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

2016-03-31 04:06王潔
考試周刊 2016年16期
關鍵詞:教學材料小學科學教學教學情境

王潔

摘 要: 科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小學科學是學齡兒童的科學啟蒙課程。本文從教學情境生活化、教學材料生活化、教學實踐生活化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進行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有效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質。

關鍵詞: 小學科學教學 生活化 教學情境 教學材料 教學實踐

科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反哺于生活。小學科學是學齡兒童的科學啟蒙課程,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標。教師要精心呵護學生的好奇心,著力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探索欲與求知欲,引導大家熟悉客觀世界的科學知識,了解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掌握現代科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增強合作意識與環保意識。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充分體現生活化,創設生活化情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實踐。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激發探究興趣

小學科學教育要和社會生活相結合,促進科學教育的生活化。在小學生中進行科學教育,必須創設生活化情境,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利用現有教材資源,并且善于從生活中發掘資源,生成新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科學在自己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讓生活中精彩紛呈的科學現象激發他們的好奇之心與好學之心,有效培養科學素質。

教學情境生活化可以打破學生已有認知結構的平衡性,喚起思維,激發內驅力,使學生進入問題,深入實踐,從而實現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目標。在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境中要強調一個“趣”字,即注重“風趣”、激發“情趣”、培養“興趣”?!帮L趣”是指教師授課語言具有幽默生動、機智巧妙的特點;“情趣”是說創設的生活化情境富有趣味,“興趣”是指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茖W課要上出趣味,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因為富有趣味的生活化情境有助于造成優良的學習心理態勢和思維環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使學生趣味盎然,勁頭十足地動腦思索、探求。例如在學習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六節的“冷與熱”時,為了讓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我將旅游時買回的一個陶砂小人玩具帶進課堂。當壺中的熱水澆到浸透了水的小男孩身上時,小男孩就開始撒尿了。學生歡聲笑語,興致很高,一個個好奇地問老師:“小男孩怎么會撒尿?”“撒尿為什么時斷時續,時近時遠?”……這些疑問促使大家進一步深入探究玩具小孩撒尿的奧妙,揭示小男孩撒尿蘊藏的“熱脹冷縮”的科學道理。

二、教學材料生活化,促進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少不了實驗材料,許多實驗器材大多數小學生還覺得很陌生。一般小學實驗器往往也難以備齊,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一些替代品。如學習四年級上冊的《分離鹽和水的方法》一課,要用到蒸發皿、酒精燈、石棉網、三腳架等,我們可以用生活中的蠟燭、鋁勺、棉紗、燈架等物品替代。這些常見的生活材料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加熱蒸發,使鹽與水分離開來,還能減少用酒精燈的危險。

實驗材料要盡量選用簡便、常見、容易獲得的材料,這樣可以貼近學生生活,做到一物多用。如塑料吸管可以演示水的熱脹冷縮,能夠驗證光的直線傳播;利用空可樂瓶不僅能做成計時器、水槽,而且可以做成生態瓶、沙漏;氣球可以證明氣體的存在,也可以演示液體的熱脹冷縮。這些尋??梢娚罨牟牧?,不僅能解決學生實驗儀材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變廢為寶的樂趣??茖W課中有許多探究活動,需要學生在課外去觀察、去實踐、去研究,選用學生身邊的生活材料,可以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科學課有更多實驗材料,讓學生有更多探索機會。

三、教學內容生活化,提高科學素養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生活處處皆學問??茖W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實驗與科考實踐是科學課程的重要特征。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追求富有科學的生活,讓學生的生活充滿科學性。教科版小學《科學》,選編了許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密切。一些教學設計采用課內學習知識、課外實踐活動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科學認識與體驗,完成從“知識學習”向“知識應用”過渡,最后“解決問題”,慢慢養成一種良好的科學素質。

例如學習六年級下冊《考察家鄉的環境》時,先學習一些自然環境的考察方法,然后布置學生實地調查家鄉環境(水)污染的活動。教師可以將考察內容具體化:“學校附近的河水有沒有受到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教師要指導學生制訂詳細的考察計劃,計劃要具備這幾個方面內容:考察的時間、地點、考察小組人員、考察器材(水樣采集瓶、放大鏡)、考察項目、檢測方法、小組人員及分工、安全注意事項……學生通過實地考察,分析了家鄉自然水域的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對污染水體的治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到小區中向鄰居宣傳環保知識、用圖片、展板等多種形式表現水污染的嚴重性。積極與當地有關部門進行溝通,通報考察的結果,提出改變水污染的現狀的合理化建議。通過上述系列活動,同學們了解了家鄉環境存在的問題及其給人們的生活生產帶來的影響,自覺養成了環保行為和意識。

對于一些簡單、易行、沒有安全問題的考察活動,教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行動,自行考察。例如《氣溫的變化》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對氣溫的測量與分析??疾旎顒訛闇y量氣溫,繪制氣溫變化曲線統計圖并分析氣溫變化規律。學生在活動中經歷了測量─記錄─繪圖—分析─初步結論─進一步研究的一個完整的探索過程,充分體現了科學探索的生活性與開放性。

總之,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充分發掘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教學資源,把學生生活與科學知識有機融合起來,使小學生切實體驗到科學的實用性與趣味性,讓學生在生活化的科學教學中養成學科學、懂科學、用科學的好習慣,讓學生在習得現代科學知識的同時,體驗科學,實踐科學,用學到的知識建構科學的生活和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徐敬標.小學科學教學滲透科學史教育的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0(08).

[2]倪嘉龍.小學科學教育的實踐與思考[A].科學教育的實踐與探索[C].2012.

[3]丁琦.小學科學教育現狀調研及對策探究[D].蘇州大學,2010.

猜你喜歡
教學材料小學科學教學教學情境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interes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探究小學科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思路
信息技術下的小學語文高效教學探究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