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開發與管理

2016-04-08 22:23佟彤
商場現代化 2016年3期
關鍵詞:人才管理文化創意產業

佟彤

摘 要: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強弱,主要取決于擁有人力資本價值的大小,各企業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作為第一資源被提升到企業重要的戰略地位。本文通過介紹我國現階段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存在的現狀,分析原因,并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開發與管理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開發;人才管理

一、引言

2006年9月13日,《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首次提出了“文化創意”這一概念,所謂“文化創意產業”,指利用新思想、新創意和先進的知識技術,將工程與設計、教育、音樂、繪畫、藝術和娛樂等生產出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創造性和高集成性的特點,是一種經濟過剩時期的“朝陽產業”和“綠色產業”。

在世界各國,文化創意產業定義不同,有文化產業、創意知識產業、內容產業等,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國外在創意文化產業方面發展較快,利用資金、人才、技術和豐富的創造力等優勢為國家創造大量經濟價值和外匯收入。中國由于政策、社會、教育、觀念、人才等各方面因素發展緩慢。但產業的發展,關鍵是人力資本的創造力的開發與創新,重視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人力資源,促進文化創意產業人力資源的開發和提升,已成為社會和業界關注的焦點。如何開發創意人才創造性,挖掘其潛力,提高其綜合能力,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文化創意人才的現狀

1.人才短缺

尤其是高層次、關鍵崗位人才十分匱乏。中國13億人口總量,但由于思想觀念、就業等原因,該領域人員總量偏少,培養大批量的文化創意人才是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大企業微乎其微,高端人才、重要崗位人才的缺乏限制了作品產量與質量,限制了作品原創性和創新性的突破,這也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難以做大做強的核心要素。培養一批專業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具有敏銳洞察力和較高審美意思的綜合素質人才,是未來企業發展的急需解決的問題。

2.人才結構不合理

從人才知識結構上,大部分人才重要集中在裝潢設計、計算機、音樂、繪畫、藝術、攝影等低層次的課堂學習教育,思維固化,而動漫電影、策劃、媒體等系統學習很少;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晚,很多文化創意人才都是從其他領域過渡過來,專業人士較少,整體素質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員工隊伍上,傳統的專業人員多,高新技術人員少;勞動力人員多,技術型人員少;中初級人員多,高層次人員少。管理型人才多,經營性人才少。

3.人才體制機制不健全

現在很多企業在人才體制機制方面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近些年進行了一些改革和嘗試,但與企業發展的需要相比,與市場競爭的內在規律相比,改革步伐較慢。創意產業很多是小企業,人力資源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崗位職責不夠明確,薪酬制度、激勵機制制度建設滯后,作風發揮不充分。對創意人才沒有很好的評價、激勵機制,就業機會少,導致創意方面人才創造性不高。

4.人才市場化程度較低

針對企業復雜的外部環境和企業發展的要求,實現人才市場化是企業的必然選擇。由于人們對創意人才認識和了解不足,企業招聘方式方法又比較傳統和單一,創意人才對外界信息關注較少,信息不對稱,缺少豐富多元的交流平臺,都導致創意人才流動率不高。且創意人才人力資源管理處于較低層次,很少關注員工發展和企業文化構建,市場需求較少,區域發展差異較大,都導致創意人才市場化程度不高。

三、原因分析

1.思想觀念束縛

創意人才是知識型的人才,但受經濟利益的趨勢和思想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對創意產業理解較少和不足,且由于中國創意企業均為中小企業,很多家長認為這方面的學生沒有出路,不好就業,不愿意孩子報考這方面的專業。

2.教育體制不完善

舊的教育體制缺乏文化管理、創意管理等專業培養機制,直至1993年上海交通大學才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文化藝術事業管理”本科專業,每年招收的學生數量有限;中國創意文化教育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師資力量缺乏,教育模式的培養缺乏創新性、實踐性,導致學生的創造性、原創性不足,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文化創意人才不足。

四、保障舉措

1.改善教育模式,樹立創意理念

學歷教育仍然是我們培養創意人才的主渠道,高校應該主動承擔起創意教育的主要責任。首先應建立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學科,設立相關專業,擴大創意人才的培養規模;加快“產學研”辦學之路,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學以致用。革新教育方式,提高師資水平,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和智力提升。高等教育要把知識理論和能力鍛煉相結合、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結合、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相結合、國內辦學和國際交流合作相結合,通過創新實踐,革新教育體系,豐富教育模式,為創意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2.建立創意人才激勵保障機制,提高其主動創造性

完善分配、激勵、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與工作業績緊密聯系、充分體現人才價值、鼓勵人才創新的激勵保障機制,在業務發展、效益增長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創意人才的收入水平。文化創意員工為知識型員工,企業應該實行柔性管理,應給予其最大的工作自主權,通過平等協商和民主決策,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為創意人才的創造性工作提供人力、財力和物力支持,保證其創新活動的正常運行。對于知識型員工,薪酬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其生存需要,更多是發展和成就需要,因此長期激勵政策是正確的選擇。目前很多文化創意企業均采取“底薪+獎金”的模式,“底薪”基本差距不大,“獎金”根據工作性質和人才層次采取不同的計量標準和評價方式,這樣雖然也能激勵員工的積極性,但在績效考核上,應創新考核模式,設立一些衡量文化創意人才貢獻的科學指標,通過科學的測量方式,衡量貢獻,以貢獻論收益。薪酬要對外具有競爭性,對內具有公平性,以績效來衡量其工作價值含量。

3.營造適宜創意的企業文化氛圍

創意才能的發揮需要寬松、和諧和人性化的工作氛圍,營造輕松愉悅、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是一個文化創意企業管理者的重要任務。不管是文化創意產業鏈條前端、中端、后端的人才都有不同的個性,文化創意企業應當把握創意人才的成長機制和特殊規律,構建協作性組織機構,充分發揮創意人才的主觀能動性,為創意人才的才能發揮提供平臺。Google允許設計開發人員穿著拖鞋甚至帶著寵物到辦公室辦公,目的是讓創意人才在和諧隨意的工作環境中迸發創意靈感。另外,從創意理念的產生到創意產品的產生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團隊合作共同完成,因此,團隊成員之間的友好合作也是創意成功的關鍵。

4.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實現資金來源多元化

現在企業提倡“學習型組織”,“活到老學到老”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學習需要場地,需要講師,更需要學習資金。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建設、工作環境需要資金來支撐,而我國創意文化產業融資渠道比較單一,社會投資較少,發展體系尚不健全,資金缺乏,配套設施跟不上,影響了創意人才的培養和開發;對員工培訓上,不管是內部培訓,還是外部培訓,都需要對員工進行培訓,或集中學習,或專項訓練,通過學習揚長避短,拓寬思維面和視野,提高創作產品的附加值,這都需要資金的支持。

5.拓展人才開發途徑,多渠道培養人才

培養文化創意產業人才,著力加強領軍人物和各類專門人才的培養。建立健全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培養一批懂文化、善創意和會經營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和各類操作型、技能型和實用型人才。完善文化創意人才職稱評定制度,完善公平競爭和分配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優秀拔尖人才脫穎而出。制定相關政策,吸引財經、金融、科技等專業的優秀人才進入文化創意產業領域,注重海外文化創意人才的引進,為文化創意人才的發展提供人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攀東,代君.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開發與管理[J].福建電腦,2012.

[2]白楊.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

[3]鮑楓.中國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3.

猜你喜歡
人才管理文化創意產業
鐵路局站段青年人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文化創意產業版權保護問題探析
基于文化創意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實證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鈞瓷造型設計的創新研究
家族企業社會化的瓶頸研究
創新人才管理機制,激發煤炭企業人才活力
淺析“跨界與融合”思維的特征與應用
“創意人居城市”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試論企業海歸人才的管理
“互聯網+”時代楊家埠木版年畫文化創意產業開發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