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理論在中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2016-03-02 05:03彭康珺
湖北教育 2016年35期
關鍵詞:斯金納班規懲罰

●彭康珺

強化理論在中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彭康珺

攝影/朱映輝

目前在管理心理學中,已經形成了眾多激勵理論,比如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亞當斯的公平理論等,這些理論被廣泛運用到企業、政府機構和教育教學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和作用。本文立足于行為矯正型激勵理論中最具代表性的強化理論,來探討教師如何采取有效激勵手段或措施,抓住教育契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來培育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激發學生成功的欲望,增強其成功的信心,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

強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行為主義心理學是西方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流派,其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強化。強化理論歷經了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桑代克的聯結說和華生的刺激(S)—反應(R)理論,以及斯金納在前兩者的基礎上提出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又稱強化理論或矯正理論。斯金納的強化理論是以學習的強化原則為基礎的關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為的一種學說。所謂強化,其在心理學意義上的定義是增強某種刺激與有機體某種反應之間的聯系;其在管理學上的定義是指通過不斷改變環境的刺激因素以達到增強、減弱或消除某種行為的過程。

斯金納在操作強化理論中,根據不同標準,把強化分為正強化、負強化、懲罰和自然消退。正強化是指用獎勵來肯定某種符合目標的行為,以便使這種行為得到保持和發揚,從而有利于目標的實現。它是一種常用并且有效的激勵方式。負強化就是在行為發生之后,取消或者減弱某種刺激從而使行為在未來出現的概率增加。懲罰就是用某種帶有強制性、威脅性的結果,制造令人不快乃至痛苦的環境,以此來表示對某種行為的否定,從而減少甚至消除這種行為。常用的方式有批評、降職、罰款、開除等。自然消退就是取消正強化,對某種行為不予理睬,以表示對該行為的輕視或某種程度的否定。時間一長,這種行為就會逐漸消退。

如何運用強化理論進行班級管理

積極運用正強化,塑造學生良好行為。正強化類似于一個愉快刺激,它使良好行為得以建立、保持和增加。換句話說,正強化刺激可以使得學生的同類行為發生的頻率提高。因為正強化的東西往往是比較符合學生的需求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正強化,從而塑造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學生良好的行為給以正強化的刺激物可以是物質獎勵,比如獎品、獎學金等;也可以是精神獎勵,比如口頭表揚、張榜公布等。當學生因自己的某一行為有利于良好班級的建立而受到教師的表揚與獎勵時,會使他們增強持續做該行為的興趣與信心,并且使得他們更加努力地去做,從而獲得更多的表揚與獎勵。教師對班級中某些同學良好行為的認可和贊賞,會對周圍的同學起導向作用,促使其他學生效仿,按照符合班級管理要求的方式去規范自己的行為和行動,以此來獲得獎勵。久而久之,班級會形成良好的行為風氣,從而間接使得班上其他問題行為“孤立無援”甚至最終抑制這些“問題行為”。

適當運用負強化,增加學生良好行為。在學生行為發生之后,負強化作用相當于撤銷或者減弱某種刺激,使得良好的行為因為痛苦刺激的減弱或取消而得以鞏固和增加。在實際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教師可采取形式多樣的負強化。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想要強化學生認真聽課的行為,可以告訴學生,如果他們認真聽課,課后將減少他們的家庭作業量;此外,當學生表現很好時,教師也可以撤銷對學生之前的懲罰,讓其繼續保持良好行為。

慎用懲罰,矯正學生不良行為。懲罰是指在消極性行為發生后,呈現或撤銷某種刺激來降低行為發生的頻率,從而消除或抑制此類行為的過程。常見措施有向不遵守班級班規的學生施以痛苦的刺激,使得不符合班規的行為減少。比如學生不交作業就罰站或罰掃地,學生說謊就受到批評,考試作弊就通報批評或者請家長等,以減少類似問題的發生;此外,對不良行為施加負懲罰,就是取消一個愉快刺激,它會使不良行為減少。比如,如果有班干部不盡職盡責的情況,可以采取撤銷該學生所任干部職務等。需要注意的是,懲罰經常會造成負面效應,所以使用懲罰時要慎重。

巧用自然消退,冷卻學生不良行為。自然消退又稱衰減,它是指對于某種組織不希望發生的行為,在一定時間內不予強化,此行為將自然下降并逐漸消退。比如課堂上,學生不可避免會出現不良行為。假若這種行為不干擾正常教學,也不影響其他學生的注意力,且持續時間不長,就此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方式,讓這種行為自行消退。某些學生的異常行為可能是想“嘩眾取寵”,如果教師對其不良行為進行矯正,那就正好迎合了他們的意圖,這樣不僅難以制止不良行為,相反可能強化了這種行為。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時要學會漠視個別學生的不良行為,使學生感覺無趣而停止。

強化理論在實際運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以正強化為主。很多班級管理實踐證明,正強化對學生良好行為的塑造、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可以對此多加利用,如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和愛模仿的心理,將正強化和榜樣教育法結合起來,用先進思想和先進事跡感染人,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

慎用懲罰。懲罰可以矯正不良行為,但是它往往帶有一定的消極影響。因為懲罰可能只是壓抑了表面行為,而不能使行動者心悅誠服;懲罰大多只是禁止了某些不良行為,可能助長其他新的不良行為的產生;懲罰有效仿效應,可能使行為者以同樣的方式轉移給他人;懲罰會帶來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教育教學工作中懲罰一定要慎用。運用懲罰時,教師要明確懲罰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要對事不對人;處罰力度要一視同仁,力求公平。

因人制宜。因為每個學生的需求結構和心理特點是不一樣的,并且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背景,其學習態度、習慣和行為表現都具有不同特點,而不同的強化物對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強化效果。所以,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強化物才能收到預期的強化效果。比如,針對家境貧困而品學兼優的學生,可采取物質上的獎勵,包括發放獎學金及生活用品等;而對那些成就感較強的亦或是信心不足的學生可采取精神方面的獎勵,包括當眾表揚、贊賞及頒發獎狀;對于那些自尊心較強,性格內向,心理承受力較弱的學生,教師要避免公開的批評,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耐心引導,等等。

注意強化的時效性。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保持正強化的間斷性,不定期、不定量地實施正強化。斯金納認為,只有及時強化才能有利于某一行為的鞏固與發展。所以當學生做出良好的行為后,教師要予以及時強化,否則,學生這種行為容易消退。哪怕學生只有很小的進步,教師也要給予及時強化,使學生的良好行為進一步發展起來。比如對那些遵守班級班規、好學上進的學生進行不定期、不定量的表揚和獎勵,會使得學生確信遵章守紀、勤奮刻苦、好學上進是可以得到承認和贊賞的這樣一個隱匿的規則,那么這樣的行為會持續重復發生,這樣也有利于其他學生效仿,從而在班上形成一股“正氣”。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 周群)

猜你喜歡
斯金納班規懲罰
如何有效地落實班規?
My New Year Wishes
Dr. Skinner and Hungry Pigeon 斯金納博士與 饑餓的鴿子
神的懲罰
Jokes笑話
如何進行班規的制訂和實施
班規要科學合理
懲罰
基于斯金納強化理論下的幼兒語言教育研究
重思自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