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教師教齡津貼,激勵教師終身從教

2018-11-20 11:49|
教育家 2018年41期
關鍵詞:教師工資教齡工齡

文 |

前不久,網絡熱文《為什么中小學教師教齡津貼還是三十多年前的標準?》一文提到,教齡津貼始于1985年,33年沒變。當時教師工資平均只有每月50元左右,每個月3~10元的教齡津貼,占工資比例約為5%至10%。如今提起教齡津貼,很多老師滿腹牢騷,提起來就來氣,認為老師被忽視、被遺忘,因而老師工作積極性有所降低。

教齡津貼的合理調整,有助于激發教師長期從教或終身從教,也有助于為基礎教育事業留住更多的優秀人才。

教師教齡津貼確實該提高了

1985年,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了《關于教師教齡津貼的若干規定》,對教齡津貼標準規定為:教齡滿5年不滿10年的,每月3元;滿10年不滿15年的,每月5元;滿15年不滿20年的,每月7元;滿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

衛生部也制定了《衛生部關于護士工齡津貼的若干規定》,護士工齡津貼標準與老師的教齡津貼標準一樣。

實事求是地說,20世紀80年代,教齡津貼和工齡津貼這兩種特殊津貼在結構工資中還是很可觀的。那時師范院校本科畢業生工資不足100元,這樣的教齡津貼確實起到了“特殊作用”。例如,某中學王老師1987年大學畢業時,拿82元工資,教齡津貼3元。3元,占全部工資的3.66%。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社會經濟發展,物價增長,各行業工資增加,這種特殊津貼,已經難以發揮“吸引和鼓勵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長期從事本職工作”的作用了。當初“教齡津貼”約占工資總額的十分之一左右,但現在成為千分之一左右。還以上文中的王老師為例,如今王老師30年教齡,工資5000元,只拿10元的教齡工資。10元教齡津貼占王老師工資的0.2%,這樣津貼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無論是從最初設置教齡津貼的初衷看,還是從30年不變的教齡津貼事實看,都不難得出教齡津貼應該調整的結論。

教師的教齡津貼,應該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增長,應該按當地教師隊伍平均工資增長幅度提高。只有這樣,才能讓教齡津貼起到激勵教師長期從教的作用,教齡津貼的特殊性才能體現出來。

現今教齡津貼過低的問題,不能怪歷史,也不能只發牢騷。如果結合2005年《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和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調整教齡津貼,不僅能有效解決中西部農村教師工資偏低的問題,還能從整體上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待遇,讓教師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安定感,激勵其工作積極性。

為了繼續發揮教齡津貼的特殊作用,教育部、人社部應當著眼全局,深入調研,了解廣大一線教師真實的獲得感和公平感,傾聽他們的意見,按照《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的“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原則”,適當提高教齡津貼標準,增加教齡的含金量,讓更多教師得到公平的待遇,確保教齡津貼發揮出特殊的普惠性和持續性激勵效應。

教齡津貼調整到多少合適

這些年來,建議提高教師教齡津貼的呼聲不絕于耳。然而,從1985年到現在,30多年過去了,教齡津貼標準一直沒變。但讓教齡津貼起到“吸引和鼓勵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長期從事本職工作”的作用,提高教齡貼標準已成為社會共識。問題是,提高到多少才合理?

我認為,比較可行的思路應該是按照實際教齡設定教齡津貼標準。即以教師入職時間為起點,每年增加教齡津貼標準,突出教師教齡所包含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智慧的積累等價值。例如,教師入職第一年教齡津貼為30元,10年為300元,20年為600元,30年為900元。這樣,對教師而言,其教齡津貼持續得到增加,獲得感就會不斷增強。

也就是說,作為特殊工齡津貼的教齡津貼,只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行業收入變化情況,持續性動態性調整,才能發揮出特殊的普惠性和持續性激勵效應。

換言之,持續性動態性調整,不僅可以突出教齡津貼的特殊性價值,而且可以真正起到激勵教師長期從教的作用。

從“設置初衷”看教齡津貼的特殊性

推進教育現代化,教師是關鍵。師資是教育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師資建設一旦出現問題,對教育的后續發展產生的危害將是無法挽回的。師資建設水平只有連續地有梯度地向上提升,才能確保教育實現現代化。

30年前,國家設置并實施教齡津貼的首要原因就是教師工資收入低和教師職業缺乏社會吸引力。那時候,很多師范院校的畢業生不愿意選擇教師職業,有些最初選擇了教師職業的,后來也通過調動轉行了。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把教齡津貼作為特殊工齡津貼,已經考慮到為確保教育事業長足發展需要加強師資建設問題??梢哉f,當初設置教齡津貼是明智之舉,鼓勵教師長期從教的目的也是非常明確的。然而,教齡津貼未隨著社會發展而調整,逐漸失去其應有的作用。

更加嚴重的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不少地方還出現了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與此同時,出現了教師流失現象。這給師資建設帶來了新的問題。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持續了很長時間才逐漸得到解決,而如何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師待遇也就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大問題。

隨后,為依法保障教師收入水平,激發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書育人事業,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國首先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分配政策。

由于教師績效難以量化考核等多方面的原因,又導致國務院《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難以全面落實,教師績效工資的實施沒有真正起到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獎勤罰懶的作用。再加上不合理的職稱級別與工資掛鉤的政策影響,教師收入分配出現差距過大的問題,降低了大多數一線教師的獲得感和公平感,難以起到吸引優秀人才從教的作用。

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依靠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而脫離教師職業特點的績效工資和職稱工資,無法讓大多數教師感受到公平的獲得感,無法全面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重視教齡津貼的特殊作用。我們要實事求是承認績效工資和職稱工資的缺陷,要認識到這種結構工資不具備普惠性質,而教齡津貼的特殊性就是普惠性,只有普惠性的政策才有長久的激勵教師終身從教的作用。

猜你喜歡
教師工資教齡工齡
基于教齡的中學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研究
湖南省孤獨癥康復教師培訓需求的調查與分析
那些和工齡有關的事兒
河間教體局回應“拖欠教師工資”
你的工齡和這些福利有關
這七種情況,不在崗也能算工齡
公立初中生均工資成本變化趨勢與影響因素
中學數學教師的繼續教育研究
大學本科院校教師薪酬績效管理研究
回顧與探索:教師工資制度改革的路徑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