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部鍛煉成長要過哪“四關”

2016-04-11 11:56辛向陽
人民論壇 2016年10期
關鍵詞:實踐經驗工作作風

辛向陽

【摘要】干部到老少邊窮地區鍛煉要過“四關”:一是思想關,要克服“鍛煉就是鍍鍍金”等錯誤想法;二是工作關,要把自己真正融入鍛煉地區的工作之中,迅速進入角色;三是作風關,要放下架子,向當地的群眾學習,向當地的干部請教;四是話語關,要講群眾“聽得懂、搞得清”的話語。

【關鍵詞】基層鍛煉 工作作風 實踐經驗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根據實際需要,讓干部到基層尤其是老少邊窮地區去鍛煉,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項制度,也是能夠提高干部隊伍能力的好制度。通過這一制度,成千上萬的優秀干部被培養出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早在2010年12月11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中共中央組織部舉辦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到省區市交流任職干部培訓班上就強調:“到地方和基層一線工作,同基層干部和群眾一起摸爬滾打,對于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增長領導才干、積累實踐經驗、加快政治成熟至關重要?!边@就指出了到基層工作的真正價值所在。當然,要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增長領導才干、積累實踐經驗、加快政治成熟”,領導干部就必須過“四關”。

思想關:克服“鍛煉就是鍍鍍金”等錯誤想法

所謂思想關就是能否真正從思想上認清鍛煉的目的、意義,從思想上克服“鍛煉就是混一段日子”“鍛煉就是鍍鍍金”“鍛煉就是積累一些個人資本”的想法,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鍛煉的意義。到老少邊窮地區鍛煉,可以幫助我們的干部更真切地了解中國的國情,樹立正確的國情觀,做決策就不會好高騖遠;到老少邊窮地區鍛煉,可以使一些干部了解解決問題的復雜程度,干工作就會腳踏實地,不會飄忽不定,更不會懸浮離地。鍛煉不是混日子,而是積累經驗,這樣的人生積累是很難得的,應當自覺地把每一天都干得有滋有味,不辜負組織的信賴?!板憻捠菫榱隋兘稹钡南敕ㄒ彩清e誤的,鍛煉不是“鍍鍍金”,而是練真功夫。老少邊窮地區存在著很多復雜的矛盾和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可以使自己的能力有更大提高,更好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服務。鍛煉更不是為了個人積累上升的資本。鍛煉是一種組織行為,不是為了某個人的升遷。下去鍛煉的干部一定要擺正個人與組織的關系,自覺在組織的統一安排下工作。思想關還有一個感情問題,也就是說,到老少邊窮地區鍛煉,要有對這些地區和群眾的熱愛之情。只有帶著充足的感情去鍛煉,才能解決思想上的一些不正確的東西。

工作關:真正融入鍛煉地區的工作之中,迅速進入角色,完成轉換

因為是來鍛煉的,所以,有些地方的干部會把來鍛煉的人當作客人,給他們分配的是比較輕松的工作;工作中也是客客氣氣,即使有差錯也不會指出來。這樣的鍛煉盡管不能說是走過場,但起碼得不到貨真價實的效果。到老少邊窮地區去鍛煉,就要過好工作關:既要充分了解鍛煉地區的工作特點和工作性質,掌握工作的難點和問題所在,又要主動承擔艱苦的工作,特別是一些老大難的問題,在當地干部的配合和支持下嘗試著加以解決。當然,要過這一關是有一定難度的。首先,必須通過自己的工作態度,讓老少邊窮地區的干部知道你是來鍛煉的,不是來當客人的。其次,在完成組織分配任務的同時,要主動多承擔一些急難險重任務,積極支持其他的同志把工作完成好。而且要善于向地方的同志學習,及時發現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并且勇于剖析自己,使當地干部感覺到對待工作的坦誠態度,有助于贏得大家的信任。

作風關:虛心向當地的群眾學習,向當地的干部請教

到老少邊窮地區去鍛煉,必須放下架子,老老實實做學生,向當地的群眾學習,向當地的干部學習,千萬不能下車伊始,就指手畫腳。良好的工作作風要求干部不能把在城市中的一些工作方式,囫圇吞棗地搬用到鍛煉地區。有些工作方法在城市中管用,在農村、老少邊窮地區就不一定那么有用。要很好地把握區情,找到適合老少邊窮地區的工作方法,不要生搬硬套;要防止形式主義的作風,特別是不能動不動就發表長篇大論;要多做實事,為當地群眾辦一些實在的事情,辦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多解決一些群眾眼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老少邊窮地區鍛煉,更不能有官架子,干事情或者頤指氣使,或者盛氣凌人,這些行為無論是自覺還是不自覺,都可能會帶來不良的影響。在培養好的工作作風的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風。來到老少邊窮地區,當地的組織和干部出于對鍛煉干部的愛護,有時候會在生活上給予特殊照顧。來鍛煉的干部不應當把享受這樣的“待遇”當做理所應當,而應該與當地干部一樣同吃同住同勞動。

話語關:講群眾“聽得懂、搞得清”的話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曾談到,在開展群眾工作方面,有的領導干部甚至不會說話,處于失語狀態——“與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失語就會挨罵。為什么會失語?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善于向群眾學習,往往認為自己已經是碩士、博士了,有知識,干什么都不在話下。其實不然,到老少邊窮地區鍛煉的干部也面臨著如何說話的問題。要想說好話,必須抓好兩件事情:其一,就是充分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沿革、發展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跑遍了每一個縣。他每到一個縣,總是利用晚上時間研讀縣志,了解當地人文歷史,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到老少邊窮地區鍛煉的干部學習的地方。其二,多與當地的群眾交朋友,要多到群眾的田頭、地頭、炕頭聊聊生活,少在自己的案頭秀個人生活;多了解群眾的飯桌,少一些應酬的酒桌。通過與群眾交朋友,了解群眾所思所想,知道如何與群眾打交道。要善于觀察當地的干部是如何化解矛盾和解決問題的,學習他們與百姓打交道的技巧。但是,掌握了群眾語言,不等于就過了話語關,干部還應當做好兩件事:用當地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宣傳中央和上級的精神,使群眾真正掌握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質;同時把當地群眾創造出來的好經驗、好做法加以總結,上升為在更高層面上的、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這一總結的過程就是一個話語學習和轉化的過程。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的用人觀:治國之要 首在用人》,新華網,2015年8月4日。

責編/劉瑞一 美編/李祥峰

猜你喜歡
實踐經驗工作作風
百年黨史視域下共青團工作的實踐經驗
結合“三嚴三實”探索職業發展之路
企業工作作風問題及對策
國家工作人員作風建設初探
家門口的圖書館
培養初中學生思品課堂學習興趣的經驗與思考
基層建設要搞好“三個結合”
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模塊化教學研究與實踐
秦山30萬機組核安全文化水平的推進及實踐應用
在和諧指導下論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