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分析

2016-05-04 03:55言齊黃文瑾范建美王峰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2期
關鍵詞:腹腔鏡臨床效果

言齊 黃文瑾 范建美 王峰

【摘要】 目的 分析和研究腹腔鏡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5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 按手術方法不同分為術Ⅰ組與術Ⅱ組, 各25例。術Ⅰ組患者實施常規開放術, 術Ⅱ組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體溫復常時間、白細胞復常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并發癥和復發率。結果 術Ⅱ組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低于術Ⅰ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Ⅱ組患者住院時間、體溫復常時間、白細胞復常時間、腹痛消失時間短于術Ⅰ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確切, 可迅速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減少術后并發癥和復發率,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急性盆腔炎;腹腔鏡;臨床效果

急性盆腔炎是常見的婦科疾病, 是多種病原體混合感染后所致生殖系統和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出現的炎癥現象, 隨著病情的進展, 可發生盆腔粘連和輸卵管堵塞, 進而引發不孕或慢性盆腔疼痛[1], 治療難度增大, 對女性的生命健康與生活質量造成巨大的影響。目前,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 腹腔鏡在醫院各個科室均得到廣泛的應用, 本院將腹腔鏡技術應用到急性盆腔炎的治療中, 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效。本研究探討了腹腔鏡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5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 所納入患者均符合急性盆腔炎診斷標準[2], 有性生活史, 臨床以陰道分泌物增多、下腹痛、發熱畏寒、膿性白帶為主, 以子宮附件壓痛和宮頸舉痛為體征, 有界限不清觸痛包塊。

按手術方法不同將其分為術Ⅰ組與術Ⅱ組, 各25例。術Ⅰ組患者年齡最小18歲, 最大39歲, 平均年齡(32.17±4.41)歲。術Ⅱ組患者年齡最小22歲, 最大46歲, 平均年齡(32.21±4.1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術Ⅰ組患者實施常規開放術。術Ⅱ組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膀胱截石頭低臀高位, 常規消毒鋪巾后, 沿著臍上緣將皮膚和筋膜切開10 mm左右, 氣腹建立后, 于臍上切口置入Trocar, 選擇2個麥氏點作2個操作孔, 分別5 mm, 置入Trocar后進行器械操作。腹腔鏡下對子宮、直腸凹陷位置、雙側輸卵管、卵巢進行探查, 將粘連分離, 吸出膿液, 清除壞死組織碎片和膿苔等, 以恢復盆腔正常結構, 并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對無生育要求輸卵管積膿者, 可行患側輸卵管切除;有生育要求者必要時給予患側輸卵管造口術, 盡可能保留輸卵管, 并對盆腔用生理鹽水和甲硝唑反復沖洗, 術后常規引流, 并根據藥敏試驗結果給予抗生素治療。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體溫復常時間、白細胞復常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并發癥(包括臟器損傷、疼痛、感染)和1年復發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比較 術Ⅱ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1例)、復發率為8.00%(2例), 低于術Ⅰ組的36.00%(9例)和12.00%(3例),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術Ⅱ組患者住院時間、體溫復常時間、白細胞復常時間、腹痛消失時間短于術Ⅰ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盆腔炎為婦科常見急腹癥, 因女性生殖系統結構特殊性, 其發生率高。引發急性盆腔炎的病原體以淋病奈瑟菌和衣原體為主, 屬于混合性感染, 感染后容易出現膿腫, 破裂后可發生彌漫性腹膜炎, 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

以往治療急性盆腔炎的方式主要是應用藥物進行全身抗炎治療, 但部分患者效果不佳。隨著病情的遷移, 可轉為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的反復發作對女性患者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F代醫學認為, 應用靜脈滴注抗生素可以作為急性盆腔炎早期的主要治療措施, 在感染未得到控制之前過早進行手術可能造成患者組織損傷或感染擴散。若藥物治療無效且出現膿腫, 則主張行輸卵管切除、切開引流等手術治療。但因長期盆腔炎癥可能造成纖維素粘連, 對生殖功能產生不利影響, 出現不孕等, 且在形成粘連和膿腫后進行手術, 因解剖層次不清, 可增加手術難度和風險[3]。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各種微創手術在臨床逐漸廣泛推廣和應用, 為多數急性盆腔炎患者帶來了福音[4]。在腹腔鏡的觀察下, 不但能夠準確快速地作出判斷, 及時進行引流術或切除術, 同時可以在盆腔內局部使用抗生素或者抗粘連類藥物, 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5]。

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 可同時發揮診斷和治療作用, 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盆腔炎具有切口小的特點, 可減輕患者痛苦, 減少術中失血, 避免給患者帶來再次應激[6]。其優勢主要體現在:①腹腔鏡手術視野清晰, 可探查清除盆腔、腹腔情況, 有利于粘連的觀察, 可降低手術難度;②可在鏡下明確病變范圍和嚴重程度, 并抽取膿液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 及早選擇有效抗生素進行治療。③早期炎性組織粘連較為疏松, 分離較簡單, 不容易損傷其他臟器、附件, 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尤其適用。

綜上所述, 腹腔鏡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確切, 可迅速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減少術后并發癥和復發率,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謝愛玲.腹腔鏡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觀察.醫藥前沿, 2014, 24(33):262-263.

[2] 胡逸君, 張錦衛.甘露聚糖肽對急性盆腔炎腹腔鏡手術療效及免疫的影響.中華全科醫學, 2014, 12(11):1798-1799.

[3] 李良.腹腔鏡手術對急性盆腔炎治療的臨床療效比較.中國社區醫師, 2015, 21(4):45-47.

[4] 蔡海瑜, 朱景霞, 郭書煥, 等.腹腔鏡手術聯合抗生素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分析.中國當代醫藥, 2015, 15(1):66-68.

[5] 陶素萍, 游繼紅, 葉小燕, 等.盆腔膿腫腹腔鏡手術治療時機選擇探討.浙江臨床醫學, 2014, 24(5):783-784.

[6] 付丹, 吳曉娟.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評估.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4, 31(2):118-119.

[收稿日期:2015-12-03]

猜你喜歡
腹腔鏡臨床效果
腹腔鏡疝修補與傳統開放疝修補的比較
腹腔鏡在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鏡下剝除卵巢囊腫術后影響
腹腔鏡下胃袖式切除術在基層醫院的運用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觀察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