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創時代現代農業創客培養的實踐探索①

2016-03-18 18:48溫州科技職業學院鄒良影
關鍵詞:創客現代農業專業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鄒良影

當前,隨著農村青中年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新生代青年又不愿意從事農業行業,我國農業將面臨“誰來種地”“誰來種好地”的嚴峻挑戰;另一方面,我國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面臨著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態勢,對農業從業者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F代農業職業教育也亟須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現代農業人才培養質量。那什么樣的人才是現代農業發展所亟須的呢?筆者認為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在國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社會背景下,在現代農業轉型發展行業背景下,現代農業創客是現代農業發展亟須人才,也是我國高等農業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新方向。

一、現代農業創客內涵分析與理解

隨著“創客”一詞進入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同時也進入了高校的眼簾,那什么是創客呢?創客一詞源自英語“maker”,克里斯·安德森在《創客:新工業革命》一文中將“創客”定義為,不以營利為目標,利用3D打印技術以及各種開源硬件,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①“創客”:《柔軟地改變教育》,《中國教育報》2014年9月23日第005版。隨著創客概念的提出,近年,創客運動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出現了眾多的創客空間,國外如麻省理工的創客空間,國內如深圳柴火空間等,其核心內涵是強調將想法變成現實,讓人做夢想的實現家。而在中國,創客活動上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倡議,下連每一個普通人的人生夢想。那現代農業創客內涵是什么呢?現代農業創客與創新、創造、創業之間的聯系點與不同點在哪?創新教育、創造教育、創客教育、創業教育內在聯系又在哪?

(一)創新、創造、創業、創客內涵分析

對于創新、創造、創業、創客,創新往往是需要有好的點子來開展;創造往往需要從無形到有形,要有作品出來;創業不僅僅需要有好的想法,而且要有考慮盈利、資金來源、團隊組建、可行性、市場需求、場所選擇等等多方面的因素,這不僅要求創業者需要有創新意識,而且要有經營管理能力、決策分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等;創客則是把自己新的有創意的想法變為現實的人。但是它們之間的根本內涵是一致的,其最終落腳點都是把想法變為現實。區別在于,創新聚焦于好方法或好想法,創造聚焦于好作品,創業聚焦于好商機或好模式,參與創新、創造、創業活動的人都可以定義為“創客”。

(二)創新教育、創造教育、創客教育、創業教育內涵分析

在這之前有許多學者對創新教育、創業教育都有不同的定義與歸納,普遍認為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創造教育根據創造學的基本原理,以培養人的創造意識與創造能力的教育;創業教育是培養人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的教育。②百度百科:創新教育;創業教育。楊現民,李冀紅等學者認為創客教育是一種融合信息技術,秉承“開放創新、探究體驗”教育理念,以“創造中學”為主要學習方式和以培養各類創新型人才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筆者認為創客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一種教育模式。

創新教育、創造教育、創客教育、創業教育的根本內涵是一致的,都是挖掘點子,努力讓點子變為現實的教育,其區別一是側重點不同,創新教育側重于創新思想,創造教育側重于創造作品,創客教育側重于創新實踐,創業教育側重于綜合能力。它們的內在聯系是相輔相成,互為依托的,創客實踐是創新點子落地的最好途徑,是創造出作品的有效途徑,也是創業實踐前最好的歷練。

(三)現代農業技術應用創業型創新人才內涵

筆者認為現代農業創客暨現代農業技術應用創業型創新人才,它是在現代農業技術應用、創業、創新、創造、創業型創新人才等多個概念的基礎形成的一個綜合性概念。這種人才培養途徑是需要通過大概念的創業教育來實現,所謂大概念的創業教育就是指包含了創新教育、創造教育、創客教育、創業教育等內容。這種人才應具備現代農業技術能力、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等各種能力?,F代農業技術應用創業型創新人才可以理解為:一是區別于企業家,屬于所有權屬性較低、現代農業技術含量較高的創新創業人才,屬于創業型創新人才的范疇。二是掌握著現代農業技術,并具有創新、創造精神與能力和創業基礎,擁有將現代農業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并走向市場的能力。三是利用現代農業技術進行創業,以推動現代農業技術商業化價值實現為基本特征、組織相關要素和資源、提供創新產品和創新服務。

二、現代農業創客培養探索與實踐

在當下,如何培養現代農業技術應用創業型創新人才來解決現代農業發展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實施集興趣激發、樂趣激勵、志趣引擎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創業教育。

(一)創立“導師+項目+團隊”培養體系,讓學生帶著興趣開展現代農業技術學習,培養現代農業專業技術能力

涉農高職院校,可以充分發揮農業學科科研優勢,推動科研反哺教學,讓科研優勢轉化為創新人才培養優勢,以成果應用為導向,開展現代農業技術教育實踐。一可以實踐“師導生研”模式。高職類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相對較弱,科學研究能力不足,但是動手能力強,思維開闊,是優勢和劣勢都十分明顯的一個群體,針對他們,讓導師指導學生開展結合專業的科研實踐活動,能彌補短板,發揮長處,讓涉農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術得到很好的提高。例如溫州科技職業學院通過實施“導師+項目+團隊”培養體系,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給予技術指導,先后共立項“辣椒露地栽培新品種篩選試驗”“安全優質草莓盆栽技術研究”等學生科研項目500多項,3000多名學生參與,通過科研創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學生在各類競賽中彰顯農業技術應用能力,如“綠庭無土水培項目”榮獲浙江省高職高專挑戰杯特等獎。二可以實踐“師創生隨”模式。很多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共性問題是紙上談兵、缺乏行動,尤其是缺乏帶有示范作用的行動。教師的創業實踐帶動以及榜樣的樹立,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技術應用實踐意識。例如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大力支持教師開展創新、創造、創業活動,以教師為主體,讓學生當助理,以教師創客帶動學生創客,結合專業開創了花海植物創意工作室、互聯網+智能農業創新工作室、“筑匠”園林工作室等創客工作室,每個創客工作室吸收5至10名學生參與,教師和學生一起將創意、創新點子變為創業實踐,讓創業教育變得生動起來。三可以實踐“師生共創”模式。學生與教師一起開展專業創新與實踐既是一種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學習形式,能有力促進學生專業學習。例如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吳春誠老師帶領師生團隊聯手攻關“炒菜機”并成功推向市場。

(二)打造“訓研創”一體實驗實訓教學體系,在參與創造實踐中產生樂趣,培養學生基于現代農業技術的創新創造能力

涉農高職院校都擁有自己的實驗實訓平臺,也非常重視實驗實訓工作,著力于培養涉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往往關注“訓”比較多,忽視“研與創”,但是恰恰“研與創”是關鍵,是培養學生創新創造創業能力的關鍵環節。筆者認為可以建立“訓、研、創”一體的實驗實訓室,把學生專業實驗實訓與專業創新、創造有機整合在一個平臺內,有效促進了學以致用、用中生趣。例如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一方面依托溫州市種子種苗科技園,實踐中創新。種子種苗科技園學生實踐區由36個大棚組成,設有設施農業、大宗農作物、園藝精品、特色畜牧等四個功能區,總面積達52畝,遵循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原則,培養精于技術、長于經營、善于管理的現代農場主。目前,有十多個創客團隊在其中開展新品種培育等實踐,如陳嘉威等同學在科技園內培育著番茄、南瓜等作物,深耕農田立志當現代農業創客。另一方面依托涉農專業實訓平臺,實訓中創造。所有涉農系都建立了專業實訓實踐平臺,農業與生物技術系搭建了大學生現代農業園,高年級學生分小組承包大棚生產,并在導師的指導下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進行研發創業,低年級學生到高年級學生承包的大棚中實訓;園林水利工程系設有農業創意園與植物智能工場,實現學生植物水培研發、培育、營銷一體;動物科學系開設寵物醫院,學生在全真環境中開展崗位創造工作。依托這些平臺,學生發明的“家庭立體生產蔬菜栽培架”“智能燃氣灶節能裝置”“寵物公廁”等均申請了國家專利?!坝H子農莊項目”獲得首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意創新創業”挑戰賽一等獎等。

(三)依托“點線面”三維創業教育模式,引導學生爭當現代農業創客,樹立興農志趣,培養現代農業技術應用創業能力

“點線面”三維創業教育模式是抓住學生個體教育“點”、緊扣人才培養“線”、構建保障支撐“面”三個維度開展創業教育,著力培養涉農專業大學生現代農業技術應用能力,讓涉農專業大學生樹立興農志趣,為現代農業發展做貢獻。一是抓住個體教育“點”,培養學生農業創業意識。實施“聽、觀、行”的體驗式教育,“聽”“三農”講座、舉辦論壇等,讓學生對現代農業有初步了解;“觀”現代化農業,讓學生到農業企業、到現代農業園、到產業區去體驗現代農業;“行”,讓學生參加農業社會實踐,在服務“三農”過程中,愛上農業,如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推出百名專家帶千名學生服務萬計農民活動,學生到田間地頭服務農戶,讓學生立業為農、立志興農。二是緊扣人才培養“線”,培植學生運用現代農業技術創業能力。涉農高職院校要在農業人才培養方面,要深化改革,從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等多方面加以設計,融入創業教育于其全過程。例如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實行“平臺教學、專業分流、崗位培養”教學方案改革,全方位培養學生創業能力。三是構建保障支撐“面”,保障現代農業創業教育有序開展。涉農高職院校本身就是弱勢群體,資源本身就不多,要學會“化緣”,整合政府、學校、企業等多方資源,支持現代農業創業教育。例如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爭取政府政策支持,推動溫州市政府出臺鼓勵大學生農業創業就業的相關政策;整合企業(基地)資源支持,通過“導師+項目+團隊+基地+農戶”的途徑整合相關企業、基地資源,實現校企雙贏。如水果玉米項目,先后在溫州澤雅、永嘉古廟等地實踐,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更促進了當地農戶增收,真正實現“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戶家”。

三、現代農業創客培養對策與建議

現代農業創客暨現代農業技術應用創業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有一些涉農高校已經在探索與實踐,比如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在此,就如何培養現代農業創客,筆者認為要實施以學生“興趣、樂趣、志趣”為導向,以結合本土、結合專業、結合學生“三結合”為理念,以集創新、創造、創業于一體為途徑的現代農業創業教育。

(一)以學生“興趣、樂趣、志趣”為導向

興趣、樂趣、志趣之間內在聯系在于三者是層層遞進關系,興趣聚焦于你是否有意愿去做這個事情,樂趣聚焦于你能快樂地去做好這個事情,志趣聚焦于你不僅能快樂去做好這個事情,而且把它當成自己的志向并愿意為之努力。在涉農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首先就要激發起學生的創新的興趣、在參與中產生樂趣,在互動中發展志趣,只要集興趣激發、樂趣激勵、志趣引擎才能使學生樂于當現代農業創客。

(二)以結合本土、結合專業、結合學生“三結合”為理念

一是要與本土相結合。國外對“創客”的理解多指集中在計算機領域,我們則認為“創客”可以廣義的指把想法變為現實的人,是可以跨越到各個領域的。培養現代農業創客就要充分結合國情、學情和農情,因地制宜地開展。二是要與專業相結合。創客沒有專業知識的支撐就失去了創新的源點?,F代農業創客就需要在現代農業技術基礎上實踐。比如農業專業的,是否可以發明一種機器人來摘果實,來管理農業大棚;是否可以發明一種蔬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可以通過手機一掃,手機內App系統對這個蔬菜農藥殘留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瞬間得出分析數據供消費者參考。三是要與學生相結合。青年大學生正值最具活力、最富創意的人生階段。創業教育就是要喚醒他們心中沉睡的創新基因,激發他們的興趣。

(三)以“創新、創造、創業”一體為途徑

開展集創新、創造、創業于一體的創客培養活動有效延伸了創業教育鏈條,實現了從創新意識培養、創造實踐、創業孵化的有機銜接,形成完整的、帶有鮮明學科專業特色的創業教育體系,提升了創業教育,促進了“現代農業創客”的培養。

總之,在現代農業創業教育的帶動下,涉農高校必將從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轉變為知識傳授、農業技術應用和創新創造“三位一體”;也必將讓學生在學到知識同時,思考如何應用現代農業技術,使夢想變為現實。在這整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現代農業技術、技術應用能力、創新創造創業能力;也促進院校與社會、專業與產業、知識與實踐對接,更是在推動教育變革的同時以創新創業的方式積極地推動社會與產業創新。

猜你喜歡
創客現代農業專業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現代農業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讓路人都可以坐下來當創客
創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