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現代設計應用中中國元素的顯性和隱性表現

2016-12-29 23:58丁文佳劉雨蒙陸金堯
中國科技縱橫 2016年15期
關鍵詞:中國元素顯性隱性

丁文佳 劉雨蒙 陸金堯

【摘 要】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沉淀了深厚中華文化底蘊的中國元素開始在現代設計的舞臺上大放異彩。與此同時,人們消費和審美水平的提高帶來了對中國特色設計的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需求。而中國元素如何運用其顯性與隱性特征更好地完成中國特色設計確實為大眾所忽視。本文主要從中國元素和應用入手,運用觀察法、探索性研究法、經驗總結法以及模擬、文獻檢索和實驗的方法,對中國元素的顯隱性以及設計應用中的顯隱性做出了細致的研究和分類,對現狀和發展作出了分析和展望。

【關鍵詞】 中國元素 中國特色設計 顯性 隱性

承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的中國元素和其應用設計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的文化影響力空前提高,成為現代中國人以及世界人的精神追求之一。面對著市場上琳瑯滿目的 “中國風”商品,我們不禁要提出這樣的問題:到底什么是中國元素?中國元素在設計中到底應該得到怎樣的表達?信仰禪宗的日本設計、尊重自然的北歐設計、開放自由的美國設計、嚴謹穩定的德國設計……那么中國的設計呢?中國元素在設計中到底應該怎樣運用,歸根到底就是如何將傳統的中國元素與現代設計合理結合?在設計過程中,挖掘中國文化中的精髓,靈活運用中國元素的顯性與隱性特征,并順應世界范圍的審美設計潮流,這是成熟運用中國元素的關鍵。

1 何為中國元素、中國特色的設計

元素是構成整體的部分,設計元素是指任何可以進行相對獨立的分析的部分,具有實體性和相關性。能夠表現某種“意義”,即設計事理學所說的因素。同理,中國元素正是中國特色設計的因素,是能夠被大多數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認同,凝結著華夏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并體現著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號或風俗文化習慣。

而中國特色這個詞,涵義比較寬泛。不僅是表象的,而是可以擴散到思想、文化、社會等領域。是一種拋卻個人好惡的客觀的陳述,是具有相對比較性的。那么談設計的中國特色時,必然與中國元素無法分離。中國特色的設計可以看作中國文化在物質上的凝結,我們要探討的是通過怎樣的設計元素,以及如何運用設計元素的顯性和隱性特征來延其“意”、傳其“神”。

2 現狀

縱觀市場,中國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存在兩種狀態的。一種集中反映出傳統符號在器物中的主導性,例如奧運火炬典藏版筆記本外觀華美,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華麗外觀并不是為使用者設計,而是一種表現、表演。那么這聚焦于傳統符號的視覺盛宴到底與設計本身有什么關系呢?另一種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極少出現傳統符號,卻特色鮮明。例如臺灣的一款冰箱的設計并沒有盲目學習美國冰箱的大容量,而是考慮本土的飲食習慣、食物及器皿的特征,不要“大而無用”的冰箱。是對中國元素背后所體現的生活方式、觀念以及社會背景進行挖掘與研究后的再創造[1]。

現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受西方生活模式的影響很大,生活中的各類產品很多也是西方設計模式下的產物。傳統的中國元素、中國器物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設計往往只關注到顯性的元素應用,忽略了深層隱性元素的挖掘。

3 中國元素中的顯性與隱性

3.1 中國傳統元素中的顯性特征

中國元素的顯性特征表現為一種看得見,感覺得到的物質形態。形態、色彩材質與結構是直接顯現的視覺元素,屬實體性元素,所以稱之為顯性元素。在文化形式方面,中國傳統的圖案非常豐富,但大多都是美好吉祥的寓意,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企盼。大致上可以分為文字(如福祿壽)、自然(如植物梅蘭竹菊,動物魚、鹿、鶴)、神話圖騰(如龍鳳)等。人們根據這些意象的讀音、存在的環境或自身的特點,都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2]。

當然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具有民族傳統特色的圖案元素,代表了一片區域或者一個時代的特點。自古以來,這些傳統元素就在生活中被大量的運用,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應用的場景也十分的廣泛。

在民俗民藝方面,材料與工藝往往是兩個不可分割的元素。傳統的手工藝是現代人類巨大的文化遺產?!吨芏Y》之中《考工記》是中國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手工業技術文獻,也由此反映出中國傳統手工藝歷史的悠久和基礎的深厚。同樣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所取得的成績正是來自于這種對自然的尊重。

傳統的工藝往往采用的都是一些傳統的材料,例如木材、石材、竹材以及一些棉麻布料等。這些就地取的材料或者經過簡單加工就能獲得的材料是傳統工藝最長使用的材料。當然,通過加工工藝而制造出的一些二次材料如陶瓷、磚瓦、布料等也是運用廣泛的傳統材料。

桃花塢的木版年畫,剪紙,蜀繡,徽州三雕,石刻,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藏族唐卡,苗族蠟染……中國的民間技藝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遠遠超過于它自身的意義,所以這也是人們希望在現代設計中看到這些傳統元素的主要原因之一。

談及中國元素,還有一點也不可不談,那就是結構。除了大家所認知的中國古典家具的靈魂——榫卯之外,自古中國具有許多特有的結構。在建筑上,欄桿、斗拱、窗戶的結構也一直為其他設計所采納與沿用。除了建筑上的結構獨具中國的特色,中國的橋梁、家具、服飾和其他的生活用品中處處都離不開結構。

這些特征都是可見、可聞或者可感觸的,很容易從色彩、線條,以及代表性的紋理、圖案等形式抽象出來。 但這并不意味著將這些中國元素進行簡單羅列就能做出成功的帶有“中國風”的設計。由于中國設計起步較晚,目前還有大量表面化中國風設計泛濫,使我們對于利用顯性特征的設計有抵觸。其實這些帶有濃郁中國特色的符號只要符合一定的“度”,而不是一味繁雜、取悅。仍然是非常有價值的手段。

3.2 中國傳統元素中的隱性特征

相對于顯性元素的實體性,其他非物質的元素則內含于產品之中,屬相關性元素,稱為隱性元素。而當我們觸及到一片地域的風土人情或者是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時候,那么這樣的傳統元素必然是隱性的。隱性元素即非物質的、非具象的文化,可以通過一些載體(書籍、音樂、口口相傳等)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它的基因集中于基因集中體現于傳統的民風民俗之中。盡管會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政治與經濟體制的變化,但是這些民俗民風的生活方式與傳統依然深刻地影響著后代人。

在早期的原始社會中,人類為了使自己過得更加舒適,就開始制造家具。而這些家具就體現了我們很多的傳統的生活方式。有些已經沿襲至今,而有些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漸漸推出了了歷史的舞臺。例如,在日常起居方面,床是最重要的家具。那時的人們將蘆葦編織成草席,再鋪上獸皮草褥就寢。在當時等級森嚴的時代背景下,“席”還是權利與地位的象征。由此可見,席的設計體現了了人們自古的跪坐的生活方式,而跪坐的生活方式又促使“幾”和“案”的設計產生,這樣的生話方式伴隨了中國上千年的歷史[3]。

除此之外,中國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元素,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積淀的產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仍與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與之相依相存的傳統習俗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 吃月餅,七夕節嘗百果等“吃”文化,與注重節日文化內涵的表 達與展示的“穿”文化,如每逢節日各民族盛裝出席,雍容、典雅、莊重、講究;以及古老的祭祀儀式等活動有密切關系的節日慶典活動,如端午龍舟、元宵花燈、七夕乞巧、祭祖踏青等。這些傳統節日物質文化構成了中國節日物質生活的重要傳統,是我們所研究民族歷史、文化、藝術、工藝的重要參考,具有更為重要的歷史認識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4]。

隱性特征是一種有關地域、文化、哲學、經濟、等積累的精神內涵。它不是一成不變的,社會環境、人群需求、觀念方式都會有變化,但是思想又像一條川流的河綿延。我們的對立統一、中庸和諧、無欲則剛的骨子里的信仰會自然流露在設計中。

3.3 兩者區別及特征

就顯性元素應用于設計而言,它是流于表層和器物層的設計,是固定不變的、物質的,可以通過提取和轉化應用在產品上。但往往這些設計只是在形式層面上把傳統紋樣當成了裝飾元素,其設計思維和觀念仍是西式現代,單一使用并沒有表達出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而相比較而言,隱性元素的應用是更深層次的,是一種長期的、可變的、精神的應用。大部分隱形元素也是可以通過顯性元素表現出來的。而我們當今的設計應該更多的注重中國元素中這兩大特征的關系及應用。中國傳統文化之于產品設計不能僅僅流于表面的仿古,只有真正理解中國的文化,運用好顯性與隱性的結合,才能將中國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

4 設計應用中的顯性與隱性

現代設計越來越多地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開始廣泛地運用這樣的傳統元素在設計之中,不管是視覺、材料、工藝或者結構也好,來傳達更加深刻的文化內涵,滿足現代人的精神需求。正如上文所提及,中國特色設計不僅僅包括對將現代設計與傳統紋樣拼湊起來的表現,更應該包括對中國社會的生活方式的物質體現。所以,同樣地,傳統元素的設計應用也是分為顯性和隱性兩個部分[5]。

4.1 設計中顯性元素應用

目前,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應用于設計中最廣泛的方式是提取出代表中國文化的中國元素,將中國元素應用于設計的顯性層面。

(1)符號元素應用。即對中國傳統元素(視覺、材料、工藝和結構)的符號化提取。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便是將祥云符號化、圖形化,應用于火炬的表面,顯示出了濃濃的中國風。再如“留白”,中國傳統藝術形式美中重要的表現形式。它使二維的平面空間產生恰當的 “呼吸量”,所以是平面設計中常常運用的手法。不僅能夠很好地引導人們的視線,更能夠帶給人們很多的想象。

(2)原有產品的復制模仿。對于中國傳統產品的借鑒也是現代產品設計的方式之一,拷貝傳統產品的外形材料與工藝,再進行改良,便有了新的產品。這也是現代設計中冠以中國元素設計的一大個板塊。

以華東理工大學校禮品的設計為例,借用了傳統的瓷器青花瓷的花紋以及材料,生產的是現代的禮品,增加了禮品的文化附加值。

然而很多時候,一些這樣的設計有時會略顯得生硬,而不具傳統產品的渾然天成之美。工業設計中的中國元素或民族特色不是刻意追求甚至是貼在產品外觀上,是要研究深層次的文化特點。原有產品的復制模仿往往不能達成這一點,需要設計師更多的思考和更靈活的應用。

4.2 設計中隱性元素應用

隱性元素的應用,體現于產品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觀念以及影響社會背景,用設計傳承中國文化,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影響人。就中西方的器具來說,中國人喜歡飲茶,便有了茶壺、茶杯,繼而產生了茶道;西方人愛喝咖啡,便有了咖啡機、咖啡壺,繼而有了咖啡文化。正如中西方的筷子與刀叉對于用餐模式與飲食習慣的影響一樣,正像是中國元素應有的隱性表現方式。

蒸箱的誕生就是中國傳統生活方式轉變成實用的現代的設計的很好的案例。中國的烹調技法繁多,并且復雜多變,而“蒸”則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烹調技法之一,它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據考證在我國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然而時代的發展已經不能容許每個家庭擁有一套籠屜或是其他的蒸煮設備。于是,蒸箱的誕生很好地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種現代烹飪設備,用動態蒸汽平衡技術,能保留食物的原有營養成分,成功延續了中國的特色[6]。

5 結語

中國元素和中國元素的設計應用被有機地分成了顯性與隱性兩個部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要想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設計進行有機結合,就必須是要研究深層次的文化特點,結合產品的功能和生產技術,提煉出某種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內容,要在繼承的基礎之上有所創新,最后通過市場通過消費推而廣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理解中國元素和其設計應用的顯性與隱性的區別,做到完美的融合,形成真正的中國的設計,給設計以靈魂。

參考文獻:

[1]劉時燕.”中國設計”從”中國生活方式”出發——從運用傳統紋樣的設計潮流談起[J].美術觀察,2008(10):25-26.

[2]李衍春.中國傳統建筑造型和結構對中國古曲家具的影響的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8.

[3] 吳寒.基于傳統生活方式的設計軌跡[J].神州,2012(6).

[4]李亞鑫,祝小林.論傳統節日元素在現代家居用品設計中的運用[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2(9):13-15.

[5]楊守坤,柳衛.淺談中國元素在設計中的顯性和隱性[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0(02).

[6]巫濛.設計的原點[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

猜你喜歡
中國元素顯性隱性
隱性就業歧視的司法認定
顯性激勵與隱性激勵對管理績效的影響
社會權顯性入憲之思考
芻議隱性采訪
新聞報道隱性失實的四種表現
顯性的寫作,隱性的積累——淺談學生寫作動力的激發和培養
隱性但可預防的危險
意識形態教育中的顯性灌輸與隱性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