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步導讀法:讓語文教學“大道至簡”

2016-02-27 12:17王磊
語文教學之友 2016年2期
關鍵詞:大道至簡赤壁賦感知

摘 要:近年來,語文教學流派紛呈、花樣翻新,然而教學上很多本來簡簡單單的東西,被弄得復雜玄虛。多年來,遵循“大道至簡”的教學原則,堅持“通讀——品讀——賞讀”三步導讀法,形成了“整體感知——美點體悟——拓展提升”的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赤壁賦;感知;體悟;提升

多年來,在教學上筆者始終遵循著“大道至簡”的原則,堅持“通讀——品讀——賞讀”三步導讀法,形成了“整體感知——美點體悟——拓展提升”的課堂教學策略,下面以《赤壁賦》為例簡要說明。

一、通讀·整體感知

1.激趣。安納托·弗朗斯說:“教學的藝術實際上就是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來達到教育的目的?!惫蚀?,教學本文時,我用猜謎的方式導入。

師:同學們,請你們猜一猜這位古代文學家,他是誰?國學大師王國維說“中國古代最偉大詩人中還沒有任何一個的影響能超越他”,錢鐘書先生說“李白以后,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他的這種豪放”,那么,這位古代文學家是誰呢?

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李白以后”“豪放”等,學生很快會答出:蘇軾。

2.初讀。播放鮑國安先生朗誦的《赤壁賦》,讓學生邊聽邊注意讀音、節奏、情感。

3.感知。要求學生從每一節里找出一個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關鍵詞,然后體會全文感情變化的脈絡。

明確:①樂(“飲酒樂甚”)——②悲(“蘇子愀然”)——③悲(“托遺響于悲風”)——④喜(“客喜而笑”)。

4.再讀。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讀出全文的情感變化?!皹贰钡牟糠忠x得輕松愉悅,“悲”的前一部分當讀得悲涼凄愴,“悲”的后一部分要讀得激昂灑脫,“喜”的部分當讀得曠達愜意。教師通過“讀前指導、初讀示范、齊讀深化”來引導學生完成對文本的整體感知。

5.領會本文的結構技巧。古人作文講究章法、結構,在起、承、轉、合上用盡心思,把握住起、承、轉、合往往就等于把握住了作者思維的脈絡。中國古代文人的“詩酒人生”在本文中表現得非常突出,“酒”就像一條紅線貫穿全文且很好地體現了古人起、承、轉、合的結構技巧。教師要求學生順著“酒”這根紅線追尋《赤壁賦》的起、承、轉、合。

明確:本文因酒而“起”——江上泛舟,舉酒囑客;因酒而“承”——飲酒樂甚,吹簫助興;因酒而“轉”——酒酣耳熱,評說歷史;因酒而“合”——酒意闌珊,主客釋然。

二、品讀·美點體悟

在這一環節里,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含英咀華,發現美點妙要,通過同伴互助,深耕細作,闡發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重點揣摩第三、四節。教師強調:賦,往往采用主客問答的形式表達作者的內心感悟,無論是“主”之言還是“客”之語,其實都是作者內心復雜感情的一種袒露,都是一個人多種思想的沖突與博弈。

師:第三節寫客人之悲,歸納起來有“三悲”,請同學們找出有哪“三悲”?

生①:一悲英雄不在——曹操,一世之雄今安在;二悲生命不永——人生,如天地蜉蝣、滄海一粟;三悲脫世不能——我輩,挾飛仙、抱明月不可得。

教師板書:

一悲英雄不在

客人“三悲” ? ? 二悲生命不永

三悲脫世不能

師:生①歸納得很完整、很準確。文章至此展現了一個消極的、迷茫的“小我”,然而這僅僅是瞬間的、低谷中的蘇軾,蘇軾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能夠在無路可走的時候,勇敢突圍,超越自我。

第四節寫蘇子之悟,可概括為“兩悟”,我請同學們來歸納哪“兩悟”。

生②:一悟“變與不變”。具體就是“變”:時間上,逝者如斯而不往;空間上,天地不能以一瞬;“不變”:盈虛未消長,物我皆無盡。

生③:二悟“有與沒有”?!坝小保呵屣L有聲,明月有色,江水有形;“沒有”:非我所有,一毫莫取,也就是感悟萬物有主、取舍有道。

教師板書:

一悟“變與不變”

二悟“有與沒有”

師:兩位同學概括得非常好。好一個萬物有主、取舍有道!蘇軾如此的超然、豁達,難怪他能三杯下肚,肱枕便睡;一覺醒來,東方既白。蘇軾為什么有這般的頓悟與豁達呢?下面就請同學們展示一下。

生④:PPT展示,蘇軾與“烏臺詩案”。

青年才俊蘇軾才高八斗,天子賞識,時人追捧,蘇子渴望“致君堯舜”。然而,蘇軾的幾句牢騷給了嫉賢妒能的權貴們以口實,御史李定等權臣公報私仇,羅織蘇軾反對變法、攻擊皇上、誣蔑朝廷等罪名,刑訊逼供,迫使他違心地承認自己的罪狀,然后投入死牢,并由此牽連了自己的39位親友 ,這就是“烏臺詩案”。出獄后被貶黃州,一個“團練副史”的閑職讓他哭笑不得。然而,他把窮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是寂寞孤獨讓他如此美麗,他學會了參禪悟道、進退圓融;是宦海浮沉讓他體味了世態炎涼,參透了人生得失。閑居黃州,蘇軾收獲了生命的豁達,演繹了登頂的傳奇。

師:生④的資料整理很出色。我們剛才歸納了蘇子的“兩悟”,在蘇軾看來,變與不變、有和沒有都是辯證的、相對的。蘇軾的過人之處還在于他天生擁有對水與月、天與地、生與死這樣宏大命題的領悟,在于身處逆境而不消極沮喪、備受打擊而不怨天尤人。面對人生巨大落差,在入世與出世、積極與消極的矛盾斗爭中,他把喜與悲、榮與辱融進了山水之中,完成了自我救贖,昂首步入成熟。此刻,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次齊讀第四節,品味蘇子的“兩悟”。

三、賞讀·拓展提升

南宋學者陳善說:“讀書須知出入法?!薄叭霑钡年P鍵在于“見得親切”,“出書”的關鍵在于“用得透脫”,不可“死在言下”。學習這篇文章之前,教師要求同學們通過各種方式與途徑搜集了有關蘇軾的資料,剛才生④展示了精彩課件,接著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入書”“見得親切”之后,及時將教學重點轉移到“出書”“用得透脫”上,讓學生多角度賞讀,提升體驗。故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師:儒、釋、道思想做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人生觀對中國古代文人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以下PPT展示:儒家思想講“入世”,主張修身養性,齊家治國,提倡賢人政治;佛家講“脫世”,認為世事如幻,提倡隨緣自在、感悟人生;道家思想講“出世”,主張寄情山水,不求功名利祿,但求生命狀態,提倡天人合一。)從《赤壁賦》里,我們可以明顯看出蘇軾的儒、釋、道三家思想融于一文。請同學們合作探究:哪些句子分別表現了蘇軾的儒、釋、道思想?我們該如何理解和評價這些思想?

生⑤:“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懷,望美人兮天一方?!边@是蘇軾仿屈原的詩句?!懊廊恕?,課文注釋說“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蘇軾一生尊崇屈原的愛國情懷,美人在天的那一邊,是說自己一心想報效朝廷卻屢遭排斥、不受重用,這是儒家思想積極入世的表現。

生⑥:《赤壁賦》里蘇軾把秋風、明月、江水寫得非常美。江上泛舟,清風為蘇子拂去坎坷逆境的塵土,江水為蘇子洗去壯志難酬的苦澀,明月為蘇子熨平隱隱作痛的傷口。這里寫蘇軾縱情山水、沉醉自然,以及下文感覺自己似“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欲“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這些尋仙訪道的心跡流露,其實都是道家思想的表現。

生⑦:我覺得蘇子關于“水”與“月”的感悟表現的是佛家思想?!敖现屣L,山間之明月”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這就是佛家“天地一體、物我同源”的思想,在蘇軾那里,“水”和“月”的變與不變、有與沒有都充滿了禪意,充滿了佛家的智慧,讀者仿佛也在山水明月中大徹大悟。這種感悟人生、追求心靈超脫的思想正是佛家思想。

師:謝謝剛才幾位同學,你們的發言很精彩。那么,我要問的是,這是不是說蘇軾的思想很混亂、很復雜呢? (學生對此議論紛紛,稍停)恐怕不能這樣說。在老師看來,蘇軾的一生在政治上表現為一種積極入世、忠君濟民的儒家思想;然而,當身處逆境、備受打擊、只能退守時,他潛心佛道,以求心靈的寧靜與精神的超脫。他的思想始終以儒家的積極入世為主,同時吸收了佛家思想的圓融自適、隨遇而安而揚棄佛家的消極遁世、看空人生,借鑒了道家思想的通脫曠達、齊物逍遙而擯棄道家的絕對自由、天道無為。正是儒、釋、道思想讓蘇軾時而進取有為,時而隨緣超脫,且進退有據、俯仰有度。也正是儒、釋、道思想中的這些積極因素,造就了《赤壁賦》,成就了蘇東坡。

作者簡介:王磊(1964— ),男,安徽省潁上一中特級教師, 研究方向為課堂教學。

猜你喜歡
大道至簡赤壁賦感知
蘇軾沒有寫過《前赤壁賦》
對比前后赤壁賦
蘇軾沒有寫過《前赤壁賦》
大道至簡
大道至簡 上出小學語文的本味
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能力與情感
淺談低年級兒童音樂教學
芻議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大道至簡 簡中求道
將能力培養植根于語段的閱讀活動之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