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共享視閾下的教研組建設策略研究

2016-03-12 11:57蔣自偉
關鍵詞:教研組教研學校

蔣自偉

(湖南武岡師范學校,湖南 邵陽 422400)

知識共享視閾下的教研組建設策略研究

蔣自偉

(湖南武岡師范學校,湖南 邵陽 422400)

在知識共享視閾下分析傳統教研組的現狀和弊端,并針對目前教研組普遍存在的教研功能異化、教研活動單一、教研能力不強等弊端采取相應措施,以重組、整合資源,創新知識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學思維,建立知識共享型教研組。

知識共享;教研組;策略

1 教研組知識共享面臨的問題

1.1 教研功能異化

雖然教研組是一個集教學、研究管理為一體的組織團隊,是連接學校和教師個體的橋梁。但當前由于教研組的許多活動趨于行政化,教研功能變得形式化,被很多老師認為它只不過是一個學校與老師、學生間“上傳下達”的通道。也就是說,學校社會化特質越來越強,教研組的活動更加側重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聽課評價的組織、備課制度的落實等常規性的教學事務,而忽視了作為教學研究組織的功能。教研組織成員之間的知識共享和借鑒也就因此而開始缺失,造成了知識的流失。

1.2 教研活動單一

在規范辦學的指引下,很多學校都強調教研組必須有學期的工作計劃與總結,以及相應的活動記錄。這些計劃和總結初衷是好的,但在操作過程中,大多是為了完成學校和上級的任務,記載流于形式,并未因此而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而實踐的目的大多功利,如為了完成職稱晉升考評任務,或其他獎項的評比活動等。正因為如此,如今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內容單一,不外乎聽課和評課,且比較隨意,目的性不強,毫無研究氛圍。

1.3 團體競爭力不強

目前,很多教師疲于應對教學管理任務,教師在相關教研活動中的受益較小,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又因隱性知識收到個體特殊背景的影響,具有高度的個人化和不確定性等特點,優勢難以有效表達、存儲、交流與溝通,教研氛圍也較差,缺乏交流正規的交流平臺,無法在團隊內達成共享等等。這些因素的存在成為了制約教研組團體綜合實力的發展和提升,導致團體競爭力不強。

2 知識共享型教研組建設策略

2.1 形成知識共享的良好文化氛圍

從上述問題的分析中不難看出,在教研組內難以形成知識的共享,主要的阻礙因素是缺乏良好的共享文化氛圍[1]。因而,要建設知識共享型教研組,必先努力營造出有利于知識共享的文化機制,使得教研組的知識共享活動成為教師主體的自發行為。從價值、行為和制度方面來構造一個教研組的三維文化體系十分必要。教研組通過有利于知識共享的文化價值觀來對不同的知識進行篩選、控制與鼓勵,以激發和提升組織成員的能力、增進成員間的信任,確保溝通交流通道的順暢。而實現知識的流動、共享與轉化,需要教研組教師個人的參與和工作的行動動力。創造條件激發教師的興趣,促進和強化教師的知識共享行為則易于創建信任和理解的知識共享軟環境。在制度方面,要為營造良好的知識共享氛圍建立完備的教學、科研交流制度,通過科學研究及時掌握本專業的學術動態和前言問題,將教研組從“上傳下達”的“行政組織”矯正為“教研組織”,以此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學生水平,建立能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教研組學習共同體。

2.2 完善知識共享的教研組管理

知識共享是一種組織的溝通和學習過程,是知識管理的核心與關鍵[2]。知識共享可以通過正式和非正式的網絡、行動前后的通過書面和口頭的宣傳等方式進行。知識共享型的教研組團隊成員,在獲取知識的數量和質量上,會受到組織管理機制的影響。因而,需要完善教研組的管理機制和管理活動,對知識共享過程中的各類因素加以控制,讓知識的共享得以良性循環。

教學管理常規制度的落實,是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保障。開展集體備課的形式,可以促進教師間知識的有效交流,形成更為完善的教學內容,是知識共享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此外,開張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聽、評、研”等不同環節的定位研究,觀察學生在接收知識的過程中的不同方式,可以促成教研組形成具有共性的共享知識在不同的教育教學環節得以發展,并具特色。

在教師管理方面,需建立長效的發展機制,以促進教師個人的成長。讓教師可持續性地發展,需從三個方面來落實執行:第一,制定好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規劃,以發掘其內在尊嚴達成共享心里;第二,培養骨干教師,讓教研組的骨干們引領開設講座研討,通過關的引領作用,激發群體的參與意識,凸顯其外在的價值,形成共享的核心;第三,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實現對教研組成員的定期考核,制定物質和精神的獎懲標準,以激發教師的共享意識和競爭意識。

2.3 搭建知識共享的互動交流平臺

知識共享型教研組可以因主體和學校實際情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以及現代化網絡技術的發展,為顯性和隱性知識的融合和教師間的交流和互動提供了條件。學校需要在充分應用信息網絡技術搭建信息交流平臺,聘請計算機技術人員負責知識共享的網絡建設與維護,鼓勵教研組成員積極學習電腦以及網絡操作技術,培訓老師們運用交互式網絡技術進行教學和知識的共享等方面做出必要的努力。

對于教研組內部而言,在知識共享的網絡環境下,為實現教研資料的共享,教研組應建立好自己的知識儲備庫。通過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手段,管理和傳播教研組成員上傳知識資料。如提供的知識資料進行統一的加工、存儲、檢索和利用等手段,達到共享的目的。知識交流平臺的搭建,需要學校管理單位投入專項資金和專業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人員,更需要教師們的共同努力來協作建立。

對于教研組外部而言,應該加強與其他學科、其他學校的知識聯盟和合作,從外部獲取教研所需的隱性知識,并加以融合。同時,教師在學習過程中,也要及時地反思、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心得體會,將隱性的知識轉化成顯性的有形的符號,努力同外界交流。教研組要提高學術研究水平,還可以通過利用學校作為對外交流的窗口,進行跨學科、跨學校甚至是跨國的教育教學研討,以拓展視野,取長補短。

3 結束語

從“知識共享”視閾探討教研組的建設,旨在通過充分認識傳統教研組存在的弊端,分析阻礙知識貢獻,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設的策略,從而提高教研組各教師個體的專業水平和研究能力,促進團隊的整體實力,是教研組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研究組織,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1]鄧小麗.基于共同體文化的學校教研組建設研究------以某高中英語教研組建設為例[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10.

[2]潘云蕓.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教研組建設之策略研究-----基于學習型組織的視角[D].蘇州:蘇州大學.2010.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s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sharing

JIANG Zi-wei
(Wugang normal school, Shaoyang Hunan 422400)

The study found the prevalence of curr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alienation and research capabiliti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in a single, teaching ability and other issues. Therefore, we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restructuring,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of thinking, to build knowledge-sharing 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Knowledge shar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Strategy

D911.04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5.096

1672–7304(2016)05–0194–02

(責任編輯:張時瑋)

蔣自偉(1980-), 男,湖南邵陽人,講師,研究方向:數學。

猜你喜歡
教研組教研學校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英語教研組的建設與發展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學校推介
給中學歷史教研組長的五點建議
江蘇省天一中學語文教研組簡介
強化學習意識,共建和教研
對教研組長的選拔與培養知識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