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在X的面上”構式的固化歷程及其語用特征

2016-03-19 19:28,儲
語言研究 2016年3期
關鍵詞:構式面子交際

張 言 軍 ,儲 澤 祥

(1. 信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2. 華中師范大學 文學院,武漢 430079)

本文將要討論的“看在X的面上”構式指的是下面這樣的語言現象①:

1) 看在兄弟面上,優待優待他,慢慢地我跟他來談。

2) 玉兒媽惱了,罵了起來:到底是你娘的野種,不懂得個道理!……不是看在姨奶奶的面上,我馬上叫你給我滾!

這類構式在日常交際中經常使用,能產性也很強,根據說話人身份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說話人希望聽話人考慮某種關系而做出對自己或他人有利的行為,可以概括為“請求”型,如例1),說話人看到對方將要做出對“他”不利的行動,請求對方考慮“兄弟之間的情分”而能“優待優待他”。另一類是說話人自我考慮到某種人情關系,而做出對聽話人有利的行為,可以概括為“寬恕”型,如例2),說話人“我”考慮到了姨奶奶這一親情關系的存在,才做出了對“你”有利的行為,即“沒有叫你馬上滾”。而從更高的層次上看,兩種看似矛盾對立的構式義卻又是相通的,即從受益方的角度出發就是“請求”,從給予方的角度出發就是“寬恕”,而站在更高的層面看,它們都是為后續動作行為的發生提供了一個前提理由。

不管是“請求”還是“寬恕”,這一整體意義是不能從其構成成分中完全推導出來的,參照構式的經典定義,可以認為,現代漢語中表示“請求/寬恕”義的“看在X的面上”應該屬于一個典型構式。

同時,我們還看到,在現實表達中,該構式也有一些變體形式,如“看在X的份上(有時寫作“分上”)”、“看在X的面子上”、“看在X的身上”、“看在X的臉上”、“看在X的場面”等。由于它們彼此之間在表意上并不存在本質的區別,所以下文在討論時對這些字面上稍有不同的各變體形式不再做進一步區分,統稱為“看在X的面上”。

本文將在借鑒構式語法理論及其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看在X的面上”構式做全面的分析,文章主要討論以下幾個問題:(1)構式義的生成機制;(2)構式的固化歷程;(3)構式的語用特征。

一 構式義的的生成機制

(一)構式的構成

表示“請求/寬恕”義的“看在X的面上”構式,其構式框架是由常量“看在……的面上”以及自變量X來組成的。構式在微觀層面的差異,是由代入X的值的不同造成的。社會交往中請求他人給予自己有利的行動亦或寬恕對方某種不適的行為或言論的理由有很多種,所以X的構成類型以及內容也就較為多樣化。

立足于共時層面,從句法類別上看,“X”可以是一個代詞,也可以是一個稱謂名詞、專有名詞或普通名詞。例如:

3) 看在我的面上 / 看在祖先面上 / 你看在夫妻臉上 / 看在嘉軒面子上

除了簡單形式的詞之外,“X”還可以是結構形式較為復雜的短語,如:

4) a. 看在你還沒長太大的份上 / 看在你們有禍事發生的份上 (主謂短語)

b. 看在你兒子的份上 / 看在你這份苦心上 (偏正短語)

c. 媽媽看在我和哥哥的面上 / 看在朱瑞芳和姨夫的面上 (聯合短語)

從語義類別上看,典型的X都是一些具體的、指稱人物的、生命程度比較高的社會化關系詞語,如“同鄉、主任、夫妻”等,這一類別的X不僅在歷史上是最早出現的,而且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因此,可以判定這一類型就是該構式中X的原型。

但隨著構式的發展,X也可以是抽象的、低生命的事件或性狀范疇。如:

5) 看在你這般誠意道歉的份上 / 看在大好前程的份上 / 徐鳳英看在秀妮有孕的份上/ 看在您第一次的份上

“這般誠意道歉”是一種抽象的性狀,這是在構式成熟并習用化以后X進一步擴展帶來的結果。這一類型不僅在歷史中出現的較晚,而且使用頻率上也較低。

(二)構式義的生成機制

那么,“看在 X的面上”構式的“請求”或“寬恕”的構式義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認為,該構式義的產生源自于語用推理,更進一步說就是演繹推理。所謂演繹推理,就是從一般性的前提出發,通過推導即“演繹”,得出具體陳述或個別結論的過程。這樣我們運用三段論可以把“看在X的面上”構式的推理過程表示為:

大前提:熟人社會人際關系

小前提:看在X的面上

結果:請求有利行動/給予有利行動

為了更好地認識該構式的推理過程,我們有必要對漢語的社會人際關系結構做一簡單的介紹。

20世紀40年代,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一書中,以豐富的經驗事實為基礎,提出“熟人社會”概念,并詳細分析中國社會人際關系結構特征。在這一熟人社會的圖景里,人們從熟悉獲得信任感,獲得可靠性認可,以及對行為規矩的身體化遵守,而不是法律、行政條例。費孝通先生的“熟人社會論”獲得當代許多研究中國鄉土社會流變問題的學者的一致贊賞,它揭示了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中國社會內核始終是一個以血緣或親緣關系為紐帶的“面對面的社群”或“圈子社會”①http://www.cssn.cn/ddzg/ddzg_ldjs/rwyj/201112/t20111201_807294.shtml?!笆烊松鐣敝阅軌蚴⑿?,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歷來是一個“人情社會”,注重“禮尚往來”,而由此造成的可能就是禮大于法,以“關系”代替“契約”,以“熟人的情感”來代替法律的尊嚴。

有了如上對中國的社會人際關系結構的認識,下面就可以對“看在X的面上”構式的推理過程做出如下更為細致的描寫:

事理大前提:在“熟人社會”以及“人情社會”里,大家都遵循互惠的交往原則,都很看重并會切實尊重熟人的面子。

事實小前提:交談中,說話人考慮到或希望聽話人考慮到X這一人際關系的存在。

推理結果:說話人或聽話人應該尊重熟人社會的交際規則,為說話人或聽話人提供必要的有利條件。

下面結合例子來看“看在X的面上”構式具體的推理過程。

6) 你就看在娘的份上,應了這回吧?

說話人說出“看在娘的份上”之后并沒有進一步明示具體內容的信息,如果受話人要完整理解這一構式的蘊含義或言外之意,那么就需要聽話人借助于社會百科知識對其作出完整的解讀。在漢語社團中,形成的共識是,母親對子女的恩情是世間所有情義中最重的,母愛是用任何語言都難以準確形容的。而“看在娘的份上”可能就有讓聽話人考慮“娘”在養育兒女中所付出的艱辛,或者“娘”在日常生活中對兒女無微不至的照顧等等,既然“娘”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對子女有莫大的恩情,那么子女理應在行為上順應“娘”的心意,否則就會被視為不孝。只有有了這樣的理解,才能真正理解該構式所表達的“請求”義。

構式義的生成由生活推理而來,在社會生活中,由于某種情景的反復出現,或者受到某種社會文化的規約,當說話人說出某個事物或現象之后,聽話人會在正常的生活推理中推導出說話人的真實含義,從而對說話人的話語做出恰當的反饋。而隨著構式的固化以及熟語化程度的提高,最初需要借助于語用推理才能獲得的“請求/寬恕”義,就會被構式所吸收。

二 構式的固化歷程

(一)“看”的認知義與“臉面”的概念隱喻

依據《說文解字》“看”從字形上看,是一個會意字,小篆字形從手從目,表示把手搭在眼睛上部遮擋陽光,往遠處張望,隸定之后成為現在的字形。魏勵等(2010:215)指出“看”由遠望義后又逐漸引申出用眼睛直視人或物、觀察判斷、對待、診治、照料、探望、拜訪等義項。具體到“看在X的面上”構式上來,“看”明顯已經不是其本義用法,因為面子、情分、關系等并無可看之處,這樣,“看”從觀看義就虛化為表示“思考、考慮”義的認知義動詞??缯Z言的研究也證明,從視覺動詞和言說動詞向認知動詞的引申具有人類語言的共性。而且“看”詞義從“觀看”域(源域)投射到“思考、考慮”域(目標域),也正符合認知語言學“以身寓心”的隱喻原則。在“看在X的面上”構式中,表面上看,是“看+臉面”,但在實際意義上,臉面已經發生了變化,它隱喻的是人情關系,既然在交談中說話人提出要考慮某種人情關系,也就意味著說話人將請求他人或給予他人有利的行動。

(二)“在”的附綴性質以及“看在”的連體化

崔應賢(2013)對“V到N”中“到”的歸屬問題做了新的審視,認為“到”在“V到N”結構中構成了一個從“動詞——介詞——助詞——詞綴”的語法化斜坡。崔文的分析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啟發。那么,“看在X的面上”構式中“在”如何理解呢?首先可以明確的一點是,“在”肯定不能是動詞,那么是不是就只能看做介詞呢?我們也不太贊同。張誼生(2010)在討論“V/A于”結構時指出“無論是從歷時進化還是從共時變異的角度來看,嚴格意義上的介詞和詞綴都是少量的,絕大多數演化中的類后綴‘于’,其實質就是一個介于虛詞和詞綴之間的后附綴(enclitic)”。我們的觀點是可以把構式中的“在”看做一個附綴性成分,因為“在”在有些表達中還可以脫落,而詞綴是不能隨意脫離前面的宿主的,所以附綴的身份比較不容易引起誤解。

通過對語料的觀察以及分析,可以看出“看在”已經在讀音上發生了連體化,即“看在”中間不能出現停頓,而在“看在”之后卻可以有一個小小的停頓,我們認為讀音上的連體化是由于受到認知上的組塊(chunking)心理造成的,由于“在”在“看在X的份上”構式中并不是必有的語義成分,而X又是一個獨立的組塊,并不受“在”的轄制,這樣“在”就會向前靠攏,同時放在更為宏觀的背景中來觀察這一個案,還應看到漢語詞匯雙音化所帶來的連鎖效應,單音節的“看”和“在”組配在一起正好構成了一個標準的雙音節音步,在韻律上已經具備了詞的形式。

(三)構式的形成以及歷時擴展

就我們對歷史文獻材料的調查來看,“看在X的面上”構式最早出現在五代文獻材料中,如:

7) 汝今與吾為使,親往毗耶,詰病本之因由,陳金仙之懇意。汝看吾之面,勿更推辭,領師主之言,便須受敕。(《敦煌變文集新書》)

從這一例看,早期構式的構成跟現代漢語中常見的“看在 X的面上”還略有不同,“看”已經發展出了認知義,但附綴成分“在”還沒有出現。而從表義上看,該構式是“請求”型的,結合現代漢語語料來看,這一類型應看做是“看在X的面上”的基本用法。

而就使用頻率看,五代時期僅發現上面一例,到了宋元話本小說中,該構式的使用頻率有所提升,共檢索到4例,如:

8) 官人可以看妾之面,救他一命還鄉。(《元代話本選集·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看在X的面上”構式進入明代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首先是使用頻率的提升,僅《三國演義》一書中就出現了10次。而完整型的“看在X的面上”構式的進一步發展是在晚清民國時期,在《小五義》《三俠劍》、《九尾魚》、《清代宮廷艷史》、《雍正劍俠圖》等通俗文學作品中“看在X的面上”構式都有了較大規模和較高頻率的使用。下面略舉幾例:

9) 眾位高親貴友,看在勝英的面上,我給眾位高親貴友賠禮。(《三俠劍》)

10) 你凡事看在我的面上退讓一分,盡他一個面子,我終不肯叫你吃虧。(《九尾魚》)

除了使用頻率的提升外,還可以看到,“看在 X的面上”構式化的程度也在進一步提高,這一表現主要體現在構成成分“面上”可以被“份上”(有時也寫作“分上”)、“面”、“面子上”、“情分上”、“老臉”、“身上”、“場面”等詞語替換,而且有時還可以隱含不出現,語表形式為“看在X”,如:

11) 此時陶氏由床上下來,羔羊吃乳,跪在黃昆面前,叫道:“丈夫!一日夫妻百日恩。無論如何,你都看在我年輕無知?!秉S昆的刀向下一剁,陶氏便圍繞著黃昆跪著爬,用手托著黃昆的刀,黃昆此時不覺心軟手軟,刀不忍下落。(《三俠劍》)

進一步觀察語料還可以發現,構式在形成初期“X”只能是名詞性詞語或短語,X都是一些具體的、指稱人物的、生命程度比較高的事物,但隨著構式的發展,X也可以是抽象的、低生命的事件或性狀范疇。不過,就總體情況而言,“X”仍是以名詞性詞語占絕對優勢。

雖然X的類型有所擴展,但構式的核心意義并未發生變化,不管是基于某種人際關系,還是基于某種情形或性狀范疇,交談雙方都是以此為基礎而請求對方或給予對方有利的行動。

三 構式的語用特征

(一)基于面子維護的話語策略

對于面子的維護,是人類語言交往中普遍需要考慮的問題,Brown & Levinson(1987)在Goffman等人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成熟的面子理論,力圖將面子作為一種普遍的語言現象來研究(何自然、陳新仁2002:46)。而本文討論的“看在X的面上”構式的使用其主要話語功能就是對交際雙方面子的維護。

當然,由于社會環境以及文化觀念的差異,不同社團對于面子維護的方式是不一樣的。Brown &Levinson(1987)認為說話人讓受話人做某事的行為(如命令、請求)或讓受話人接受或拒絕的行為(如提供、許諾),都妨礙到了受話人的行動自由,因此都是一種威脅到受話人負面面子的行為(李軍、宋燕妮2004)。但我們看到,在漢語社團中,雖然“看在X的面上”構式表達了“請求”“寬?。梢钥醋鍪菑V義的“提供”)”的意義,但并不構成對受話人面子的危險,相反,應該把這種表達構式看做是對聽說雙方面子維護的一種良好手段。

李軍、宋燕妮(2004)指出,漢文化社會特別重視人情關系和人際的融洽,情面面子被看成是個體人際影響度和關系融洽度的標尺。在人際交往中,給對方以情面,達成關系的和諧和交情的深厚,就給了對方莫大的面子,而不給對方態度的和善和交際的便利就是拂了對方的面子。當說話人想請求受話人做出某種有利于己方的行為時,并沒有采取直接役使的方式,而是采取了間接委婉的表達方式,即請求對方能夠考慮某種人情關系,使對方能在這種人情關系的作用下,做出對說話方有利的行動。如“看在同鄉的份上,你放我過去”,說話人的言語動機是想請對方做出“放過自己”的行為,但說話人如果直接表達這一請求,對聽話人來說可能是一種強加,是一種威脅到聽話人負面面子的行為。說話人為了避免對聽話人面子的傷害,在話語表達中就采取了非公開的禮貌策略,即先提請聽話人考慮“同鄉”這種人情因素。在熟人社會,出門在外,同鄉人之間要相互照顧是社會交往約定俗成的交際規則。在這種背景信息的指引下,說話人對聽話人提出某種要求,對聽話人來說不僅不再是一種強加,而且聽話人接受說話人的請求反而會被認為是遵守了約定俗成的社會交際規則。

構式的“請求”功能是對聽話人面子的維護,而“寬恕”功能則是對說話人面子的維護。當說話人想做出對對方有利的行為時,其預設信息是將改變自己原有的計劃,如“看在主任的面上,我讓你們的酒在柜臺上擺一擺吧”,說話人預設的信息是本來不讓你們的酒在柜臺上擺放,但現在說話人卻要改變自己的初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是被社會認可并被贊揚的一種行為,而“朝三暮四”“朝令夕改”等是被世人所鄙棄的行為。因此,說話人為了避免給受話方或他人留下反復無常的負面印象,也就必須采取一定的策略來挽救自己的面子。而“看在X的面上”構式的使用則可以弱化甚至淡化自己行為的反復無常,說話人自己提出“看在主任面上”這一信息,在熟人社會中,給他人以情面,特別是給尊者或者上級以尊重,是漢語社團約定俗成的交際規則,說話人主動提出這一信息,意味著說話人雖然改變了自己的初衷,但因為是在遵守社會交際規則的前提下做出的,所以不僅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會被社團成員普遍接受甚至獲得贊賞的。

(二)構式的語篇特征

其一,可以多項連用,用以加強語勢?,F實交際中,當說話人用于“請求”時,如果覺得單一的某一種關系還不足以完全能夠說服聽話人采取對自己有利的行動,那么說話人就會采用多個“看在X的面上”連用的方式進行強化。如:

12) 萬一這張紙還沒有毀掉而落入你手中,我懇求你,看在上帝份上,看在你親愛的母親份上,看在我們父子間的恩情份上,把它一燒了之,永世遺忘吧。

13) 阿爾托利克斯,我求求你,看在你的神靈的份上,看在你對斯巴達克思的愛的份上,你再不要逼迫我,也不要再追問我了。

其二,具有非自足性,需后續成分輔助?!翱丛?X的面上”構式具有非自足性,所以在言語交際中不能獨立使用,需要后續成分的輔助才能傳遞一個更為完整的交際信息。如果后續成分缺失,則該構式的交際動機是非常模糊的。如:

14) 看在老同仁的面上,別聲張,你這一份我兜起來。

如果沒有“別聲張,你這一份我兜起來”這一后續成分,那么“看在老同仁的面上”的交際意圖是非常模糊的,可能是說話人想幫助你,也可能是說話人希望得到你的幫助,還可能是說話人希望你能幫助其他人??傊?,沒有后續成分進一步的信息補充,“看在 X的面上”是不能獨立完成交際任務的。但有時在特定的語境中,因為現場情景的輔助,后續的具體信息是不言自明的,可以不用再明確呈現出來。如:

15) 老頭趕緊還禮,言道:“您為什么與犬子生氣,動起手來?壯士看在老夫的面上吧?!苯痤^虎心說:“有門,老頭真和氣,小孩不敢說話啦?!保ā度齻b劍》)

雖然“看在老夫的面上”構式后面沒有出現明確的后續成分,但由于現場情景的輔助提示作用,老者的話語是很明確的,即請求對方停止打斗。而且如果添加上這一話語信息,句子的交際意圖將更為明確。

其三,可前加“請求”義詞語,強化構式語義。構式本身就具有“請求”的表意功能,而如果說話人想進一步強化這一交際意圖,那么“請求、請”等詞語的出現將進一步明確并凸顯這一構式義。

16) 這個科長暗自慶幸地碰上了王恩琴,把她拉到一邊,請求看在多年的交情上,對今晚的事全當沒看見,照顧照顧算了。

其四,“X”后成分可省略,能在語境中補足。如:

17) 朱疤子只好答應:“嫂子,看在貴哥跟我們交往一場(的份上),就依你的?!?/p>

這是由于高頻使用,構式義變得更加可以預測,因為可以預測,所以局部成分的弱化乃至殘缺都不會影響構式義的生成。換一個角度看,因為構式的高頻使用,構式義的顯現已經日益自動化或程式化,說話人或聽話人對“請求/寬恕”這一構式的認知已經不需要過多借助于構式框架,構式框架成分在語義上的貢獻不再被感知為語用上突顯。換言之,由于構式自身是一個形式和語義的匹配,所以在具體詞語空缺的情況下仍然有其自身的語義和語用功能。

其五,語料觀察顯示:對話體是構式的典型語域。高艷(2007)指出,談話是由講話者與聽話者共同參與的一種言語交際活動,這種言語交際活動是在特定的時間、地點等背景下,圍繞一定的目的進行的。而發話人使用“看在X的面上”構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請求或寬恕,而不管是請求還是寬恕只有針對具體的對象時才有效果,這就決定了這一構式與對話語體之間較大的語體適應性。

當然,我們也看到有少量“看在X的面上”構式并沒有用在對話中,而是在敘事文本中出現,即說者/寫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描述了甲乙雙方的一些言談行為。如:

18) 施工負責人懇求老胡看在曾是同事的情面上放他們一馬,但老胡以工程的千秋大業為重,堅決拒絕說情,終使施工單位返了工。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即使如此,這種旁觀者視點的敘述仍是以現實中雙方的對話為前提的。

本文對表示“請求/寬恕”義的“看在X的面上”構式進行了多方位的考察:從構成上看,構式中表義的核心“X”的類型多樣,既可以是詞,也可以是短語。從構式的歷時發展看,最早出現以及較為典型的X都是一些具體的、指稱人物的、生命程度比較高的事物,但隨著構式的發展,X也可以是抽象的、低生命的事件或性狀范疇。

構式義的生成機制是語用推理,在中國特定的社會人際關系結構中,大家都遵循互惠的交往原則,都會看重對方的面子,并尊重對方的面子。從這個大前提出發,當說話人在交談中提出某種人際關系時,他的話語肯定是有含義的,從語用推理的角度看,它是在暗示聽話人要考慮這一人情關系,進而請求或給予對方有利的行為,在這種演繹推理機制的作用下,“看在 X的面上”構式義就得以形成,并從需要借助語用推理而逐漸固化為構式的獨立義。

崔應賢 2013 “V到N”中“到”的重新分析歸屬問題,《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第4期。

高艷 2007 趨向補語“來”“去”使用不對稱的語用考察,《晉中學院學報》第2期。

何自然、陳新仁 2002 《當代語用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李軍、宋燕妮 2004 面子理論在漢文化中的考察,《修辭學習》第2期。

魏勵編著 2010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張誼生 2010 從錯配到脫落:附綴“于”的零形化后果與形容詞、動詞的及物化,《中國語文》第 2期。

Brown, P. & S. Levinson 1987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猜你喜歡
構式面子交際
情景交際
面子≠尊嚴
情景交際
交際羊
某貪官的面子
“不可推導性”作為標準的虛妄:兼評“修辭構式觀”
“要多X有多X”的構式分析
面子
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再到語法構式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