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教學的“趣味性”研究

2016-02-15 19:15
終身教育與培訓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趣味性文言文文章

張 偉 范 莉

(1.成都市文武學校,四川成都611731;2.成都市雙流區棠湖中學外語實驗學校,四川成都610225)

文言文教學的“趣味性”研究

張 偉1范 莉2

(1.成都市文武學校,四川成都611731;2.成都市雙流區棠湖中學外語實驗學校,四川成都610225)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新文化運動爆發之前,文言文處于文學正宗地位,多數讀書人識文斷字、書面表達均借助文言文這一形式,長期耳濡目染,即使缺乏興趣,文言文也能夠達到一定的水平。新文化運動爆發以后,文言文在文學創作上和日常運用上的地位逐漸被白話文取代,成為口頭交流和書面表達的主要語體。因而,中學生文言文熏陶、學習和運用的機會銳減,加之文言文與白話文在用詞和語法結構上存在明顯差異性,學生學習時比較吃力。最重要的是目前的文言文教法和學法存在問題,導致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嚴重缺乏。文言文教學水平在整個語文系統教學板塊中長期滯后。因此,本文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探究如何多角度增添文言文學習的趣味性來激發初中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通過興趣激發,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文言文整體教學水平。

一、文言文學習興趣缺乏原因

初中文言文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以及解讀文言字詞和解讀文言文本的能力。學生形成這種能力必須要有正確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熱烈的學習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活動時最重要的動因。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尤為重要。教學相長,文言文學習興趣的缺乏與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現從“教”和“學”兩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

(一)“教”——教學方法傳統,程序形式固化

目前,文言文教學方法普遍采取串講的固定形式,追求程序化、步驟化。一般的教學步驟是:教師先范讀課文和學生試讀,解決基本的字音字形問題,然后介紹寫作背景和作者,緊接著逐字逐句進行譯解,最后進行內容分析和中心概括。這種教學方法有它的優點,學生節省了查找工具書等輔導資料以及同學之間互相討論的時間,學生通過老師的串講便可對文言文的字、詞、句準確掌握。但是這本身就暴露出缺點:教師“滿堂灌”和唱獨角戲,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力培養被忽視,文言文學習完全如同“被牽著牛鼻子走”,長久下去便會養成學習的惰性。又因文字本身枯燥乏味,便逐漸對文言文學習失去了興趣,致使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始終無法根本性提高。

(二)“學”——觀念認識偏激,方法單調乏味

首先,學生認為文言文是陳詞濫調,與現實脫節,在生活中沒有實際作用,從學習態度上表現出不重視。其次,文言文相對現代文,難以理解和記憶,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淺嘗輒止。最后,在學習中總是被動接受,希望老師告訴自己細枝末節,背背課文,練練題就算完成學習任務,并未真正主動感受過文章背后的文學價值、思想與魅力。認識上的偏激必將對文言文學習產生抵觸情緒,興趣便無從談起。另外,學習方法的單調乏味,未能深入走進文言文天地,未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勢必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逐漸喪失,最后便對文言文的學習得過且過,考試時半蒙半猜,學習效果極不理想。

二、文言文學習興趣激發途徑——多角度增添初中文言文學習的“趣味性”

從以上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多角度增添初中文言文學習的“趣味性”應雙管齊下,從“教”與“學”兩方面入手。

(一)“教”——轉變串講傳統教學思路,不拘一格增添趣味

轉變串講教學的思路實際上就是要改變串講中教師過分主導,學生被“牽著牛鼻子走”的現象,回歸到教師充分發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軌跡上來。初中所選的文言文尚處在比較淺顯的水平,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完全可以自己去欣賞接受,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將課堂放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學習的主動性。增添文言文趣味時應不拘一格,可以在課堂教學上的任意一個環節進行,同時也可以由課堂延伸到課外,實現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的優勢互補。具體方法和活動有:

1.幽默教學法

文言文相對于現代文而言是比較枯燥乏味的,若教學過于嚴肅,易造成課堂氣氛壓抑或者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現象,此時我們可以通過幽默的方式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學習、思考。如《口技》一文記敘的是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出一位口技人的高超技藝。文中多處出現對口技人精彩口技的正面描寫,如“兒含乳啼”對嬰兒哭啼聲的模仿,“微聞有鼠作作索索”對老鼠活動聲音的模仿,“中間力拉崩到之聲”對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的模仿,若直接進行文字上的翻譯顯得平淡無奇,無法讓學生有直觀、真切的感受,不妨由老師或者學生試著模仿對應的聲音,或者下載相關的聲音文件,把握住學生的獵奇心理,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口技的獨特魅力,對調動課堂積極性有積極意義。

2.角色扮演法

涉及人物對話的文言文,可以分別邀請學生根據對話內容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揣摩、感受人物性格特征,進一步深化對典型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的理解。例如,《公輸》一文主要是通過人物對話的形式記敘了墨子從智、仁、忠、強和知類五個方面說服公輸盤,迫使楚王不得不放棄侵略宋國意圖,出色地表現出墨子的機智勇敢和反對攻伐的精神,反映出墨家的“兼愛”“非攻”思想。教師在引導學生將文章的大意梳理完以后,對人物形象分析和概括文章主旨時便可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通過學生對文中角色的自我分析與演繹,在表演的情境中去揣摩與感受墨子、公輸盤和楚王三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表演完后老師再進行點撥,師生共同總結。最好可以安排兩組同學進行表演,并要求下邊的同學對表演者進行評價,看哪一組的哪一位同學表演到位,詮釋出了人物形象。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全班同學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和概括文章主旨,通過表演與評析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和文章中心的理解,有效落實了合作探究教學理念。

3.畫面構造法

初中階段涉及描寫景物的文言文較多,如《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和《滿井游記》等,此類文章皆是運用高超的文字表現力描摹心中所想、眼中所見之景,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在講解這類文章時可借助語言表達對景色畫面的再現、背景音樂對氣氛的烘托、圖片視頻對文章的直觀反映這三種形式相互配合,引導學生對文字描述的景物在腦海中進行畫面構造,圖文結合利于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和記憶。同時語言、音樂和畫面的相互交融,引人入勝,有很強的代入感,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刻理解作者寫景的意圖和傳遞的情感?!稘M井游記》一文記敘了作者游歷滿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發作者喜悅的心情,表達出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對自由的向往和希望在公事之余能夠繼續出游的美好愿望。這篇課文正式教學前教師可以下載一首表現自由、靜謐的背景音樂和根據文章內容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圖片制作成有背景音樂的朗讀文件,課堂上既可以在正式梳理文章前為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對文章的早春景色描寫有一個初步的感受,也在文章句意梳理完以后,再進行朗讀,讓學生根據文字、音樂和圖片傳遞的信息再次回顧文章加深印象,同時用心感受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并試著分析概括文章的中心,使學生腦海中自然而然浮現“高柳夾堤,土膏微潤”“冰皮始解,波色乍明”的畫面,利于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

4.懸疑設問法

“不確定性是動機的根源”。當學生獲得與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不一致的、新穎的、奇特的信息時,就會產生認知沖突,引起心理上的不確定性,從而激起解決認知不確定性的動機。在故事性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故事情節設置一些與學生已有認知或者常識相沖突,比較新穎的問題,引起學生心理上的不確定性,激發其好奇心與求知欲?!队薰粕健肥且粍t典型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智”與“愚”的深刻哲理,告訴我們真正的智慧是大智若愚,這與初中學生所認識的“智”與“愚”有一定的差異。教師可抓住學生這一認知上的沖突進行疑問設置,激起學生根據文章探究答案的積極性?!队薰粕健穼儆陂喿x課文,我們可以設置一連串有關聯的疑問如“愚公移山的行為是傻子行為嗎?”“智叟的聰明是真聰明嗎?”“‘智’一定就是智商高嗎?”“‘愚’就一定是智商低嗎?”“真正的智慧又是什么?”“如果是在今天,愚公有沒有更好的移山辦法?”,使學生帶著這些去尋找答案,得出自己的觀點,最后老師進行點撥就可以了。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5.課外主題活動

圍繞文言文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主題活動是對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更是激發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的一種手段??梢越M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文言文朗誦比賽、文言文故事編寫活動、文言文劇本表演等,使學生在各種課外主題活動參與中提高學習文言文的熱情。

(二)“學”——開展五位一體學習訓練,改變文言文消極學習態度

“五位一體”指的是從看、說、讀、譯、寫五的角度展開學習訓練,多角度、全方面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以此改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消極態度。

1.看。主要是觀看通過文言文對話的經典影視作品。比如經典的老版《三國演義》《水滸傳》和《紅樓夢》,這些影視作品里的對話飽含文言文的韻味,有經典的故事情節和典型人物形象,學生可以根據劇情自我理解劇中人物的對話,在觀看戲劇中培養文言文的語感。

2.說。試著用所學文言文知識模仿古人說話,在對話中加強文言文學習。文言文在口語和書面表達上早已不是主要語體,因此,只停留在書本學習的層面上,并沒有在現實生活中進行實際運用。在教學中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引導學生在學習時總結一些經典、簡易的文言文,然后在平時的對話交流中靈活使用,從而在文言文口語表達上學習文言文知識。

3.讀。讀一些簡單的、趣味性較濃的文言文性質的文章。例如,極具神話色彩的短篇文言文作品《精衛填?!贰舵隙鸨荚隆泛汀杜畫z補天》等,這些故事篇幅短小、情節有趣、容易理解,在日常學習中可以將其作為課外經典讀物,增長課外文言文知識。

4.譯。試著自我翻譯自己感興趣的文言文文章,最好是短小、易懂的。翻譯完以后和原文譯文進行對比,找出翻譯有誤的地方,通過自我分析、同學討論以及向老師請教,糾正翻譯上的錯誤。翻譯較為簡單的文言文,使學生容易獲得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學習的興趣。

5.寫。試著模仿或者創作文言文作品。這一個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要求過高,但是具有一定文言文基礎的學生可以挑戰自我。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但是這種學習方式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師具備一定的文言文創作能力。通過文言文寫作訓練,學生不僅可以提高文言文水平,而且還能平添幾分情趣。

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需要不斷地探索,革新文言文教學理念,不斷改變文言文學習方式的單調性、乏味性,不斷提升文言文學習的趣味性,改變文言文教學時效低下的現狀。

(責任外審:袁成)

猜你喜歡
趣味性文言文文章
“揪”出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小題精練(二) 文言文翻譯
小題精練(一) 文言文翻譯
增強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
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趣味性的實踐探索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會背與會默寫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