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壓表可以串聯嗎?

2016-03-16 21:29劉中立
讀寫算·教研版 2016年5期
關鍵詞:電壓表串聯

劉中立

摘 要:負遷移對學生的學習會起干擾的作用,如何防止和抑制負遷移,文章從一道市質檢題展開分析。

關鍵詞:電壓表;串聯;副遷移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171-02

2014福建省泉州市質檢理綜卷實驗題(以下簡稱示例)

某探究小組要盡可能精確地測量電流表A1的滿偏電流,可供選用的器材如下:

A.待測電流表A1 (滿偏電流I m為800 A ,內阻r1約為100 ,表盤刻度均勻、總格數為N)

B.電流表A 2(量程為0.6A, 內阻r2 =0.1 )

C.電壓表V(量程為3V、內阻R v=3k )

D.滑動變阻器R(最大阻值為20 )

E.電源E(電動勢為3V.內阻r約為1.5 )

F.開關S一個,導線若干

①該小組設計了甲、乙兩個電路圖,其中合理的是 (選填“甲,或“乙”); ① 甲 (2分)

②所選合理電路中虛線圈處應接入電表 (選填“B”或“C”); C

從我所教的學生答題情況看,第①問準確率高。待測電流表A1內阻r1約為100 ,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為20 ,用乙圖不好調節,所以選甲圖。但是第②問選擇B的同學有接近一半,錯誤率很高。講評試卷時,我問第②問選擇B的同學,選擇B的理由是什么?學生回答: A1是電流表,當然只能虛線圈處應接入電表B了,電壓表怎么能與電流表串聯呢?考試時我最先排除的就是B。更有一位同學說:“初中老師都教我電壓表只能并聯在電路中,電流表只能串聯在電路中,現在的電壓表怎么又可以和電流表串聯了?想不通?!?/p>

反思學生的答題情況,做錯第②問的同學實際上是知識上出現了負遷移。本文就負遷移的防止和抑制發表自己的粗淺的看法。

一、負遷移的概念和類型

1、負遷移的概念.心理學上把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干擾或抑制作用稱為負遷移。負遷移的產生常在兩種學習又相似又不相似的情境下,學習者認知混淆而產生的。發生這種遷移,會使另一種學習更加困難,錯誤增加。

2、負遷移有以下兩種類型:(1)順向負遷移:指先前的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干擾。也就是已經掌握的知識,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新技能的形成產生了消極影響和不良作用。解答示例時學生出現的就是順向負遷移;(2)逆向負遷移: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的消極影響。 新學習的知識技能反過來也會影響舊知識技能的鞏固和應用。這就是所謂“學了后面,糊了前面”。

二、中學生出現負遷移的原因

分析中學生出現負遷移的具體產生原因,有以下兩種:

1、錯誤的“經驗”帶來的負遷移。生活經驗往往是學生在學習物理前所形成的一些經驗性概念,由于中學生的知識面較窄,經驗有限,因此考慮問題難免帶有片面性,容易被表面現象迷惑,學生形成一些錯誤的生活“經驗”是不可避免的。這些“經驗”可分為積極與消極兩種,積極的經驗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可產生正遷移,而消極經驗則產生負遷移。學生自以為是的那些片面性經驗往往使學生對物體的認識產生錯覺,致使一些錯誤“經驗”在腦子里根深蒂固。這些“經驗”對物理知識的掌握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是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障礙。

2、長久的“不可靠”的記憶帶來的負遷移。物理重在一個理字。很多老師在教學中總是讓學生把概念、規律記憶下來,必要的記憶是需要的,但是不加理解的記憶對學生是沒有好處的。甚至讓學生記憶一些對眼前學習很有用但“不可靠”的結論,在繼續學習中這些結論是不正確的。和學生交談后,才知道初中老師讓學生記住,電壓表只能并聯,如果串聯一定是錯的,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讓學生做了大量的相關練習。等學生一到了高中,出現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的問題時,學生的思維轉不過彎來,因為電壓表不能串聯的觀念在學生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了,要改正有多難??!

三、防止負遷移發生的策略

1、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估計學生可能出現的知識負遷移,做到心中有數。反思示例中學生答題出現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新授課時就出現了問題,沒有讓學生意識到,電流表可以改裝成電壓表,那么電壓表也可以改裝成電流表,也就是在一定條件下電流表可以當電壓表用,電壓表也可以當電流表用。

2、加強實驗,抑制負遷移。學生知識已經出現了負遷移,比較好的方法是盡可能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通過他們自己的動手實驗,讓學生自己糾正自己的錯誤“經驗”和“不可靠的記憶”,比老師說學生聽的效果好得多。

做實驗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觀察物理現象的特定條件,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同時,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于經驗型,需要感性經驗支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在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實驗條件為學生演示或者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演示一些現象,通過實物演示消除頭腦中的錯誤概念。

3、采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甄別正誤。找出異同點:發生負遷移現象總是因為新、舊知識之間有一定的相似性,容易造成混淆,但兩者一定存在本質的不同。加強對易混知識的比較,找準區分點,有利于排除干擾,使易混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徹底分化。對比分析的方法有新舊對比法、正反對比法、相似對比法、正誤對比法等等。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一種或幾種方法交叉進行,也可以通過問題剖析、習題討論,與學生一起進行對比,在相似中求不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特征。

教師可在布置練習時,有意地選一些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從而使學生“吃一塹,長一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從不同的角度來鞏固知識,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勢的不利影響,在解題中注重加強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問題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題多變訓練解題思路,研究各種可能造成知識負遷移的因素,有效地防止或消除知識的負遷移。

教學實踐證明,負遷移一般是暫時性的,通過努力可以消除。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充分注意負遷移及其產生的條件,并采取相應的策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甚至防止負遷移的產生,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識。我們只有掌握知識的遷移規律,積極地從多方面、多途徑去防止和消除負遷移,才能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3第4期

猜你喜歡
電壓表串聯
探析數字電壓表的設計
如何判斷電壓表的測量對象
串聯法寫記敘文的概括
光影串聯,家之風景
審批由“串聯”改“并聯”好在哪里?
我曾經去北京串聯
電壓表的妙用
再探電壓表內阻的測量方法
串聯攻堅彈后級引信自適應起爆方法
測量電壓表內阻的新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