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奏響低年級節奏教學“四部曲”

2016-03-10 10:55龐冬梅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16年2期
關鍵詞:聽覺四部曲訓練

龐冬梅

[摘 要]節奏是音樂的靈魂。節奏的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過進行恒拍的訓練、聽覺的訓練、語言節奏的訓練、動作節奏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提高學生歌唱、理解和表現的能力。

[關鍵詞]節奏 恒拍 聽覺 語言 動作 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6-068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是組成音樂的核心要素之一。正如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所說:“音樂中可以沒有旋律,但是不能沒有節奏?!睕]有節奏的音樂,就沒有了靈魂,沒有了骨干,沒有了生命。而憑借著節奏,音樂也可以表現出無限的變化??梢?,節奏的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占有著很重要的位置。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而言,有效的節奏訓練,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節奏的美感,還能讓學生在享受音樂的同時提高全面的音樂文化素質。但是,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以下現象。

1.方法單一

有些教師在進行節奏訓練時習慣采用以下的方法:先告訴學生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二分音符唱兩拍,然后讓學生用“噠噠噠噠”一遍又一遍地跟讀節奏。學生在剛剛接觸音樂時就一味地進行單一枯燥的技能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就會在機械的重復識記中被扼殺了。

2.忽視本質

低年級音樂課堂上,教師有時會播放一段音樂,請學生用拍手或者踏步的方式跟著音樂的拍點進行律動。結果我們會發現有很多學生對拍手或踏步很感興趣,也很賣力地跟著音樂拍手或踏步,但是他們的節奏完全不在音樂的拍點上,不是快了,就是慢了,音樂節奏感不強。

3.依賴教師

歌曲教學時,當學生已經學會了歌曲,請他們跟著教師的琴聲或音樂伴奏演唱時,學生往往只關心歌曲的旋律和歌詞,而忽略了伴奏(前奏、間奏、伴奏),只有在教師“預備——齊”的口令中才能整齊地演唱。脫離了教師的口令提示,就會出現搶拍或拖拉的現象。

以上現象出現的原因,我想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那么我們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如何正確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呢?

一、適度進行恒拍的訓練

穩定的恒拍是構成節奏的基礎,對音樂的學習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對學生進行恒拍的訓練與培養時,教師可以利用客觀存在的、學生身邊的節奏,如心跳、鐘表、呼吸等為學生建立恒拍的概念。在學生上第一節課時,我就請學生把左手放在鼻子的下面,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到“呼”一下時就用右手在桌上輕輕的敲一下。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呼吸是有規律的。教師還可以利用主觀節奏對學生進行恒拍的訓練,如,教師可以輕輕地敲擊小鼓,讓學生聽鼓聲走,要求學生自己走自己的,不要碰別人,也不要跟著別人,鼓聲一停腳步就停下來,鼓聲一起就一起走。這是對聽覺做出反應的訓練,每個學生不需要任何動作技術的準備,馬上就能做到。

在以上訓練的基礎之上,我們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聽著簡短的音樂按照歌曲節拍原地拍手或踏步。這個教學活動一舉兩得,一是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二是訓練學生走恒拍的能力。而現象2就是因為沒有為學生建立正確的恒拍概念。學生用手拍恒拍或者用腳走恒拍都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并努力控制自己的速度,以便合上音樂的拍子。

二、適當進行聽覺的訓練

音樂是一門聆聽的藝術,各種音樂實踐活動都離不開聽覺。如音樂的感受能力、審美能力、歌唱能力、表現能力以及節奏感等都與聽覺有著最直接的聯系。在音樂教學中,發展學生聽覺、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只要從聽覺入手,細心去發現,就能尋找節奏、挖掘節奏。在我們的生活中,節奏無處不在:嘰嘰喳喳的鳥鳴聲、滴答滴答的鐘聲、轟隆轟隆的雷聲、咔嚓咔嚓的火車聲等。這些自然界美妙動聽的聲音,不僅讓學生體驗和享受到自然界的美,更讓學生養成了學會傾聽的習慣。學生將聽到的聲音配合著各種聲勢表現出來,慢慢地會發現,原來音樂是按著節奏的規律在變化的。例如,在二年級的動效音樂教學中,我通過一個情景劇的欣賞,讓學生感受到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如此多美妙的聲音,通過激發想象,引導學生尋找出他們生活中的聲音:寫字時的沙沙聲、打籃球時的咚咚聲、玩滑板時的哧哧聲、掃地時的唰唰聲、開門時的叮咚聲等。然后我又請學生根據自己說的聲音創造出各種不同的節奏,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景劇的創編表演。學生的積極性極高,有的用小尺在桌子上摩擦模仿掃地的聲音;有的用筆敲擊文具盒模仿小鼓的聲音;還有的用茶杯撞擊模仿廚房的洗碗聲;并取名為《快樂樂翻天》《今天我當家》《美好的時光》等。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松地掌握了節奏,在快樂的體驗中加深了對節奏的理解。

現象3的出現正是因為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充分地聆聽,沒有喚起學生本身對音樂的關注,導致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不會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所以在這個時候,教師不妨退到舞臺的幕后,少說幾次“預備——起!”,讓學生用自己的耳朵去感受前奏或間奏并配合其節奏進行演唱。在演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傾聽音樂的速度,并學會配合。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訓練,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音樂聽覺和內心節奏感受能力,長此以往,這些能力將變成陪伴學生一輩子的技能。

三、適量進行語言節奏訓練

奧爾夫認為原本的音樂不只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和語言、動作等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奧爾夫還認為節奏的訓練不只適用于少年、成人,還可以提前,充分發揮人人皆有的人聲和語言的作用,把詩詞、童謠、兒歌和歌唱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奧爾夫的理論突破了西方音樂美學中的“音本體”,強調兒童哪怕是一些特殊兒童也應該能作為主角參與到音樂節奏學習中來。因為音樂來源于生活,節奏則是人們生活中所提煉出來的,用平常的語言組合節奏,學生不僅容易懂,而且語言的隨意性、不規律性有助于學生練習多變的節奏。如果教師能夠從兒童熟悉的豐富的語言入手,進行適當的提煉并且和音樂的節奏進行有機的融合,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感到親切的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地訓練學生的節奏感。教學中,我有時用學生喜歡的兒歌進行節奏訓練。

通過相同的歌詞,變換不同的拍子,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節奏所表現的情緒也會不同,體現了“選材少而精,用材要單而豐”的教學思想。

四、適切進行動作節奏訓練

瑞士音樂家達爾克羅茲認為,音樂與人的身體最為密切的部分是節奏,而節奏的感覺又完全依賴于運動。奧爾夫認為依靠動作來表現音樂就是把節奏引發出來。在音樂教學中,需要有動作的參與,人自身的許多動作中包含了強烈的節奏感,讓學生領悟形體動作對節奏的表現。小學低年級學生比較好動、模仿能力較強,因此可以通過肢體的動作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例如,在教小朋友認識和掌握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時候,學生對1拍、2拍的時值沒有概念,這時就需要教師采用律動與節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結合自身的走步對1拍、2拍進行理解。先一只腳向前跨出一步,另一只腳跟上并攏,是1拍。拍腿、拍手,拍完后雙手再向外劃一圈,是2拍。在學生通過動作理解了音符的時值的基礎之上,為了能更豐富地表現節奏的長短、強弱,可選擇生動有趣、強弱節奏比較明顯的樂曲,讓學生通過做“高人走,矮人走”的游戲來體驗節奏的高和低;通過模仿獅王走路和小貓走路來體驗節奏的強和弱。通過選擇切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內容,如小鳥飛、開火車、劃船等動作來表現2 / 4、3 / 4、4 / 4等不同拍子的韻律。在學生用形體動作表現節奏時,教師要適時地提醒學生要根據音樂的韻律進行表現,從而達到形體與節奏的協調統一。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音樂節奏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努力開發兒童與生俱來的節奏感潛能,奏響“富有生命意義的要素——節奏”(奧爾夫語)教學的“四部曲”,我們的音樂教學會更具有活力,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責編 羅 艷)

猜你喜歡
聽覺四部曲訓練
遺傳概率計算題解法技巧“四部曲”
準確的心理節奏帶來聽覺美感
讓文言文教學迸發思維的火花
日媒:日自衛隊將以“訓練”為名“出兵”南海
中考化學實驗復習歸類“四部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