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課改下的困惑與思考

2016-03-03 16:00汪蓮華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6年11期
關鍵詞:新課程新課改理念

汪蓮華

(江西省余干縣第二中學 江西余干 335100)

高中語文課改下的困惑與思考

汪蓮華

(江西省余干縣第二中學 江西余干 335100)

對于舊的教育理念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其中有糟粕有精華。已過時的、陳腐的教育理念,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教育理念,是糟粕;未過時的、依然新鮮的古代教育思想。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教育理念,是精華。面對新課程,如何把"舊"課程中的有益成分拿來為新課程所用?這是本文對高中語文課改下的困惑與思考和不斷總結的實踐。

高中語文 課改 新理念

新課改實施后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以其豐富的內容、精巧的編排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同時課改也給我們帶來了困惑與思考。長期以來,語文教材都是按文體組成一個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相應的較為集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新課標表現出鮮明的人性化傾向和對真善美的追求,少了以前骨肉割裂的對應,規定每個科目由若干模塊構成,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學科內容的邏輯聯系,模塊教學主要是以一個個專題為主,這就和過去的知識體系教學有了沖突。那么教師該如何把握教學實踐的尺度,才能既不偏不離新教材理念,又讓學生食髓知味?這也就是本文探討的問題。[1]

一、新舊模式的更替問題

談及傳統教學便以為全是糟粕,在改革的時候將傳統教學中合理的部分和精粹都一并揚棄了,課改仿佛來自一個全新的世界,這種割裂歷史的觀點也是有害的,因為改革是在過去基礎上的興利除弊,如果割裂歷史。課改也就失去了改的必要。片面理解課標對學生主動性和實踐性的要求,忽視內容需要,片面追求形式的新穎,為活動而活動,為啟發而啟發,其結果是本末倒置。在許多教學過程中,我們看到一些教師為追求某種理念而生造教學過程中的主線、次線、明線、暗線,并進一步提出“以活動為明線,以知識為暗線”的結構形式??梢栽O想,一個雙邊活動的動態過程,一旦被某種形式固定下來,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在不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大量地存在不將求討論價值、不考慮討論方式,不預留討論時間的“討論”。這些問題的核心在于,沒有以正確的哲學思想來指導課改實踐,沒有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好目的與手段、內容與形式的辨證關系,沒有正確把握好學科特點,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新舊評價的過渡問題

高考與課程改革最后的落實問題、評價問題如何解決,這也是當前無法回避的問題。大家都困惑,新課程中的新東西高考到底能否呈現?如何呈現?呈現多少?比如研究性學習新課程占15個學分,需要200多個課時,這相當于一門主要課程一學期所需要的學時,可見在新課程中所占的分量,這也體現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的意圖,但是通過高考來呈現卻很難。一旦高考無法體現,最可能出現的實際情況就是新課改名存實亡。新課改不論怎樣改,以高考為終極目標的中小學教育,其應試性在某種意義上始終是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再有,單一的對學生成績及對教師業務能力的評價,又使教師們對課改感到很茫然。例如上級主管部門對一所學校的評價首先得看教學質量高不高,學校對教師的評價第一是看學期統測考試質量怎么樣。如此一來,廣大教師既要積極參加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實施,又要為學生的學期統測考試成績擔憂。如果要貫徹新課程理念學生的雙基又可能得不到落實,不倡導吧又會譏諷為落伍,真實進退維谷。

三、研究新課程內容,靈活使用和充分挖掘教材

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譬如《小狗包弟》,教師只需要給學生講講這篇文章的背景,讓他們了解文革的歷史,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生就能答出來。所以這篇文章雖然是教讀課文,但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安排為自讀課文。

四、教學方法上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從“滿堂灌”到“滿堂問”應該說是一種教學方法的革新,但“滿堂問”決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課堂提問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能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課堂提問是開啟學生思維閘門的一把金鑰匙。但是提問不要太碎太雜,切忌"滿堂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語文學習多樣的形式固然重要,它可以提高興趣,開闊視野(如網上閱讀等),然而,用心、仔細地閱讀卻是語文學習獲益的根本所在。一篇課文,能夠讀進去,讀明白,才談得上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引導學生讀進課文,挖掘文本中豐富、深厚的資源,在此基礎上,再輔以各種有效的活動,讓學生發散思維,是我們當前使用新教材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總之,在課改實踐中,我們遇到的問題很多(也許是我們對課改理念認識得還不夠深入、透徹吧),但我們相信,課改之路,雖有荊棘,但沿途的風光無限。盡管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只要在課堂上充滿愛心、竭盡所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力求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和目標,并且相信,無論如何,課改都將有益于學生的成長、發展,都將促進教師的不斷學習與提高! 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每一位成功的教師都必定是一位反思的實踐者,一位積極進取、敢于嘗試、不斷總結的實踐者。在繼承的基礎上,深入領會課標精神,深刻反思教學行為,隨機調整教學方式,才可能不斷超越自我,步入新境界,使課程改革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發展,更好地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的創新型人才服務。

[1]憫農.高中語文進入新課改后的困惑及對策

猜你喜歡
新課程新課改理念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新課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創新實踐
新課改下關于學生減負的幾點思考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新課改下的初中地理創新教學研究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改
中醫理念的現代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