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紅與黑》與《包氏父子》中主人公所體現的中西文化差異

2016-04-29 21:35姚夢婕
北極光 2016年2期
關鍵詞:紅與黑文化差異

文/姚夢婕

?

論《紅與黑》與《包氏父子》中主人公所體現的中西文化差異

文/姚夢婕

摘 要:司湯達與張天翼,兩位完全生活在不同地域的著名作家。對于社會現實、社會環境有著敏銳的觀察能力與描述能力,因此他們的作品都帶著巨大的時代烙印。而由于身處在中西方完全不同的文化圈,使得《紅與黑》與《包氏父子》在人物、劇情、場景等諸多描寫刻畫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差異。

關鍵詞:《紅與黑》;《包氏父子》;人物刻畫;文化差異

眾所周知,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體現在許許多多方面。哲學、音樂、美術、宗教等等,當然也包括文學。本文通過探討《紅與黑》與《包氏父子》中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刻畫,將其描寫手法及方式進行對比,將視野從文學形象拓展到整個文化層面,闡述了中西方文化的部分差異。

一、父親形象的刻畫差異

《紅與黑》的故事來源于作者司湯達本身的經歷,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司湯達的父親反動、自私、頑固,素來與他并不親密。而在《紅與黑》中,男主人公于連的父親老索雷爾與于連,也是如此。老索雷爾厭惡自己有知識有文化的兒子于連。

小說的主人公于連及父親生活在波旁王朝復辟時期,這是一個一切都由地位和財富決定的年代。于連的父親老索雷爾就是典型的被社會黑暗所壓迫的一種形象,這樣的人碌碌無為,十分平庸,像那個時代所有的下層人民一樣,他粗魯、虛偽、沒有受過教育,與這個在逐步向現代化文明化邁步的時代格格不入。

《包氏父子》中唯唯諾諾的老包:

而在《包氏父子》中,張天翼對于老包的刻畫顯然與司湯達對于老索雷爾的刻畫有所不同。與老索雷爾的嚴厲暴戾、自私無知不同,老包顯然對于文化教育有著自己的理解,他或許并不明白其真正的意義,卻并不反對兒子包國維受教育。老包希望兒子好好讀書,走向富貴的道路,這樣自己也能跟著享福。

在《包氏父子》中,老包身上傳統父親的一貫權威被消解了,老包作為一名在下層社會中奮力打拼的父親,把自己未完成的走向成功的心愿下放到兒子身上,把享受榮華富貴生活的期盼寄托在下一代。

在《包氏父子》所處的時代,可以明顯的看到新文化運動對封建父權批判的痕跡。接受了現代思潮洗禮的子輩們義無反顧地走出家庭, 造成了新文學中大量逆子形象的出現。

二、兒子形象刻畫的差異

于連形象的淺析:

于連熱愛讀書,因而即使是出身于木匠家庭,卻依然靠著自己的努力學習知識,同時受到啟蒙思想和法國大革命精神的影響,有了自己的平民反抗意識與平等意識。

而就像上文提到的,波旁王朝復辟時期,這是一個一切都由地位和財富決定的年代。身處社會地位低下的于連想要躋身上流社會??梢哉f他是十九世紀法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個人奮斗者的典型。

這或許也是他為何與德.雷納夫人以及瑪蒂爾德小姐頻繁接觸的原因。作為一個少年人,他曾經有過純真的愛情,但是最終他卻是以愛情為通往上層社會的工具加以利用。

由此可見,于連內心深處的渴望是十分明顯的。但他的奮斗卻并不是光明磊落的。見風使舵、利用女人、過于自卑而導致的過于自尊,都可以看出于連是一個及其復雜的形象。

三、包國維形象的分析

包國維并非像于連一樣,讀書以接受先進文化洗禮。包國維從不認真讀書,在學堂里認識了一群富家子弟,便終日與之廝混,變得墮落不堪。

這樣的包國維同于連相似,卻有著極大的不同。他欽羨上層社會的好,甚至將其視為人生準則,卻從不曾為此付出過實質的努力。于連固然虛偽,卻始終是有目標地向上層社會進發。上流社會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將它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作為規定強加于這些思想頭腦空虛的下層人民心中,使包國維這樣的人變得虛榮、無知、墮落且目無尊長。他永遠只能在自己的父親面前發脾氣耍無賴,在面對郭純等人時卻毫無反抗之力。他從未想過像老包期待的那樣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反而是怨恨老包,未能給予他像郭純那樣奢華的生活。

四、總結

兩位生活在完全不同地區的作家,在小說創作方面也有著許多不同。本文重點放在了兩對父子的刻畫差異上,而由此將目光放大到整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之上。

在《紅與黑》中,司湯達對于連父子的刻畫,以大的時代文化背景為主,通過心理描寫主要敘述,語言簡單清晰。而在《包氏父子》中,張天翼則更注重人物形象、語言以及故事發生的外在環境。且《紅與黑》的男主人公的性格更加多面化,《包氏父子》的包國維性格卻更加單一化。這也是作品創作的一種需要所致。

綜上所述,西方十九世紀前期的文學作品帶有很強的政治傾向。而在西方諸多作品之中,作家們善于揭示人物內心的沖突和思想感情的瞬息萬變,語言簡明、深刻、準確、犀利。而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之中,政治傾向并不是很強烈,作家們通過對人物行為的刻畫以及對話動作描寫表達了對于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文化交織情況下社會的無奈與批評。語言多以辛辣的諷刺亦或是悲哀的嘆惋為主。

總而言之,大概就如中國畫在于寫意,而西洋畫在于寫形一樣,中西方文學乃至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正是在于此。

注釋:

①韋建國,鄭閩江,吳舜立主編.《文學名家名著故事全集.外國卷 西方19世紀前期文學(下)》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8月版

②鄧軼嘉.《〈紅與黑〉中于連形象淺析》.文學教育,2012年5月

③鐘敏.《試論〈包氏父子〉與〈高老頭〉父愛的相似性》.作家雜志,2010年第八版

④李敏,朱永峰.《讓審美觸角向另一類父子沖突延伸——〈包氏父子〉再闡釋》.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0卷第3期,2007年7月

⑤鄧軼嘉.《〈紅與黑〉中于連形象淺析》.文學教育,2012年5月

⑥陸子君.《一種清醒的姿態——談張天翼的〈包氏父子〉》,2009年第10期.安徽文學

參考文獻:

[1] 司湯達著,李振球,智莉譯.《紅與黑》.海南國際新聞出版社,1997年1月版.

[2]張天翼著.《張天翼作品綜合集 華威先生》.華夏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3] 韋建國,鄭閩江,吳舜立.《文學名家名著故事全集.外國卷西方19世紀前期文學(下)》 本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8月版.

[4] 勃蘭兌斯著.《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第五分冊 法國的浪漫派》.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

姚夢婕(1996.1~),女,湖北潛江人,研究方向,語言,文化,比較文學。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

作者簡介:

猜你喜歡
紅與黑文化差異
情人禮贊
紅與黑
從中日民間故事窺探中日文化差異
從《楚漢驕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劇英雄形象異同
《紅與黑》的主題意義與愛情觀
紅與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