就感是提升團隊績效的關鍵

初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交際能力和溝通能力,在開展合作教學模式時,學生的情感認知、人際溝通、自制能力及其領導才能會逐漸顯露,不同技能會產生不同的分工,從而會達到不同的合作效果。不僅如此,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的角色意識以及在該角色上得到的成就感和認知,也有助于實現學生的自我提升。

3. 不同時間、不同性別會促發同一團隊不同的表現效果

中學合作教學中,女生表現欲望往往會大于男生(男生的積極性一般到高中、大學才會逐漸提高),女生在團隊中的領導力也會促進團隊成績的提高;上午的課堂,由于學生精神飽滿,對小組合作的參與度、關注度會更高,團隊表現效果會更強。

(二)相關建議

1. 共性中找個性,合作教學要因人而異、因課而異

中學教師在了解學生共性的同時,抓住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并加以有效引導,促進每個小組或團隊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予以有效分工,會促進學生在今后發展中綜合素質的提升。與此同時,學科設置要與上課時間有效配置,將合作性、知識性較高的課堂安排在上午,課堂教學風格不必一成不變。

2. 改變以往上行下達的死板合作模式,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

課程改革要打破傳統的“教與被教”、“給予與接受”的教學模式,建立人性化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造性、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3. 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合作性教學模式

積極心理學中認為,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與學生都是一同發展的個體,并不是“教育與被教育”的對立關系,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合作性教學,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既有利于學生分享合作快樂,體驗幸福,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又有利于教師開展情景模擬、分組討論、辯論辨析、角色扮演等多種合作教學形式,由單一傳授向多元傳授發展,從而有利于師生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效率,更有助于教師自身自我認識和提升。

20 李敏,《我國青少年學生領導力的測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3

21 張叢林,《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體育世界(下)》,2013

22 楊小鳳,《花樣跳繩對培養中學生團隊精神的研究 》,新課程學習(下),2013

23 梁巧紅,《普通高中學生物理學習自我效能感水平調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華東師范大學,2009

24 該問卷,是由上海師范大學顧海根教授及其研究生團隊制作的《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

【參考文獻】

[1] (美)GeorgeM.Jacobs,(美)MichaelA.Power,(美)LohWanInn著,楊寧,盧楊譯.合作學習的教師指南[M].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5

[2] (美)弗蘭克·拉夫斯托(FrankLaFasto),(美)卡爾·拉森(CarlLarson)著,鄒琪譯.最卓越的團隊合作[M].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4

[3] 符興進. 淺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J]. 考試周刊. 2012(73)

[4] 李進,馬厚淼. 影響初中生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原因與現狀分析[J]. 考試周刊. 2009(29)

[5] 李敏,《我國青少年學生領導力的測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3

[6] 梁巧紅,《普通高中學生物理學習自我效能感水平調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華東師范大學,2009

[7] 馬利明. 一把鑰匙能開萬把鎖嗎?——談課堂教學的“模式化”問題及幾點建議[J]. 中小學教師培訓. 2005(07)

[8] 宋祖娟. 思想品德課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2014

[9] 王洪. 培養團隊精神,促進交流與合作[J]. 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 2013(01) [7] 劉曉冬. 以“團隊精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J]. 黑龍江教育(中學). 2013(06)

[10] 王麗. 論中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D]. 山東師范大學 2008

[11] 楊小鳳,《花樣跳繩對培養中學生團隊精神的研究 》,新課程學習(下),2013

[12] 楊勇. 《新課改下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的初探》[J]. 課程教育研究. 2012(20)

[13] 張叢林,《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體育世界(下)》,2013

[14] 張薇莉,《初中合作能力干預研究——以T中學為例》,2014

[15] 趙雅莉. 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研究(上旬刊). 2011(08)

[16] 鄭江龍. 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的培養途徑[J]. 教學與管理. 2004(21)

猜你喜歡
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中學教育
試論美德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應有之義
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例談體育拓展游戲中團隊意識的培養
淺談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與教學行為
強化系列主題班會 促進學生人生發展
器樂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大學生黨員合作精神的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