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差異 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關鍵詞:家庭作業自學作業

(深圳市寶安區上合小學,廣東 深圳 51810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所以老師要基于學生之間的差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構建適合學生、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潛能都能夠得到充分的挖掘。

一、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課堂模式

1.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境、回顧舊知、啟發思考、開門見山等方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個環節一般不超過2分鐘。

2.揭示目標,指導自學

在揭示學習目標后,先引導學生按照導學案的自學指導看例題,找規律,完成檢測性的練習(例題類似的習題)。在學生自學時,教師通過巡視、個別詢問,特別是通過練習和板演等形式進行檢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中的疑難問題,為“后教”做好準備。

3.合作探究,找出方法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時,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自學:(1)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關系;(2)正方體的體積該怎樣算,a的立方表示什么?學生通過自己看書,同桌討論。很容易獲得新知。在自學的同時,對不同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優等生要知道為什么這樣做,學困生只要弄懂怎樣做就可以了。

4.展示互動,解決疑難

學生做完檢測性的練習以后,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觀察臺上學生的板演,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一看思路,二看方法,三看步驟,四看結果,五看規范。從這五個方面看問題所在。讓各小組的匯報員充分闡述本組的觀點、思路和答案,將各小組的答案、思路、方法完全展示在同學而前,讓學生從中類比異同,尋找最好的方法、策略。

5.總結歸納,拓展提升

本環節主要是對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進行小結,主要完成者由學生承擔,可以請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最后教師再完善并提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根據內容需要,適當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對本節所學知識進行深挖,使知識得到升華,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創新。

二、組建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小組

1.科學分組,整體提升

學習小組的建立主要目的在于幫助每個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因此學習小組的劃分應以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作為重要依據。一般情況下,應使每個學習小組都同時具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學生的性別、性格、行為表現及單科成績等特點進行個別調整,實現人力資源的最佳組合,即“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同質結對、異質幫扶”。

2.明確任務,取長補短

只有明確分工,讓每個組員都負有責任和使命,才會使學習小組中的每個人感受到一種歸屬感,才會使人人都有為學習小組學習和組間競爭出力的責任心,才會不斷增強學習小組的凝聚力,使學習小組能夠更好地完成更多的任務。所以圍繞學習小組的建設給組員設置分工,即在學習小組內設小組長、匯報員、記錄員、觀察員、評分員各一名。同時在學習小組內部推行“一幫一,促提升”的策略,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基礎上,由能力較強的1號負責能力較弱的4號,2號負責3號,手拉手,同進步。

3.設置獎項,實現共長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讓每個學生積極地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可以通過設置課堂優勝組登記表和喜報,引導學科教師和班主任根據課堂登記表的得分情況,每天評出優勝小組,并對冠軍學習小組隆重頒發“明星學習小組”紅旗,對最佳個人頒發喜報并短信告知家長,對學生在課堂上精彩表現的照片掛在學習園地上,對落后學習小組則頒發“反思學習小組”黃旗。利用周一班會課組織學生對一周的表現進行總結和反思,明星小組長發表“獲獎”感言,意在督促各學習小組你追我趕,不斷進步,從而使班內的學習小組建設生機蓬勃。

三、開展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活動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驗到應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成功和快樂。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首先給提供學生各種實物教具和學具,讓學生觀察、感知,摸一摸、看一看它們上面的角。這個活動旨在喚起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激起參與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接著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從剪刀、吸管和扇面上抽象出角的過程,使學生逐步擺脫實物,抓住角的本質屬性,初步感知角的特點。

四、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家庭作業

1.分層設計作業

一是學困生的家庭作業要降低難度,針對他們學習困難的特點,多設計一些聽一聽、讀一讀、寫一寫的題目,確保完成基礎目標。二是中等生的家庭作業要保持一定難度,使之通過努力能夠完成發展目標。在布置家庭作業時適當增加一些理解性的問題,使他們在確保達成基礎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完成發展目標。三是優等生的家庭作業適當增加難度,努力實現創造性目標。這類學生基礎學得相對扎實,對知識的領悟能力較強,在設計家庭作業時就給他們增加一些創新性、探究性家庭作業,促使他們在較高的知識平臺上獲得更大發展。

2.自由選擇作業

一是作業內容上,必做題和選做題相結合。學生在完成固定作業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作業,中等生和學困生在完成B類或C類作業后,可以再選擇A類作業,優等學生在完成A類作業之后可以再自主選擇一些提高性的、拓展性的作業。二是作業形式上,書面作業和實踐性相結合。除了設計適當的書面家庭作業之外,應該設計了畫一畫、剪一剪、做一做、查一查等以探究性為主要特征的實踐性作業。

例如,在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后,首先設計基本作業:根據不同條件求圓柱的體積、表面積和重量;其次設計選擇作業:“一個裝滿糧食的圓柱形糧囤,從里面量得地面直徑10米,高是6米,已運走了60%,剩下的用每次能裝7.85立方米糧食的汽車運輸,需要多少次運完?”等圓柱與比例分配、圓柱與分數進行的綜合的實際問題。

總之,學生的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以學生為主體,激發興趣、教給方法、培養能力、發展創造力。這樣,才能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最終實現整體素養的提升!

猜你喜歡
家庭作業自學作業
特殊的家庭作業
基于先學后教 培養自學力
教學與自學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業
沈尹默:如何自學書法,才能少走彎路?
誰幫派翠克完成家庭作業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