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戲整合幼兒園課程的可能性與策略研究

2016-02-22 20:03薛新芝
科技視界 2016年4期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整合游戲

薛新芝

【摘 要】游戲是幼兒生活與身心發展的需要,游戲本就是幼兒探索學習的過程,應從游戲的視角出發整合課程。為此,教師應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為幼兒提供豐富、充足的游戲機會與材料,并在幼兒游戲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幫助與支持。

【關鍵詞】游戲;幼兒園課程;整合

課程整合的問題從20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幼教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視野已有20多年,但不能否認的是,目前實踐中的整合存在諸多偏差,停留在拼湊、無機、雜亂的狀態。本文試圖從新的視角——游戲切入,探討幼兒園課程的整合問題。

1 當前幼兒園課程實踐中游戲與課程關系的現狀及問題

目前,在我國幼兒園課程實踐中,游戲與課程關系有以下三種不同類型:一是,平行互補型,即教師發起的具有明顯功利目標、注重認知發展的教學活動與兒童發起的具有教育潛能的游戲活動在形式、時間安排及比例上各自獨立,游戲與課程處于分離狀態;二是,交叉轉換型,即先有教學或游戲,再應用有關經驗轉換為游戲或教學。游戲與課程存在相互轉換的關系;三是,相互融合型,即教學和游戲的界限模糊,活動由兒童和教師共同發起,如教師在專門設計的教學活動中注意運用角色游戲等使非游戲教學活動游戲化??梢?,在當前的課程實踐中,游戲與課程還處于“分離平行”或“相互融合”的狀態,還沒有真正進入整合。廣大幼兒教師在思想深處仍然恪守著“重視教學活動(上課)的發展價值,輕視或忽視游戲學習發展價值”的傾向[1]。

在幼兒園課程實踐中,課程包括教學主要是指專門設計的集體或分組教學活動,而游戲則更多地作為課程結束后的放松與娛樂,即使游戲與課程有相互交叉與融合的傾向,但也僅僅把游戲當作課程或教學的途徑,即教師更多是利用游戲這一形式,調動兒童的直接興趣,引發兒童的注意,為高效率地傳授教學內容、使兒童掌握知識和規范服務。游戲的內容并沒有與課程的內容融為一體,游戲與課程仍是不貼合的“兩張皮”。

2 游戲整合幼兒園課程的可能性

2.1 兒童的生活需要游戲

游戲與兒童從來就是不可分的。教育家羅素曾經說過“熱愛游戲是幼小動物——不論是人類還是其他動物最顯著的易于識別的特征。對于兒童來說,這種愛好是與通過裝扮而帶來的無窮樂趣形影相隨的,游戲與裝扮在兒童時期乃是生命攸關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須為他提供玩耍和裝扮的機會?!庇螒蚴呛⒆由畹奶烊恍枰?,是孩子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因為有游戲,人類才有了童年。無論是從哲學層面還是人類學層面,抑或是兒童的主觀體驗層面,兒童游戲的核心價值就是愉悅,也即,兒童游戲沒有什么理性的目的,他們之所以游戲就是為了娛樂,就是因為“好玩”。如果沒有了游戲,兒童也將失去自己的生活[2]。

游戲也是兒童最熱衷、最主要、出現頻率最高的活動。在兒童的生活中,其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游戲。正如偉大教育家馬卡連柯所指出的“在童年時期,游戲是一樁正當的事兒,兒童甚至在做重要工作的時候,也應當經常做游戲……兒童的整個生活也就是游戲[3]?!笨梢?,對于兒童來講,兒童是在生活中成長的,也是在游戲中成長的。游戲是他們的生活,其存在狀態就是游戲。

2.2 游戲與學習關系的新認識

傳統觀念“業精于勤荒于嬉”的影響到目前還是存在的。一些教師總擔心讓兒童游戲就會放任他們。影響其發展。殊不知,游戲與學習是密切相關的。目前的研究成果進一步揭示:游戲的過程是兒童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兒童在游戲中的學習可稱為探究性學習。在這一進程中,兒童的學習呈現一種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使其經驗得以擴展、豐富、改造與提升?!霸谟螒蛑?,兒童過去的經驗得以再現,當前的現實得以表征,未來的可能得以萌發和預期在游戲中,兒童既有對客觀知識與規律的探索與發現,有對做人準則的道德規范的實踐與演練,也有對美的事物的崇尚和體驗?!庇螒蚺c學習由此是不可分離的。當然,學習只有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一種開放性的“游戲”活動時,師生才會積極地投入,忘我地卷入,兒童也才會把自己的學習過程、工作過程變成一種游戲的過程。

2.3 游戲與課程之間的必然聯系

兒童期是人生中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教育、發展將會影響個體的一生。兒童期也是游戲的時期,游戲是貫穿兒童生活縱向歷程的通道。在游戲中兒童能“最大限度地體驗到各種角色及其快樂,以生命體自然的形式獲得滿足并得到基本的發展?!钡珒和谟螒蛑胁荒茏杂X、也沒有能力使這種自我需要的滿足和發展完全順乎社會的要求,也不能確保其發展的整體性和有序性,所以在兒童的游戲活動中必須適時引入課程[4]。

事實上。幼兒園的游戲與課程經常是纏結在一起的。幼兒園的游戲已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那種完全自發的自然游戲。因為幼兒園的環境是教師按照課程目標特意創設的一種秩序化了的環境,富含有自覺的教育性。而且,“游戲在兒童教育領域中運用的歷史表明,游戲一旦進入兒童教育領域,就不再是一種純粹的自然活動,它受到教育價值觀的規范,被打上了教育影響的烙印而成為教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講,系列化、規范化的游戲活動就是幼兒園的課程內容,而不只是課程實施的“形式”。游戲可以生成、整合課程內容,課程本身也可以是游戲活動,游戲與課程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

2.4 游戲本身具有的整合性

游戲之所以能整合幼兒園的課程,除了上述三個方面的原因外,游戲本身所具有的整合性也是重要因素。首先,對于兒童的游戲來講,它是在假想的情景與角色下進行的,想像使兒童的行為涉及眾多學科。當兒童利用想像在游戲中創造出童話般的角色和情景時,他們不僅表現出令人贊嘆的熱情與學習能力,而且游戲也使兒童“從受束縛的現實生活中、從成人強加給他們的限制中逃避了出來,于是各種生活領域中的界限被消除了?!痹谟螒蛑?,兒童不僅能感受、體驗興趣、直覺、意志和情感,也能對客觀、真實、具體的社會存在、規范要求做出理智判斷與邏輯思考,而且,游戲的情景和材料本身也是超學科的,是混沌的、完整的,不是分割的、分門別類的。

其次,兒童的游戲經驗與游戲行為也是整合的。的確,兒童在游戲中通常能想像地運用各種材料、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想像使兒童的思維在學科領域間穿梭自如,于是游戲自然地整合了學科領域的內容。

再次,游戲也是兒童對當下或先前時空生活的反映,也可能是對成人生活的反映。游戲不是兒童主觀臆造的,更不是兒童頭腦中固有的。兒童的生活中,甚至是成人的生活中有什么,兒童的游戲中就會有什么,游戲是兒童對周圍現實生活的反映。而現實生活是完整的,其間的人、事、物,時間、空間等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并不是條縷分析的,更不是學科領域式的,所以現實生活反映在兒童的游戲中也是以完整的經驗形式呈現出來的[5]。

3 利用游戲整合幼兒園課程的指導策略

3.1 游戲整合幼兒園課程的前提——保證兒童充分的游戲時間

游戲時間的增加通常意味著傳統集體教學活動時間的減少,意味著兒童有更多的自主選擇、自主活動的機會,這是對傳統課程的挑戰。在目前幼兒園的課程實踐中,盡管教師們從理念上開始認同游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但從實施的情況來看。集體教學活動仍然占居主導地位,組織兒童上課、示范、演示、講解仍然是主要的課程教學方法。雖然我們不是要絕對否定集體教學活動的價值。而是要批評實踐中集體教學活動占據了絕對優勢,由此剝奪或削弱了兒童在幼兒園游戲的時間,兒童不得不奔波于教師所進行的全班統一的、步調一致的各種教學活動中,游戲的時間成為“上課”之外的休息?;驅和瘜W習活動的獎賞。游戲不僅與課程沒有良性互動,而且游戲也沒有整合課程的可能。

要改變這種狀況,除了要轉變我們的游戲觀與課程觀以外,給予兒童充分的游戲時間是游戲整合幼兒園課程的前提。因為在游戲中兒童的經驗是整體的,兒童的游戲行為也沒有學科的界限,同時兒童在游戲中也可以學到許多有益于現在與將來生活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有時成人是很難用“語言”加以講授的[6]。教師可以結合課程的目標與內容創設富有教育意義的游戲環境,使游戲既成為課程的教學形式,也成為課程的內容,因此以兒童的自選游戲為特征的活動區活動應成為兒童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動,只有這樣游戲整合幼兒園課程才有可能。

3.2 游戲整合幼兒園課程的中介一合理選擇并提供充足、多樣化的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是一種信息,是各種符號的綜合,是一種信息的被發出和被接受,游戲材料對‘兒童發展的作用并不自我顯示,它只是一種隱蔽的潛能,只有當兒童使用物體時才能發揮它的全部意義[7]?!币虼擞螒蛞獡斦嫌變簣@課程的重要角色,為兒童提供充足、多樣化的游戲材料即是中介。當前很多幼兒園實踐中,真正可供兒童在游戲中操作的玩具材料不僅數量有限,而且種類也很單調,在這種情況下,真正實現讓兒童在游戲中學習、游戲與課程融合是非常困難的。對此,蒙臺梭利做出了巨大的成績,不僅在于她設計了一整套幫助兒童各方面學習發展的學具(游戲材料),而且,蒙氏學具也為游戲整合幼兒園課程提供了經驗。被蒙臺梭利稱之為“工作”的“兒童操作材料的活動”實質上就是游戲,因為兒童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需要自主選擇并操作材料,同時,工作的內容也就是蒙氏課程的內容。課程應涉及的五大內容——感官教育、語言教育、日常生活練習、數學教育及文化科學教育的內容全部通過游戲材料的操作來完成,真正實現了游戲與課程的整合。所以,教師在為兒童提供游戲材料時就要把課程的目的、意圖貫穿、融匯到準備的材料中,按照課程的目標來選擇和確定材料,這樣當兒童操作材料、與材料互動時就可積極接受這些材料所發出的信息,并反作用于這些材料,使材料所具有的“潛在教育價值”得到發揮,游戲整合課程也就有了中介橋梁。

3.3 游戲整合幼兒園課程的手段——創設兒童充分活動的游戲環境

創設充分活動的游戲環境是游戲整合幼兒園課程的重要手段。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是一個滲透著教育者意圖、充滿智慧和兒童情趣的生活活動空間。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物質空間,而是一個布局合理、結構優良、材料豐富、兒童可以充分活動的游戲環境。為了達成這樣的游戲環境,教師需要根據特定的課程目標與具體內容創設與課程主題相關的物質環境并營造適宜的心理氛圍。兒童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自主選擇,自由、充分的活動,從而獲得發展的關鍵經驗。

著名的HIGH/SCOPE課程就是通過以計劃—操作—整理—回顧為主的區角活動為中介展開的。教師有意識地將兒童發展的關鍵經驗物化為活動材料和活動情境,兒童在活動區中充分地與材料、環境、他人互動以獲得學習與發展。這樣的游戲環境不僅整合了課程內容,也使游戲(兒童區角中自主、自由的活動)與教學越來越難以剝離,從而成為一個整體。當然充分活動的游戲環境的增量意味著高結構、活動材料少的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應有所減少,只有這樣,“教學歸教學,游戲歸游戲”的分離狀況才會有所改觀,游戲整合幼兒園課程才有可能。

3.4 游戲整合幼兒園課程的保證——確認教師在游戲中的角色

首先,教師是兒童游戲環境的創設者。為了保證兒童的主動學習,成人應當為兒童的游戲和學習提供豐富多樣的、與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相適宜的材料,以保證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進行選擇、組合和改造的機會,從而有利于兒童跨領域學習;其次,教師是兒童游戲需要的反應者。在兒童的游戲過程中,教師應當敏感的覺察兒童的需要,并能相應地作出反應,以拓展兒童的思維與行動的范圍與能力;再次,教師應注意在生活中幫助兒童擴展和豐富游戲所需要的經驗。只有為兒童游戲提供真實世界的經歷,擴展其生活經驗,游戲才會更充實,更富創造性,第四,教師應為兒童游戲提供干預。在游戲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和游戲水平的兒童提供個性化的游戲干預,引導兒童游戲向縱深層次發展。當然,干預是有限度的,只有在兒童需要幫助時才提供。

【參考文獻】

[1]楊春霞.學齡前兒童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06(3):11-13.

[2]李丹,孫韻茜.對學齡前兒童音樂教育背景的詳細分析[J].文教資料,2014(27):81-82.

[3]李鳴.親子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J].學園,2015(5):171-175.

[4]李艷芳.淺談音樂教育如何有效的應用到學前教育中[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5(2):217-218.

[5]張振華.簡析體育游戲在學前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企業導報,2014(17):184-186.

[6]喬姝艷.科學游戲在幼兒學前教育中的有效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36):192-193.

[7]吳珊珊.淺談學前教育中的游戲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4(5):4-5.

[責任編輯:王楠]

猜你喜歡
幼兒園課程整合游戲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班級區域游戲創建的新思路
游戲與幼兒園課程整合的現狀及對策探析
小花籽開出幼兒園五彩課程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爆笑游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