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嶺地區計算機專業實踐德國雙元制有效途徑的探索

2016-04-07 13:57李勝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6年3期
關鍵詞:雙元制計算機專業有效途徑

摘要:目前我國高職教育正面臨著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文章介紹了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分析了在遼寧鐵嶺地區進行實踐的具體途徑,最終校企合作實現真正的雙贏。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雙元制;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3-0133-02

1 前言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缺乏大量的應用型人才,而提供人才儲備的高等職業教育正面臨著專業結構不合理,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不匹配、職業素養低下等幾大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高職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缺乏熟悉工作崗位的階段從而缺乏從業能力?;谶@種認識,單一的學校教育已經不能完成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受教育者需要一個銜接學校教育的熟悉職業需求的實踐場所,而這就是享譽世界的近乎完美的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德國“雙元制”就是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完成、商業協會負責質量監控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半p元制”是德國職業教育的主要形式,將傳統的“學徒”培養方式和現代職業教育的思想結合,形成一種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的教育模式。

“雙元制”中的一元指的是職業院校,另一元”指的是企業。學生在職業院校學習文化知識以及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在企業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兩者相結合共同完成職業教育的任務。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從本質上講旨在培養學生未來邁向社會就業、擇業以及創業的能力;其課程內容、課程設置、及課程實施與評價都要與未來就業崗位的需求保持一致。從思想層面來講與其稱之為一種教育體系不如說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注重實踐技能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和教學的思想。

2 鐵嶺地區計算機專業實踐雙元制的有效途徑

2.1全面提升專業教師的實踐技能,使學生擁有高素質雙導師

從 1998 年,在《面向 21 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職業教育學校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到《教育部關于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意見》(教職成〔2006〕11 號)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制度的意見》(教職成〔2011〕16 號)的文件,國家已經把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作為高職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再次突出了高職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的必要性。

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踐訓練,是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

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師技能的重要一環。同時高職院校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也需要在企業的實踐中打造。

校企合作,最終的目標是使學生受益。為了更好的教授學生知識,教師必須到企業進行實踐,親身體驗和經歷學生未來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因此,國家規定職業院校教師需要每年至少華一個月的時間到企業參與真實項目的開發、制作流程,從制度上為教師提供了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

2.2項目進校園,建立校企合作發展聯盟(校企簽署項目外包合同)

鐵嶺師范高等??茖W校地處經濟欠發達的遼北地區,該校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著重服務地方經濟。在進行現代學徒制本土化有效途徑的探索時,注重結合地方IT行業特點、地域特點以及本校理學院計算機實訓室資源。1)遼北地區的IT企業稀少且就業薪酬較低,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很難聘用到大中城市畢業的IT行業精英才),學校注重密切與當地電腦公司、網絡公司的關系。2)學校目前的計算機實訓中心已經具備與企進行中等層次合作模式的硬件條件。

學校根據這些特點與其中一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在網站設計方向進行“教學---科研---項目開發”,三位一體的深層次合作。學生在學校進行理論學習之后,進入企業當學徒。 企業制訂頂崗實習管理制度,同時企業技術骨干與在校學生進行雙向選擇形成“師徒關系”進行實習。最后學生在公司的學習狀況由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考評,合作企業擇優錄用來本公司學習的學生。所謂項目進校園是公司將難度適宜的項目整體外包給學校,由學校的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在學校實訓中心完成,同時企業技術骨干提供必要技術指導。

2.3 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細則

筆者認為在這一階段學生打好的堅實理論基礎將會為學生順利進企業實習保駕護航。因此,制定此階段的具體培養方案必須考慮到學生后續學習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進企業后他們將面臨的企業文化和產品技術特點。對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每個企業都有其獨特的要求,此時,校企的密切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要根據學校具體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師素質、教學理念等軟條件及學生實驗實訓的設備等硬件條件)、企業的要求制定培養方案細則,具體到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環境安排、教師安排等。同時,實踐現代學徒制專業的課程應將企業提供的適合理論教學階段參考的項目改造成具體的“教學項目”,成為教學的有效資源。這有利于讓學生在學校培養階段具備未來走向實習崗位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3 小結

利用計算機專業的專業特點、遼北地區地域特點、IT產業的時代特點,采用靈活的校企合作模式,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成功實現資源共享。既為企業創造豐厚的效益,又為學校拓展產學研結合的新渠道,同時促進本校專業調整與建設,最終實現校企人才和效益的雙贏。

總之,“雙元制”培訓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重點,充分利用學校和合作企業這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以及教學資源,采取在校課堂教學與學生實踐培訓有機結合的培養模式,為用人單位輸出滿足其需求的實用型人才,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劉加勇.校企合作_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我院的實踐與探索[A].中國職協2013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上冊)[C],2013.

[2]李勝.基于高職計算機專業的現代學徒制本土化有效途徑探索[J].消費導刊,2015(3).

猜你喜歡
雙元制計算機專業有效途徑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促進計算機專業教學理念創新與實踐研究
“雙元制”模式在導游專業學生頂崗實習中的應用研究
淺談我對德國籃球的理解
國際法務會計應用現狀研究
職業高中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淺析
非計算機專業C語言教學探討
新形勢下技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