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茶英譯策略研究

2016-03-31 04:21夏古華紅河學院外國語學院云南紅河661400
福建茶葉 2016年7期
關鍵詞:工夫譯法音譯

夏古華(紅河學院外國語學院,云南紅河 661400)

?

紅茶英譯策略研究

夏古華
(紅河學院外國語學院,云南紅河 661400)

本文挑選出紅茶各類的詞匯進行英譯,解析紅茶種類詞匯進行英譯時的基本策略,探討出翻譯策略的要素。中國茶文化傳播時需對一些專用術語進行翻譯,希望本文粗淺簡要的分析對于紅茶的一些術語翻譯有幫助。同時對紅茶外宣資料進行準確而合理的英譯,可提高紅茶海外市場的開發,提升其核心競爭力。根據目的論的翻譯準則及中西語言文化上的不同,可通過省譯法、釋譯法及改譯法等英譯策略,為達到以上所講的翻譯目的提供可靠可操作的翻譯渠道。

中西文化差異;紅茶英譯;英譯策略

隨著社會經濟的全球化,我國茶葉的出口量不斷提高,其紅茶也以各種方式出口到全國各地。準確的紅茶英譯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及愛茶人士了解和認識它,增強紅茶的知名度,推進紅茶產品的營銷,提高紅茶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在翻譯理論的領域內,最著名的理論是翻譯目的論。它脫離了傳統語言翻譯理論的約束,突顯出翻譯活動時的交際作用,對于茶葉的外宣翻譯活動十分適宜。翻譯目的論所遵循的目的準則、連貫準則及忠實準則,對于紅茶外宣資料的英譯策略上有很大的幫助。

1 基礎概念概述

紅茶始于中國福建,是由當地的茶農所發現及創作,名為“正山小種”,被稱為紅茶鼻祖。它是全發酵的茶類,是以茶樹的芽葉為原材料通過傳統制作工藝加工而制成,因其干茶的顏色光澤和沖泡出的茶湯其色以紅為主色調,因而命名為紅茶。紅茶的種類、產地都十分廣泛,中國的祁門紅茶聲名遠播,工夫紅茶和小種紅茶處處留香,高端紅茶(金駿眉)使紅茶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另外,隨中國引種而發展起來的印度、斯里蘭卡的產地紅茶也十分有名。紅茶的品種有正山小種Lapsang souchong、外山小種、工夫紅茶Congou black tea(滇紅工夫、祁門工夫Keemun Black Tea、浮梁工夫、寧紅工夫、湘紅工夫、閩紅工夫(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越紅工夫、臺灣工夫Taiwan-Gong Fu Cha、江蘇工夫Jiangsu kunfu tea、粵紅工夫、宜紅工夫、粵蘇工夫等),其世界上最為著名的三大紅茶是祁門紅茶(產于中國,英譯為Keemun)、大吉嶺紅茶(產于印度,被稱為“紅茶中的香檳”,英譯為Darjeeling)、烏巴(產于斯里蘭卡,英譯文Uva)。

翻譯是指運用一種語言方式將另外一種語言方式所表明的信息內容給以重新組合的語言試驗活動,其已有很長的歷史,從而形成各種的翻譯概念和派別。翻譯目的論的形成時間是20世紀70年代,是德國最為著名的一個翻譯理論。通過這一理論架構,讓翻譯不再是單一的兩種語言間的相互轉換,而是可以在文化背景不同的情況下進行跨語境的文化交流。也就是指翻譯活動可以當作是原文化向目標文化的轉換,它們可以通過所有的形式進行相互轉換。長久以來,目的論使翻譯的內涵拓寬,翻譯技術的適用領域也隨著內涵的拓寬而擴大,從而使翻譯者不再約束在一定的范圍內,推進了翻譯技術的實用性及發展。其所遵循的原則是目的原則、連貫性原則和忠實性原則。

2 紅茶英譯策略研究

2.1音譯、意譯加音譯及約定俗成的英譯策略

對于紅茶一些專用詞匯進行英譯時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直接音譯,以便于愛茶人士理解。如功夫茶可直接音譯為congou、小種茶souchong、武夷紅茶bohea tea、Wuyi black teat等等;另一種翻譯方法就是意譯加音譯,此類專用詞語一般是在音譯的部分加tea,如工夫紅茶Congou black tea,紅茶Black tea等等;還有一種翻譯方式就是約定俗成的翻譯策略,其約定俗成是指一些事物或東西的名稱和社會風俗習慣,由于人民大眾長期生活試驗練習而形成確立的。如在對紅茶進行英譯時常常會譯為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是因英國在17世紀時已開始在中國收購大量的茶葉,收購最多的茶葉是福建的武夷茶,看茶自身的顏色為黑色,就直譯為black tea。而后又有茶學專家通過制茶的方法及特點進行劃分,武夷茶沖泡后其茶湯的顏色為紅色,將它劃分歸屬為紅茶類。但英國人已習慣將武夷茶定為black tea,而這一說法就一直這樣使用下去,而后將其定為紅茶(black tea)。

而在這之中英文“black tea”的問世是早于中文的“紅茶”,英國著名的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覺得當時“black tea”并不是特指紅茶,而是半發酵類的、福建武夷山出產的暗色茶,即武夷茶(black tea),也便是指烏龍茶。同時在最早階段的英語當中“black tea”不單專門指的是中國的“紅茶”,也有可能指的是除綠茶之外的所有干茶色偏黑、茶湯的色澤偏紅的所有茶產品。而把中國的“紅茶”翻譯為“black tea”只能作為俗語詞來用,不能作為專用詞來用。通過制茶的工藝和其茶湯的顏色上可將紅茶翻譯為red tea,祁門紅茶也可翻譯為Keemun red tea,其在祁門還具有一類世上特有的茶品安茶,不少的專業人士將其歸為黑茶類,因而將祁門紅茶翻譯為Keemun black tea時,安茶的英語翻譯就無法定義了,所以祁門紅茶也可翻譯為Keemun red tea是沒錯。

2.2在翻譯目的論的理論引導下對紅茶外宣資料的英譯策略研究

紅茶的外宣資料具有特定的應用性,因而譯文通過翻譯目的論的指導,能夠達成很好的紅茶宣傳效果。而為了達到預期的翻譯效果,通過翻譯目的論的理論知識及實際翻譯經驗,提出了三種主要的英譯策略,有省譯法、釋譯法及改譯法。

第一,省譯法。紅茶外宣資料的漢語表述,常常會運用許多的四字詞語或并列結構的句子,來創造一種唯美的語言藝術,但這種表述方式在進行英譯時,常常會失去其中的韻味。同時紅茶的漢語外宣資料也會列舉一些醫用功效、古詩詞及地域特色等等,來展示出它的功效好處,提升紅茶在愛茶人士或消費者心目中的位置。但以上所說的并不適宜于用英語語言進行表述,尤其是極富中國特色的茶文化理念,很難被跨語境下的消費群體所體會及接納,因而在翻譯時可采用省譯法。如以茶結友,以茶聯誼,以茶結緣,甘傳天下,可譯為 Tea can be served as a tie of friendship with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我們改變原有的句型結構,由繁轉簡,從而使之簡潔流暢,更方便讀者了解。

第二,釋譯法。紅茶產品的生產與外銷是一個企業的主要工作,因而其資料會牽涉到很多茶名的英譯。由于紅茶產茶區的面積、品種廣而多,與此相關的紅茶企業文化也會有所不同。出于對企業自身品牌的提升目的,常常會配制不同的制作方法。因而在此對紅茶英譯時采用直譯的方法是不行的,會造成跨語境下消費者理解上的困難,可用釋譯法來進行適當的增譯。如特制金駿眉可英譯為Golden Junmei Black tea(Use the best materials,and are made of the tea master hand),因這類茶是以制作工藝來定名的,在進行英譯時應在音譯名之后對其材料與制作手法進行必要性的闡述,以方便消費者,促進茶葉的營銷。

第三,改譯法。由于中西文化上的差異,其思維模式也會有所不同,紅茶的外宣資料簡介為了追求形式上的唯美,為突出主題常常會把重要的信息內容放在最后。而西方國家的人對于情感的表達形式較為直接,一般會直入要旨,直截了當,常會把要旨放在開頭的部分。因而我們在進行英譯時,其策略可選用改譯法。如祁紅紅茶,主產地是安徽祁門,已有很長的歷史,是我國傳統工夫紅茶中的著名品牌,常以香氣芳香濃厚,其葉醇厚濃烈、鮮美爽口,成茶條索緊細,勻齊挺直,因制作工藝精細而聞名于國內外的市場,被譽作“祁門香”。其可譯為Black tea black tea is famous for“qimen county”.Is leading producer of qimen county,anhui province has a long history,is the famous brand in China's traditional time black tea,often in aroma fragrance thick,laid strong,tasty and refreshing,mellow into tight and thin tea bar,YunJi straight,is famous for its fine craftsmanship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3 總結

當今世界處于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其茶葉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若紅茶企業要想持續性的發展下去,必須加強對紅茶外宣資料的英譯。其外宣資料是對于紅茶作用的概述,在進行英譯時最初要考慮到的是消費者的想法、觀念、接納程度及想到達成什么樣的效果。而由于中西文化及語言的不同,兩者語言在進行轉換時其結構、表達形式、文化背景等都有著明顯的不同,因而根據翻譯目的論的理論與準則,靈巧的運用省譯法、釋譯法及改譯法這三種英譯策略對紅茶英譯,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除此之外我們也可通過音譯、意譯加音譯及約定俗成等英譯策略對紅茶的茶名進行簡單的英譯。

[1]柳菁.目的論指導下的茶名外宣翻譯問題與對策研究[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04)

[2]陳棟,卓敏.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紅茶生產和貿易的演變與發展策略思考(續)[J].中國茶葉.2009(02)

[3]鞏志.中國紅茶 紅遍環宇——《中國紅茶》前言 [J].農業考古. 2004(04)

[4]劉玉芳.工夫紅茶發酵適度檢測方法的研究 [J].中國農學通報. 2011(04)

[5]王霓.跨文化視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較[J].人民論壇.2011(34)

夏古華(1972-),男,云南普洱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與英漢翻譯研究。

猜你喜歡
工夫譯法音譯
清末民初音譯元素名規范方案用字探析
倒譯法在韓漢翻譯中的應用探究
“工夫”與“功夫”
一杯熱茶的功夫
“詩內”與“詩外”工夫
“功夫”和“工夫”
夏譯漢籍中的音譯誤字
新疆地名的音譯轉寫及英譯規范
英漢音譯規律探微*
“快”字的不同譯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