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淶源縣東團堡—黃土崗地區成礦地質作用分析

2016-02-22 20:19夏帥牛樹銀王雨豪王敏
科技視界 2016年4期
關鍵詞:脈型烏龍熱液

夏帥 牛樹銀 王雨豪 王敏

【摘 要】東團堡-黃土崗銅鉛鋅礦礦區地處太行山北段之王安鎮巖體北緣,成礦區劃屬大河南—王安鎮銅多金屬成礦帶,烏龍溝—上黃旗深斷裂呈NNE向斜貫本區。烏龍溝—上黃旗深斷為本區重要的導巖導礦構造,礦床與王安鎮雜巖體的時空關系密切,成礦時代與雜巖體活動時代相當,燕山期的地幔物質上涌是本區成礦作用的重要動力。

【關鍵詞】東團堡-黃土崗銅鉛鋅礦;王安鎮巖體;烏龍溝—上黃旗深斷裂;地幔物質上涌

礦區北起淶源縣鐮巴嶺,南至黃土崗;東起淶水縣南款,西至淶源縣東團堡。面積150km2。大地構造位置,屬中朝準地臺燕山臺褶帶軍都山巖漿巖帶,涉及大河南臺斜斷塊、馬頭穹褶斷束、蔚縣凹褶束三級單元。 本區歷經多次地殼運動,基底變質巖系強烈褶皺,構造線近東西向;蓋層多為寬緩褶曲。上黃旗-烏龍溝深斷裂控制了本區巖漿活動和內生礦產的展布[1-4]。

1 礦區地質特征

區內地層主要是薊縣系霧迷山組白云巖,在黃土崗到山羊池一帶與王安鎮巖體中、晚期中~中酸性巖漿巖形成廣泛的接觸,整個接觸帶呈現了不規則港灣狀。區內已知礦化類型有兩種,即受接觸帶控制的矽卡巖型鐵銅礦和受烏龍溝深斷裂次級北東~北北東向斷裂控制的熱液脈型銅鉛鋅礦。

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中上元古界地層,薊縣系見有霧迷山組、鐵嶺組,出露于礦區北部桃木疙瘩至黃土崗帶,霧迷山組與王安鎮巖體廣泛接觸,是主要的成礦圍巖約占全區面積的三分之二,是銅鉛鋅礦脈的賦礦圍巖。受上黃旗—烏龍溝深斷裂的多期次活動和王安鎮巖體大規模侵入的影響,導致區內構造以斷裂為主,并沿巖體接觸帶發生背斜構造。經歷了多期活動,常見斷裂帶中部再次發生疊瓦狀排列的次級斷裂,次級斷裂產狀南東傾,傾角60°~70°。北北東向斷裂發育于上黃旗~烏龍溝深斷裂近旁成群產出,是區內最為發育的一組斷裂,走向10°~30°,傾向一般45°~85°,斷裂一般規模較大,延長1000m~2000m,常是尋找熱液脈型鉛鋅礦標志。NNW向斷裂零散分布于西南部巖體。巖體侵位邊緣斷裂廣泛發育于近巖體圍巖,斷裂對矽卡巖型礦的形成起到了較為重要作用。大莊—水盡頭背斜呈近EW向沿巖體接觸外帶展布,長約4.5km。北冀較平緩,傾角一般為15°—30°,傾向NE;南冀巖層傾向SW,傾角較陡,一般35°—70°,背斜軸部層間虛脫、滑動發育,為礦液沉淀提供了良好空間。區內王安鎮雜巖體呈大規模的巖基產出,具多期次脈動活動特點[4],屬燕山期早、晚白堊世第一至三階段產物。

2 礦體特征

沿山羊池—黃土崗近東西向接觸帶共發現Ⅰ1—13號7個不同類型、不同礦種的礦體(礦化體);在接觸外帶經鉆探揭露,發現了Ⅰ8-14號銅鉛鋅銀礦體(礦化體)。證實外帶之熱液脈型銅鉛鋅礦延深大,具大脈狀礦化之特征;而沿綿延4公里東西向接觸帶普遍具不同程度的矽卡巖化蝕變,并伴有多個含銅磁鐵礦體和熱液脈狀含銅銀硫鐵礦體產出。接觸帶產狀普遍陡立,傾角一般大于70°,且局部內傾,呈凹凸不平狀變化,是尋找銅鐵多金屬礦的有利部位。Ⅰ1、Ⅰ2、Ⅰ3、Ⅰ4、Ⅰ5、Ⅰ7、Ⅰ8、Ⅰ13號為工業礦體(8個);Ⅰ6、Ⅰ9、Ⅰ10、Ⅰ11、Ⅰ12、Ⅰ14號(6個)由于厚度達不到工業要求,暫定為礦化體。礦區已知有接觸交代含銅磁鐵礦和熱液脈型銅鉛鋅礦兩種,接觸交代含銅磁鐵礦組成礦石的原生金屬礦物以磁鐵礦為主,少量黃鐵礦、閃鋅礦、黃銅礦、斑銅礦;次生金屬礦物為褐鐵礦、孔雀石。脈石礦物以蛇紋石、透輝石、白云石、方解石為主,次為白云母、綠簾石等。其礦石結構構造復雜、形式多種多樣。

3 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

其成礦過程為進入燕山期以后華北地幔亞熱柱強烈上涌,當到達巖石圈底部時受阻時,地幔物質向造山帶拆離滑脫,而后被持續活動的造山帶軸部韌性剪切帶切割,由于減壓釋荷作用,形成深熔巖漿,并沿韌性剪切帶或構造薄弱位置上涌,使區內的巖漿活動強烈,蓋層發生揭頂式隆升,使阜平群變質巖露出地表,形成典型的幔枝構造[5],地殼深部硅酸鹽巖漿沿韌性剪切帶侵入形成王安鎮雜巖體,而由其攜帶和分異產生的含礦熱液集聚于邊緣構造薄弱部位,經過多期次的成礦作用,形成了多成因類型的礦床組合。早期在巖體的接觸帶形成了高溫矽卡巖型含銅磁鐵礦礦床;中期在離接觸帶稍遠的部位,形成了中溫熱液脈型礦床,其礦物組合以磁鐵礦為主,次為閃鋅石和黃銅礦,并伴生較多含量的金和銀;晚期在碳酸鹽巖地層構造裂隙中,形成了中低溫熱液脈型鉛鋅礦床。

深大斷裂帶附近是有利成礦地帶,尤其是多組構造交匯或次級構造發育部位為最有利找礦地段。沿構造充填的中性脈巖上下盤接觸帶附近是直接找礦標志。區內不同類型巖體與碳酸鹽巖的接觸內外帶,是直接的找礦標志。特別是主巖體周圍的小巖株是最值得注意的有利地段。發育于區內碳酸鹽巖中的綠泥石化、白云母化及鐵錳碳酸鹽化蝕變帶亦是直接找礦標志。

4 結論

礦床與王安鎮雜巖體的時空關系密切,成礦時代與雜巖體活動時代相當,大約為白堊世(92-118Ma)。巖體侵位所造成的邊緣斷裂、北北東向控礦斷裂與沿巖體接觸帶發生背斜構造軸部的交叉部位、以及背斜軸部產生的虛脫、層間滑動,都為矽卡巖型礦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區內中上元古界地層霧迷山組白云巖是主要的賦礦圍巖。上黃旗-烏龍溝深斷裂的次級北北東向斷裂為熱液脈型礦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沉淀場所。地幔物質上涌而形成的王安鎮雜巖體為本區成礦提供了充足的熱源和礦源。

【參考文獻】

[1]牛樹銀,孫愛群,王寶德,李紅陽,等.太行山阜平幔枝構造成礦作用研究[J].前寒武紀研究進展,2002,25(3-4):222.

[2]牛樹銀,陳路,許傳詩.太行山區地殼演化及成礦規律[M].地震出版社,1994.

[3]宋賀民,馮喜利,丁憲華.太行山北段交界口礦區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方向[J].黃金科學技術,2010(12):54.

[4]畢伏科,肖文暹.河北省成礦區帶和找礦遠景區[J].地質調查與研究,2006(29):112.

[5]周利敏,張德會.太行山北段王安鎮—大河南巖體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與成礦關系探討[J].礦床地質,2006,25(增刊):391.

[6]王寶德,牛樹銀,李紅陽,孫愛群,吳新國.幔枝構造與冀北金銀多金屬礦產的成礦控礦作用[J].地質與勘探,2005,41(1):7-8.

[責任編輯:湯靜]

猜你喜歡
脈型烏龍熱液
廣西石英脈型鎢錫礦床地質特征與成因類型
陰差陽錯鬧烏龍
潘家沖地區石英脈型鉛鋅礦和石英脈型黑鎢礦的成礦預測及成礦模型
烏龍泄密事件
石英脈型鎢礦成礦模式研究現狀
塔東熱液地質作用機制及對儲層的改造意義
層結背景下熱液柱演化的實驗模擬*
引力波探測的“大烏龍”
熱液循環助采洗井裝置的分析與應用
“大洋一號”環球科考發現16處海底熱液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