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教師工作壓力現狀與職業倦怠關系的探討

2016-03-20 20:59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市武清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許麗麗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6年7期
關鍵詞:教齡職業倦怠程度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市武清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許麗麗

?

中職教師工作壓力現狀與職業倦怠關系的探討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市武清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許麗麗

隨著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中職教師是中等職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所擔負的期望和責任愈顯重要。由于中職教師需要面對來自職業教育制度和中職學校生源擴大等各種因素的壓力,職業倦怠情緒逐漸蔓延,加重教師的消極情緒,不利于中職教師科研和教學任務的實施與開展。本文研究中職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間的關系,為提高中職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依據和借鑒。

中職教師 工作壓力 職業倦怠

一、引言

職業倦怠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 Freuden-berger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研究職業壓力時提出的概念。根據他的標準,職業倦怠的表現由三個部分組成:情緒衰竭、人格解體和成就感低落。職業倦怠概念產生開始就引起眾多學者的關注和研究,產生了眾多對于職業倦怠的不同定義。其中 Мaslach 和 Jackson 的定義被引用的最為廣泛。他們對職業倦怠的解釋是“在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個體的一種情緒衰竭、人格解體和成就感低落的癥狀”。

工作壓力本質上是一種壓力。如果說壓力是一種刺激的話,那么工作壓力指在工作環境中產生壓力事件的抽象概括。人們會在受到多種不同形式的刺激后表現出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反應。某種程度上,工作壓力并不一定會產生職業倦怠。但當壓力積聚到一定程度,人們的心理和生理都承受不住的時,產生職業倦怠就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二、教師職業壓力的分析

本文從中職教師的角度出發,研究中職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的關系。教師產生職業壓力是由多方面因素構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作時間過長、工作負荷過重、班額過大、學生行為不端。這些導致中職教師身心疲勞過度、神經緊張,產生挫折和折磨等不愉快的消極情感體驗。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深化,教學改革的步伐越來越快,中職教師的身體、心理承受的壓力越來越沉重。這些壓力包括:學生提高的程度沒有與教師的付出成正比,教師的工作量繁重,生活中遇到角色沖突或負擔過重,社會職業認同使教師產生不平衡感等。某種極端情況下,教師在生理和心理上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這些壓力及不良反應會慢慢變為職業倦怠。因此,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根本原因是職業壓力。

教師是教育事業的奠基人和推動者,教師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狀態的好與壞直接決定教學質量的好壞。從這方面來說,研究教師職業壓力對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十分重要。

三、教師職業倦怠分析

(1)中職教師職業倦怠在性別、教齡及學生表現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從性別上看,男性教師職業倦怠總分顯著高于女性教師。男性教師的耐心程度不是特別高,他們比女教師更容易產生倦怠思想。人格解體程度上,男性教師顯著高于女性教師。人格解體指個體以否定、負面、冷淡、過度疏遠的消極態度對待服務對象。人格解體在教師身上的表現主要指教師對學生持有消極態度,表現為經常否定學生、刻意和學生保持距離、不愿意更多地接觸學生。嚴重的情況下,教師可能完全不顧及學生感情,將他們看作無思想無感情的動物,甚至出現變相辱罵學生的情況。正處在叛逆期的學生會因此討厭教師,產生嚴重的反作用,為教師以后的職業倦怠埋下隱患。

從人格解體維度上分析,性別不同的教師存在顯著差異。這一差異表現在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問題上,有社會學上的解釋。由于社會中男性女性扮演的社會角色不同,心理特點也有很大差異。社會普遍的認知是女性溫柔,男性剛強。這樣女性角色的發揮范圍變得更加廣泛,受到社會認同,引導其性格特點的不斷強化。社會中男性的角色決定他們要變得更加強硬,更加果斷。在這一要求下,男性對“男人味”的追求使他們更少進行情感交流。

由于女性性格偏于溫柔隨和,所以女教師更愿意也更習慣與學生保持較多的接觸、情感交流,促使女性教師更加關心學生、重視學生教育。男性教師可能顧及自己的社會角色,放不下架子,不愿意和學生有過多相處,認為那樣降低自己的身份,擔心表露自己的真實感受以后和學生相處時找不回自己的地位。如此一來,男性教師會和學生產生隱形鴻溝,惡化了男性教師人格解體的程度。時間一長,男性教師就會很少與學生交流,與女性教師形成鮮明對比,使男性教師感到不平衡,產生付出也不會有回報的想法,從而表現出對工作的倦怠。

(2)職業倦怠存在明顯的教齡差異

教齡越短,職業倦怠程度越高。從近年來的數據研究看,教齡在0~2年教師的職業倦怠程度明顯比教齡在3~9年的教師低。第3年開始,隨著教齡的延長,教師職業倦怠程度會逐漸降低。

同時,教師的成就感低落維度在教齡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教齡在1~15 年的教師,教齡越長,成就感低落程度越低。教齡在16~20年教齡的教師,成就感低落程度存在明顯回升現象,比10~15年教齡教師的成就低落程度高出一定程度。如果教齡大于 21 年,教師的成就感低落程度會低于教齡少于 21年的教師。

剛接觸教師職業、進入教師生涯的年輕教師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磨合期。由于他們剛接觸這份工作、有滿腔熱情和對工作的新鮮感,這使他們對工作非常積極。在此期間,年輕教師的職業倦怠程度不會特別高。到第3年,教師已經大致適應教學活動,深刻體會到教師職業面對的各種問題,加上職業經驗的不成熟,年輕教師不能及時有效處理好自己遇到問題和壓力。這個時候他們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程度顯著高于0~2年教齡的教師。隨著教齡增長,教師能處理更多事物,能把握教師角色,所以職業倦怠程度會降低。

年輕教師剛剛進行社會角色的改變,他們很難對自己做出準確評價,外界評價不多。如此一來,年輕教師從工作中獲得的成就感比較少。隨著教齡的增加,教師漸漸融入教師角色,適應了學校環境,在人際關系上有所突破。這個時候教師的成就感低落程度明顯降低。教齡在16~ 20年的教師,他們的成就感低落程度會有小幅度回升,可能是因為此階段教師的年齡所致。這個時候的教師進入成年中期,他們最明顯的心理特征是心理停滯感。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進行十幾年的教學后,教師會進入教學生涯的瓶頸期。這時教師的成就感低落程度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一段時期后瓶頸期消失,教師的成就感低落程度會繼續降低。

(3)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會影響教師的工作熱情

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尊重自己,有上進心,踏實努力,將來能成為國家的人才。教師的工作內容基本包括備課、講課及課后批改作業。一些中職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課堂紀律較差,使教師很難集中注意力講課。久而久之,中職教師會產生自己的付出與收獲成反比的想法。一些學生的不上進以及叛逆,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更加不理想,使教師為他們感到傷心,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壓力。有的教師沒有好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就采取怠工的方法表達他們的無奈,長此以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四、總結

加快職業教育的發展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途徑,對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和諧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育是立國之本,是國家強大、民族復興的基石。教育必須以教師為首要,教師的質量決定教育發展的前途。社會、學校、學生都要重視教師的精神需求。各方面力量要共同努力,科學、有效地解決問題,建設高水平、高質量的師資隊伍,降低教師的職業倦怠,促進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1]姚新華.初中教師職業倦怠狀況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2007

[2]王 莉,王俊剛.中學教師職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的 關 系 研 究[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

[3]何進軍.中職校長職業倦怠狀況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教育導刊(上半月),2008

ISSN2095-6711/Z01-2016-07-0246

猜你喜歡
教齡職業倦怠程度
職業倦怠,別“倦怠”了家
精致和嚴謹程度讓人驚嘆 Sonus Faber(意大利勢霸)PALLADIO(帕拉迪奧)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歡迎程度表
湖南省孤獨癥康復教師培訓需求的調查與分析
提高教師教齡津貼,激勵教師終身從教
中學數學教師的繼續教育研究
馬秀珍:建議提高教齡津貼標準
擴展閱讀之職業倦怠
精神科醫護人員職業倦怠相關分析
斷裂對油氣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