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性采訪中的侵權行為及規避

2016-04-11 21:21王俊
視聽 2016年3期
關鍵詞:侵權行為

□王俊

?

隱性采訪中的侵權行為及規避

□王俊

摘要:當前,隱性采訪已經成為一種特殊的采訪方式,在揭露社會真實信息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若隱性采訪的度把握不好,則很容易產生侵權行為,因而引發道德甚至法律風險。本文首先從隱性采訪的含義入手,歸納了隱性采訪中的侵權行為,最后就如何規避這些侵權行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隱性采訪;侵權行為;規避對策

隱性采訪由于能夠彌補公開采訪無法達到目的這個缺陷,因而時常為媒體記者所使用。隨著隱性采訪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新聞采訪中,與之相關的侵權行為也頻頻發生。因此研究隱性采訪中的侵權行為,并采取規避侵權行為的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一、隱性采訪的含義

所謂隱性采訪,即訪問者故意隱藏自身身份,隱瞞采訪目的,采取隱蔽的方式進行采訪,這種采訪形式僅僅適用于一些特殊的場合和題材。因此運用隱性采訪時,不能逾越法律和道德底線,或者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授權方可實施。歸納起來,隱性采訪主要有四個特征:(1)采訪行為具有隱蔽性。采訪者在采訪時故意隱瞞自身身份,并攜帶偷拍、偷錄的設備;(2)采訪題材具有特殊性,這些題材往往是采用公開采訪無法獲得或者即便獲得,真實性不高的題材;(3)采訪過程具有風險性。為了保證特殊題材報道的真實性,記者常常需要盡可能地接近新聞源,因而風險在所難免;(4)采訪效果具有雙重性。雖然隱性采訪的真實性較高,但是又常常會對被采訪者的權利造成侵犯,進而引發新聞糾紛。①

二、隱性采訪中的侵權行為

(一)隱性采訪侵犯了被采訪者的隱私權

隱私權,即個人享有根據法律規定保護自身隱私不受到侵害的權利。從當前我國現行的《憲法》來看,雖然并未對隱私權作出直接、明確的保護規定,但是卻間接地從其他角度規定了不得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行為?!稇椃ā芬幎?,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另外,在《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中均對保護婦女、未成年人以及殘疾人的隱私權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雖然隱性采訪是挖掘新聞事實的需要,法律也未明令禁止,但若隱性采訪將被采訪者不愿意公開或者尷尬的信息公開,確實侵犯了其隱私權。

(二)隱性采訪侵犯了被采訪者的名譽權

名譽權即公民保持且維護自身名譽的一種權利,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名譽權常常跟隱私權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進行隱性采訪時,若沒有得到被采訪者允許便將采訪的隱私信息對外公布,進而對被采訪者的形象和名譽造成了損害,便侵犯了其名譽權。特別是當下,個別新聞媒體為了迎合受眾的好奇心理和獵奇心理,過多地報道了被采訪人的隱私,導致其名譽權受到侵害。

(三)隱性采訪侵犯了被采訪者的人格尊嚴和肖像權

在實施隱性采訪時,侵犯被采訪者人格尊嚴的行為常常發生于記者利用偷拍或者偷錄等隱蔽采訪手段將一些丑惡的社會現象和不良行為曝光的情況,另外,針對一些涉及重大社會公共安全的深入調查報道也常常發生。其中最常見的報道手段為報紙或者電視臺將隱性采訪所獲得被采訪人的圖像或者圖片不加以處理便對外公布,以至于受眾看到新聞當事人的真實面目。即便新聞當事人的行為真的違背了道德標準,但是站在法律的角度上,這種行為侵犯了其人格權。而肖像權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也是不可隨意侵犯的。但是在隱性采訪過程中,在某些程度和范圍內合理地使用被采訪者的肖像則不認為是侵權行為。如:開展正常的輿論監督,或者是公布先進人物的照片等均不屬于侵犯肖像權的現象。而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偷拍、偷錄等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②

三、隱性采訪中侵權行為發生的原因

當前,在隱性新聞采訪過程中,之所以會頻頻發生侵權行為,其主要是因為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采訪行為具有非公開性。采訪記者為了獲得最真實的新聞題材,常常通過偷窺、偷拍等途徑在被采訪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采訪,因而可能泄漏被采訪者的個人信息,侵犯了其隱私權、肖像權;二是當前關于隱性采訪的政策法規不夠健全,現有的政策法規中并未對隱性采訪作出明確界定,迄今為止也未出臺新聞法;三是通過隱性采訪能夠滿足很多受眾的窺視心理需求,進而吸引更多受眾。

四、規避隱性采訪中侵權行為的對策

(一)從國家出發,規避隱性采訪中侵權行為

當隱性采訪侵犯了被采訪者的權利時,被采訪者常常無法通過法律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其主要是因為當前我國還無跟隱性采訪相關的法律法規。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加強隱性采訪相關的法律構建和完善,及早出臺新聞法。另外由于新聞采訪職業具有很強的特殊性,記者的生存條件也讓人非常擔憂,在采訪過程中,被人毆打、設備受損的情況常常發生,嚴重威脅記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還應該從法律上對新聞工作者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規范。如果確實需要開展隱性采訪的,應該先跟職能部門聯系,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和配合。

(二)從記者出發,規避隱性采訪中侵權行為

1.找準記者自身在隱性采訪中的角色。在隱性采訪中,記者要明白自己是新聞事件的見證人,而并非新聞事件的制造者。因此,在暗訪一些違法犯罪和社會丑惡事件時,記者不能作為新聞事件的執行者和審判者,要充當事件的觀察者和記錄者,體驗并感受事實的真相。

2.把握隱性采訪的度。當前,記者開展隱性采訪主要采用觀察式和介入式兩類,前者采訪中,記者主要是以旁觀者的身份接近新聞事件,從旁觀察,并作記錄,并非新聞的參與者,因此這種采訪不容易出現侵權行為。而介入式采訪中,記者就從旁觀者的身份轉變成了新聞事件參與者。在采訪過程中,整個事件是隨著記者的參與不斷發展變化的,記者發揮著參與和推動的作用。因此在隱性采訪時,記者應該始終堅持以下兩條原則:一是隱性采訪的內容必須合法,即記者采訪的內容、方式、場合、范圍均符合法律規定;二是記者采訪時不能違背公眾的利益。③隱性采訪的對象或事件必須是損害了大部分群眾的利益而并非少數人的利益。除此之外,記者在隱性采訪過程中不得誘導犯法,即在跟被采訪者交流過程中,故意設圈套來引誘其上當甚至犯罪,這也是觸犯法律的。

3.嚴守道德底線。作為記者,在隱性采訪時,要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

(三)從媒體出發,規避隱性采訪中侵權行為

單單憑借外部的法律約束來改善隱性采訪過程中的侵權行為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作為媒體企業,還必須在外部法律的基礎上,制定內部的審查制度,進一步加強對隱性采訪內容的審查,對記者的采訪行為進行約束。針對那些不符合規定或者嚴重侵犯了被采訪人權利的內容堅決不予播出,而對于那些違法職業道德的記者則要進行批評,并根據內部的工作制度和規定給予相應的處分,以提高新聞工作者明辨是非的能力,堅決抵制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以此減少因濫用隱性采訪而引發的侵權事件。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隱性采訪的存在揭露了社會很多黑暗事實,糾正了不良社會風氣,在引導正面的社會輿論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隱性采訪的廣泛運用,其引起的爭議和糾紛也日益增多。因此作為新聞工作者應該正確認識隱性采訪,把握好采訪的度,盡量規避侵犯被采訪者的隱私權、名譽權、肖像權和人格尊嚴的行為,將隱性采訪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推動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

注釋:

①顧祥忠.淺析隱性采訪中如何規避新聞侵權[J].中國地市報人,2014(3):52-53.

②蔡放.淺談隱性新聞采訪中的侵權行為及規避[J].新聞傳播,2012(06):170-170.

③仇舒海.隱性采訪的新聞侵權防范[J].新聞傳播,2010(07):114-115.

(作者單位:南通廣播電視臺總編室)

猜你喜歡
侵權行為
淺析我國水資源的保護
論侵權責任承擔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權
對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再思考
商業秘密保護中程序問題的思考及建議
論人工智能產品侵權行為責任認定
微信公眾平臺作品著作權保護探究
手機通訊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
論侵權責任的違法性要件
網絡交易平臺商標權間接侵權行為
微博侵權行為的法律規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