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視閾下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新

2016-04-13 15:22于守海王新杰
關鍵詞:政治傳統思想

于守海,王新杰

遼寧大學,遼寧 遼陽 111000

傳統文化視閾下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新

于守海,王新杰

遼寧大學,遼寧 遼陽 111000

中華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資源,為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鑒。通過探討將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融入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構高校思政教育體系,探索新的路徑,以期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困境與缺失,進而推動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發展。

傳統文化;90后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

引言

“建設優秀傳統文化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在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提出的艱巨任務,是實現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的文化基礎。90后大學生正是實現這一偉大目標的中堅力量,他們必將承擔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神圣使命。然而,90后大學生在思想觀念、價值觀念、人生態度等方面暴露出來的新問題,已不可規避地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特殊性和挑戰性。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體現

(一)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我國五千多年歷史發展進程中,經過漫長歲月逐漸積累沉淀下來的民族文化,它由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和。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并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和不斷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以儒家文化為主體,還包括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具體可以表現為諸子百家的學術研究、琴棋書畫的傳統藝術、傳統文學、語言文學、神話傳說、音樂戲劇、民風民俗、傳統節日等,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深刻地融入到我們的思想、生活中,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和文化傳承,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貴結晶,體現著民族精神的價值,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起過積極的推動作用,并且至今仍具有其重要價值。其內涵的核心思想主要體現在“愛國”“仁愛”“禮儀”及“進取”四個方面。

“愛國”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根基,是個人或集體對自身所屬國家的一種積極和認同的思想情感和態度。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就充分詮釋了一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愛國精神?!叭蕫邸笔侵袊鴤鹘y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標準。只有真正愛人的人,才是高尚的人,能夠履行社會義務的人?!岸Y儀”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龍傳人,最文明,重禮儀,有傳統,所以中國歷來被稱為禮儀之邦?!斑M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主流,是中華民族賴以存在和發展的脊梁?!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種自強不息,勤勉不懈的奮發進取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必不可少的。

(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體現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90后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接班人和主力軍,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任。他們能否具有高尚的情操、遠大的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擺在受經濟全球化和多元化思潮影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武裝90后大學生頭腦,使他們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正確的價值取向,經得起各方面的挑戰和考驗。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其思想引領作用,需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成長需求,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習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源泉,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升華和價值創新。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深厚底蘊和豐富內涵。用傳統文化中的愛國主義思想、“愛人”的最高道德境界、自強不息的奮斗進取精神,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生動鮮活的傳統文化教育90后大學生,“有血有肉”更有說服力,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生動、具體的靈魂洗禮。引導90后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堅定信念、自然地接受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90后大學生的性格特征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

(一)90后大學生的性格特征

2008年入學的大一新生大部分出生于1990年。目前,90后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主體,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對象。準確把握90后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思想特點和性格特征,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綜合分析評價90后大學生,他們主要具有幾下幾個特點:

1.過分追求自我,只會索取,不懂得奉獻,普遍缺乏集體意識。90后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都是全家人的焦點,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知道什么是付出,只有索取,這是6+1模式的結果。他們自我意識突出,多以自我為中心,很少為他人著想。同時習慣了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主,自主意識很強,但辨別力和控制力又較差,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導致行為失范。這種過分強調自我,會使他們在融入學校集體生活以至將來走向社會,缺少團隊精神,缺乏對集體與社會的整體觀念。

2.雖然言行舉止更加自信,但意志品質相對薄弱。90后大學生個性鮮明,喜歡自我表達思想,排斥說教式的灌輸和填鴨式的教學。他們更愿意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從挑戰中展現自己自信的一面,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展示自己,證明自己,改變命運。但由于一直生活在順風順水的環境中,一旦遇到困難挫折,就表現出畏懼情緒,甚至手足無措,一蹶不振,缺乏抗挫折能力,缺少為實現理想而堅持奮斗的意志力。

3.價值取向多元化、物質化、功利化嚴重,不關心時政。在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各種思潮涌入中國,使90后大學生面臨著更加寬松的環境和更加多元化的價值觀。這些主流和非主流的的價值觀都不同程度地對他們產生影響,甚至造成價值選擇的偏差和模糊。主觀追求物質享受,重索取輕奉獻,主張實用主義,他們很少關心時事政治,覺得是虛無縹緲,與他們聯系不太緊密。

4.思維活躍,富于創新,空虛散漫,網絡依賴性強。由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90后大學生接受各種信息提供了平臺,使他們的思想更加鮮活多樣,思考問題緊跟時代脈搏。創新已成為他們不可缺少的時代特征。然而也正是網絡使他們無論是學習知識,還是思考問題,以至于遇到疑難問題,不愿再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而是習慣于求助網絡。長時間沉溺于虛擬的世界,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缺少判斷力,容易迷失方向。造成網絡成癮和現實生活中人際交流的困難。長此以往,必將嚴重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二)優秀傳統文化與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90后大學生雖然傳統文化根基不深,但源于對民族血脈的認同,并不排斥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他們對優秀統文化是認同的,是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要充分肯定大多數90后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感表達,不要以為,他們數典忘祖。只要我們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就會從心底喚起他們的愛國主義意識、民族感情和強烈的集體主義意識,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經濟全球化和多元化價值思潮的時代性,對90后大學生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他們希望傳統文化更具吸引力,體現時代特色,而不是完全停留在過去書本上、理論中。90后大學生認為,優秀傳統文化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但在大學生三觀成熟的后期,傳統文化若缺乏時代感,會使人覺得大道理云云,同時尚有少部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上有失偏頗。要不斷創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形式,使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影響力、強大的活力創造力、強大的實力競爭力,借助于先人留下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寶貴精神財富,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

三、傳統文化視域下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與創新

(一)優化“兩課”教學課程體系,拓寬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兩課”教學課程設置上要相對靈活。在《大學語文》《思想道德修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中,適當增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中與之相關的部分,結合教材內容搞一些專題討論或講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應在大學生中開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或系列講座),緊緊圍繞大學生做人教育這個核心問題,對大學生做人進行生動、具體、多維教育,力求在學生做人教育問題上,在內容上有突破,在方法上有創新,在效果上有改善。

(二)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渠道,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加強校園網絡建設,重點打造一批有廣泛影響的傳統文化特色網站,支持和鼓勵學校網站開設傳統文化專欄。選取一批有代表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詩文,制作適合互聯網新興媒體傳播的傳統文化精品佳作,依托高校網絡文化示范中心、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等,供學生學習、討論,或開展師生對話,充分發揮校園網在傳統文化教育中的優勢。

建設網絡思政工作平臺,抓好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新陣地。通過騰訊QQ、微博、微信搭建網絡教育平臺,更新思政教育載體,密切師生聯系,關注學生思想動態,把傳統文化中鼓勵人奮發向上的格言、典故,及時傳遞給學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以古圣先賢為榜樣,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三)大學生校園文化社團是一條重要可行的思想政治工作途徑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大學校園形成學習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指導思政工作的良好氛圍。大學是社團的母體,社團衍生于大學,學校社團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成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通過文化社團經常舉辦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講座、班團會、演講比賽、詩詞大賽、成語大賽等,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學生融入到傳統文化學習中來,耳濡目染,既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也擴大了影響,為思政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文化基礎。

(四)加強思政工作隊伍建設

打造一支政治素養過硬,精通傳統文化的師資力量,為傳統文化融入和指導90后大學生思政工作奠定扎實的組織基礎。通過培訓班、講座等方式提高他們在傳統文化方面的修養,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同學關系,樂觀面對困難和挫折等。這樣,思政教育就形成了一個積極的良性循環。同時還要加強考核,對于實施中不達標的要及時教育整改,保證整個工作隊伍的先進性和一致性,才能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效果。

(五)發揮社會平臺作用,營造崇尚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建設,是一項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希望工程,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搭建優秀傳統文化平臺,需要全社會的關心、支持和參與。積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整合社會德育資源,加強德育教育基地建設。

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其中蘊含了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于90后大學生自身的全面健康發展和與他人、社會的和諧發展無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傳統中學習創新,在創新中繼承傳統,準確把握90后大學生的時代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工作理念和方法,讓工作收到實效。通過傳統文化的道德引領作用,找到有效的突破口,有助于正確引導90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引導他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積聚力量。

[1]李陽,梁婷.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新西部,2014(3).

[2]曹宇嫦.論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契合.[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3).

[3]程妍.傳統文化視角下高校德育建設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9).

[4]梁麗營.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8(4).

[5]王少斌.90后大學生的特點與管理[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2).

[6]許娜.網絡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考[J].貴州大學學報,2010(4).

[7]張學強.90后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分析與對策[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6).

[8]謝瑋.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管理方法探析[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1(6).

[9]李運豐.談“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J].成功教育,2009(7).

(責任編輯:武亮)

于守海(1969-),男,遼寧阜新人,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王新杰(1975-),女,遼寧瓦房店人,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外語教育教學。

2016-05-08

G641

A

猜你喜歡
政治傳統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思想與“劍”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