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高年級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

2016-04-06 01:00柳碩天
求知導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自我反思策略教學

柳碩天

摘 要:小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培訓訓練,教師可從課前預習、課中練習和課堂后學生總結三個階段來訓練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進措施,通過錯題記錄本、試卷分析、學生周記日記以及作業互評自評師評的評價環節來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關鍵詞:自我反思;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

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要求學生從自身出發,分析出存在的不足與錯誤,這樣能改進方法,快速準確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辦法、新途徑。

一、抓住重點,分階段訓練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1.課前預習階段

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思考課題,主動去尋求新知識與舊知識的區別與聯系,嘗試尋找學習目標,進行思維定向。讓學生自己問自己:“課題與之前學過的哪些知識有關?這些知識重點與難點我都學會了嗎?我是怎么學會的?”

2.練習之后的檢驗階段

我們關注各個層次的學生,對于學習一般的學生,就采用“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方法進行反思自查?!耙豢础保阂笞屑毜乜?,讀懂題目的意思?!岸搿保合敕椒ɑ蛴嬎惴▌t?!叭嬎恪保赫J真算一算?!八臋z查”:檢查過程、檢查結果。對于優秀學生,我們要求在作業完成后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要給自己提三個層層遞進問題:①我今天的作業與昨天相比怎么樣,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淺層次的反思)②我認真檢查了嗎?我都做對了嗎?(中層次的實踐反思)③當學生反思習慣的養成達到一定水平時,可以引導學生這樣問自己:這道題有沒有別的解決辦法?(深層次的質疑反思)如果題目還有其他解法,還能怎樣解題?

在課堂練習階段,學生完成習題之后不僅要仔細檢查,還要重點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解題結果是否合理,是否正確?解題過程有沒有疏忽,有沒有遺漏?此題屬于什么類型,考核的是哪些知識點,應該用什么解題方法?還能不能有其他解法?有沒有最優化的方法?此外,還要反思與教師的交流中和與同學的討論分析中產生了哪些新的想法、得到了哪些共同的結論,或者有哪些疑問和新問題產生。

3.課堂的總結交流階段

在課后的整理總結階段,學生應該對自己的解題思路、角度、方法、策略等進行總結,以此來完善認知結構和思維模式。具體來說,包括以下方面:學習時發現一堂課的重點內容是哪些,是怎么學習的?學習時遇到了哪些困難?如果解決了,是怎么解決的?如果不能解決,是哪里遇到了困難,有沒有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可供參考?老師在重點講解的時候是怎么引導思考的?運用了哪些方法、哪些新模型模式來幫助思考?學生在互相交流的時候,別人的好方法是什么?別人又有什么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值得大家借鑒?我從中又能學習到什么?學習了本課新知識,我能解決哪些問題?在生活中能運用它們嗎?以后學習哪些內容,又可以用到這些類似的方法?

比如,在學習“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時,在學生匯報及全班集體小結圓柱體的相關特征,知道從哪些方面認識圓柱、探究圓柱的特點之后,教師就讓學生思考:可以怎么認識圓錐?這與圓柱的認識過程有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地方不能用相似的方法來解決?這又是為什么?按照一定生活經驗,哪些方面可運用到圓錐?

二、培養良好的自我反思習慣的一些技巧

1.錯題本

教師要訓練學生,把錯題記錄放在一起對比分析,就比較容易看出其中的共同錯誤,從而找到規律,學生總結之后,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加以改正,以此提高成績。這樣做的好處很多:第一,能提高學生對錯題的認識,深刻反思自己為什么總是在一些低級或者是相同的地方犯錯誤,從而能夠痛下決心,真正改正。學生對錯題要分析出錯誤的原因,從而找到預防類似錯誤的方法。第二,在分析錯誤時,要善于分析,給錯題分類。比如有“概念錯誤”“思路錯誤”“理解錯誤”“審題馬虎”等錯誤原因。找到錯誤的知識點,羅列相同錯誤的出處和習題位置。第三,要經常閱讀錯題本,時刻復習,不斷提醒糾正。學生之間還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從別人的進步中得到鼓勵。

2.考試之后的思考心得

對于小學生而言,測驗之后,學生的感觸會比較深,反思更會觸及心靈,更容易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荚嚭蟮姆此疾荒苤患m結于分數,而是要關注分數后面隱藏的東西。那么可以反思什么呢?

首先,反思考前準備。如這段時間的學習態度是否積極,知識點是否完全掌握,錯題都能改正并做到舉一反三,等等。然后,反思考試結果,如學生是否滿意成績,如果不滿意,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據在哪里:是復習不充分,方法不夠科學,還是知識點是否有疏漏,或者是對哪些題型還不夠理解、還存在錯誤等。學生還可以給自己定下下一次測驗的目標,提前設想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如果滿意的話,也可以反思自己成功的經驗,提煉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等,為下一次測驗打好基礎。最后,要深入追思整個學習狀況,包括預習、上課、練習、作業、復習幾個部分。檢查一段時間的學習效果,找到不足與薄弱點,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

3.學生周記、日記

周記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反思,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學會思考,養成積極的學習習慣。周記中可以寫什么呢?第一,寫自己的課前預習情況、了解的知識的相關背景、一些生活中的疑問,等等。第二,可以記錄自己的思考過程、課堂中遇到的困難和成功的體驗與收獲,還可以思考自己的課堂表現與數學情感,談談對自己的表現是否滿意,收獲最大的是什么,從別人那里學習到了什么;甚至可以大膽地說一說自己最喜歡什么樣的數學等。也可以寫寫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數學原型。有很多數學問題都在生活中有實際的運用,提倡學生仔細觀察生活,從生活點滴中記錄所見、所聽、所思,嘗試用學過的數學去解決生活問題。最后可以寫一些數學實踐活動,記錄一些數學拓展活動或者開放性的活動,用自己的體驗來創造自己的活動,將自己的設想、實踐過程和結果以及同伴之間的互動記錄下來,這就是很好的反思。

4.學生的作業自評、互評、家長評、師評之后的反思

課堂練習、課后作業是反映學生學習水平的一個重要測量標準,它反映了學生的內在學習水平和學生的內在努力程度。通過自評、互評、家長評價和教師評價中的互動,可以達到情感交流、思維碰撞的效果。

教師可以設計一天、一周的作業練習記錄單,主要內容包括:一天、一周作業、課堂練習的對錯情況與評語,自己對一天學習的評分,小組伙伴之間的一天學習的評語,一周的收獲。此外還有一份長期性的記錄單,一般是一個月到兩個月,重點是“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寄語、家長的話”四個部分。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要學生對本段時間內的學習收獲進行總結,找出學習過程中需要克服和改進的問題,列出老師、家長、同學的希望或建議,制訂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修改自己的學習計劃,再由小組成員集體評議,最后由教師綜合評定,然后反饋給學生本人,學生看后轉交給家長來了解該學生的學習情況。

這個過程是十分適合反思的。它是一種思維思想的交流碰撞,是經驗、情感的反饋與再反饋。

總之,要提升學生數學自我反思能力,要給足學生機會與空間,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與結果不斷總結思考與評價,在反思中創新,在創新中提高。

猜你喜歡
自我反思策略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探究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小學數學高段復習課中學生自我反思力的引導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名師培養機制建設初探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