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寫生到感知”——1526年到1821年的英國繪畫

2016-03-31 09:30文/胡
北極光 2016年2期
關鍵詞:寫生感知人物畫

文/胡 潔

?

“從寫生到感知”——1526年到1821年的英國繪畫

文/胡 潔

摘 要:繪畫在英國的傳統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德國畫家漢斯荷爾拜移居倫敦后帶來了歐洲文藝復興的經驗,也改變了英國藝術實踐的面貌,后續的繪畫歷史可以從兩條線去理解:一是西方藝術如何作為一種手段去圖解圣經新約的歷程。一戰后基督教的思想受到了巨大沖擊,人們開始逐漸質疑對基督教的信仰而接受存在主義的哲學。二是人們對繪畫的認知的改變。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著這兩個互相連接的觀點,探討英國的繪畫如何在基督教主題中植根,如何被政治事件影響并融入到英國藝術家作品之中的。

關鍵詞:英國繪畫;人物畫;感知;寫生;風景

一、從荷爾拜因到凡·戴克

荷爾拜因于1526年帶著學者伊拉莫斯的推薦信來到倫敦,并在托馬斯·莫爾爵士那里得到了贊助并畫了許多莫爾爵士家人與朋友的肖像?!锻旭R斯.莫爾爵士》是在他到倫敦不久后所作。這幅畫先用顏料進行勾勒,最后再罩上一層棕色的調子。畫作通過數筆就已經把模特面部刻畫的極其精準。在畫莫爾爵士的另一幅作品中,他背靠一副綠色窗簾坐著,頸上掛著一串金色項鏈,頭戴黑色帽子,衣著有皮草領子與天鵝絨袖子的大衣,光源來自一個固定的位置來表現不同的肌理和特性。影響荷爾拜因最主要的人是尼德蘭大師揚·凡·艾克,他非常細致地表現了光的效果,完善了油畫的技法。

這幅《莫爾爵士》畫面對稱,對人物描畫細致入微。荷爾拜因為了體現權力感而克制自己的情緒欲望,把雇主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他的《兩位使節》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畫的是法國大使丁特韋爾和拉沃爾主教賽爾維。畫中兩人站在幕簾前,胳膊搭在蓋有東方風味毯子的桌子上,正對觀者,一臉和善。桌子上精心陳列著一系列物品,幕簾最左上方有一個很小的耶穌受難像。人物前方是一具大頭骨。他們的姿勢對觀者開放,以一個沉默對等的第三人稱走進了這幅畫。他將繪畫主體安排在柯斯瑪蒂路面上和耶穌受難像之下,并將人類征服地球的各種標志和工具環繞四周,用心地把這兩人置于觀者面前,使他們像地球上的權威者但同時也無法脫離神的掌控,觀者也因此與他們共享了一個隱喻的空間。

荷爾拜因去世后,英國藝術界再無要聞,直到尼古拉斯·西利亞德的出現。他曾為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工作,收入穩定。

《玫瑰花叢中的少年》畫的是埃塞克斯的第二伯爵,畫面上一位高大英俊的少年斜倚在樹上;在《女人肖像》這幅作品,他在畫面上運用了留白的方法,利用微小密集的點畫出的陰影來凸顯珍珠和蕾絲的立體感。西利亞德于1619年逝世。次年尼德蘭畫家凡戴克開始為詹姆士一世工作,1632年英國的新國王查爾斯一世授予凡戴克爵位,他發展出一種放松自在的風格。一直到18世紀末,這種畫像的模式成為英國繪畫的主導。例如,在《查理一世騎馬肖像》中,它展示了查理一世領導著騎士們投入戰斗的場景。不像荷爾拜因的《兩個使節》,查理一世被描繪為在智力、精神和身體上都明顯優于常人的真命天子。

二、英國繪畫新時代的黎明

1641年凡戴克逝世,查理一世在1649年被處決。藝術界進入了一個平靜的狀態。18世紀中期由于經濟的發展,英國成為世界性的超級大國。英國繪畫新時代的黎明也逐步到來。如布萊克、菲絲利、蓋恩斯伯勒、賀加斯、雷頓、雷諾茲、賴特等都是這一時期的藝術家,1768年皇家藝術學院也成立了?;始宜囆g學院的第一任院長是約書亞·雷諾茲爵士。雷諾茲和同時代的許多人沿用了凡戴克對繪畫方法的定義。在雷諾茲的《子爵凱珀爾》這幅畫中,很容易看出凡戴克的影響。凱珀爾被描繪為一個具有權勢的人。畫中他戴著著涂粉的假發,握著劍柄。從觀者的視角看,凱珀爾高高在上。他身后是一個模糊的戶外場景,比人物自身更富有表現力。雷諾茲不僅是一個畫家也是一個藝術理論家。他所著的《演講錄》系列,概述了他的藝術思想。

三、一種新的感知

18世紀末期,藝術界產生了一些新想法回應了工業革命。浪漫主義開始盛行,約翰·康斯特布開始在探索中嶄露頭角。其最著名的畫作是《岱萊姆峽谷》。法國藝術家席里柯在1821年看到康斯特布畫的《干草車》后大為震撼。在巴黎極力推薦他的作品,隨后《干草車》在巴黎沙龍展出時獲得了金質獎章??邓固夭紶栔苯用鎸︼L景,以更精確的方法來記錄自然,他的藝術哲學和在巴黎的成功鼓舞了法國年輕一代的畫家。后來他們建立了巴比松畫派,學校也開始使用康斯特布的方法,而不再像凡戴克、雷諾茲和庚斯博羅只是把風景作為背景??邓固夭纪ㄟ^建立自己的繪畫方法,成為英國第一個把影響擴散到了國外的畫家。

在康斯坦布的《玉米田》中我們看到有一條小溪,一個小男孩趴在溪邊,身后有一只狗。被趕到小路上的羊群正準備穿過通往玉米田的大門,門的一邊有位行走著的人,背景是在遠處田地工作的兩個男人和一座教堂。男孩,門,田地里的男人和教堂被畫在一條軸線上,像一段“從童年到安息之地”的人生敘述。

參考文獻:

[1](美)西方藝術教育史.阿瑟·艾夫蘭,刑莉,常寧生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英)英國史.大衛·休謨,劉仲敬譯.吉林:吉林出版集團,2013.

[3]荷爾拜因.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4]西方美術史教程.李春著.陜西:陜西美術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當代藝術教學與研究中心)

猜你喜歡
寫生感知人物畫
陸儼少人物畫譜(九)
陸儼少人物畫譜(二)
馬海方的重彩寫意人物畫
寫生與美術教學
關于寫意人物畫的斷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