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介入單親家庭青少年成長困境的個案研究

2016-03-28 10:11李慧
2016年5期
關鍵詞:單親家庭社會工作個案

李慧

摘要:隨著社會和家庭結構多元化的發展,單親家庭數量不斷攀升,隨之帶來的單親家庭青少年的成長問題令人擔憂。本文從專業角度出發,通過個案分析的方法,研究社會工作介入單親家庭青少年成長問題的主要方法和過程。

關鍵詞:社會工作;單親家庭;青少年;個案

一、前言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觀念的轉變以及風險因素增多,傳統的家庭結構受到很大沖擊,單親家庭數量逐年增多。根據造成單親家庭的不同原因,可將其分為以下幾類:離婚、未婚先育、喪偶、遭遺棄或離家出走、分居、配偶服刑或遭羈押。其中,離婚是導致單親家庭產生的主要原因,單親家庭子女的成長問題需要給予重視。

二、單親家庭青少年問題表現

單親會導致家庭結構不完整、家庭的溝通模式改變、家庭經濟負擔增重等問題。家庭結構的突然裂變使得單親家庭子女容易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認知方面

單親家庭孩子認為自己的家庭是不完整的,不少人有沉重的精神負擔,過于敏感小心,對社會有對抗情緒,戒備心強,難以與人合作,即通常所說的認知失調。

(二)情感方面

一些單親家庭的青少年由于家庭變故表現出沮喪、壓抑、抑郁、冷漠、嫉妒、焦慮和浮躁等心理特點,甚至有一些人,在適婚年齡不敢戀愛、害怕結婚,經常性擔心自己在意的人或事突然失去。

(三)性格方面

如果父母在離異后處理不當,孩子性格往往會出現兩種極端,一種是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不善表達,一種是性格外向、放任自己、為人輕浮。這些都是人格發展不良的表現。

(四)行為方面

人的態度決定自己的行為方式,單親家庭青少年由于處于非正常家庭中,精神異常敏感,經常在人際問題上處理不當,極易出現偏激行為。

三、個案分析

個案工作是社會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主要是幫助遭遇困難的個人或者家庭發掘和運用自身及周圍的資源,改善個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適應狀況,實現對人的尊重和肯定。單親家庭中的情況各有不同,通過運用個案工作,能夠聚焦問題的特殊性,較好的解決案主的問題。

(一)個案陳述

小鵬,男,14歲,現讀初三。父母在其12歲時因感情破裂離婚,離婚后小鵬成績開始一落千丈,話也越來越少。小鵬和母親一起生活,每個月父親會給一定的生活費,但極少見面。母親工作繁忙,平時小鵬由外公外婆照看,母子之間交流較少。小鵬是外公外婆的唯一的外孫,母親對小鵬心中有愧,所以家人對小鵬的各項要求基本上百依百順。小鵬自父母離婚后,成績明顯下降,這讓極其重視小鵬成績的家人非常著急。母親給小鵬請了家教,希望其能考上重點高中,但是小鵬成績卻沒有起色。小鵬不善交際,性格孤僻,沉迷于看網絡小說。母親或外公外婆多說他幾句,便會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不吃不喝,也不交流。母親離婚后情緒也不高,整天埋頭工作,希望借此忘卻婚姻失敗的痛苦。

(二)個案評估

1.學業困境:小鵬一時間無法接受父母的突然離異,成績迅速下滑,這是小鵬最直接的變化。

2.人際關系困境:成績下降,父母離異,小鵬變得不愿意與人交流,平時靠看網絡小說打發時間。

3.家庭生活困境:雖然外公外婆對小鵬疼愛有加,但是缺乏精神和心理的支持和幫助。父親不在身邊,母親對小鵬的成績要求極為苛刻,小鵬也不愿跟母親分享心事。

4.心理困境:對小鵬進行艾森克情緒穩定性測驗,發現小鵬在自卑感、抑郁感、負罪感等三個分量上得分均在平均豎線以左,表明小鵬情緒存在著不穩定性。漢密頓抑郁量表結果顯示小鵬輕度抑郁。

5.重要社會關系異常:小鵬的母親遲遲沒有走出婚姻的失敗,家庭氣氛低落。

(三)個案介入

第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恢復。通過同感、真誠、接納、積極關注等技巧,與小鵬建立相互信賴的專業關系,引導案主說出自己的心事,愿意協助工作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改變現狀。

羅杰斯指出,當一個人的自我和經驗之間出現不一致或者出現異化時,防御機制就會啟動,如果防御機制失效,案主不得不面對現實,自我結構就會受到威脅,從而導致心理失調。

通過了解,工作者發現,小鵬之所以在父母離異后出現這么大的變化,是因為同班同學中,有一個小朋友是自己的鄰居,他在第一時間知道了自己父母離異的事情后在班里大肆宣揚,小鵬覺得大家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自己。別人的父母都是輪流來開家長會,自己總是外公外婆開家長會,變得很自卑,慢慢地討厭上學,也無心學習。工作者協助案主意識到父母離婚已經既成事實,要面對它。

第二階段的主要是引導案主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埃里克森認為,人的情緒結果不是由引發事件本身所決定,而是因為非理性的信念。如能去除非理性信念,情緒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工作者引導小鵬母子分別寫下對于單親的看法,發現:母親認為,離婚對女人來說是一件太悲慘的事情;離婚就比別人矮一頭,無法在別人面前抬起頭來;單親家庭的孩子生活太不完滿了,孩子長大后肯定會被人看不起,所以要讓孩子好好學習,出人頭地。小鵬認為,爸爸媽媽都不愛自己,對自己漠不關心;同學們都知道自己是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暗地里嘲笑自己;跟同學們交流,他們會覺得自己很可憐,只有沉浸在小說的故事里才能忘了這些不愉快的事情。工作者可以引導案主覺察這些非理性信念。

第三階段主要是改變。行為主義認為,人的行為主要取決于外部環境,主張通過指導案主調整或矯治不良的行為方式,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環境。

通過厭惡療法幫助小鵬改變舊有的行為方式,使其放棄沉迷于網絡小說的習慣。進行肌肉放松,緩解壓力,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情緒。同時還可以配合使用雕塑、角色扮演等方法,讓小鵬和母親感受彼此的情緒和處境。

第四階段是增能。社會工作認為,每個家庭和人都是有優勢的。單親家庭所衍生的問題只是暫時性的困難,應引導整個家庭意識到自身的優勢所在,發掘和增強他們改變問題的能力。小鵬媽媽在一家效益不錯的單位上班,經濟上不用發愁。小鵬雖然性格孤僻,不善交流,但是非常善良,家里有收留的流浪狗三只,每天都會認真的喂養。雖然現在成績不夠理想,但是底子很好。外公外婆都是樸實善良的老人,對小鵬的生活照料的無微不至?,F在有一個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男士在追求小鵬的母親,對小鵬也很好,這都是小鵬和媽媽的優勢所在。

在具體介入時,主動調動案主的積極性,挖掘和開發這些優勢資源。小鵬學過將近十年的毛筆字,社工以此為突破口,鼓勵小鵬練習毛筆字,并及時表揚和肯定他,提升小鵬自信心。小鵬的母親工作非常出色,可以引導母親回述工作中的成功事件,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社會工作始終堅持“人在情境中”。在小鵬和母親的社會支持網絡中,外公外婆是母子堅定的后盾。社工可以建議父親在閑暇時刻多陪伴小鵬。鼓勵小鵬母親參加社區中的單親媽媽支持性小組,使她了解到身邊有很多跟自己一樣的單親媽媽,激發內心的力量和潛能。與小鵬學校領導老師協商,在學校多多表揚小鵬,給小鵬安排成績優異、活潑、善良、有愛心的同桌,陪伴小鵬一同成長。構建單親家庭的社會支持網絡,最終目的在于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應對機制來面對單親導致的特殊困境。

四、總結

單親家庭的不良影響會導致子女產生巨大的心理、生理、社會問題。個案工作能夠迅速建立信任關系,幫助案主辨別不合理信念,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有效整合個人和家庭的能力和資源,進而引導和協助單親家庭青少年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朱萍.優勢視角下的單親家庭治療[J].教育科學研究,2011.

[2]王紹文.社會個案工作理論與案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3]鐘友彬,張堅學,康成俊.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4]王思斌.社會工作實務[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單親家庭社會工作個案
基于需要層次理論的職業學校單親家庭學生教育研究
放下偏執,路還很長——訪談兩位個案醫生及家長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中文閱讀學習個案考察與分析
直派批評的理念與個案
關于單親家庭學生教育問題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