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適合什么樣的閱讀

2016-05-07 13:05吳俊霞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16年5期
關鍵詞:閱讀氛圍閱讀方法閱讀興趣

吳俊霞

[摘 要]課外閱讀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農村小學,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令人擔憂,具體表現為:學生閱讀基本上不動筆墨、方法單一、閱讀面窄、閱讀量少、閱讀效果差。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為學生選擇好書籍、營造讀書的氛圍、提供交流的平臺,并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讓學生從心底愛上讀書。

[關鍵詞]閱讀興趣 閱讀氛圍 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3-014

縱觀前幾年高考,蘇北學生在語文考試的閱讀題部分總是失分較多。作為主管部門的鹽城市教育局深悉應試教學的詬病,痛斥語文教師沉迷題海戰術的做法,強調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根據《鹽城市加強中小學生語文和英語課外閱讀指導意見》和鹽城市教科院2010年11號文件規定的閱讀書目,東臺市教育局向廣大中小學生推薦了一系列的好書,分學段詳細羅列了必讀書目、選讀篇目、必背古詩等。為了使課外閱讀教學抓真務實,每學期的期末考試課外閱讀題都會占有一定比例的分值。

為什么要如此重視課外閱讀教學呢?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信,對于這類兒童正是前面說過的‘第二套教學大綱能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對這些兒童來說,把學習僅僅局限于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我曾試用過許多手段來減輕這些學生的腦力勞動,結果得出一條結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p>

一、目前課外閱讀現狀調查分析

作為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閱讀量和閱讀能力對學生有多么重要我們都深有體會:書讀得越多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就越強。但是,在加強課外閱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感到困惑,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雖然近年來作業量的控制使小學生有了充裕的課余時間,但他們課外自主閱讀的方法和效果讓人擔憂。2015年5月19日,我對全校三年級到六年級8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得出如下結果:

學生對課外閱讀內容的喜好按順序排列為:童話故事、卡通漫畫、散文小說、作文雜志、科幻天文。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小學生對課外閱讀有熱情、有基礎,但是閱讀基本上不動筆墨、方法單一、閱讀面窄、閱讀量少、閱讀效果差。

(一)書籍從何而來

優秀的課外讀物大部分都是由教師推薦后學生自費購買,每學期語文加英語的閱讀書目總額大約需要200元,對農村家庭來說是筆不小的開支。同時,東臺市教育局出臺《東臺市中小學教師五嚴規定》:“教師不得向學生推薦、誘導學生購買各種教輔用書?!奔议L知道這些課外書是可以不買的。教師雖然知道閱讀這些書對學生有好處,但也不能強制要求學生購買。這樣教師無法給學生布置長期的分階段性的閱讀任務,導致課外閱讀教學常常無疾而終。臨近復習的時候,教師為了使學生的分數不掉隊,不得不從網上找來大量的閱讀題讓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大多數學生對課外閱讀只能是囫圇吞棗。這樣的閱讀教,學生能從中體會到書籍所帶來的無窮樂趣嗎?這種味同嚼蠟的閱讀教學對學生的成長有何意義?反而會讓學生越來越厭惡語文,越來越應付閱讀。

(二)學生為何怕讀

在這些推薦的必讀書目里,有許多優秀的名家名作,如梅子涵的《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葉永烈的《小靈通之漫游未來》、曹文軒的《草房子》等。這些作品內容淺顯、語言清新、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深受學生的喜愛。這些作品里面的人物、情節常常是孩子們熱議的內容。他們從作者輕松幽默的語言中明辨是非,明白事理,體驗到閱讀帶來的無窮樂趣?!罢J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贊嘆、驚奇的奇異過程?!钡?,有些書學生翻了幾頁就不想再讀了,或者勉強讀過之后對書中內容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印象。如《中外名人故事》的語言晦澀難懂、篇幅較長、生字較多,學生在閱讀時因為閱讀障礙較多而難以堅持;《水滸傳》《三國演義》這些書籍是男孩子的最愛,女孩子卻很難堅持把它們讀完;還有一些冊數較多的名著,如《一千零一夜(共6冊)》《十萬個為什么》《中華上下五千年》等因閱讀量太大,受購買力和時間的限制,學生的也無法一以貫之地堅持閱讀。這些閱讀困難阻礙了學生閱讀興趣的產生,使他們對閱讀產生逆反心理。

(三)時間從何而來

1.學生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現在學生的課業負擔相對而言還是比較重的。有些孩子課后還要學習鋼琴、舞蹈等才藝;因為電視、手機的誘惑,孩子也會選擇不讀書。隨著電子時代的到來,書籍似乎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中國人均讀書量越來越少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學校為了促進學生每日讀書,曾經試著每月發給學生一張讀書記錄卡,讓學生把每天讀的書籍名稱、頁數等詳細記錄下來,結果有些孩子沒到一個月記錄卡就弄丟了,有些孩子只是應付填表,并沒有真正去讀書。一學期下來收效甚微。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學生的自覺性還比較差,在他們閱讀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督促。

2.教師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語文教師每天要做的工作相當繁雜,每天批改的作業量就比別的學科的教師多很多。加之這一門學科要抓的地方很多,有基礎知識、課內閱讀、課外閱讀、習作等,哪一個環節都不能差。很多教師每天疲于應付。

按照鹽城市教育局的相關規定,小學生每學期必須要讀的書目有四五本。一則簡短的故事,教師讓學生讀一遍的時間大約為15-20分鐘。讀完之后,學生對故事內容仍然浮光掠影。為了完成整個學期的閱讀任務,教師不得不帶著學生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般地了解大體內容,根本激發不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學期考四五本課外閱讀書目的內容教師尚無所適從;到六年級畢業會考的時候,小學階段的所有必讀書目都在出題范圍之內,對教師來說,即使走過場式的復習也是一項宏大而艱巨的任務。那既然根本做不到,索性就不做了,還不如多復習基礎知識提高均分來得實在。如果所有的教師都這樣想,那么希望借此提高學生閱讀量的舉措還沒有實施就已經結束。正所謂貪多嚼不爛,教師對閱讀教學的現狀也是無可奈何。

(四)學生是否真讀

要想使課外閱讀教學扎實有效,必須每天例行檢查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課外閱讀有別于書面作業,在檢查上難度最大。一線的語文教師都深深地感到課外閱讀教學缺乏指導的抓手,主要是因為要求學生閱讀的書目太多,教師無法斷定孩子是否進行真正的閱讀。為了檢查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上學期我曾每天布置學生看一個故事,第二天出5道選擇題或判斷題讓學生演練,以此調查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這種以抽測的形式來進行的閱讀指導,對學生幫助很大,能引導他們進行更細致、更深入的閱讀。但是,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對此反應平平,因為他們的閱讀障礙仍然存在,他們仍然缺乏自主閱讀的自覺性。況且,教師每天要出5道題,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有時常常因為忙于工作而疏忽,真正執行起來難度大。結果,孩子們也并沒有真正愛上閱讀,為什么呢?因為這種閱讀指導方式仍然是以應試為主的。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校工作的經驗使我深信:學校教育的缺點之一,就是沒有那種占據學生的全部理智和心靈的真正的閱讀,沒有這樣的閱讀,學生就沒有學習的愿望,他們的精神世界就會變得狹窄和貧乏?!蹦敲?,如何才能讓課外閱讀取得實效呢?

二、課外閱讀教學的應對策略

(一)必須慎選書籍,從源頭上讓學生愛上閱讀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蔽覀円谥型馕膶W寶庫里精心挑選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優秀書籍,“力求使每一個少年,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書,這本書應當在他的心靈里留下終生不可磨滅的痕跡。幫助學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書,這是需要教育藝術的。閱讀這樣的書是一種自我總結,是自我教育的開端,是面對自己良心的自白?!保ㄌK霍姆林斯基語)因此,挑選怎樣的書籍顯得尤為重要。

不僅如此,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時選取的數量和篇目也一定要嚴格控制,并不是所有的名著都要求兒童通讀全篇,這樣很不現實。有些作品的部分內容還不太適合小學生讀,這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選擇性地讓孩子去讀。薛瑞萍老師說過:“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堅持一點,那就是我推薦給學生的書籍都是我自己讀過的,我認為適合孩子們讀的、學生會感興趣的書才會推薦給學生讀,我自己都沒有讀過的書我不會讓學生讀?!比绻麑W生的閱讀書目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內容簡單易懂,既能讓學生感悟經典,又不是那么生澀難懂,那么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我們從心底里期待自己能像薛老師那樣,做一個讓自己幸福、讓學生快樂的好老師。

就時間和內容的安排上,我覺得薛老師提出的“日有所誦”和“我愛閱讀”的方法值得借鑒。它的內容安排合理,每單元采取“短詩+散文詩+古體詩+詞”的組合,每日、每周給學生送去一份經典的文化套餐。最讓人敬佩的是薛老師并不要求學生背誦其中的任何一首,她只是讓學生在一遍一遍地誦讀之中感受語言文字給自己帶來的美和感動。她在《書聲朗朗的三年級》第108頁中這樣寫道:“我想:即便有那回家根本不讀不背的最懶的寶貝,每首詩在課堂上齊讀過四遍,又聽同學背過一遍——到今天為止,297(100+127+70)首在喉舌滾過,在耳邊響過,也是相當了得的。要知道:聽,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和汲取呀!”雖然剛開始聽她的課感覺太“高大上”,因為讀古詩詞的時候必須按照平仄變化區分長短音,模仿古人來進行誦讀。一線的語文教師一定會覺得似乎難以模仿和推進,但是細細揣摩她的朗誦方法,你會覺得其實也不是太難。只要肯下功夫鉆研,就沒有學不會的。也有的教師覺得那樣的朗讀有些太夸張了,在學生面前放不開。但我堅信,只要選對內容,采取擊節誦讀、表演誦讀、唱誦等方式來指導學生讀,學生一定會學得開心。網上有很多古詩新唱的視頻,圖文并茂,不僅形象地解釋了詩意,而且簡單易學、節奏感強,我們完全可以把它們運用到課堂上,讓學生模仿、學唱,學生一定會學得饒有趣味的。

(二)積極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班級應建立圖書角,鼓勵每人每天帶一本課外書,早讀課之前讓學生自由交換。這樣,就能加強圖書的流動性,在課外書擁有量不足的情況下,學生也盡可能地多讀書。當然,這個制度能否堅持離不開教師和班干的督促,不能僅僅流于形式,讓學生把借的書放在書包里“睡大覺”。學生將自己的課外書帶來學校,先在班級內漂流,然后在班級與班級間漂流。這樣漂流的面更廣了,學生讀到的書就更多了。有條件的話,學??梢悦赓M向學生提供優秀書籍,在學校走廊、班級墻壁設立書架。這樣,學生隨處都能看到優秀書籍,隨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歡閱讀的書籍。在這種耳濡目染的環境中,學生會愛上閱讀。

(三)開設課外閱讀課,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

讀書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我們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請學生談談讀書的收獲,聊聊書中的人物和情節,品析精美語段等。這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過程,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必須持之以恒。每天見縫插針地安排時間讓他們讀課外書,早自修、午間課、誦讀課,完成作業之后,讓他們拿出書來讀一讀;每天布置的家庭作業,盡量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機械的內容,讓他們多讀書。在雙休日、節假日引導他們在家里讀書,或者到書店、圖書館去讀書。還可進行一些課外閱讀方面的知識競賽或制作讀書小報等活動,安排一些學生談談自己在課外閱讀方面的做法、收獲。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對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應指導他們在書上批注,學寫讀書筆記。當然,指導學生閱讀的同時,教師一定要抽出時間,帶領學生誦讀,并隨時摘抄、評點,隨時和學生交流心得。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學生予示范,另一方面教師自己也會在反復閱讀中不斷深化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閱讀。一個喜歡讀書的教師一定會帶出很多喜歡讀書的學生。當看到薛老師帶著孩子們吟誦古詩詞的時候,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學生都被老師聲情并茂的誦讀所感染。

(四)教給學生方法,促進學生堅持閱讀

1.瀏覽性的泛讀。對大部分淺顯易懂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采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大致了解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

2.進行速讀訓練。課程標準中指出:五、六年級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為培養學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要訓練學生使用“提綱挈領的標題讀法”瀏覽篇幅較長的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可以采用以詞句為單位的整體閱讀的“掃讀法”,了解段落大意;也可以直入主題的“提問法”,討論交流把握文章重點。訓練的方法有二:一是“遮蓋速讀法”。準備好一張和書頁差不多大小白紙,放在書的上端,讀完一行就把紙往下拉,蓋住讀過的一行,使眼睛不能來回重復,同時減少眼睛的左右移動,增強視覺廣度。隨著訓練,把遮蓋擋用的紙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漸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讀法”,在閱讀前確定閱讀的數量,限定時間讀完。

3.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謀篇布局,欣賞好詞佳句,像品味佳肴一樣,只有經過細嚼慢咽,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

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進行廣泛深入的閱讀?!叭绻粋€學生廣泛地閱讀,那么在課堂上所講解的任何一個新概念、新現象,就會納入他從各種書籍里汲取到的知識的體系里去。在這種情況下,課堂上所教授的科學知識就會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學生感到這些正是在幫助他把‘頭腦里已有的東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保ㄌK霍姆林斯基語)如果教師讓每個學生都插上閱讀的翅膀,那么他的教學工作一定會變得更有意義。

應試并不是推進課外閱讀的真正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讓孩子喜愛閱讀,從心底愛上閱讀。在沒有人督促的時候,自覺地去看書,或許書中的某一個故事、某一個句子能夠給孩子提供正能量,讓他的生命從此豐盈起來,慢慢地開出一朵花來。

[ 參 考 文 獻 ]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6.

(責編 韋 雄)

猜你喜歡
閱讀氛圍閱讀方法閱讀興趣
讓個性化閱讀煥發生命的活力
興趣引領,快樂閱讀
創造小學語文良好學習氛圍的教學方法
書香閱讀 心靈成長
探究如何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策略
提高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策略
讓閱讀點亮學生的人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