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村小學生原生態作文資源的發掘和運用

2016-03-02 22:48劉楊
新課程 2016年11期
關鍵詞:原生態劉邦剪紙

劉楊

(江蘇省徐州市沛縣鹿樓鎮陳新莊小學)

淺談農村小學生原生態作文資源的發掘和運用

劉楊

(江蘇省徐州市沛縣鹿樓鎮陳新莊小學)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要順應新課改的要求,體現生態課堂的精神。如何引導學生挖掘生態作文資源,指導寫好原生態作文是語文老師關心的普遍問題。所以,教師應整合鄉土資源,挖掘作文素材。

小學生;原生態;作文資源

農村語文教師抱怨得最多的就是落后而閉塞并看似一成不變的生活。但事實上,農村存在著富饒而獨特的寫作資源?!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自然風光等語文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讓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等途徑,運用多種方法去搜集材料。我們不妨從認識并觀察身邊富于鄉土特色的資源著手嘗試。

一、民間故事——歷史窖酒

民間故事是指在民間流傳的歷史上的人物事跡、制度沿革等?,F代社會是快節奏生活,使塵封的往事被遺忘,而我認為這許多陳年舊事猶如陳年的美酒,有它獨特的甘醇和韻味。

作為土生土長的沛縣人,我們從小是聽著漢高祖劉邦的故事長大的,關于劉邦出生的故事就有好幾個:“夢龍盤身”“鳳凰臺上鳳凰土”“馬抬蹄”“螻蛄眼”等,劉邦青少年時期的傳說也有很多:“兩神仙打賭”“佘席娶親”,就連有名的“黿汁狗肉”都和劉邦有關。后來的“芒碭山起義”“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鴻門宴”的故事更是數不勝數。這位我們這兒的人認為是歷史上真正統一天下的君主,為我們留下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比如古跡、現代建的具有漢代文化氣息的公園等。每一處都含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我們怎能放著這些寶貴的資源不去利用?這不是最自然、最生態的東西嗎?

徐州是兵家必爭之地,相關的歷史文化古跡更為豐富,引導學生走出去、眼界再開闊一些會獲得更豐富的感知體驗。舉例來說,獅子山楚王陵墓是很有名氣的漢文化遺產,即使我們沒有條件去,也可以看一些相關的錄像和地方教材上的資料。中央十二頻道做的科學探秘節目就有那么一期專欄,可以組織學生看看。參觀淮海紀念館是了解淮海戰役的很好途徑,沒有條件我們可以請農村的老一輩革命軍人做演講。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對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有了更新的認識。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習作素材,而且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禮。

此外,還有各村名稱的來由,如:石婆莊的由來、黃樓斗狗的由來與傳說等,還有本莊每個姓氏的傳說、自己名字的意義等,都是好的原汁原味原生態的作文資源。

二、風俗人情——家釀陳酒

我們這里有句俗話: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隨著精神文明的發展,許多陳年陋習已不見了,遺留下來許多生動有趣包含生活氣息的習俗,像一粒粒美麗的珍珠灑落在家鄉的角角落落,歷久而彌新。有的學生在《熱鬧的婚事》里寫道一個細節:兩個選出的本家年輕賢惠的嫂子分別站在新媳婦兩邊,每人左手拿一個紅雞蛋、右手挽一根紅繩,先把紅雞蛋扣在手心里,用左手食指就右手一拉,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把紅繩一纏,繩兒就拉成剪子狀。兩個嫂子就拿著這“剪刀”分別在新媳婦臉上比劃,同時右手食指還很逼真的一捏一捏,做鉸東西狀。再用紅雞蛋在新媳婦臉上滾來滾去,邊滾邊念叨“紅雞蛋,滿臉竄,今年喝喜酒,明年吃喜面?!边@樣重復三遍。這就是拜過天地后很重要的環節——“鉸臉”,也叫“開臉”了。新媳婦的臉紅了,兩個嫂子一般也禁不住,不是笑得彎下腰,就是比新娘子還臉紅的厲害……在這樣的練習和活動中,學生了解了不少風俗、禁忌等,大大增長了見識,受到最為原始的文化熏陶。

三、鄉音俚語——淡酒飄香

不知有幾位作家說過:世界上好的語言是農民的語言。你看諺語:“沒有大糞臭,哪來五谷香?”“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薄胞湝祥_得好,增產就牢靠?!薄憧葱笳Z:“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瞎子點燈——白費蠟”“外甥打燈籠——照舊(舅)”……很生動活潑,學生很感興趣,也很好搜集,有了這樣的素材,學生的作文內容也會很有趣了。這些語句多有趣??!寫出來的作文怎能不生動?

四、民間藝術——米酒醉人

我們沛縣能人很多,一些鄉下老太都身懷絕技,不用說剪紙、面人、木刻,就是隨處可見的針線活也能做出許多花樣。農村孩子的鞋子、書包等小玩意上到處可見婦女們心靈手巧的作品。不少孩子的奶奶都會做虎頭鞋、虎頭帽、香包什么的,鼓勵學生學學、看看、做做,寫寫自己的心得體會,這也是作文。比如,在上《姥姥的剪紙》這一課時,我先練習好久剪紙。還把附近剪紙高手的一些作品帶到課堂上:“喜鵲登枝”“連年有余”“雙子拜年”“孔雀開屏”“鴛鴦戲水”等。學生熱情高漲,課后都寫了《漂亮的剪紙》。有些女生還向村里會剪紙的人學習,寫了《我的剪紙》。

五、風味特產——回味二鍋頭

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們對于家鄉最深刻、最直接的記憶恐怕來自于味蕾。風味小吃讓人記住的不僅是味道,更多的是由此生發的對家鄉、對親人的聯想。風味小吃妙就妙在獨特:獨特的來由、獨特的原料、獨特的制作工藝、獨特的滋味,寫成文章,也是“色、香、味”俱全。我們沛縣的黿汁狗肉具有2100多年的制作歷史了,不但有劉邦和樊噲青年時代的傳說,而且素有“聞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墻”的美譽。學生在了解了劉邦和樊噲的故事以后又品嘗了家鄉的黿汁狗肉。而且每一條小街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不少學生就以我們小鎮上的油煎包、油條、菜合等為題材進行創作,特產嘛,我們這里的蘋果、紅薯、西瓜都是很有名氣的,這些更是學生所熟悉的,所以學生很快就把習作交上來了。

六、勞動實踐——烈酒熏人

農村的校園軟硬件文化設施都很落后。有個空蕩簡陋的操場、書籍陳舊的圖書室、花木稍多的小花園,連微機室也沒有。為了彌補其中的不足,我們可以抓住農村的有效資源通過一系列的途徑,開辟“種植園”“養魚塘”“動物樂園”等。與校外菜農、果農、瓜農等簽約,建立校外活動基地,活動課開展得紅紅火火。同時學生及時寫出觀察日記。在這些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許多傳統的“農”活,還學習了當小記者進行采訪的知識和技巧,體驗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更體會到父母的艱辛。最重要的是價值觀也有了重大改變,現在有些學生立志要做新型農民。這些難道不是起到了“種瓜兼得瓜豆”的效果嗎?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F代生態課堂要求教師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和學生共同學習的探索者、課堂上平等的對話者。學生之間則要和諧地合作學習。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提供給學生無比廣闊的空間和資源,讓學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讓作文成為最能展示他們心靈的窗口,表現他們眼中的自然與社會,表現一個真實的自己。

[1]巢宗祺,雷實,陸志平.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05.

[2]章志光.小學教育心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1999-03.

·編輯 魯翠紅

猜你喜歡
原生態劉邦剪紙
剪紙
作文呼喚“原生態”
原生態靜寧蘋果
劉邦記嫂之恨
劉邦斬丁公
剪紙
剪紙
劉邦不識字嗎?
滇國貯貝器 浮夸還是原生態
剪紙鑒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