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有效性分析及其改進措施

2016-02-08 08:01張承文
資源節約與環保 2016年4期
關鍵詞:環境影響建設項目公眾

張承文

(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環境保護監測站安徽蕪湖238300)

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有效性分析及其改進措施

張承文

(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環境保護監測站安徽蕪湖238300)

本文通過對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方式的有效性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改進措施,希望借此提高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效果。

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有效性

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眾參與主要是指一個國家的公民或者團體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所規定的義務和權利,運用一定的方式方法,通過一定的途徑參與到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中去,并對環境評價的運作和結果產生積極影響,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活動。公眾可以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行為來影響決策者的決策行為,達到維護自身環境權益的目的。

1 公眾參與的有效性分析

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公眾在環境影響評價的全過程當中獲得的環境資料信息量的多少、是否參與到整個環境影響評價項目的決策當中、在自身的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時,是否擁有訴訟法律的權力,它是一種綜合反映。主要包括公眾參與的程序合法性、形式有效性、對象代表性、結果真實性。

1.1程序合法性

是指環評單位在接受建設單位環評委托以后,嚴格按照《關于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境保護部環發2006(28)號文)、《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35號);“關于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試行)》的通知”(環辦[2013]103號)、《關于切實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環辦[2013]104號)等法規、文件要求進行的政府網站(主要是各級環保部門)網上公示(第一次環評公示、第二次環評公示、環評報告全本公示、審批前受理公示等)、公眾意見調查等,嚴格執行法規要求的程序才是有效的。

1.2形式有效性

按照國家環保部有關公眾參與法規、文件的要求,公眾參與的主要形式有:政府網站公示、當地報紙等媒體公示、環境敏感目標現場的張貼告示、公眾意見調查(發放調查表、咨詢專家意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公開征求敏感目標和關心項目建設的公眾意見,這些形式多樣、有效,對控制某些環境敏感項目的建設具有很強的環境管控效力。

1.3對象代表性

公眾參與對象的選擇非常重要,基本要求是公眾意見調查的對象應涵蓋項目環境影響的所有敏感目標(團體和個人)以及關心項目建設的當地基層組織、有關人士,對影響范圍廣的敏感目標應多發放調查表或邀請多位代表參會,這樣選擇的調查對象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1.4結果真實性

應全面收集政府網站公示、當地報紙等媒體公示、環境敏感目標現場的張貼告示、公眾意見調查等形式得到的公眾參與的原始信息,進行客觀地統計分析,科學分類、歸納其中有效的公眾參與意見,要甄別不同的反對意見并及時給以答復,對合理的反對意見要及時向建設單位和負責審批的環保局進行反饋,確保公眾參與調查結果的真實性。

2 公眾參與有效性的改進措施

2.1提高公眾參與制度的有效性

明確公眾參與的權力,加大公眾參與的宣傳力度。建立公眾參與的訴訟機制。建立專門的司法保障機構來監督實施公眾參與全過程,從司法上保障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活動,確保公眾參與的環境權益和人身安全。

2.2提高公眾參與環節的有效性

環保主管部門應科學劃分各類建設項目的公眾參與形式、時效,避免形式主義和一刀切。環境影響重大的建設項目應該嚴格執行環境影響信息公開制度,特別是要做好環評受理前的專家意見咨詢、利益相關方的意見調查等,確保公眾有知情權、有效表達意見的途徑;對環境影響一般的建設項目應簡化公眾參與流程、縮短受理審批時間,僅進行環評開始前的一次公示、受理審批前的公示即可;對環境影響很小的建設項目僅進行受理備案,不需要審批和公示。

2.3強化事中事后的公眾參與

目前,各級環保主管部門和社會公眾關注更多的是建設項目環評的合法性、環評報告中環保措施的有效性,而對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竣工投產后(很多建設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的環境影響關注度不夠,出現超標排放時,雖然公眾可以通過12369、12345的電話投訴和環保部門網站的網上投訴等,但是,普通公眾對此了解的不多;因此,要強化事中、事后的公眾參與宣傳,提供多種途徑的公眾參與渠道,使得超標排放等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公眾也應當積極主動地了解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相關信息,從而提高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結語

環境影響評價對于城市的建設、環境的保護以及居民幸福指數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應當注重公眾的參與。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中民眾參與的時間、方式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更有一些地方政府,不注重民意,忽視公眾的參與權和知情權。這種評價方式必須要改變,政府部門和評價單位在進行相關評價工作時,應當時刻把公眾放在第一位,讓公眾充分地行使其參與權與監督權,提高環評的效率和質量。同時,還應在提高公眾參與各環節的有效性、強化事中事后的公眾參與方面采取進一步的措施。

[1]張萍,邵丹,孫青,等.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有效性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36(9):179-184.

[2]劉磊,李繼文,吳春旭.提高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有效性的研究[J].四川環境,2009,28(1):85-89.

張承文(1972—),男,漢族,安徽蕪湖人,本科,主要從事環境監測、審批研究工作。

猜你喜歡
環境影響建設項目公眾
基于環??⒐を炇諏ㄔO項目環評的分析
公眾號3月熱榜
《環境影響評價》征稿訂閱及廣告征集啟事
《環境影響評價》征稿訂閱及廣告征集啟事
“三線一單”與環境影響評價銜接研析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推動工程建設項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實
做好對重大建設項目的監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