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故納新 絲絲入扣
——寓“活動”于作文教學,追求“活”的理想境界

2016-03-02 05:50張金慧
新課程 2016年2期
關鍵詞:理想境界文具盒作文課

張金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精河縣茫丁鄉小學)

吐故納新絲絲入扣
——寓“活動”于作文教學,追求“活”的理想境界

張金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精河縣茫丁鄉小學)

在指導學生寫課文讀后感時,可以引導學生針對某一詞語含義的不同理解,對某一故事情節的不同看法,對某一人物性格的不同分析加以辯論。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爭辯的越激烈、越投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越深刻,寫出來的讀后感才越有品味。

活動;境界;生動精彩;想象

“活”是作文教學素質化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活動教學法”正是注重了活動在學生成長發展中作用的研究。

所謂“活動教學法”,就是在學科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探究為主,通過教師完善的主導,把交互式、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融合在一起,以活動為基礎,激發起積極的思維活動,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以活動促發展,達到真正的“主動發展、全面提高”之目的的教學。把這種教學法寓于作文教學,正如時雨春風,使得令學生望而生畏的作文課變得其樂融融,生機盎然。那么,如何落實這一行動策略,把作文課上活呢?

一、讓課堂充滿活躍的氣氛

1.活在于畫

作文課上如果能結合寫作內容讓學生畫上幾筆,無疑給學生服了“興奮劑”。融合了美術的作文課使他們覺得生動有趣,他們對寫作內容的理解才會更主動、更認真、更深刻。在畫圖的過程中,他們的想象力、理解能力以及繪畫能力會得到同步發展,對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極為有利。在讓學生抓住特點描繪人物外貌時,不妨讓學生先配插圖,使他們在畫的過程中逐步發現人物特點之所在。只有畫得入微,才能寫得傳神。

2.活在于賽

打擂臺式活動是訓練智力活動的有效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重視活動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迅速把學生的思維調動到最活躍狀態。一位教師在指導《釘紐扣比賽》作文時,每人課前準備一塊布、一根針、一段線、幾個紐扣。課上按老師的要求比賽,看誰釘得好、釘得快,然后作文??蓪戓斂鄣姆椒ㄟ^程,也可寫感受、體會。這個活動較新鮮,學生興趣濃,觀察體會就深刻,寫作效果也好。

3.活在于辯

辯論能夠增長人的才智,鍛煉人的口才。在指導學生寫課文讀后感時,可以引導學生針對某一詞語含義的不同理解,對某一故事情節的不同看法,對某一人物性格的不同分析加以辯論。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爭辯的越激烈、越投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越深刻,寫出來的讀后感才越有品味。

如此根據學生對變化的事物或過程感興趣的心理特點,在他們的寫作過程中適當安排一些活動,便能觸動他們思維的“興奮點”,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也一定會生動精彩。

二、讓準備擁有活動的色彩

1.活在于做

要寫的東西,倘若讓學生先親自去做一做,那一定會加深他們的感受。寫《放風箏》,讓學生先做一做、放一放,那份喜悅,那種興奮,那樣心曠神怡,有誰能比他們體驗更深,感情流露更自然?寫《包餃子》,為什么不讓他們先去品味一下包餃子的樂趣呢?融知識、趣味于一體,很受學生歡迎。

2.活在于養

小學生很喜歡小動物,對課本上描寫動物的文章,他們表現出很深的興趣。但如果讓他們寫小動物,那可真有些難為他們了。假使教師建議在教室里開辟一個“生物角”或者要求他們回家進行小飼養、小種植,他們一個個不喜出望外才怪呢。別以為這只是讓他們“玩”,飼養、種植里面有知識、有學問,能培養他們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這時再讓他們寫小動物,定是“下筆如有神”。

三、讓教師形成活潑的風格

1.廣聞博識是活的前提

在各門學科中,語文的綜合性最強,內容蘊含面廣,所以語文教師既要掌握語文學科所涉及的各種知識,又要具備與語文學科相鄰的學科常識,同時還得對古典詩詞、名人名句、偉人典故、軼聞趣事、文壇掌故、古今中外名著有所了解,并恰到好處地穿插于作文教學的不同環節中。如,一位教師曾組織學生瀏覽生態園,去時學生興趣盎然,回來后聽說要寫游記頓時垂頭喪氣。這時,教師提出以下問題:“生態園,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花,能叫出哪些樹名?聽到哪些鳥叫?”“你聽到水聲想到哪些詞?”“你知道雕刻上的傳說嗎?”這些問題涉及植物、動物、歷史,學生很感興趣。

2.能說會寫是活的關鍵

(1)能說。語言貧乏、干癟無味、缺乏新穎性,是教師語言的大忌。有位教師教《挑選文具盒》,先后設計了兩個導語,先是:一位朋友托我代購一只文具盒,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她的女兒??晌木叩昀锬敲炊辔木吆?,真不知挑哪只好。請你幫我推薦一種。在分組活動和各組代表推薦之后,又出現了一次導語:剛才同學們向我推薦了各種文具盒,誰能把自己推薦的文具盒從外觀到實用性講得更具體,我就買誰推薦的那種。這樣,學生有新鮮感,熱情高漲。(2)會寫。語文教師不僅要寫好教學論文,還要寫一些隨筆、雜感或者詩歌、小說等,尤其是要寫“下水文”,才能對作文有真切感受,才能由此及彼,預料學生在拓寬內容上有什么障礙,在文學表達上有什么困難。這樣,作文指導更能突出重點,作文講評更有的放矢。

3.貼近童心是活的完善。(1)命題要揣一顆“兒童心”。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實際,寧可低一點、小一點,不搞一刀切。(2)指導要用一種“兒童調”。要把導師的架子放下來,要用商量口氣,商量寫什么,怎樣寫,怎么改,如何評等等。(3)評改要借一雙“兒童手”。葉圣陶先生主張學生要“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教師在作文批改中因勢利導,利用小孩子喜歡“挑毛病”的心理特點,借一雙“兒童手”,讓他們通過作文的“互改”去發現問題,提高能力。

錢金明.小學生個性化作文教學的理想境界和追求[J].教育科研論壇,2011(11).

·編輯薄躍華

猜你喜歡
理想境界文具盒作文課
一堂有趣的作文課
我的文具盒
打造生機盎然的理想數學課堂
My Pencil—box我的文具盒
文具盒里的寶貝
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的理想境界
自主 交流 拓展
馬老師上作文課
無為而治:走向中學班級管理的理想境界
作文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