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循認知規律,讓學生茁壯成長

2016-05-13 15:36朱冬芳
考試周刊 2016年23期
關鍵詞:認知規律教學難點實踐性

朱冬芳

摘 要: 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闡述了高中政治教學中突破教學難點應關注的三個層面,提出要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方法突破知識銜接之“難”、知識理解之“難”和情感體驗之“難”,從而讓學生在符合認知規律的教學中茁壯成長,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

關鍵詞: 認知規律 教學難點 實踐性

所謂教學難點就是教學中的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知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恰當處理教學難點對教師來說能順利展開教學,實現有效教學;對學生來說能順利接受新知識,提升對知識價值的理解能力,引發情感、價值觀的共鳴,實現健康成長??梢哉f如何突破教學難點是高效課堂的永恒追求,下面我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如何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突破教學難點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適時適度補充和調整相關知識——突破知識銜接之“難”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自己原有知識與經驗的基礎上更新或重建知識體系的過程,那么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碰到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問題,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必要的邏輯的意義觀念或相關背景觀念,不能將已經學過的知識與新知識發生意義關聯,就會出現所謂的知識銜接之“難”。應該說這種情形在所有學科教學中都會出現,在政治學科教學中具體表現為學生因為缺乏必要的學科知識點的關聯而出現知識銜接之難。

知識的銜接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如這一環節處理不當,直接影響以后各環節的教學質量,所以一定要在教學中適時適度補充和調整必要的知識點,即在原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架設好橋梁,幫助學生突破知識銜接之難。高中政治學科教材由于篇幅有限等原因,很多理論只是點到為止,學生學起來確實會產生不少困難,如《經濟生活》教材在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對于我國長期以來的計劃經濟體制基本沒有提及,我認為要講清市場經濟使學生理解我國發展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首先必須對計劃經濟有個簡要的交代,所以我通過課堂教學中先展示搜集到的我國計劃經濟時代的各種票證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與我國目前經濟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比較,同時補充計劃經濟的相關知識,從而增進學生對市場經濟的了解。再如,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共有四個模塊。其中必修三和必修四的聯系較多,必修三的很多概念和原理的把握需要必修四中一定的哲學知識,可以說沒有一定的哲學基礎必修三的教學任務就很難順利完成。高二學生第一學期還沒學過《生活與哲學》,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調整必修三和四的教學順序,這樣能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新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實現新舊知識的順利銜接。由此可見,通過補充必要的知識和教學順序的小微調就會帶來大改變,幫助學生突破知識銜接之難,真正實現便教利學。

當然在政治學科課堂教學中補充必要的知識點要有一定的針對性,也要有一定的度,即要適時適度補充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以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縮小學生擁有的知識和所學新知識之間的差距,以此突破知識銜接之難。

二、合理巧妙創設認知沖突——突破知識理解之“難”

知識的理解是掌握知識的關鍵環節,它涉及知識對象的本質與意義。知識的理解是指了解傳遞知識的媒體的含義,使語言文字等各種符號在頭腦中喚起相應認知內容,從而對事物獲得間接認識的過程。簡而言之,理解就是“言之”,理解就是“懂”。高中政治學科中如《經濟生活》《政治生活》中有些概念、觀點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并不是十分緊密,而《生活與哲學》具有高度的系統性、概括性與抽象性,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憑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加以認知有一定難度,難免出現知識的理解之“難”。

認知沖突就是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與所學新知識之間的矛盾。通俗講認知沖突是一個人已建立的認知結構與當前面臨的學習情境之間暫時的矛盾與沖突,是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與新知識之間存在某種差距而導致的認知不平衡。認知心理學認為,最有利于激發內在動機的方法,是將學習者放入一個舊知和新知之間產生沖突的情境之中?,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課堂教學中設置認知沖突,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背景,模擬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如果教師過多地為學生鋪設臺階,使學習道路過于平緩,學生對所學知識就不會有深刻體驗,所學知識容易遺忘,就難以真正實現知識的理解與把握。因此在政治學科教學中教師可巧妙地設置認知沖突,甚至尋找契機制造一些矛盾突破知識理解之難。如在《生活與哲學》中,教學“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一框中矛盾就是對立統一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設置認知沖突來突破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哲學上講的矛盾是不是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矛盾,如同學之間的矛盾呢?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進而教師點撥歸納。通過設置概念的沖突和差異,學生懂得哲學上的矛盾與生活領域的矛盾是不同的,哲學矛盾是對生活領域矛盾的概括和抽象,二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梢哉f教師只要設計的沖突是在學生原有基礎上引發的,就能為學生創造新的教學環境,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實現“跳一跳,摘桃子”的目標。再如在學習《文化生活》“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時,也可以通過設置認知沖突的方式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課前了解美國電影《功夫熊貓》的相關資料,在課堂教學中設置這樣的問題:有專家學者認為《功夫熊貓》在中國的熱映是文化入侵,你認為是文化交流還是文化入侵?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原有認知已經不能全面地回答這一問題,認知沖突已經形成,通過交流討論,從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見解,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下認識到應辯證看待這一文化現象,學習外國的優勢與長處,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打造中國的“功夫熊貓”,進一步明確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及我國應有的正確態度。

當然,認知沖突的設置需要教師充分發揮教學智慧,需要教師對教材有細致解讀,精心預設,以及對學情的精確分析。實踐證明,巧妙設置認知沖突,是突破知識理解之難的有效途徑。

三、多維度設置情境體驗——突破情感體驗之“難”

情感與價值觀同處于個體意識最深層,與前面所談的知識理解相比,情感體驗屬于較高層級的學習領域??梢哉f教育的功能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是傳承和培育文化傳統、思想意識、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的過程。政治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實現教育的后一個功能為主要任務的。政治學科課程標準設定的三維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位于三維目標之首。2014政治學科《考試說明》命題指導思想提出堅持知識考查、能力考查與情感態度價值觀考查的有機統一。對于學生而言,情感體驗之難常發生于正向價值觀的迷失。高中政治教材中的部分圖片、數字、事例等有時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又由于我們今天處在一個開放的價值多元化的日新月異的時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對教材知識產生情感體驗之難在所難免。

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習者在一定的認識情境中,經歷對學習材料的親身體驗與發展過程,才是學習者最有價值的東西。胡云琬先生說:“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深入心靈的教育,不可硬性灌輸,也不可獨立傳授。情感的形成,需要經歷感知——內化——升華——實踐復雜的過程,必須采用科學的情感教育方法予以滲透和熏陶?!币虼?,高中政治課堂若要突破情感體驗之難,可行的方法是通過多維度解決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沖突,從而實現學生正能量的情感體驗?!渡钆c哲學》作為引導中學生成長的主流意識形態,其教學質量對中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學習《價值和價值觀》一課時,如單從知識和理論角度講,無需作深入的挖掘或邏輯的推演,但難以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因而難以讓學生信服,更難以讓學生付諸實踐。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設置相關的情境體驗和價值沖突突破學生的情感體驗之難。在教學中我先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最美人物的視頻和照片,如白芳禮老人騎三輪車的畫面,并配有相關文字,文字是畫面本身的描述和網友給白芳禮老人寫的頒獎詞等。展示情境材料后,設置相應的思考題,如思考題一:從白芳禮老人等的壯舉和社會給他們的榮譽,談談人生價值的含義和評價標準。思考題二:愛往往意味著付出,甚至犧牲,那么是什么在支撐著像白芳禮這樣的人的壯舉?當畫面上老人那瘦弱的身軀費力地踏上三輪車,我看到學生肅然起敬與感動之情,我想這時學生對人生價值在于奉獻和人性之美有更深刻的感悟,比起知識的講解,這種情感對哲理的理解感悟更有效,情感體驗之難也就迎刃而解。

當然,通過設置情境進行教學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熱鬧或新穎,教師選擇設置的問題情境一定要具有生活性,是學生在現實中看到、聽到甚至是親身經歷過的,做到從生活邏輯出發,讓學生獲得體驗的歷程,在體驗中感悟,獲取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和價值取向,從而實現真、善、美的統一,真正突破情感體驗之難。

總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是老師授課的核心,也是突破教學難點的正確選擇。在教學中老師對認知規律的尊重是對學生最大的尊重,是對學生茁壯成長及真正成才的最大關懷,應該成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袁維新.認知建構論[M].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2:179-182.

[2]江蘇《考試說明》.江蘇教育出版社,2014.

[3][美]萊夫.溫格.情景學:合法的邊緣性參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3.

[4]肖成全.有效教學.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認知規律教學難點實踐性
合同架構與合同法實踐性教學的完善
汽車維修專業中多媒體教學應用分析
見微知著,從難點到亮點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內容
幼兒教育教學中的隨機教育
實踐性:音樂課程的本質特征
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獲得:為何與何為
論芬蘭高等音樂教育的實踐性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