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體性事件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2016-01-20 23:50張新剛于波程新黨
今傳媒 2016年1期
關鍵詞:計量分析群體性事件

張新剛+于波+程新黨

摘? 要:本文以2002~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群體性事件研究立項項目為研究樣本,運用文獻計量法從立項數量、立項類別、立項學科、立項單位和地區、所屬系統、課題負責人職稱等六個方面對群體性事件研究的基本狀況進行了回顧分析。統計分析發現,近年來群體性事件研究立項呈現增長趨勢。通過對研究主題分析后發現,近年來群體性事件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對群體性事件的宏觀綜合層面、網絡群體性事件、環境群體性事件、少數民族群體性事件、群體性事件法學相關研究等五個方面。隨著新媒體技術和應用的快速發展,今后群體性事件將向著復雜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建議加大多學科交叉研究力度,推動群體性事件研究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國家社科基金;群體性事件;網絡群體性事件;計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D6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1-0019-03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積聚,群體性事件頻發,如何妥善應對處理群體性事件已成為當前社會面臨的重要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最高級別的項目,其立項課題具有較高的前瞻性和先進性,其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國社會科學研究最高水平[1]。

當前國內對群體性事件統計研究主要是以CNKI中文期刊數據庫檢索論文作為研究樣本進行研究,至今還沒有發現學者采用文獻計量法對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群體性事件研究的立項項目進行統計分析,本文試圖通過對2002~2015年期間群體性事件研究領域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進行統計分析,回顧梳理群體性事件研究的現狀和熱點,展望其發展趨勢,從而描繪中國群體性事件研究的概況[2]。

一、統計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文統計數據來源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的立項查詢系統,以“群體性事件”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得到了66條數據,立項年度從2002年到2015年,涵蓋了一般項目、青年項目、西部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等類別。

本文在計量分析上首先運用Excel 2007對基本的數據進行統計整理,然后用統計軟件SPSS 20.0進行統計分析,最后通過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沈陽教授開發的ROST NAT 4.5軟件構建社會網絡對研究主題進行分析。

二、立項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運用統計軟件SPSS 20.0進行統計,對2002~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項目群體性事件研究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主要包括立項數量分布、立項類別分布、立項學科分布、立項單位和地區分布、所屬系統分布、課題負責人職稱分布等情況。

1.立項數量分布。自從2002年在群體性事件研究領域立項的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以來,至2015年共獲得66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立項總體上呈現波浪式增長趨勢,最近兩年呈現小幅回落(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發現,從2002年到2008年,對群體性事件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數量較少,發展較為緩慢,其中2005年為立項最多的一年獲得3項立項,2002年和2007年均立項1項,而2003年、2004年、2008年立項都出現了空缺。2009年到2011年是群體性事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快速增長的3年,從2009年立項6項,發展到2010年的11項,直到2012年立項達到頂峰——立項高達14項。之后從2012年到2015年立項數量呈現較為穩定的狀態,平均每年立項7項。

2.立項類別分布。國家社科規劃辦立項查詢系統將立項項目分為一般項目、青年項目、西部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等類別。統計整理2002~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群體性事件研究立項課題發現,青年項目和一般項目是主要的立項類別,分別占到了立項總數的40%和32%,西部項目在群體性事件研究方面也占到了18%。國家十分重視群體性事件的相關研究,不斷加大支持力度。2002年山西大學陳晉勝教授獲立群體性事件研究的第一個國家社科項目,2009年新聞出版總署的胡元梓立項了第一個重點項目,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楊立華教授立項了群體性事件研究領域的第一個重大項目“環境污染群體性事件及其處置機制研究”,顯示國家層面對群體性事件研究的強力支持,在當今社會十分嚴峻的環境污染治理形勢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3.立項學科分布。對群體性事件的研究呈現多學科分布的特點,具體如圖2所示。宏觀上來看,群體性事件的研究涵蓋了社會學、政治學、新聞學與傳播學、黨史·黨建、管理學、中國歷史、宗教學等9個學科。從微觀上分析,立項課題主要集中在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管理學、新聞學與傳播學等5個學科,其中社會學、政治學兩個學科共立項34項,占到了立項總數的51.5%,而法學學科立項占到了總數的13.6%,管理學、新聞學與傳播學緊隨之后,均占到立項總數的12.1%。

4.立項單位和地區分布。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和地區分布是考察研究隊伍現狀和項目布局合理性重要依據[3]。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群體性事件研究立項課題地區分布(如圖3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群體性事件研究立項覆蓋了東部、中部、西部等共20個省份。其中,湖南以7項立項居首,其次為江蘇立項6項,緊接著北京、甘肅、貴州均以5項位居前列。

立項單位分布情況來看,2002~2015年期間共有60個單位立項,立項數量最多的單位為貴州民族大學(學院),共立項3項,其次為湖南師范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均立項2項,其余55個單位均獲得1項立項資助??梢钥闯?,群體性事件研究獲得立項的單位分布覆蓋范圍廣,單位多,整體上呈現出均衡化分布的特點。

5.所屬系統分布。2002~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群體性事件研究立項所屬系統分布情況如圖4所示。由圖4可以看出,項目負責人所在的單位系統相對比較集中,高等院校是群體性事件研究的主力軍,其次是各級黨校,省、市社會科學院。具體來說,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對群體性事件研究的66個立項中,高等院校共立項了48項,占立項總額的72.7%,各級黨校立項12項,省、市社會科學院獲得了3項立項,各級黨政機關立項2項,其他(具體為甘肅行政學院)獲得1項。與高校相比,各級黨校、社科院系統、各級黨政機關在獲得立項資助上存在較大的差距。值得一提的是,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共獲得2項立項資助,占黨校系統立項總數的16.7%,表明在該領域具有較好的研究積累。另外,從高校所屬的類別上看,僅為211高校非985高校獲得立項的為15項,同時為211和985高校的立項9項,這兩類高校共計立項24項,而非211且非985高校獲立24項,可以發現在群體性事件研究方面國家重點建設高校和一般高校立項數量相等,說明一般高校和重點高校都是群體性事件研究的重要力量。

6.課題負責人職稱分布。課題負責人職稱分布是研究力量的一個重要體現。2002~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群體性事件研究立項課題負責人主要以高級職稱為主,共占總數的80%,其中副高級職稱占總數的51%,正高級占總數的29%。而中級職稱的學者立項課題也占了不小的比例,占總數的20%,顯示了優秀青年學者是群體性事件研究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統計發現,在5項重點項目立項中,除了2009年立項的重點課題負責人職稱為副高級外,其余4項重點課題負責人職稱均為正高級,而僅有的一項重大課題負責人職稱為正高級,說明國家重大、重點課題對職稱和學術積累有更高的要求,正高級職稱學者獲得資助的比例更大。統計所有的課題負責人后發現,貴州民族大學的周松柏在該領域先后獲得3項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是群體性事件研究的資深學者,其他學者均獲得1項資助項目。

三、研究主題分析

通過分析研究主題能夠明晰近年來群體性事件研究的熱點。運用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沈陽教授開發的新聞分析工具——ROST NAT 4.5對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題目進行分析,通過構建社會網絡圖發現研究熱點。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首先將立項的課題名稱整理后匯總至txt文本文檔中;(2)運用ROST NAT 4.5軟件對其進行詞頻統計、過濾無意義詞等一般性分析后得到研究樣本;(3)點擊“社會網絡與語義網絡分析”按鈕,導入研究樣本后點擊“快速分析”按鈕,從而得到2002~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群體性事件研究主題社會網絡圖(如圖5所示),從而能夠得到群體性事件研究的熱點。

由圖5可以看出,治理、防范、預警、輿情、阻斷、處置、應對、演變、邊疆民族、民族地區、社會轉型等為社會網絡圖中的關鍵節點。

具體而言,近年來群體性事件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1.對群體性事件的宏觀綜合研究。一是對普通群體性事件的應急管理研究。例如群體性事件應對措施研究、基層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綜合能力提升研究、防范群體性事件分類研究、群體性事件多元解決機制研究等;二是針對特定類別群體性事件的管理研究。例如針對征地沖突群體性事件防范與績效實證、“非直接利益沖突”群體性事件、西部礦群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西部農村群體性事件等的研究;三是對群體性事件中民眾利益表達及心理特征研究。例如群體性事件的利益表達機制有效性研究、泄憤型群體性事件中的負面社會心態及治理研究等。

2.對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相關研究。統計發現,2002~2015年期間立項的66個項目中共有13項涉及到網絡群體性事件,由此可見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相關研究受到了政府和學者越來越多的重視。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利益格局動態調整,經濟增長的同時社會矛盾不斷積聚激化,網絡群體性事件頻發[4]。梳理2002年至今14年間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網絡群體性事件的預警防范研究。例如華南農業大學趙國洪主持的“網絡輿情與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研究”,上海大學吳小坤主持的“‘網絡熱點轉化至‘網絡群體性事件的機理及臨界預警建模研究”等;二是對網絡群體性事件演變規律及治理研究。例如南開大學樂國安主持的“網絡群體性事件發展規律的社會學研究”,暨南大學董天策主持的“網絡群體性事件的預防、引導與治理研究”等;三是對網絡群體性事件的輿情信息傳播規律研究。例如中國傳媒大學唐遠清主持的“群體性事件中的網絡輿情研究”,河南工業大學李曉云主持的“網絡群體性事件中公眾意見的表達與實現研究”等。

3.對環境群體性事件的相關研究。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頻發,例如廣東茂名的PX群體性事件、蘭州的自來水苯污染事件等,由于環境污染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而受到了全社會的格外關注[5]??傮w說來,對環境群體性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環境群體性事件的預防預警研究。例如 “環保類群體性事件的動員結構和預防機制研究”;二是對環境群體性事件的生成演變機制研究。例如“環境型群體性事件的演變邏輯及其治理的比較研究”;三是對環境群體性事件的應對治理研究。例如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楊立華教授主持的重大項目“環境污染群體性事件及其處置機制研究”。

4.對少數民族群體性事件的相關研究。在全球范圍內民族分離運動加劇和國內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的背景下,部分地區少數民族問題凸顯,群體性事件頻發,呈現對抗性強、組織性強的新特點,成為影響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一個突出問題。統計發現,2002~2015年共立項涉及民族地區群體性事件的項目12項,占總數的18.2%。主要集中在云南邊疆民族、西北民族、西藏、東部地區少數民族等群體性事件的預防與治理。

5.對群體性事件法學相關的研究。近年來群體性事件研究的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2年山西大學陳晉勝教授立項的“群體性事件研究報告”就屬于法學學科。近年來立項的法學項目主要涉及群體性事件的多民族地區治理法律機制、現場人群管控機制、心理疏導與犯罪防范等,這表明我國對群體性事件治理的相關法學研究在不斷推進。

四、討論與展望

群體性事件頻發是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獨有的一種社會現象,暴露了當代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危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也逐年加大對群體性事件的研究支持力度。本文通過梳理分析2002~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對群體性事件研究的立項項目,勾勒出我國對群體性事件研究的基本輪廓,得出近年來我國群體性事件研究的熱點和重點主要集中在群體性事件的宏觀綜合研究、網絡群體性事件、環境群體性事件、少數民族群體性事件、群體性事件法學相關研究等幾個方面。隨著新媒體技術和應用的快速發展,群體性事件將和網絡更多融合,呈現更加復雜化、多樣化的趨勢。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演化及管控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因此,今后對群體性事件的研究需要加大多學科交叉研究力度,在加大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注重實踐應用,不斷推動群體性事件研究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陳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輿情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電子政務,2011(12).
  2. 畢建新,鄭建明.近十年圖書情報與文獻學領域研究情況分析[J].情報科學,2015(5).
  3. 周志峰.基于國家社科基金的圖書情報學研究計量分析[J].情報雜志,2009(5).
  4. 苗偉山.中國網絡群體性事件:基于媒體多元互動的分析路徑[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7).
  5. 榮婷,謝耘耕.環境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傳播與應對[J].新聞記者,2015(6).

[責任編輯:思涵]

猜你喜歡
計量分析群體性事件
西部民族地區非制度性政治參與研究
能源詛咒視角下成都經濟區綠色發展研究
新常態下應對和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對策思考
寶雞文理學院科研論文計量分析
涉警網絡輿情危機與群體性事件
高校學生常見突發事件情況分析
企業所得稅會計新舊準則的變化分析
淺析征地拆遷群體性事件的成因、特點及管控
居民消費水平因素分析
我國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實證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