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瑙縱歌的綜合藝術形態探析

2016-03-16 12:41徐俊六
文山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景頗族先民舞蹈

徐俊六

(云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目瑙縱歌的綜合藝術形態探析

徐俊六

(云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目瑙縱歌是景頗族的大型祭祀活動,也是最盛大最隆重的民間節日。目瑙縱歌集中體現了景頗族的傳統文化,是景頗族原始宗教、口頭文學、詩歌、音樂、舞蹈、雕刻與繪畫的現代呈現。以民族文化的角度探究目瑙縱歌的綜合藝術形態,可以窺見景頗族的傳統文化蘊藏濃郁的原始宗教色彩。

目瑙縱歌;藝術形態;原始宗教;民族文化

目瑙縱歌又稱“縱戈”,“目瑙”是景頗語,“縱歌”是載瓦語的直譯,意為大家一起來跳舞。目瑙縱歌流傳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景頗族聚居區,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舉行,是景頗族最為隆重的民族傳統節日。目瑙縱歌集景頗族的原始宗教、口頭文學、詩歌、音樂、舞蹈、雕刻、繪畫于一體,是景頗族文化藝術經典,也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深受人們的喜愛。目瑙縱歌民間節日的形成與演化,承載的是景頗族節日背后豐富的文化內涵,探究目瑙縱歌的綜合藝術形態,就是從文化與藝術的角度重新審視與分析景頗族的歷史變遷、原始宗教、民族精神與藝術形態。

一、目瑙縱歌是口傳文學與文本文學的衍生

民族節日的誕生,一般來說,均與本民族的歷史起源、生態環境、生活生產狀況、宗教信仰等有關??疾烀褡骞澣盏膩碓?,應結合本民族的歷史傳說與文本記載,從田野民間的角度及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加以梳理,以獲得最新的全面的第一手資料,才能更好的闡釋其產生的原因。本文考察的目瑙縱歌是歷史發展與邏輯發展的目瑙縱歌,既包括原初的無文字時代的目瑙縱歌也包括當下的目瑙縱歌,原初的目瑙縱歌主要從景頗先民的歷史傳說來考察,當下的目瑙縱歌主要是從文本文學的記載與研究成果的角度進行探究。關于目瑙縱歌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景頗社會一直流傳較廣的口頭傳說,二是現成的文本記載,當然文本的成型也是景頗族口耳相傳的產物,只不過是用語言文字把歷史傳說加以文本化。因此,目瑙縱歌是景頗族口傳文學與文本文學衍生的產物。

關于目瑙縱歌的歷史傳說有很多種,流傳較廣的主要有“祭鬼說”“祭祖先說”“遷徙說”與“殺魔王說”?!凹拦碚f”是流傳最廣也最為深遠的一種傳說?!凹拦怼奔醇漓搿澳敬怼?,“木代鬼”是景頗族原始宗教信仰中最大的鬼,即天鬼,掌管景頗族的一切事物。鬼即神,神即鬼,在景頗先民的原初意識里,鬼神不分,在大多數景頗人的認知里,只有鬼而沒有神。在景頗族的原始宗教中,一直虔誠的信奉“靈魂不死”與“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觀念,因此,在景頗先民的思想意識中存留最原始也最樸素的人與自然平等共生的理念,這種理念延伸到自然界與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就有了人鬼共存的特殊現象。在自然界與現實生活中,景頗族一共創造了一百多個鬼,其中最大的就是天鬼,即“木代鬼”,目瑙縱歌就是為了祭祀佑人賜福的天鬼而舉行的?!凹雷嫦日f”指目瑙縱歌是為了紀念景頗族的始祖寧貫娃(也稱寧貫杜),關于寧貫娃的傳說有很多。寧貫娃是創始祖與造物母的幼子,是諸天神的幼弟,是一位開天辟地、治天理地的英雄,從他開始,人類有了首領。寧貫娃帶領景頗先民與自然作斗爭、與魔怪作斗爭,建房造橋,使景頗先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景頗族認為他是景頗族山官的祖先,在目瑙縱歌節的祭祀活動中,仍然虔誠地崇敬他、紀念他?!凹雷嫦日f”是景頗族祖先崇拜的遺跡,具有濃郁的祖先崇拜色彩,是景頗族對本民族歷史的一種深深眷戀與回憶,至今類似的歷史依然在講述。講歷史成了景頗族茶余飯后的消遣時光,滇西有句諺語:“漢族老倌聚在一起談經商,傣族老倌攏在一起議佛事,景頗老倌湊在一起講歷史?!盵1]“遷徙說”是指目瑙縱歌演繹的是景頗族的歷史遷徙圖,是以表演的方式來記憶和緬懷民族遷徙的歷史。相傳景頗族起源于“木拽省臘崩”(青藏高原某地),由于生態環境的改變或是戰爭的原因景頗族的祖先們為了生存于是向南逐漸遷徙,他們跋涉金沙江、雅礱江、怒江、瀾滄江、邁立開江、恩梅開江、伊洛瓦底江等河谷,最終到達了今天云南德宏的隴川、盈江等地,目瑙縱歌的舞蹈行進路線就是按照景頗族的歷史遷徙圖來走的?!皻⒛跽f”講的是在遠古時期,景頗地區來了一個惡魔,專吃小孩,如果哪一天不給小孩吃,就呼風喚雨淹沒田地。人們實在不甘此苦,在一個叫雷盼的帶領下舉家遷徙到了別的地方。惡魔知道后,就吃了雷盼的兒子,景頗人們忍無可忍,于是組織奮起反抗。景頗族的斗爭精神感動了太陽神,太陽神為雷盼打造了世間罕見的長刀,在景頗人們不斷的反抗下,惡魔終于被消滅在長刀之下。殺死惡魔之后,人們欣喜若狂,載歌載舞,歡慶勝利。后來人們每年都要舉行歌舞紀念祖先除邪斬魔的勝利,并稱它為“目瑙”?!皻耗дf”表現了景頗先民英勇不屈的奮斗精神,同時也是原始宗教觀的反映,太陽神即天鬼中的一種,是景頗族十分敬仰的鬼神。

目瑙縱歌的文本文學主要是景頗族的神話史詩《目瑙齋瓦》與《勒包齋娃》①,《目瑙齋瓦》即“歷史的歌”,用詩歌形式與神話傳說書寫了景頗族及人類社會的起源,記載了景頗先民的發展狀況及歷史變遷,是研究景頗族的哲學、歷史、宗教、文化、藝術、習俗與技藝的一部活化石。景頗族在十九世紀之前沒有文字,關于本民族所有的歷史記憶均是靠口耳相傳。在上世紀由景頗學者李向前搜集整理并出版了景頗文的《目瑙齋瓦》,隨后漢語版的也隨即出版,有關景頗族的歷史才在非景頗地區流傳?!赌胯S瓦》詳細記載了“目瑙”的來歷,并按照其發展記載了“天上的目瑙”“鳥類的目瑙”“大地上的目瑙”。文本中這樣描述,“目瑙”最初來源于天上,有一次,太陽神在太陽宮舉辦目瑙縱歌會,所有的鳥雀也參加了。后來,鳥雀們來到“康星央枯”(茫茫的原始森林)舉行了地球上第一次只有鳥類參加的目瑙縱歌舞會?!皩O瓦木都”(景頗族的祖先)和“干占肯努”(景頗族的祖先)看到后,在正月十五舉行了人間第一次目瑙縱歌盛會,并世代相傳至今?!赌胯S瓦》記載的目瑙縱歌也是來源于景頗族的遠古傳說,與前四種傳說在本質上是同樣的,均是景頗先民對自然及社會的蒙昧反映。但為什么只有此種說法得到歷史的認可并用文字記載,值得探究。這種“目瑙”是前幾種傳說的綜合,“目瑙”說中的太陽神即天鬼,“孫瓦木都”與“干占肯努”是景頗族祖先,景頗族祖先祖寧貫娃帶領人們治天理地,到處遷徙與各路鬼神作戰。所以,“目瑙”說綜合了“祭鬼說”“祭祖先說”“遷徙說”與“殺魔王說”。目前在目瑙縱歌的研究中出現了一種非常新穎而獨特的說法,即目瑙縱歌起源于“全民演練的兵法陣法”,景頗族的民間學者木·何臘大膽提出了以上想法。他認為“目瑙示棟”是演練作戰的路線圖,而這種陣法或許是還存留至今的最為古老的一種練兵技能。接著他解釋了“目瑙縱歌”為什么需要這么多人,為什么會有標準的舞蹈動作。因為那個年代作戰,死傷比較大,景頗族也分成了很多小的部落,固定的日子大家就聚在一起操練兵法陣法,全民上陣,在操練中從前隊到后隊緊密相連、首尾相顧,左右隊伍也能互相呼應,形成龐大的迎敵、誘敵、分敵、纏敵形式,并能夠時時保持著各自隊伍運動的空間,最終達到集中力量分隔敵人、個個圍殲的戰術效果。木·何臘認為,從遠古開始,景頗人就經歷連年的征戰,從強盛到弱小,從鐵馬平川到敗北南遷,在這個過程中,“目瑙”的含義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轉變,紀念“遷徙”成為了后代人的“牽強附會”,但是從遠古時代就已經存在的“示棟”符號早已告知了人們這個最深的秘密。[2]“練兵說”有別于前幾種說法,不論是無文字的神話傳說還是有文字記載的故事,均是景頗先民在遠古時期對自然界的一種原始幻化,雖然故事很有藝術魅力,但并沒有現實的依據可考?!熬毐f”的出現賦予了目瑙縱歌更為翔實的歷史依據,比前幾種傳說更可靠也更可信。

歷史傳說為目瑙縱歌增添神話色彩與宗教元素,文本文學為目瑙縱歌得以傳承奠定文字基礎,研究成果為探究目瑙縱歌的真正起源提供新的研究方向與渠道。歷史傳說為文本文學提供故事素材,文本文學為研究提供樣本,研究又為歷史、傳說與文本提供科學佐證。這是一條循環與研究之路,是歷史與文本研究遵循的原則。

二、目瑙縱歌是原始宗教與祭祀儀式的張力

目瑙縱歌不但在起源上與原始宗教有關,在目瑙縱歌舉辦的各種活動中依然可以看出其濃厚的宗教色彩。原始宗教最明顯的特征在于它的祭祀活動,一套完整的祭祀活動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即祭祀者、祭祀對象與祭祀儀式。在景頗族的原始宗教里,祭祀者是景頗傳統文化的傳承人董薩(祭師),祭祀對象是景頗族虔誠信仰的各種鬼神,祭祀儀式是祭祀鬼神的程序與內容,包括祭祀時的各種吟唱、念詞、舞蹈、音樂以及原始宗教衍生的各種禁忌與習慣法等。目瑙縱歌由祭祀者、祭祀對象與祭祀儀式組成,廣大群眾參與的一場隆重而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動,是景頗族原始宗教與祭祀儀式的張力。

目瑙縱歌來源于神話史詩的記載及民間的多種傳說,最初為了紀念景頗族的“木代鬼”而舉辦,由董薩中級別最高的齋瓦來主持祭祀儀式。在目瑙縱歌正式舉行前齋瓦要進行“請鬼”與“念鬼”的儀式,伴隨著吟唱景頗族的神話史詩,吟唱終止,祭祀活動正式開始。目瑙縱歌正式舉行前的祭鬼活動非常重要,沒有祭鬼儀式就沒有后來的目瑙縱歌。在祭鬼活動中,齋瓦帶領祭祀人員舉行入木代房儀式,緊跟在齋瓦身后的是幾個助手,有的背著一只空竹籃,有的手持大錘、扇子、勾子、三角鍋圈、風箱等。齋瓦帶領他們巡視完木代房后,進入“目瑙”場地,這時,群眾開始鳴槍表示歡迎,他們來到尚未豎起的“目瑙示棟”(鬼牌)旁坐下,有三個董薩先祭“木宋鬼”(口舌鬼),這類鬼共有三十余個,據說它能使人眼疼、肚子疼,還會制造事端,所以先祭他們。祭祀完畢,齋瓦帶領董薩穿過設有四個“木宋鬼”的獨木門,意思是齋瓦等人身上附著鬼,可以被“木宋鬼”卡住,最后又轉回木代房,僅有齋瓦一人入內祭祀木代鬼。齋瓦祭祀木代鬼,除了敬獻祭品外,還要念出接木代鬼所經路線的地名,一直念到木代鬼的住地為止。當把木代鬼請到木代房后,齋瓦要念木代鬼的歷史,從開天辟地開始,一般要念上一天以上。最后請木代鬼保佑寨子的人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3]這是目瑙縱歌正式舉行前由大祭師齋瓦主持的“請鬼”、“迎鬼”儀式,在現場的目瑙縱歌結束后,齋瓦還要進行類似的“送鬼”儀式,以示完整的目瑙縱歌節才算真正結束。這是齋瓦主持的祭祀木代鬼的儀式,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由不同級別的董薩主持的其它祭祀活動,也要把這些祭祀儀式進行完才能進行目瑙縱歌節,如由迷退(董薩中一種,地位僅次于齋瓦)、大董薩等祭師來祭祀水鬼、山鬼,其次是祭祀地鬼,當祭祀完水鬼、山鬼與地鬼后,表示整個祭祀場地的秩序已經安全,為最后祭祀木代鬼做好了準備。景頗族的宗教祭祀活動及各種祭祀儀式是景頗先民在遠古時期形成的原始宗教觀念的一種具體體現,是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景頗先民認識自然與感悟自然的結果,是一種原始思維的幻化。

景頗族相信萬物皆有鬼魂,能福人禍人,故常祭祀,有景頗人民的地方,就有各種鬼魂的存在,形成了人與鬼共生共榮的景象即人鬼共存的特殊世界。祭鬼成為了景頗族原始宗教里最普遍的社會現象,說到景頗族的原始宗教立刻展現在眼前的就是各種祭鬼活動。景頗人把各種“拿特”(景頗語Nat)即鬼魂當成民族的神靈而加于崇拜,定期或不定期的祭祀,以換取“拿特”的歡心。祭鬼已成為景頗族精神上的寄托,祈求鬼魂的宗教活動一直延續到現代社會,現在信奉原始宗教的景頗人們還在虔誠地從事著相關的祭鬼儀式。

三、目瑙縱歌是音樂與舞蹈的聚合

少數民族的民間節日一般是音樂、舞蹈與節日事象的融合,音樂與舞蹈是民間節日最為形象也最為直接的情感表達。在舉行節日活動的過程中,音樂是歌聲、樂器聲的組合,舞蹈是各種行為動作的組合,音樂與舞蹈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共同推進節日活動。目瑙縱歌是“目瑙”音樂與“目瑙”舞的組合,“目瑙”音樂的高亢基調與“目瑙”舞的圈形環狀呈現了整個目瑙縱歌的調度統一,展現出一派既有生機又具和諧氛圍的景象,共同構筑目瑙縱歌的整體美。

目瑙縱歌的“目瑙”音樂,主要是歌,其次是器樂?!澳胯А币魳肥羌漓胄缘母?,景頗族的原始宗教觀念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的生產生活總是和宗教祭祀活動交織在一起,所以,“目瑙”音樂主要是以宗教祭祀性為主。祭祀音樂是和景頗先民們早期的歷史聯系在一起的,在遠古的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對自然界的很多奇異之事不甚了解,對自然界幾乎沒有什么認知,因此就幻化了很多鬼神的存在,通過祭祀儀式來祈求保佑。目瑙縱歌節上出現的人們一起呼喊的“哦熱熱”,就是目瑙縱歌的歌聲?!芭稛釤帷备柘啾痊F代音樂在音節、旋律與和聲等方面的復雜而豐富的程度,雖然歌詞較少,形式簡單,一般只有三到四個音的反復,音律也不穩定,但那近似吼叫與吶喊的聲調,顯示景頗人們蘊藏的巨大威力。詞的內容是次要的,重在共鳴,成千上萬的人同時呼喊“哦熱熱”,如山呼海嘯、風雷交擊,頓時山鳴谷應,真有千軍萬馬、排山倒海的氣勢,這樣的音樂特點與景頗先民的原初生活與宗教文化息息相關。在原始社會,景頗先民過著采集狩獵的集體生活,又常有部族間的戰爭,為了團結本部族的力量,于是在采集狩獵或對外戰爭中,景頗先民都聚在一起通過吶喊聲以增強士氣,使獵物或敵人膽怯,從而輕易捕獲或取勝。另一方面,祭祀性的歌,都是邊跳邊唱,“哦熱熱”的歌聲是為了驅趕魔鬼不讓其靠近人們?!澳胯А币魳返臉菲髦饕氰氳屌c木鼓,都是打擊樂,適合在大型的節日活動中使用。铓鑼與木鼓一起演奏時,聲音渾厚、急促、有力,聲聲震天動地以顯示其盛大而隆重?!澳胯А蔽枋巧贁得褡甯栉杷囆g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因其特殊的舞蹈樣式而備受各民族的喜愛?!澳胯А蔽璞憩F的主要是祭祀性的、軍事性的與狩獵性的活動?!澳胯А蔽栊纬傻氖且环N圈態結構,這種圈態結構主要有瑙雙舞蹈和瑙巴舞蹈組成。瑙雙舞蹈由瑙雙組成兩隊,它與大隊伍分開后,從右向左內繞。瑙雙一路上的舞蹈要表現目瑙縱歌全過程的勞動場景,包括二十多個舞蹈動作,每一個舞蹈動作,需要繞兩周,共繞場四十多周。瑙巴舞蹈分左右兩隊,左行隊向左繞,右行隊向右繞。舞隊可以繞成螺旋形曲線,左右兩隊也可以相互配合共同繞成菱形圖或各自繞成波浪形曲線。目瑙縱歌的隊伍呈環狀展開,從高處看就像一條條盤旋的長蛇,數千人乃至上萬人在這個隊形中秩序井然,隊列中不時發出“哦然,哦然”的聲音來統一步調,舞者在瑙雙帶領下,時而穿插,時而環繞,進退有序,成千上萬的人踩著同一個鼓點前進,隨著鼓點的變化,舞步隨之改變,毫不紊亂,井然有序,而且氣勢越來越宏大、規模越來越龐大、音律聲和“哦然”聲越來越響亮,響徹整個景頗民族地區,給人一種愉悅、歡快、團結與和諧的感受。

目瑙縱歌是歌、樂、舞的綜合體,目瑙縱歌的文化事象在音樂與舞蹈的演進中、在音樂與舞蹈的共鳴中得以展開?!澳胯А币魳酚衅涮厥獾囊袈山Y構與祭祀文化,“目瑙”舞蹈有其特殊的圈態結構與宗教內涵,因此,“目瑙”音樂與“目瑙”舞蹈構成目瑙縱歌的兩翼,兩翼共同構筑目瑙縱歌民族節日經典,也形成民族藝術典范。

四、目瑙縱歌是雕刻與繪畫的審美綜合

景頗族的雕刻與繪畫是景頗人們信仰原始宗教的產物,是“靈魂不死”與“萬物有靈”觀念的具體體現。在景頗族的各種造型藝術中,大多數藝術形態都是原始宗教的遺跡,包括建筑上的雕刻、服飾上的花紋、刀劍上的紋飾等。雕刻與繪畫的藝術樣式是景頗族的審美展現,這些雕刻與繪畫增添了目瑙縱歌的神秘性與神圣性,為目瑙縱歌蘊藏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提供了闡釋空間,說明了目瑙縱歌是雕刻與繪畫的審美綜合,也是景頗族的審美空間所在。

目瑙縱歌活動中,立于目瑙縱歌場地中央的“目瑙示棟”即鬼樁上雕畫的各種圖案,就是景頗族雕刻的集中體現。這些圖案中既有單體圖案,又有圖案與圖案之間按照某種關系組合而成的多維圖案。有以自然物為主的,如大雪山、太陽、月亮、星星等;也有以人文圖案為主的,如乳房、神刀、寶劍等;還有自然物與人文相結合的圖案,如螺旋式、波紋式、回旋式的圖案,菱形圖、蕨紋、南瓜子圖案等??疾爝@些圖案,均與景頗族的歷史、宗教與文化相關。大雪山,代表景頗族的發祥地“木拽省臘崩”(青藏高原某地);太陽,代表景頗族的天鬼“木代”;月亮、星星,代表景頗族對碧空的皓月、閃爍的星星與蒼天宇宙的認識;螺旋式、波紋式、回旋式圖案,代表景頗先民所經歷過的漫長、曲折、飽含辛酸的遷徙之路;神刀與寶劍,代表著景頗族以長刀長劍開山劈路的征戰、遷徙與奮進歷史;菱形圖,代表食物的獲??;乳房,代表景頗族的性崇拜;蕨紋,以自然物為符號象征人類繁衍;南瓜子,象征各民族團結等。[4]除此之外,在目瑙縱歌的祭祀活動以及其它祭祀活動中,經常能在木樁或景頗服裝上看到類似鳥類的圖畫,而且在目瑙縱歌的領舞者瑙雙的頭頂也插有類似鳥的羽毛,這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疾爝@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可能有幾種解釋,一是景頗族的神話史詩文本中記載景頗族的祖先寧貫娃在治天理地時得到了神鳥的幫助,而且也記載了目瑙縱歌來源于鳥類,因此對鳥類有著特殊的情感因素,已把鳥圖騰加以崇拜;二是原始先民生存愿望的強烈表現,原始先民為了在惡劣的生存條件及“恐怖”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去,不得不與之斗爭,有時要隱秘自己不被發現,即用頭飾保護自己驚嚇獵物;三是根據景頗族的神話傳說,景頗族的織花統裙來源于鳥類,是景頗先民根據巴板鳥的形狀與顏色搭配來進行服飾的審美創造。還有,在目瑙縱歌舉辦場地的四周及大門口的木樁上都刻繪有龍齒鋸紋圖案,這種圖案也是原始宗教的反映,目的在于用這種特殊的形式把邪惡拒之門外,現在很多的景頗寨子,在寨門上都刻繪有與之類似的圖案,說明原始宗教觀念一直延續至今。在雕刻、繪畫、服飾以及其它的裝飾中,景頗人們運用了紅、黑、白為主的色彩,這幾種色彩在很多少數民族的藝術創造中均有體現,是原始社會先民們經常使用的色彩樣式,這可能與當時的生產水平有關。紅、黑、白三色的運用在審美體驗中有明朗、渾厚、壯麗的特點,體現了景頗族的心理特征和審美情趣。

目瑙縱歌節日活動中出現的雕刻與繪畫賦予了目瑙縱歌濃郁的宗教特色與神秘色彩,對很多圖案的闡釋雖符合文化學的原理,也遵循原始宗教的發展規律,但能否與當時的實際狀況相符,也許沒有人能夠完全印證,或者根本無從驗證。雕刻與繪畫在很多少數民族早期的歷史文化中均出現過,或者與宗教祭祀有關、或者與圖騰崇拜有關、或者與軍事戰爭有關、或者與民族審美創造有關等,從很多方面均可進行解釋。景頗族的很多圖案均是按照雙數(如雌雄相對)來進行雕繪,很可能與景頗原始宗教中的數字有關,這只有等待新的研究發現。目瑙縱歌中出現的雕刻與繪畫使用了一定的繪畫技巧與創造手法,富有規律性、整齊性與對稱性,而且使用了不同的色調來表現不同的事物,這充分體現了景頗族的審美向性與審美維度,因此,目瑙縱歌是雕刻與繪畫的審美綜合。

五、結語

目瑙縱歌是集詩歌、宗教、音樂、舞蹈、雕刻與繪畫的藝術綜合體,是景頗族傳統文化歷史發展與邏輯發展的統一、是神話傳說與文本文學的統一、是原始宗教與祭祀儀式的統一、是音樂與舞蹈藝術的統一、是雕刻與繪畫藝術的統一,目瑙縱歌集中展現了景頗族的傳統文化,是少數民族民間節日的經典,也是民族藝術的典范。還有很多有關目瑙縱歌的藝術形態及其文化意義尚待發掘,這需要研究者付出艱辛的努力。

注釋:

① 景頗族神話史詩的文字文本現有兩個版本,一是李向前搜集整理的《目瑙齋瓦——景頗族創世紀》(簡稱《目瑙齋瓦》),于1991年由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二是蕭家成翻譯整理的《勒包齋娃:景頗族創世史詩》(簡稱《勒包齋娃》),于1992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兩個版本均源自同一個口述人,即已故的景頗族大齋瓦(景頗族最高等級的祭司)沙萬福。

[1] 李曉佳,趙國云.景頗文化探秘——有多少未知的往事隱于狂歡[N].民族時報,2010-03-09.

[2] 閔楠.景頗“目瑙縱歌”是紀念還是練兵?[N].生活新報,2012-03-20.

[3] 周興勃.景頗族文化[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60-61.

[4] 德宏州委宣傳部.目瑙縱歌:文化藝術園里的一朵艷麗奇苑[Z].芒市:德宏州委宣傳部材料,2007.

(責任編輯 婁自昌)

A Study on Comprehensive Art Form of Munauzumgo

XU Junliu
(School of Literatur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Munauzumgo is a large sacrifi cial festival of the Jinghpo nationality, and is the grandest folk festival. Munauzumgo embodies Jinghpo'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s the modern presentation of Jinghpo's primitive religion, oral literature, poetry, music, dance, sculpture and painting. We can get a glimpse of the Jinghpo's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contains rich color of primitive religion by studying comprehensive art form of Munauzumg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nic culture.

Munauzumgo; art form; primitive religion; ethnic culture

J722.2

A

1674 - 9200(2016)05 - 0015 - 05

2016 - 05 - 1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云南特有民族創世史詩的文化生態研究”(15YJC751055)階段性成果。

徐俊六,男,云南江川人,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民族藝術研究。

猜你喜歡
景頗族先民舞蹈
德宏傣族和景頗族高血壓現狀及影響因素
學舞蹈的男孩子
德宏州景頗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
賽加城址先民的生產經營方式
舞蹈課
奇妙的博物館
將先民們的寶貴財富留給后代子孫——記浙東千年古鎮崇仁鎮消防安全工作
校園舞蹈 多姿多彩
《景頗族文學概論》的編撰研究
對“景頗族舞蹈”的保護與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