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語言課程有效整合的應用研究

2016-03-02 22:48何婩珂
新課程 2016年11期
關鍵詞:生動課件詩歌

何婩珂

(江西省新余市鐵路幼兒園)

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語言課程有效整合的應用研究

何婩珂

(江西省新余市鐵路幼兒園)

傳統方式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已不適應新形勢下的幼兒語言教育。把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到幼兒語言活動中,為故事、兒歌等配上生動形象的聲音和動畫,不僅能使教學過程童趣盎然,還能喚起幼兒的真摯情感,激發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培養幼兒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構建想象空間,提高幼兒語言運用的創造性。

信息技術;幼兒園語言課程;實踐;整合研究

傳統的一幅掛圖、一盤磁帶、一個游戲的語言教育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兒童的求知欲。信息技術的適時運用成了幼兒園語言課堂的重要手段。它將語言、圖像、文字有機結合起來,為幼兒創設生動、形象、直觀、視聽結合的情境,使教學過程情趣盎然,師幼互動活潑真實。對優化幼兒園語言教學手段,提高語言教學效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動畫激趣并渲染氣氛,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創造一個使幼兒想說、敢說、樂意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讓幼兒看到動態、真實的畫面,聽到如臨其境的聲音,從而可以激發幼兒強烈的興趣,產生想表達的沖動。例如,在我園30周年園慶上有許多精彩的節目,有老師表演的,還有孩子表演的??赐旰?,我讓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表達一下,許多孩子就不知道從何說起了。這個時候,我把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和視頻通過電腦連接播放給孩子們看,他們頓時情緒高漲,個個滔滔不絕,爭先恐后地想要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其教學效果,絕非是傳統語言教育課可以比擬的。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的適時運用構建了語言表達的橋梁,主動促進了幼兒語言的發展。

再例如,兒童詩歌《下雨詩》,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下雨時大樹、花朵、雨滴、小女孩的心情,和春天一副生機盎然的畫面,用簡單樸素的語言贊美大自然的神奇。要求幼兒用清楚、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并擴展幼兒的想象。當時我根據作品主題制作成與詩歌內容密切相關的課件,配上下雨的聲音和輕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實踐證明,視聽同步欣賞,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的情趣被畫面和音樂所感染,理解水平得到了提高。欣賞之后,教師通過提問:“雨點落在了哪些地方,它們高興嗎?”來啟發幼兒的聯想和想象,從而更深刻、更準確地理解春天的雨。然后在與作品相適宜的背景音樂聲中,引導幼兒反復完整地吟誦,使他們對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豐富了幼兒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幼兒觀察、分析、綜合,在邊看、邊想的活動中更充分地理解童話故事中的情節,從而既發展了形象思維,又發展了語言邏輯思維。當然,話匣子就打開了。

二、營造想象空間,激活幼兒的創造性

小班幼兒年齡小,雖然沒有很多的知識和經驗,但同時他們的思維也沒有很多條條框框限制,他們既可以想象夜空的無限,也能幻想花草的世界。而“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因此,幼兒在語言方面的創造力也是值得挖掘開拓的。

傳統的語言教學存在著某些局限性,如,教學資源的單調性、教學形式的封閉性、教學過程的呆滯性,教師只能帶幼兒逐字逐句朗讀詩歌,看圖片提問總是會自己急得說出答案,提出一個發散性的問題總是得不到多個答案,幼兒被動地接受,機械地學說,盲目地想象。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創造出生動形象的動畫畫面,創設真實的情境,指導幼兒從各個角度去認識事物、描述事物,鼓勵幼兒去構想不同的答案,使幼兒的思維活動呈現多向性、獨特性、變通性,幼兒的想象如奔馳的駿馬,在思維的天地里往來馳騁,極大地激活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例如,我指導的語言課程《半個蛋殼》,出示課件后提問:“故事的主人翁是誰?”“小老鼠拿著半個蛋殼有什么用呢?”生動形象的動畫畫面將幼兒帶入一個童話的情境中。有的幼兒說蛋殼可以當小老鼠的衣服穿在身上,有的說可以當雨傘,還有的說可以用來當小船;生動的課件激發了幼兒的思維,他們能想出多種答案,并且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

再例如,我執教的《有趣的圖形寶寶》時,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制作了圖形課件。首先請幼兒自己選擇一個實物圖形做朋友,然后請幼兒看課件,用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寶寶的自述來鞏固圖形特征,利用圖像、聲音創設了學習情境,引起了幼兒的興趣,然后圖形寶寶向幼兒提出了任務,三角形寶寶的朋友站起來,圓形寶寶的朋友跳一跳,正方形寶寶的朋友笑一笑。幼兒非常感興趣地完成了這一任務并記憶深刻。最后又用信息技術來進行圖形拼搭,發展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幼兒并不以為難,反而覺得是有趣的游戲,玩得開心盡興,且又達到了活動目標。

三、多方面感受,激發幼兒的情感

普通課時,老師運用靜態的掛圖讓幼兒欣賞,整堂課比較枯燥、乏味,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觀察興趣都不高,無法讓幼兒深入地理解詩歌,融入詩歌的情感中,而電教媒體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利用這一特點,用聲像再現情境,使幼兒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激發幼兒的美好情感。

例如,在學習詩歌《夢》時,我先引發幼兒思考什么時候才會做夢,然后,再拋出問題:你做過什么樣的夢?讓幼兒討論,從而引出詩歌故事:《夢》,通過觀看課件來理解詩歌內容,小草的夢是什么?大樹的夢是什么?優美的背景音樂和生動的動畫多方位刺激幼兒的多種感官,成為實現語言教學美育功能的最佳教育過程和手段,也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

在語言教學中巧妙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促進教學并且非常有效。但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直觀生動、聲畫并茂等優勢,有效開展幼兒語言教學,使幼兒在主動積極的狀態中提高表達能力。就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發揮其優勢,為幼兒園語言教學帶來新的生機。

王佳穎.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J].幼兒語言教育,2013(10).

·編輯 李琴芳

猜你喜歡
生動課件詩歌
詩歌不除外
生動的冬天
如何讓文章更加生動
生動深刻 同享共進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詩歌島·八面來風
用Lingo編寫Director課件屏幕自適應播放器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課件綜述——《識字三》
提高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