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設生態環境影響及恢復措施研究

2016-02-08 08:01黨鳳霞張麗珍
資源節約與環保 2016年4期
關鍵詞:噴播生態區坡面

黨鳳霞 張麗珍

(1河北碧清環??萍加邢薰竞颖笔仪f0500112河北省科學院地理科學研究所河北石家莊050011)

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設生態環境影響及恢復措施研究

黨鳳霞1張麗珍2

(1河北碧清環??萍加邢薰竞颖笔仪f0500112河北省科學院地理科學研究所河北石家莊050011)

本文根據對河北省內典型生態環境區的部分高速路段的實際調查,發現高速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已建高速公路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提出生態恢復措施。

高速公路;生態影響;恢復措施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高速公路建設成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熱點,而且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是我國交通發展戰略的重點之一。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設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而高速公路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加劇了對區域生態系統的破壞,使公路沿線生態環境惡化,影響了沿線地區的環境質量。因此在公路建設的同時,需要注重并實施適當措施進行公路生態恢復,以實現高速公路的可持續發展。

1 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設現狀

截至2015年底,河北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6333km,通車總里程居全國第二,僅次于廣東省。高速公路密度已達到3.6公里/百萬平方公里,已超過了日法等發達國家水平。至此河北省“五縱、六橫、七條線”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初步形成,各設區市與省會石家莊、京津兩大都市間全部實現了高速貫通,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全省98%以上的縣城30min內可以上高速。

2 河北省典型生態環境特征

2.1壩上高原區生態環境特征

河北省壩上高原區主要分布在張家口、承德,該區域大部分海拔在1350m~1600m,具有降水稀少,風度較大,蒸發強烈,氣溫變化急劇等氣候特點。壩上高原除湖濱河畔及壩緣地帶有森林分布外,其余區域典型植被以禾本科、豆科、薔薇科和菊科等為主的溫帶草原,其中以旱生叢生的針茅屬植物占優勢,羊草草原面積比重最大。

2.2山地丘陵區生態環境特征

河北省山地丘陵廣泛分布于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承德、唐山、秦皇島、張家口。大致可分為太行山山地丘陵區和燕山山地丘陵區,其中太行山地區以邯鄲、邢臺為典型,燕山地區以承德、秦皇島為典型。該區域海拔在100m~1000m。山地丘陵區域地帶性植被類型為落葉闊葉林和灌叢草原。

2.3平原區生態環境特征

河北平原區主要有山麓平原、沖積平原和濱海平原,山麓平原主要分布于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海拔10m~100m,以石家莊、保定為典型;沖積平原系黃河、漳河、滹沱河及永定河等河流沖積物堆積而成,地勢平緩,海拔50m~5m,以廊坊、衡水為典型;濱海平原位于渤海沿岸,為河流逐漸向海淤積而成,海拔低于5m,以滄州、唐山為典型。

平原區地帶性植被類型為落葉闊葉林,因本區開墾歷史悠久,原始植被早以被麥、棉、雜糧等人工植被所代替,自然植被僅見于田邊埂畔,主要為禾本科、菊科、蒿類的雜草;濱海洼地植被具有鹽生特點,植被變化與微地貌及土壤含鹽量關系密切,常見植被有怪柳、蘆葦、馬鞭草、堿蓬菜等。

3 高速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高速公路的建設不同程度的對沿線區域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以下幾個方面:(1)自然植被——對植被直接破壞、對植物群落演替的影響、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2)動物及其棲息地——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對動物生境的影響。(3)水土流失——山體裸露、河道阻塞。(4)自然景觀——土地利用發生變化、公路的廊道效應、對景觀格局的影響。

4 河北省高速公路生態環境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根據對河北省境內平原微丘區——石安高速石家莊至邯鄲出口段、京昆高速石家莊至保定段、沿海高速秦皇島至唐山段,山地丘陵區——石太高速、京承高速,壩上高原區——張石高速張北至蔚縣段等6條高速公路沿線生態環境現狀的調查,發現項目區域生態環境主要存在如下問題:(1)單一灌木護坡綠地率相對較低,當灌木較密集時,草本植物被遮蔽在灌木之下,較難存活、生長,部分地表裸露;單一草本護坡因根系較淺,抗拉強度較小,會出現草皮層剝落、水土流失現象。(2)對于坡度>60°時的石質邊坡,采用掛網噴播綠化、土工格室綠化、混凝土骨架植物袋綠化、植生袋鋼筋籠護坡并進行加固等各種草、灌結合邊坡綠化方式的防護效果并不理想,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土皮剝落現象。(3)從各路段選種檜柏、側柏等植物看,其長勢良好,但各路段選種比例并不高,大多種植速生楊、火炬、刺槐、榆樹、紫穗槐、檸條、狗尾草、白羊草等,冬季草木枯萎、樹葉落光,道路兩側滿目蕭條,影響景觀效果。(4)部分路段——石太高速河北段和張石高速張家口至張北段的石質上邊坡,在采取工程措施護坡后,坡面上均未進行綠化設計。(5)據資料分析顯示,火炬樹具有一定的物種入侵特征。

5 河北省高速公路生態恢復措施

近年來,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設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公路建設引起的生態環境破壞已成為區域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更好的實現高速公路的可持續發展,注重并實施適當措施進行公路生態恢復勢在必行。因此就上述河北省高速公路生態環境現狀存在的問題,高速公路生態恢復(邊坡為主)的關鍵需要解決三方面的技術問題:坡面基礎工程、植物物種選取、土壤及植被建植技術。故恢復措施分為:工程防護措施、生物措施、生物與工程相結合的生態防護措施。

5.1工程防護措施

工程防護措施采用砂、石、水泥、石灰及其他工程材料制成人工構筑物進行防護,可以有效防治坡面建設初期水土流失和侵蝕,減輕坡面不穩定性。但是單獨采用景觀效果差,隨著混凝土老化強度變低,防護效果變弱。工程防護措施適用于地質條件較差路段,如不宜植物生長的土質填、挖邊坡和風化嚴重、解理裂隙發育的巖體邊坡等。常見的工程防護措施有三合土抹面、噴混凝土、漿砌片石護墻、掛網噴錨、擋土墻、抗滑樁等。

5.2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就是利用植物比較發達的根系,深入土層,使表土固結,植物也覆蓋坡面。一方面起到防風固沙、防止沖刷、涵養水土的作用。高速公路生態恢復植被的選擇應遵循下列要求:(1)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特別是要耐干旱、耐瘠薄、抗風、耐強光照,應首選鄉土植物、其次是外來優良植物品種;(2)要生長快速,根莖發達、分生能力強、密度大、能較快地覆蓋坡面及裸露巖石;(3)垂直綠化植被要攀附能力和附著能力強,具有發達根系和攀援器官;(4)要多個品種混合播種,深根的與漲到深的混播,高的與矮的混揪,小灌木與花、草混播等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5.3生態防護措施

生態防護措施是將工程防護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機結合,形成穩固而又有生態景觀效應的新型防護結構體系。近幾年較成熟的技術如濕式(液壓)噴播植草技術、客土噴播技術、土工網墊植草技術等。

5.4典型生態區路段邊坡適宜恢復措施

5.4.1平原生態區

平原生態區均屬土質邊坡,坡度小于45°。采用在當地土中混入土壤改良劑或施加客土,對坡面基礎土壤進行改良。在坡度大于30°的土質邊坡,采用混凝土鋪設成拱形、菱形或平行四邊形護坡對邊坡進行防護。采用直播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或采用液壓噴播技術,建立喬木、灌木+草本組合的植物群落,其中喬、灌木占60%~70%,草本占30%~40%。在坡度大于30°的土坡上,可通過人工在邊坡面鋪設天然草皮。

5.4.2山地丘陵生態區

山地丘陵生態區邊坡以石質邊坡和30°以上的陡坡為主。采用框格工程、修建窗式框格工程措施、使用金屬網和土工格室形式的掛網工程進行坡面基礎處理。采用客土噴播、有機質噴播、植生帶、植生袋、植生網墊等植被建植技術。植物物種的選擇應考慮當地氣候干旱、土壤貧瘠因素,還應與采取的植被建植技術相結合。5.4.3壩上高原生態區

壩上高原生態區為平路基或低路基,邊坡以土質邊坡為主,邊坡均在30°以上,且上邊坡為多。宜采取漿砌石護墻、漿砌片(塊)石護坡等工程防護措施。采取液壓噴播、客土噴播及有機質噴播植被建植技術。植被易選擇耐寒、耐旱性植被。

[1]張衛平,董建輝,編著.山區高速公路生態恢復理論與實踐.

[2]毛文碧,段昌群,等編著.公路路域生態學.

黨鳳霞(1979—),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猜你喜歡
噴播生態區坡面
黃土丘陵區凍土坡面侵蝕過程特征研究
深水坡面巖基礎施工方法
城市道路綠化項目中噴播技術的要點分析
果園生草技術及裝備的研究應用
黍稷種質資源的經濟系數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山西省黍稷高抗倒種質資源的豐產性和適應性鑒定
地表粗糙度對黃土坡面產流機制的影響
黔中水利大壩電站巖石邊坡綠化恢復
關于在西安浐灞生態區建立“亞歐大陸經濟貿易合作組織”的策略研究
Overview of Urban PM 2.5 Numerical Forecast Models in China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