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生命教育內涵及工作機制探析

2016-03-15 15:02吳勝華
關鍵詞:工作機制積極心理學生命教育

吳勝華

(淮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安徽淮北235000)

?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生命教育內涵及工作機制探析

吳勝華

(淮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就是要以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正確的生命觀和激發學生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為出發點,以生命為視角來審視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并遵循生命所昭示的規律進行的教育,是幫助大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凸顯生命價值的一種教育活動。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需要從教育理念、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育內容、育人環境、教材建設等方面構建實施生命教育的工作機制。

關鍵詞:大學生;積極心理學;生命教育;工作機制

大學階段是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逐漸形成、生命個體逐漸走向成熟、完成人類社會化的關鍵時期。當前,大學生“生命體”存在著不能理性對待生命、缺乏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深刻思考、應對突發事件和自我保護能力欠缺、生命幸福感體驗不強、不懂得欣賞和珍愛生命等現象,這些都嚴重地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甚至導致許多惡性事件的發生。美國教育哲學家杜威先生說:“教育即生活”[1];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提出:“教育是一項直接面向生命的事業,而且是為了促進人的精神生命主動發展的偉大事業?!盵2]33這些論述都從不同層面體現了“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應有之義。因此,好的教育應能夠讓學生擁有收獲幸福生活的能力,從而能夠引導學生活出生命的真義。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就是以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正確的生命觀和激發學生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為出發點,幫助大學生多維度地提高生命認知、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凸顯生命價值與意義的一種教育活動。2010國家正式頒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把“生命教育”納入其中,足見國家和社會對生命教育的重視。因此,在大學開展生命教育已逐漸成為高等教育所面臨的新課題。

一、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內涵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及內涵

1964年,日本學者谷口雅春出版的《生命的實相》著作中首先提出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1968年,在美國加州北部內華達山腳下踐行生命教育思想的“阿南達村”學校成立。1979年,西方國家最早使用“生命教育”概念的機構“生命教育中心”在澳大利亞悉尼成立。目前,在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和英國等發達國家以及中國的港、澳、臺地區都陸續開展了生命教育活動。我國大陸對生命教育的研究較晚,2001年,才真正引起學界重視和研究。

生命教育涉及教育學、哲學、宗教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不同的專家和學者也從不同的層面、不同的維度,分別對生命教育的概念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華中師范大學程紅艷指出:“生命教育,旨在喚起人們對生命的價值的認識,全面恢復人類生命的本性,采用理想的教育推動人的發展,提升人類生命的本性,使教育成為生命本質覺醒和顯現的過程,成為個人向‘類’世界和自我不斷開放的過程,從而改變教育的工具化和教育目標片面化的現象?!盵3]19河南大學王北生從學生個體發展的角度出發,提出:“生命教育是依據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發展的原則,以學生自身潛在的生命基質為基礎,通過選擇優良的教育方式,喚醒生命意識,啟迪精神世界,開發生命潛能,提升生命質量,關注生命的整體發展的活動?!盵4]21北京師范大學肖川教授從教育的價值追求、教育的存在形態和教育的實踐領域三個層次全面闡述了生命教育的涵義。南京師范大學馮建軍教授、江西師范大學鄭曉江教授、臺灣學者孫效智等人也都從不同視角對生命教育的內涵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v觀各位學者的研究,以宗教學、哲學、教育學、倫理學、心理學等不同學科領域為研究視角,體現了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即以人為本,體現了生命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個體生命的潛能得到充分、全面、自由、和諧和持續的發展,使人能夠安全地、有價值地、理智地生活。

(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在美國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謝爾頓和勞拉·金是這樣定義的:“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5]3,這樣的定義突出了積極心理學的本質特點。積極心理學倡導把心理學的研究重點從“心理問題”轉變為“人的積極因素”,不斷激發人內在的優良品質,并利用這些積極因素來幫助人們不斷地挖掘自身的潛能,從而獲得幸??鞓返纳???梢哉f,積極心理學回歸到了心理學本來的主題——使人生更有意義,而不是僅僅專注于心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積極心理學注重培養個體的積極人格、增強個體的積極體驗,引導人們以積極的觀念和行為模式與周邊環境發生互動,更多地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深刻領悟到生命的真諦,提升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這些都從不同側面豐富了大學生生命教育工作內容,拓展了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徑。由此可以說,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就是以積極心理學為研究視角、以生命為教育視角,遵循生命自身內在的規律,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積極、正確的生命觀和激發學生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幫助大學生多維度地提高生命認知、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凸顯生命價值與意義的一種教育活動。

二、我國大學生生命教育工作現狀及問題

(一)我國大學生生命教育工作現狀

國外的生命教育活動的實施,主要是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我國香港在實施生命教育的時候,主要借助了公民教育形式,以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實現自我為目標而展開。臺灣的生命教育起步于上個世紀90年代。1997年,當時的教育廳廳長陳英豪首先提出了生命教育這一概念,并勾畫了未來的藍圖,進行了相應的師資培訓;1998年起,生命教育在臺灣地區全面實施;之后幾年,相繼頒布了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劃、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劃、普通高中生命教育類選修課程綱要,并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動委員會。如今,臺灣的許多大學為了引導大學生對“生命”有正確的認知與積極的態度都陸續增設了生命教育的相關課程,比如:臺灣的學府輔仁大學將“人生哲學”課程列為公共必修課程。

我國大陸對生命教育的研究較晚。2001年,才真正引起學界重視和研究。最初只是個別省、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制訂了差異較大的中小學生生命教育計劃、方案。例如:2004年,上海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2005年,遼寧出臺了《中小學生生命教育專項工作方案》;2005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生命教育》系列教材;200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生命教育》教材;2006年,湖南省頒布了《湖南省中小學生命與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青春期生理衛生教育、防火災、防溺水等學生自然性生理生命安全的教育。相對于中小學生命教育而言,有關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研究及實踐明顯偏少。以“大學生生命教育”為關鍵字進行檢索,僅有29條記錄,以“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為關鍵字進行檢索,只有1條記錄。2010年北京師范大學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成立,是我國首家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學術研究機構。大學生生命教育工作在高校還沒有得到規范的普及開展。

(二)我國大學生生命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生命教育工作在高校的普及度不高目前,把《生命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進行開設的高校屈指可數,大多數學校把生命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或心理健康教育之中,缺乏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生命教育和生命引導。只有北京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復旦大學等少數高校開設了諸如“生死哲學與生命教育”、“死亡教育”和“生命學與生命教育”等與生命教育話題相關的課程。2008年,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實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決定》,在大學開設“三生教育”課,并推出了教材,但在結合大學生生活實際等方面存在不足,也有待完善和提高。

2.完備的大學生生命教育工作機制還沒有形成

一方面,沒有形成完備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體現在:一是教育目標、內容、途徑等基礎理論還沒有取得共識,全國性規范化的生命教育計劃還沒有出臺。二是生命教育教材開發、課程建設、師資培訓滯后。只有少數高校教師受到專業的生命教育培訓,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大學生生命教育教材。三是在為數不多的高校進行的生命教育工作,存在著課程設置各異、教學內容雜亂、教學方式單一、教學評價不完善、教學體系缺乏邏輯性等問題。

另一方面,生命教育工作形式單一。目前僅僅局限于課堂講授,沒有建立起內容豐富、吸引力強、互動效果好的生命教育網站;沒有開發出實用有效的生命教育實踐項目手冊;沒有有效的教育反饋機制;沒有形成社會、家庭、學校共建的生命教育環境。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生命教育工作機制

(一)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生命教育理念

1.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生命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要關注每一個大學生生命個體,充分照顧到每個學生生命個體的不同特點和每位學生對于生命教育課程的不同需求,讓每位學生都能真正意義上參與到學校所構建的生命教育活動當中來。

2.樹立生命二維四重性理念。生命二維四重性理論是江西師范大學鄭曉江教授提出來的。生命的第一維是指實體性生命,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生理性生命;生命的第二維是指關系性生命,即血緣親緣性生命、人際性社會生命和超越性精神生命。[6]51-52運用生命二維四重性理論,有利于幫助大學生解決“生命困惑”,引導大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審視生命,繼而更好的珍愛生命、尊重生命,不斷發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獲得幸??鞓返娜松?。

3.樹立積極生命觀理念。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要注意培養學生積極的生命觀。通過開展生命獨特觀、生命存在觀和生命超越觀的教育,讓學生學會珍愛生命、敬畏生命、欣賞生命,不斷提升生命價值與意義。

4.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理念。生命教育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教育活動,要通過課堂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案例相結合、講授與討論相結合、角色扮演與評價反饋機制相結合等多種方式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

5.樹立全人教育理念。臺灣大學孫效智教授認為,生命教育的意義在于深化人生觀、內化價值觀、整合行動力,從而最終達到“全人”的教育[7]35。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就是進行塑真、追善、達美的教育,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社會和他人的和諧共處。

(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生命教育途徑與方法

1.完善大學生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對大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是面向大學生開設生命教育課程。要以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理念為指導,構建創新課程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資源組織等課程體系以及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等教學體系。要抓緊制定規范的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挖掘課程資源,開發多媒體課件。要采用理論引導、案例啟迪、角色扮演、實踐體驗等多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積極體驗,引導學生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通過增加學生的積極體驗來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采用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增強教育效果。組織學生深入醫院、養老院、孤兒院、特殊教育學校等場所深切感受生命的頑強與珍貴。開發生命教育實踐訓練項目手冊。注重個體積極心理品質的評估,建立生命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深刻體驗,及時反饋評估生命教育效果,指導教師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手段。

2.豐富大學生生命教育內容。生命教育涉及哲學、宗教學、倫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門類,教育內容不僅要包括生命態度、生命安全、生存技能、生命哲學、生命價值等教育模塊,還要增加生命選擇、情緒情感、人生規劃、幸福觀、人際交往、素質拓展和感恩等教育模塊。要把生命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專業課程發展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探究生命真義,健康和諧的生活。

3.構建完善的大學生生命教育育人環境。積極心理學認為個體的體驗和積極品質與個體所處的社會背景和環境有緊密的聯系,積極的組織系統不僅能有效地緩解個體的消極情緒,而且還有利于增進個體的積極情緒情感體驗,能激發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力量。因此,創建積極的外部環境比直接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更為有效。首先,家庭應該營造一種和諧、民主、充滿愛的氛圍,培養孩子愛的能力和接受愛的能力,形成積極的生命態度。其次,高校是學生完成“社會化”的重要場所,也是一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學校要加強生命教育教學和實踐工作,做好教育、服務和引導職能,引導學生能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真義,學會珍愛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和發展生命。第三,社會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積極的生命態度、培養積極的生命體驗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種媒體要多傳宣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更多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正能量。因此,作為高校,要積極與家長配合,共同營造積極的生命教育環境。

4.加快大學生生命教育教材的開發。生命教育是一門全新的課程,目前還沒有特別全面規范實用的教材供高校教學使用,要站在積極心理學視域組織專家學者編寫高質量的教材。

5.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生命教育是一項新興事業,絕大多數學校還沒有形成較專業的師資隊伍??梢赃m度引進相關人才,但主要的是要加強現有教師的培訓力度??梢赃x派熱愛這項工作的老師參加一些學術研究團體和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專題培訓;可以邀請一些生命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來校開展專題講座;組建生命教育工作團隊,經常開展集體備課、互動交流、分享體驗等活動,促進教師生命成長和職業成長;聘請聲譽高、技能強的專家學者擔任工作督導,定期開展座談交流活動,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理念方面給予指導。

總之,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和方法,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正確的生命觀,挖掘學生自身內在的優秀品質和積極力量,幫助學生多維度地審視生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身生活,使學生們不僅懂得敬畏生命,還能懂得欣賞生命,既珍愛自己的生命,又尊重他人的生命,不僅能安全、理智、有價值地生活,還能幸福地、有尊嚴地、和諧地、智慧地生活。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美]杜威.我的教育信條[M].彭正梅,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余慧娟.為了精神生命的主動發展—記葉瀾與她的“新基礎教育”[J].人民教育,2009(17).

[3]程紅艷.教育的起點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8).

[4]王北生.生命的暢想:生命教育視闕拓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5]H.T.Prout,D.T.Brown.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與治療[M].林丹華,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6]鄭曉江.論人類生命的二維性四重性—以自殺問題與人生意義問題為中心[J].廣東社會科學,2010(5).

[7]馮建軍.生命教育實踐的困境與選擇[J].中國教育學刊,2010(1).

責任編校劉正花

作者簡介:吳勝華(1970-),女,黑龍江鶴崗人,淮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法學碩士。

基金項目:安徽省2015年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項目“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生命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與創新模式研究”(2015zdjy079);淮北師范大學2015年質量工程重大教研項目“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生命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與創新模式研究”(jy15103)

收稿日期:2016-03-08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83(2016)-0150-04

猜你喜歡
工作機制積極心理學生命教育
淺談檢律良性互動關系中檢察機關工作機制的構建與優化
“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機制研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農村基層團建工作如何變革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